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分开”如何“两加强”
——以《赣南日报》地方新闻专版为例
2023-11-10陈洪明
陈洪明
作为市级主流媒体,在采编经营“两分开”的要求下,如何实现新闻宣传与传媒经济协同协调发展?文章以中共赣州市委机关报《赣南日报》开设地方新闻专版为例,浅谈赣州市融媒体中心、赣州文化传媒集团如何发挥阵地作用,守正创新,推动赣州市融媒体中心《赣南日报》可读性和群众黏性大大提升,激发赣州文化传媒集团经营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实现共建共享共赢。
从实际出发 蹚出“两分开”新路径
20世纪90年代末,一份来自中宣部等四个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禁止有偿新闻的若干规定》文件传开后,“禁止有偿新闻”“杜绝有偿不闻”成为新闻从业人员必须遵守的规则。至此,采编经营“两分开”成为一个跨世纪的热门话题,也演变成了新闻媒体自我革命的“世纪难题”。
进入21世纪,受互联网的冲击,晚报类等传统媒体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困难,停刊的、倒闭的,屡见不鲜。在国内不少地级市,因“子报”晚报进入经营创收“寒冬期”,身为“母报”的日报生存也是举步维艰。直到2020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为新闻媒体实现采编经营“两分开”提供了遵循。
2021年6月,同为市级主流媒体的赣州客家新闻网管理中心与赣南日报社实现深度融合。至此,赣州市级媒体“三驾马车”(报、台、网)的发展格局升级为“双轮驱动”(报、台)。报网融合后,成立了赣州市赣南报业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简“赣南报业集团”),先后成立江西客家蓝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江西红土报刊发行有限公司、江西赣南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等多家全资子公司,旨在巩固政务合作“基本盘”,培育新型市场主体,壮大报社传媒产业。
不改革没有出路,不创新没有未来。2022年4月2日,赣州市委主要领导在赣南日报社调研时提出,要探索通过专题专版等形式,充分报道各地创新作为、实干担当的好经验好做法。为贯彻落实这一指示要求,赣南日报社(赣南报业集团)在全国革命老区市级党报没有成熟模式和经验做法的背景下,从实际出发,依托《赣南日报》创新推出地方新闻专版,翔实鲜活地报道好各县(市、区)在推进重点工作中作出的创新实践、取得的亮点成效和涌现的特色经验等。
在采编经营“两分开”的背景之下,如何做好《赣南日报》地方新闻专版?
在运行机制上,赣南日报社(赣南报业集团)将业务承接归口经营部门、项目服务归口采编部门,对经营部门分别执行利润考核和目标管理考核;对所有采编部门不下达经营创收任务,统一按采编考核细则考核,规定新闻采编人员不得以记者、编辑名义协作广告版面、采写广告稿件;版面安排上,新闻报道与软文宣传以不同署名格式出现,以示区分。
在内容设置上,《赣南日报》地方新闻专版开设“观察”“赶考”“乡村”等栏目,聚焦各地“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生动实践,书写各地群众“芝麻开花节节高”幸福生活的奋斗故事,充分反映各地认真落实江西省委“勇争先、做示范”要求的创新实践以及现代化建设的巨大变化,力求报道更权威、更聚焦、更贴近、更可读,加大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宣传力度。
《赣南日报》地方新闻版部分版面
2022 年4 月11 日,《赣南日报》第4 版“寻乌新闻”正式亮相,整版内容以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为主题,以“1+N”稿件模式呈现,全方位推介了寻乌县的融湾实践以及融湾成绩。随着《赣南日报·寻乌新闻》的刊发,其他县(市、区)和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赣州蓉江新区快速跟进,与赣南报业集团建立合作关系,共建《赣南日报》地方新闻专版,每个地方每个月推出一期。在较短的时间内,瑞金、兴国、于都等地的地方新闻专版纷纷亮相,因笔端和镜头对准了基层,版面和栏目留给了群众,广大读者对地方新闻专版好评如潮。《赣南日报》地方新闻专版,不仅解决了地方没有报纸的困扰,也让基层的声音和故事得以更好地传播出去。
