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意义、困境与路径

2023-11-10史志刚

南方农机 2023年21期
关键词:助力院校人才

卢 静 , 史志刚

(1.山东外事职业大学,山东 威海 264504;2.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乡村振兴”是党和国家提出的一项重大国家战略。乡村振兴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也是“十四五”规划中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提出要加快调整职业院校布局结构,增强专业开设和课程设置的针对性,满足乡村发展和振兴需要[1]。一方面,乡村振兴为高职院校提供了发展和成长的广阔舞台;另一方面,高职院校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支撑。当前,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投身于乡村振兴工作意义重大,需要应对各种困难挑战,有必要超前谋划、提前布局,以探索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

1 高职院校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

乡村振兴是一项巨大、复杂、系统的工程,是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的振兴[2]。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类型,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到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与合作,高等职业教育的职能也在不断拓展完善。在乡村振兴过程中,高职院校承担重要使命,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的支撑。

1.1 高职院校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引擎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高等职业教育连接着产业需求端和劳动力供给端,农业劳动力是否能够支撑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满足农村新产业和新业态需求,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高等职业教育的供给规模与质量[4]。高职院校可以通过转变办学理念、灵活设置专业、开设对口课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产教融合,紧密对接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有效衔接,助力实现乡村产业振兴。

1.2 高职院校为乡村人才振兴提供支撑

在乡村振兴中,人是最活跃、最关键、最具决定性作用的元素[5]。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是培养服务区域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高技术技能型专业人才。乡村是高职院校的重要生源地,培育服务乡村建设的人才更具有先天优势。《2019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提出,广大高职毕业生来自基层,其扎根基层和乡村的意愿不断提升,高职院校在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6]。高职院校可以利用院校平台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村专业管理人才、农业科技领军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促进乡村人才振兴。

1.3 高职院校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支撑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魂”,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7]。乡村文化振兴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重要途径[8]。高职院校可为乡村输送源源不断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可以把蕴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时代校园文化融入乡村社会,改善农民的精神风貌,培育良好文明的乡风,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高职院校还能同时促进乡村地区优秀传统文化和技艺的传承保护和开发利用,促进乡村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相统一,使乡村地区优秀的传统文化不断革故鼎新、推陈出新。

1.4 高职院校是乡村有效治理的重要推动者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历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创新乡村治理方式,提高乡村善治水平[9]。乡村振兴要求融合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进一步推进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高职院校的师资、课程、技术、资金等通过帮扶、合作、共建等方式流向乡村,将有效促进乡村现代化治理能力的提升,满足农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夯实乡村基层“两委”的治理根基,实现乡村组织振兴。另外,推进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推进乡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实现乡村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高职院校在服务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可以积极开展新发展理念、生态文明理念、环保理念的教育,增强村民环境保护意识,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助力美丽乡村建设,以实现乡村生态振兴。

2 高职院校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困境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已经基本形成了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格局,包括组织建设、技术培训、人员交流、产业升级、文化引领、生态保护等多个方面,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坚实支撑和保障。但是,我国高职院校在助力乡村振兴过程中仍然面临很多困境和难题,需要引起重视。

2.1 院校层面:高职院校助力乡村振兴统筹机制不健全

首先,传统城市化进程中,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呈现出以城市为中心的办学格局,招生就业、校企合作、社会服务、师资引进等多方面都趋近城市布局,与乡村产业振兴以乡村为载体的矛盾比较突出。其次,部分高职院校办学定位不清晰,主动对接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的意识不足,课程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安排、人才培养模式和培训体系不健全,社会服务形式单一,大学生就业创业导向不足,校地、校企融合机制不完善,社会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不足。最后,当前部分高职院校教师的评价体系不健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参与乡村振兴服务的积极性,影响了对乡村振兴的智力支撑。

2.2 乡村层面:乡村持续发展内生动力不足

首先,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及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加之乡村在产业、教育、医疗、居住环境、基础设施等领域的严重滞后,导致乡村无法形成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外出读书的年轻一代大多不会选择回乡就业和创业。其次,我国乡村人口老龄化高于社会平均水平,乡村居民受教育年限低于社会平均水平[10],新型职业农民、优秀农业科技人才和高素质劳动力不足,导致乡村地区缺少持续发展的动力。再次,由于传统观念和社会偏见,高等职业教育吸引力不强,乡村居民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认知不足,进行技能培训和学历提升的主动性较低。最后,乡村地区大多产业结构单一,乡村和农业发展缺少政策、资金、技术、基础设施的支撑,导致难以充分吸纳来自高职院校的人才、信息与技术。

