黑龙江省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现实困境及对策
2023-11-10李金鸿
收稿日期:2023-07-09
作者简介:李金鸿(1999—),女,吉林长春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管理理论与政策。E-mail:lijinhong1999@163.com。
李金鸿.黑龙江省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现实困境及对策[J].南方农业,2023,17(16):-170.
摘 要 推进农村地区三产融合发展对于实现农业的现代化、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推动黑龙江省三产融合发展,分析了黑龙江省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老龄化问题、健全农业推广体系、加大现代新型农民引进培养力度等解决对策。
关键词 一二三产业融合;产业融合发展;黑龙江省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16.052
2014年底,我国首次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提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理念,随后该理念在201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被正式提出。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要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继续支持创建农业产业强镇、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就是指以农业为基础,通过产业联动、产业集聚等方式将各种要素进行集约化配置,使得农业生产环节、加工环节、服务环节有机结合[1]。这一理念目前已经成为我国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经之路。三产融合能够极大程度地延长产业链,促进农业加工环节、流通环节、销售环节的有机结合,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与此同时该理论也为黑龙江省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虽然黑龙江省本身具备土地、水资源和地理环境等优质的农业发展条件,并且一直都是我国的主要商品粮基地,但是目前仍然存在农户收入偏低、农村发展较慢的问题。推动黑龙江省农村地区三产融合发展,将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联系起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推动黑龙江省农业发展,对于提高经济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 现状
近年来,黑龙江省落实多项措施推进农村三产融合建设,在一系列政策的影响下,黑龙江省一二三产业融合水平显著提升,农民的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黑龙江省第一产业增加值为3 609.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为4 648.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为7 642.2亿元。2022年三次产业增加值指数分别为102.4、100.9、103.8,相比而言,黑龙江省第三产业增加幅度最大,其次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增幅最小。黑龙江省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1—2季度,黑龙江省地区生产总值为
6 604.8亿元,同比增长4.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492.1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 124.0亿元,下降0.1%;第三产业增加值为3 988.7亿元,增长7.1%。农业生产稳中有进,农产品供应充足,工业生产逐步恢复,高技术制造业增长较快,服务业拉动明显,接触型聚集型服务业增势良好。由此可见黑龙江省三次产业构成逐渐调整,产业结构也逐渐趋于合理,但是当前黑龙江省农村地区的三产融合发展仍然面临着较多问题。
2 现存问题
2.1 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于推进农业产业化有着重要的作用,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以便于为农户创造最大收益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推动农村地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建设[2]。黑龙江省农村地区存在基础设施不健全的问题,交通设施建设、通信设施建设、卫生处理设施建设不够完善。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显示,黑龙江省所在的东北地区有高速公路出入的乡镇覆盖率仅为19.9%,比东部地区低10%。除此以外,电子商务配送站点覆盖率、生活污水和垃圾集中处理覆盖率等也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基础设施建设落后问题制约了黑龙江省三产融合發展。
2.2 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人口年龄超过65岁的人数为1亿9千万,占总人口数的13.5%。我国目前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并且高龄人口比重会逐步增大。黑龙江省年龄在65岁以上的人数比例为15.6%,年龄在60岁以上的人数比例为23.22%。由此可知,黑龙江省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十分严峻。
近年来,为了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农村青年劳动力会倾向于向城市转移,寻求更好的工作机会,导致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这部分农村劳动力无论在体力或是素质方面都落后于年轻人,比如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反应速度相对较慢,对于新政策新形势容纳度不高。农村老龄化问题的存在,阻碍了黑龙江省农村地区的一二三产业融合政策的推动和落实。
2.3 政策落实力度有待加强
加大政策的落实力度能够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在乡村建设的持续推进过程中,需要明确一个重要前提,就是乡村振兴的目的是为了服务农民,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所以政策的推进一定要符合农民的实际需求,符合当地的地方特征。目前在黑龙江省农村地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政策落实力度不足的问题,农民对于三产融合的认知度不足,并且了解政策的途径不够广泛,对于三产融合发展相关政策知识的普及程度不够高。政府对于不同类型的农民群体的政策宣传引导缺乏针对性,宣传模式和渠道不够多元化。认知程度不高会直接影响农民对三产融合的认同感和参与感,这需要政府进一步加强政策的宣传落实,让政策施行的主体也就是农民群体,能够充分了解各项政策的相关情况。
2.4 新型农民培育力度不足
随着当今时代的迅速发展,传统农民的农业生产方式无法顺应时代潮流,新型农民已经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需求对象[3]。推动黑龙江省三产融合发展需要大批高素质的新型农民,他们也是推动乡村振兴的主体。