在《赣南日报》地方新闻专版的助推下,赣南报业集团2022年专题经营收入较2021年实现翻番,其中县(市、区)、乡镇(街办)、市直单位的战略合作数量创历史新高。由此可以看出,《赣南日报》地方新闻专版,不仅夯实了赣南报业集团与各县(市、区)以及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赣州蓉江新区的合作基础,更蹚出了全国革命老区市级党报采编经营“两分开”改革的新路子。
从策划出发 用好“内容+”新优势
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兴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县域治理,他强调,“在我们党的组织结构和国家政权结构中,县一级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是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促进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把强县和富民统一起来,把改革和发展结合起来,把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不断取得事业发展新成绩”。
为分析新时代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和困难,剖析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路径和规律,《赣南日报》地方新闻专版坚持把策划放在首位,并以观察者的视觉,用心观察县域经济发展、民生保障、生态建设等;以记录者的身份,用情记录县域改革创新、乡村振兴、时政动态等;以参与者的身份,用脑参与县域战略实施、产业发展、社会治理等,用好“内容+”新优势,开拓市场空间。
聚焦中心工作。2022年春,江西省吹响了强力推动数字经济大发展、营商环境大提升的冲锋号角。同年4月20日,《赣南日报·宁都新闻》聚焦宁都县推进双“一号工程”的创新举措以及取得的实质性突破,结合宁都地理标志进行精心策划,推出头条稿件《翠微峰下,营商环境“风景好”》,报道了宁都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的全面铺开;推出倒头条稿件《梅江河畔,数字经济“逐浪高”》,报道了宁都数字经济“一号发展工程”的蹄疾步稳。两篇稿件标题前后呼应,很有节奏感,不仅赢得读者较好的评价,也得到了“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等平台的二次传播。由此可以看出,优质内容是媒体生存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内容为王”永不过时。
推介地方文化。市级融媒体是县域经济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推手。借助强大的资源整合与汇集能力,赣州市融媒体中心以《赣南日报》地方新闻专版为载体,整合县域红色文化、客家民俗和生态资源,对县域经济文化进行宣传报道,提升了赣南老表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也扩大了赣南文化的传播率和知晓度。2022年9月29日,《赣南日报·寻乌新闻》聚焦寻乌县“客家韵、红土风、东江源、橘乡情”四大品牌,将镜头和笔触对准客家文化和红色文化,推出整版报道《客家寻乌韵味浓 红色寻乌更好看》,生动形象地推介了“寻乌不寻常”的文化内涵。
关注重大事件。重大新闻事件是现实生活中人们关注的焦点和热点,也是“新闻大战”的必争之处。2022年6月底持续降雨,赣州市崇义县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自然灾害,《赣南日报·崇义新闻》第一时间跟进,聚焦干群同心一线抗洪抢险,推出整版报道《抗洪一线,尽显“崇义担当”》;同年8月10日,《赣南日报·兴国新闻》聚焦全球首条永磁磁浮轨道交通工程试验线建成的重大事件,《“红轨”亮相兴国 全球首条永磁磁浮空轨列车试验线建成》刊发后,大量网络媒体和中央媒体跟进转载或报道,引起读者广泛关注和好评。在今年江西报刊网络新闻奖和江西新闻奖的评选中,《“红轨”亮相兴国》分别获得消息类三等奖、新闻摄影类二等奖,填补了兴国县融媒体中心成立后的省级新闻奖项空白。
媒体是内容产业、思想产业,做好内容是新闻人的初心,更是报业人的使命。国内知名媒体人曾说过,不管技术如何演变,媒体属性不会变化,未来新闻工作者还要靠优质内容去引导人、凝聚人、鼓舞人。为此,《赣南日报》地方新闻专版把笔端和镜头更多地对准基层,把版面和栏目更多地留给群众,探索通过专题专版等形式充分聚焦各地创新作为、实干担当的实际行动。
在媒体“内容+”时代的背景下,《赣南日报》地方新闻专版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内容优势赢得融合发展优势”的指示要求,坚定内容定力,用优质内容加入赣州市委市政府唯一新闻客户端——赣南红,进而渗透全市各个行业,推动媒体主流价值得到最大释放。如今,《赣南日报》地方新闻专版用“内容+”赢得新优势,阔步进军县级传媒市场,不仅扩大了发行量和影响力,还吸引了更多的广告资源,用实际行动再次证明:好的内容就是好的卖点。
