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探讨
2023-11-10沈买群宣威市园林绿化队
沈买群 宣威市园林绿化队
随着我国持续加大基层事业单位建设投入与力度,其应紧跟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步伐,加强项目预算管理,提高单位财务管理水平与资金利用率,防控财务风险,实现长期稳定发展。基层事业单位应改变传统的管理理念,认识到预算编制、执行等方面的不足,根据改革总体要求、政策规定等推进项目预算管理革新,强化基层事业单位财力,提高单位项目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一、基础理论概述
在基层事业单位中,项目是推进各项政策计划或支持各部门开展工作的基础元素。由此可见,在基层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项目预算管理非常重要,其具有专业、系统、所需资金量大等特征,主要为收支管理,其中支出管理非常重要。
项目支出预算指的是基层事业单位为实现发展目标、完成特定任务等,除基本支出预算外的年度项目支出计划,以“支出性质”为标准可划分为经常性与一次性项目。前者是各年度均会产生的支出项目,如日常运转类支出项目、事业发展专项类支出项目等。后者是新增加的一次性安排项目,如资产购置等[1]。
二、基层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一)适应国家预算管理改革趋势,提升基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
如今,从中央到地方政府均积极推行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并且出台相应政策文件等,要求基层事业单位适应改革趋势、执行改革政策,以此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在基层事业单位管理体系中预算管理始终占据重要地位,其既能为财务管理提供可靠依据,还能按部就班的规划、管理与分配经费。科学、严谨的预算核定能提高监督水平,保证基层事业单位财务活动安全、有序,提高资金利用率,保证国有资产科学、合理、安全、有效的利用。此外,预算考核与绩效评估还能及时发现基层事业单位财务、业务各类问题,提高单位内控水平[2]。
(二)明确基层事业单位发展方向,了解项目推进与预算执行情况
基层事业单位资金主要来自于政府财政拨款,其投放具有鲜明的指导性与方向性,始终坚持“保重点、保稳定”等原则,合理区分轻重缓解,先将财政资金投入到影响社会稳定、国民生活的领域或项目中,保证各部门有序运转、支出稳定。对此,无论是立项还是预算管理均应符合国家发展方向、单位战略目标等,兼顾长期与短期、整体与局部利益,以此获取财政支持。在此过程中,实施项目预算管理既能明确单位发展方向,也能通过预算监管、绩效评估等方式了解项目推进情况,数据量化分析项目问题、判断资金应用情况、预算计划实施情况等,进行动态性调整与针对性优化[3]。
(三)发挥基层事业单位职能,优化单位资金配置
项目支出预算最终要落实到各具体项目中,随后由预算单位细化与分配资金,将其落实到各工作环节中,依照轻重缓急进行合理配置,能进一步突出基层事业单位年度预算重点。基层事业单位通过加强预算管理能合理分配资金、掌握资金流通与应用情况等,将资金配置到重点项目或环节中,提高资金利用率与应用效果,最大程度地发挥基层事业单位职能,促进单位稳定发展。
三、基层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的原则
(一)合法合规性
我国基层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应遵循《宪法》《预算法》等,收支预算管理应遵循国家政策规定等,根据法律法规赋予权限开展预算管理工作,保证收支合法合规,根据财政部门、价格管理部门制定的收费项目或标准等进行项目收费,根据宏调目标与财政规章制度等进行项目支出[4]。
(二)系统完整性
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背景下,我国基层事业单位应坚决改善“预算内外资金两张皮”现象,坚持“收支两条线”管控,将单位预算内外各项资金等纳入到预算管理体系,将全部收支视为一个有机整体,统筹规划、集中管控,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保证预算编制工作不漏项。
(三)科学合理性
基层事业单位预算预测、编制与管理应坚持科学合理性原则,根据国民经济规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形势预测收支,并且根据单位发展实际与需求等合理调控项目收支结构,科学支出、合理收入,让其始终维持平衡状态,避免出现赤字。同时,应合理设定预算编制时间、内容等,选择科学的编制方法,明确项目轻重缓急,并且还要在考虑预算年度需求、结构的基础上增强预算执行的可操作性,缩小预算与执行的差距[5]。
四、基层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的有效策略
(一)强化项目预算管理意识,建设部门沟通机制
想要顺利、有序地推进项目预算管理,基层事业单位领导层及其基层职工应认识到项目预算管理的重视价值,推动各部门积极沟通交流,形成良好的预算管理氛围。
第一,基层事业单位应根据政策规定等定期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强化领导力量,协调各方力量,激发项目管理人员、基层职工的参与热情,强化主体意识与责任理念,能增强项目预算管理力量[6]。
第二,随着我国事业单位快速发展,发展规模扩大、项目与业务增多,各部门独立性较强、信息数据增多,项目情况愈发复杂,提高了项目预算管理难度。对此,基层事业单位应推动财务部门、业务部门、项目部门等积极沟通,提供充足、精准的信息数据并且进行项目交接,让预算部门能了解项目资金申请情况、应用情况等,掌握项目进程。同时,财务部门应深入各部门及其工作,了解项目信息,能进一步拆解与细化预算编制指标,将项目招标、实施与验收等纳入其中,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拓展预算管理深度与广度。
(二)加强项目预算编制指导,选择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
项目预算编制应基于单位战略发展目标、职能需求、项目要求等,既应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做好准备工作,也应选择科学、合适的预算编制方法。