黑龙江省目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主要面临以下问题。1)考核机制不够完善,缺乏对于培训机构以及培训对象的考核,对于培训机构来说,缺乏培训成效的检验;对于培训对象来说,缺少详细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绩效考核制度体系。2)培训体系不健全,培训体系的健全程度会直接影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进度和效率,目前培训内容缺乏创新,多元主体协同机制不完善,多方协调体系仍不健全,并且培训师资综合素质不高,致使参与培训的对象获得感不强[4]。在培育制度安排不健全方面,地方政府在新型农民培养方面应该尽力避免重形式轻落实的情况。培育体系应该具有系统性,让农民能够学习到系统性的农业知识技能,而不是零散片面化的知识。培训内容应当与农民的实际需求相匹配,了解新型职业农民的真实需求。
3 对策建议
3.1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1)政府应根据农民的实际需求制定切合实际的规划。帮助农民解决交通运输、农田水利设施等方面的问题,制定规划的相关部门应当有全局意识,及时了解农村地区发展普遍缺乏的基础设施情况,通过进一步建设,满足农村地区的基本生产生活,推进黑龙江省农业一二三产业持续融合发展[5]。2)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现如今我国农村现代化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我国应当在政策层面给予相应倾斜,在经济层面加大资金投入,以实际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提高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活动落到实处,因地制宜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从农村地区发展亟须的基础设施入手,真正做到解决农民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推动黑龙江省农村地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3)加快制度创新,提供制度保障。完善村民委员会制度、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事一议”制度,财政资金的使用方向向农民真正所需倾斜,满足农民的实际需求,维护农民自身的利益。对于一些范围涉及较大的农村基础设施,在建设的过程中还应广泛征集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并纳入考虑范围,立足于当地的经济发展实际情况规划基礎设施建设。
3.2 改善农村老龄化问题
1)加大对农民技能的教育培训力度,设计适合农村老龄劳动力学习的课程,为农村老龄劳动力提供适宜技能培训,推动其向非农产业转移,使得农民的收入途径多样化,帮助农民增收。2)在现今农业人口老龄化的大背景下,农村的生产方式日益固化,农业缺少发展与创新的支持力量,所以应吸引外出打工的青年劳动力返乡发展,缓解农村老龄化问题,黑龙江省农村地区可以把推动农业现代化体系建设的重点放在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发展方面,通过改进经营模式,改变生产要素相对价格,进一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与此同时,也应当注重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发展。3)完善农村社会服务体系,政府可以加大农村地区社会服务体系的建设力度,发展一批农村养老机构和农村社会服务组织,实现社会服务一体化[6]。建设由政府保底、社会参与、市场供应三者良性互动的农村社会服务体系,缓解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
3.3 健全农业推广体系
1)加大政策推广宣传力度。在政策推广阶段因地制宜建立示范点,使用立体化的推广模式。为了保证政策推广宣传效果,创新推广方式,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政策推广相结合,增强宣传工作对农民的吸引力[7]。在宣传结束之后,还应做好后续的巩固工作,并加强政策的后续咨询服务体系建设[8]。2)充实基层农业推广人才队伍。与高等院校、企业单位合作,进行农业推广人才定向培养,也可以对基层农业推广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升人员基本素质[9]。根据农业推广人员的个人优势针对性分配岗位,发挥出其本身的最大效能,以此来提高农业技术推广的质量及效率。3)加大专项资金投入力度。在建设农业推广体系的过程中,政府需要加大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将财政资金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分配,筹集的资金可用于:①农业推广人员的培养;②推动农业新技术以及相关农业政策的研发与创新。做到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发展,全面提高农业推广效率。
3.4 加大现代新型农民引进培养力度
1)吸纳年轻化农业人才,扶持返乡创业的中青年农民成为新型职业农民,这个群体具有一定的资金积累并且受教育水平也相对较高,是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后备力量,政府部门可以出台相关政策,满足该部分农民的创业需求,给予相应扶持。激励农业院校学生在毕业之后继续从事农业相关工作,培育具有创新经营能力的年轻化新型农民群体。2)根据自身实际,健全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型农民培育体系,完善培育管理措施,强化政策的执行效果,建立农业发展紧缺型人才专项培训机构,针对性进行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提升职业农民的综合素养。3)发挥政府的引领主导作用。政府应增加对相关农民教育的投入,为新型农民的教育提供资金,并且政府应继续加强对农民教育的补贴扶持,给予开展农民教育的正规机构以及接受农民教育者适当补贴。
参考文献:
[1] 马晓河.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J].中国合作经济,2015(2):43-44.
[2] 李维晶.基础设施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分析[J].农家参谋,2019(21):22.
[3] 殷晓茵,李瑞光,何江南, 等.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实践逻辑及协调路径[J].农业经济,2022(1):52-54.
[4] 刘西涛,王伟骅.乡村振兴视域下黑龙江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面临的困境与路径[J].乡村科技,2020,11(27):20-21.
[5] 杨开寓.荣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现存问题与对策研究[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18.
[6] 褚宏健.老龄化背景下的农村养老:现状、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0(21):8-10.
[7] 李广京.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完善农业推广体系的策略探究[J].智慧农业导刊,2022,2(21):58-60.
[8] 李艳艳.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3):67-68.
[9] 丁泳丹.乡村振兴背景下中国农业推广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与展望[J].农业展望,2022,18(10):
67-73.
(责任编辑:张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