从机制出发 构建“两加强”新格局
作为全国市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试点的赣州市,于2022年9月推动赣南日报社与赣州广播电视台深度融合,组建赣州市融媒体中心,成立赣州文化传媒集团。就这样,“双轮驱动”的赣州市级媒体发展格局,升级为“一枝独秀”。
赣州市融媒体中心和赣州文化传媒集团虽为两家正处级单位,但两者之间却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关系。中心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形成新闻信息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全媒体传播的跨媒体业务协同机制,实现“一盘棋、一张网、一体化”;集团则按照“商业化、市场化”理念模式,全面拓展文化传媒产业链条,以现代化传媒集团的健康发展反哺新闻事业的提档升级。两者职责清晰,分工明确。
采编经营“两分开”,但分开不分家。经营工作是采编工作的经济保障,没有坚实的经济基础,要想做好采编工作就是一句空话;经营工作没有采编工作的支持,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米之炊。在采编和经营“两分开”改革的持续推进中,赣州市融媒体中心和赣州文化传媒集团坚持“两条腿走路”,依托中心成立编委会,依托集团成立经管会,实现采编与经营分工协作、相互促进、协同协调发展,构建起新闻宣传守正创新、传媒经济提质增效的“两加强”发展新格局。
在实际运行中,《赣南日报》地方新闻专版持续提炼总结采编经营“两分开、两加强”的成功经验,完善专题经营运行机制——
信息互通。市文化传媒集团事业部安排人员参加市融媒体中心采编部门的编前会、选题会、策划会,及时掌握宣传精神,沟通选题策划,提出意见建议,发掘商业信息,并在第一时间将会议内容通报到相关经营人员。事业部与对口采编部门做好常态对接,做到日日有沟通,周周有商量。集团层面不定期召开经营工作沙龙,邀请采编部门人员建言献策。
同题策划。市融媒体中心和市文化传媒集团实行同题策划,同一个主题中心策划新闻报道方案,集团策划形象宣传方案,坚持“两条腿走路”,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产生“1+1>2”的效果。比如,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十周年之际,中心策划并采写了系列新闻宣传稿件,集团则依托地方新闻专版推出“振兴发展十周年,干就赣好新征程”专题,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分工协作。《赣南日报》地方新闻专版,一个版面一个主题,对选题策划、稿件编辑、版面设计等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落实采编和经营“两分开”,赣州市融媒体中心明确规定中心编辑记者可参与选题策划、不可参与写稿,并鼓励各县(市、区)的通讯员、特约记者供稿。在实际操作层面,市文化传媒集团负责业务承接,市融媒体中心负责版面编辑,分工协作,通过经营反哺采编的机制来实现良性运行。参照经营考核办法,经营人员从集团取酬;参照稿酬考核办法,编辑记者从中心取酬。
经过一年多的运行,《赣南日报》地方新闻专版这一市级党报扩域的试水之举初战告捷。从采编版块来看,地方新闻专版在内容采集、版面编辑、创意包装等方面都积累了宝贵经验,具有示范效应;从经营版块来看,推动内容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机制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进一步证明采编经营不仅能够“两分开”,还能实现“两加强”。实践证明,采编经营协同协调发展是赣州市融媒体中心和赣州文化传媒集团的必然选择,也是真正实现媒融、人融、事融、心融的必经路径。
当前,赣州市融媒体中心、赣州文化传媒集团正在采编经营“两分开、两加强”的新路径上,紧扣全国市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试点的要求,积极打造新型主流媒体,聚焦一体化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保持内容建设定力,厚植市场核心竞争力,努力推动试点工作率先走在全国前列,为全国革命老区市级媒体融合发展提供更多能复制可借鉴的“赣州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