第一,项目预算编制应以“实际需求”为导向,重点关注项目绩效,以此提高预算执行与管理水平,根据各部门职责、任务、项目需求等针对性开展编制工作,综合考虑过往项目信息与支出数据等,保证预算编制流程规范、方法合理、内容完善、信息数据精准[7]。
第二,项目预算编制前应做好准备工作,避免预算管理流于形式。基层事业单位财务部门应采用预决算差异率指标分析方法等分析以往预决算数据,科学决策与指导,对本年度项目预算管理工作进行宏观规划,督促各部门积极合作。同时,财务部门可开展预算编制动员会议等,集中分析预算编制常见问题并且提出解决策略,详细解析预算科目混淆等重点问题,留出充足的项目预算编制时间。
第三,随着基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持续改革与创新,传统的基数调整法暴露出一定问题,如预算约束力不强等,难以满足预算编制提出种种要求。对此,基层事业单位可采取零基预算编制方法,根据业务与项目实际制定支出定额标准等,精细化支出预算编制。采用此种方法时,各部门开展项目支出编制工作时应提交计划报告,详细阐述项目来源、运行可行性、编制标准等,经过预算管理领导小组审核后进行优化与下放。预算编制过程中,还应推动预算编制和决算数据对接,能及时发现预决算差异、分析其原因,提高全面预算管理水平。
(三)加强项目预算执行与监督,健全事业单位内控体系
想要提高预算管理水平,获得理想的项目实施效益与效果,基层事业单位应加强项目预算执行管理与监督,基于预算管理健全内控体系,形成良好的预算环境。批复后,应进一步优化项目支出预算编制,根据项目预算设定的用途、标准等执行,若项目需要调整应严格遵守相应流程、权限等,避免加大预算执行的盲目性与随意性,提高资金利用率。还应制定预算执行责任制度,根据执行、考评结果等进行合理奖惩,激发单位职工的积极性。为保证资金支出安全合理,应严格化、合理化审批程序,加强审核与监管,确保各项支付手段合法合规。
基于项目预算管理,基层事业单位应完善内控体系,制定内控制度,规范预算管理程序、制定资源配置标准,整合各项要素,将内控渗透到项目预算管理始终,借助内控强化预算管理。例如,执行项目预算时,基层事业单位的预算部门应提前编制各阶段预算执行计划等,由财务部门审批后提交给预算管理领导小组进行审议,审议合格后由财政部门正式下放指标[8]。
(四)加强项目预算绩效管理,合理运用与跟踪绩效评估结果
预算绩效管理是基层事业预算管理的有效手段,有助于单位领导层掌握项目进展、预算情况及工作不足等。
首先,基层事业单位领导层应强化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意识,关注长期效益、财务问题与资金应用情况等,应正确认识绩效目标与评价指标之间的关系,根据单位职能、项目情况等设定绩效指标,深化“花钱必问效”等理念,能将单位资金应用于高价值、高回报、高服务水平的项目中,项目无效必问责。
其次,基层事业单位应构建完善项目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主要从投入、产出、服务、社会评价等方面进行设计,合理调控财务评价与业务评价的比例,设定多样化的评价标准,并且将项目资金审批程序、部门沟通等纳入其中,最终形成一个定性和定性、共性和个性相平衡的指标体系[9]。
再次,绩效评价时多采用内部评价方法,易受主客观多种因素影响,难以保证评价结果客观、真实。对此,基层事业单位可邀请第三方评审机构开展审计工作,从政策方针、法律法规、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绩效审计,依据审计结果进行针对性整改。
最后,基层事业单位应合理运用绩效评价结果并且进行全程跟踪。一方面,事业单位应根据评价结果进行针对性整改,完善项目预算管理体系、筛选合适的预算管理方法等。另一方面,应利用绩效评价结果进行人员奖惩,为表现良好、成绩优异的员工提供提高薪资福利待遇、学习晋升机会等奖励。
(五)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搭建预算管理信息系统与项目库
事业单位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是推动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推进财务管理改革升级的重要手段之一,其能增强基层事业单位现存预算与现代化预算制度的适配性,能规范化、信息化开展项目预算管理工作,加强项目资金管理。对此,基层事业单位应利用先进技术建设预算管理信息系统与项目库,整合预算编制、执行、监管等环节,自动化汇总与处理各项信息数据,掌握资金规划、配置、流通、应用全过程,形成完美的项目预算管理闭环。
1.建设预算管理信息系统
基层事业单位应通过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等整合单位各项系统,优化预算管理系统功能,能智能化、自动化开展预算编制、执行、绩效评估等工作,并且在保证系统安全的基础上引进外部信息数据,联通当地政府部门或相应网站系统平台等,最终形成了预算云,要求各部门、工作人员上传原始凭证,经过系统识别、分析与比较后,及时排除与解决异常情况,最后进行人工复核,降低审核量,加强预算监督,防控财务风险[10]。
2.建设项目库
项目预算管理机制中建设与完善项目库并进行合理分类,贯彻落实“先有项目再有预算”的理念,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基层事业单位可将其划分为人员类项目、运转类项目、特定目标类项目等并且优化其管理流程,例如针对运转类项目预算管理时,应先明确项目资金性质、支出经济分类等,若相应科目形成了资产,应针对此资产开展预算工作。同时,应推动系统合同模块与财务模块互动,及时传递各项信息数据;推动项目模块与财务模块互动,及时察觉预算执行误差,提高执行与管理水平。
五、结语
综上所述,项目预算管理是基层事业单位管理体系中非常关键的一部分,其直接影响着单位资金安全、项目效益及社会满意度。随着我国持续推进财政体制改革与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基层事业单位应紧跟改革发展步伐,自上而下强化项目预算管理意识,借助先进技术搭建管理信息系统,优化预算编制、执行、绩效管理等工作,合理运用绩效评价结果激发职工工作热情,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形成良好的项目预算管理氛围,加大预算监管,将项目预算管理落到实处,为事业单位决策、管控等提供可靠依据,加强各部门联动,促进事业单位长期、稳定发展,获得多重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