2.3 政策层面:政府政策保障缺少协同联动

政策导向是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推动力,但是当前政策保障缺少系统性、协同性、联动性。具体而言,一方面,配套体系不健全。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是人力、智力、物力和财力的系统集成,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尽管在这一领域已经有了很多好的政策制度,但就总体而言,仍然缺乏推动形成完整服务链的政策文件和配套体系[10]。另一方面,各部门工作联动性不足。相关工作涉及地方政府多个部门,工作中的协同性不足,缺乏信息沟通及资源集聚,影响了工作成效。

3 高职院校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

3.1 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助力乡村人才振兴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人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大量人才支撑,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的主阵地,具有人才和师资优势。高职院校应根据乡村振兴战略对人才需求的特点调整办学定位和专业结构,培养满足乡村振兴需要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经营、管理等各个方面的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而有力的人才支撑。高职院校可以探索精准对接乡村建设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教育教学和培训指导模式,培养一批能够潜心农业、扎根乡村、服务农民的新型职业农民、科技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服务治理人才。同时,高职院校还应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通过建立“乡村振兴学院”,探索校地合作人才培养机制,积极开展乡村研究、技能培训、技术指导、创新创业指导、学历提升等不同内容和形式的帮扶活动。高职院校还可通过建立产学研基地和实践教学基地,主动对接乡村产业发展现实需要,积极打造校地协同育人和科研创新平台,为乡村振兴培养高素质、紧缺型技术技能人才。

3.2 完善产教融合机制,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根基所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深化产教融合,促进人才教育链和产业创新链有机衔接[11],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全方位融合,培养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应深化校企合作,完善产教融合机制,优化专业布局,将人才培养与乡村人才需求深度衔接。通过推进专业支撑与产业协同,高职院校可以助力乡村建立完善的产业体系和产业协同发展机制。高职院校要坚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完善规划、找准切入点,发挥自身在学科专业上的优势,充分发挥产教融合机制的作用,促进乡村农林牧渔业、加工制造业、旅游服务业等产业之间的交叉融合发展,针对不同的地区采取差别化的产业支持政策,避免乡村产业发展同质化、单一化。

3.3 推进乡村文化服务,激发乡村发展内生动力

乡村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是增强农民群众对乡村文化的高度认同感和强烈归属感、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植文化自信根基的必由之路[12]。高职院校可通过建立“乡村工作站”的形式,定期举行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志愿服务活动,共同助推乡风文明的建设。同时,高职院校也可依托丰富的校园社团文化、专业文化和科技文化等,开展文化宣讲、知识科普、技术推广、文艺演出等活动,丰富乡村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激发广大农民求发展、谋幸福的动力。高职院校还应创作更多反映乡村生活的优秀文艺作品,大力宣传国家大政方针,培育文明乡风,帮助乡村地区转变落后观念和陈规陋习,增强广大群众追求自立自强、自力更生、勤劳致富、创新创业的精神斗志。高职院校还可助力乡村对优秀传统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性传承和创造性发展,打造乡村文化品牌,增强乡村居民对乡土文化的认同感,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3.4 构建协同工作机制,助力乡村有效治理

乡村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多个层面协同推进[9],需要政府、乡村基层组织、农民、高校、企业等主体共同参与,构建协同工作机制,形成乡村振兴共同体。首先,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顶层设计,形成服务乡村振兴的配套政策体系,明确各高职院校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具体责任,推进高职院校与乡村的协同互动、群策群力。其次,各高职院校应当出台服务乡村振兴的激励政策,如荣誉授予、职称晋升和待遇提升等,鼓励师生充分发挥自身专长,积极投身于乡村服务,汇聚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大力量。再次,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加强对国家大政方针、政策法规、新发展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时代文化的宣传,培育乡村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激发村民投身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最后,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对基层乡村组织的党员干部进行定期培训,提升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进而加强基层组织的建设,发挥党员干部的核心带头作用,为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目标提供组织保障。

4 结束语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带来了新契机,高职院校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同样也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现实需要,高职院校应进一步拓展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产教融合、深化文化服务、强化协同治理,真正为乡村人才振兴、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提供坚实支撑。

猜你喜欢

助力院校人才
助力成功七件事
人才云
助力“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自能”学习助力有机化学的学习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为更适宜的阅读之地助力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