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城乡推拉力对大学生农村就业意愿的影响研究

2023-11-09赵斌斌

关键词:拉力意愿城乡

赵斌斌

乡村振兴背景下城乡推拉力对大学生农村就业意愿的影响研究

赵斌斌

(安徽建筑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022)

大学生作为未来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后备人力资源之一,不仅能够为乡村振兴提供一定的人才支持,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但从调查结果来看,仅有33.1%的大学生愿意在农村就业,本文基于推拉理论,实证研究了城乡推拉力对大学生农村就业意愿的影响,结果发现城乡所形成的各种因素都会对大学生农村就业意愿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且个人资本和社会资本也会对其过程产生调节作用,所以为促进大学生到农村就业,各级政府要加强乡村振兴战略的宣传,促进各类政策制定和落地,同时大学生要积极转变就业观念,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发展。

乡村振兴;城乡推拉力;大学生就业意愿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1]。目前农业农村领域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国内经济的畅通循环发展方面还有巨大的潜力,是未来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来源,能够为国家的升级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实现乡村振兴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而人才振兴是实现“富脑袋”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农村发展中的“空心化”“老龄化”给乡村产业发展带来了问题与挑战,导致农村劳动力的流失和人才缺失。促进人才振兴有利于改善农业农村生产、生活及文化风貌,为释放农村发展潜力提供人才支撑。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畅通各类人才下乡渠道,支持大学生、退役军人、企业家等到农村干事创业。”[2]

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是乡村振兴的人才“储备军”和未来服务乡村的中坚力量,在社会参与乡村人才振兴战略中,亟需更为细致和深入地探究新时代大学生的心态、价值观和行动观现状,分析影响大学生参与乡村振兴的因素,以此回应大学生“为何服务乡村”“如何服务乡村”的问题。

本文将从城乡推拉力视角出发,对大学生参与乡村振兴的具体意愿进行剖析,进而从微观视角讨论大学生参与乡村振兴的内容机理与实现路径。

一、理论基础及相关文献回顾

20世纪50年代,博格(D.J.Bogue)针对劳动力流动情况,系统提出了劳动力迁移理论[3]。该理论认为,劳动力流动主要是两种力量相互博弈的结果,两种力量分别是促使劳动力流动的力量和阻碍劳动力流动的力量。但博格的劳动力迁移理论无法解释面对相同客观环境,个体选择为什么存在不同。针对这种情况,李(E.S.Lee)在劳动力迁移理论的基础上认为,个体迁移决策除会受到客观因素的推拉力外,还会受到个体特征、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的影响[4]。

人力资本理论认为,若大学生拥有更高的人力资本,他们能够在就业过程中获取更好的职业发展和更高的收入,所以他们更倾向于选择一线城市就业[5];而社会资本理论认为,个体存在社会网络之中,这些网络会形成支持个体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大学生所拥有的社会资本可以为其在就业过程中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源和人情帮助等,若其无法拥有城市的社会资本,他们就可能选择在远离城市的地方就业[6]。推拉理论认为,促进劳动力流动的力量主要有两种,分为流出地和流入地的推拉力[7]。

促进劳动力由农村向城市流动的力量有两种,分别为农村推力与城市拉力。农村推力是指农村那些不利于劳动力留下的因素,相对于城市就业,农村的生活环境和职业发展远不如城市,同时父母也希望孩子能够在城市得到更好的发展;城市拉力是指城市那些能够满足个体某些需求,吸引个体做出迁移决策的因素。就实际情况而言,相比起在农村就业,城市整体收入水平更高,生活工作环境更好,农村推力和城市拉力的牵引就会导致更多的大学生更向往城市的生活,进而降低大学生农村就业的意愿。

同样,促进劳动力由城市向农村流入的力量也有两种,分别是城市推力与农村拉力。城市推力是城市中那些阻碍大学生在城市就业和生活的因素,这些因素的存在会促使大学生放弃在城市就业。虽然近些年来城镇化促进了大量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但是单向流动导致的城市劳动力过剩促使很多大学生不再倾向于选择在发达城市就业,而是有意愿前往农村就业。农村拉力是指农村中那些能够满足居民某些需求,吸引居民在该地定居的因素。风景优美、生活成本相对较低是农村的优势所在,同时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国家重要发展战略之一,农村进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期。农村的发展前景已经初步显示出来,这会牵引大量的资本、人才参与其中。根据以上分析,本文作出了如下假设。

假设1:城市拉力与农村推力会降低大学生农村就业意愿。

假设2:城市推力与农村拉力会提升大学生农村就业意愿。

虽然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会深刻影响大学生的就业选择,但是作为高智商的理性个体,城乡推拉力只是作为完全行为人的主观感受,在面对相同城乡推拉力因素时,由于个体认知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会产生就业意愿的差异性。拥有较高人力资本的大学生能够为求职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在面对城乡推拉力对个体选择的影响时,大学生会综合自身因素考虑就业方向。同时拥有较高社会资本的大学生能够快速实现资源积累,推动个人价值有效实现。所以在进行就业选择时,个人也会综合考量自身在社会网络中的地位。由此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3: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因素会调节城乡推拉力对大学生农村就业意愿的影响。

二、研究设计及数据来源

本研究选取A省高校毕业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使用问卷星制作调查问卷后,通过QQ、微信在线发放,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为增强本次调研中样本的代表性,此次问卷调查选取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发放问卷。本次调查样本涉及A省的7所高校,调查共发放问卷983份,回收有效问卷867份,有效回收率为88.2%。各变量的均值与标准差见表1。

表1具体列出了大学生农村就业意愿影响因素回归分析中因变量和各自变量的界定。

表1 变量设计

续表

变量类型变量名称测量具体含义赋值情况标准差均值 调节变量 人力资本任职情况担任学生干部的 情况1=担任过校级干部,2=担任过院级干部,3=担任过班级干部,4=未担任过,5=其他3.710.672 学校层次就读院校的层次1=大专院校,2=三本院校,3=二本院校,4=普通一本院校,5=双一流本科高校2.941.317 学习成绩获得奖学金的情况1=国家级奖学金,2=校级奖学金,3=院级奖学金,4=没有获得过,5=其他3.520.924 社会资本家庭收入家庭总体月收入1=2 000元以下,2=2 000~5 000元,3=5 000~8 000元,4=8 000~15 000元,5=15 000元以上3.640.810 户籍户籍结构1=农村户籍,2=城市户籍1.340.475 控制变量个体特征性别个体的性别1=男,2=女1.480.502 政治面貌个体的政治面貌1=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2=共青团员,3=其他,4=群众2.010.201 专业个体的专业1=理工类,2=经管类,3=医学类,4=农林类,5=文法类,6=师范类3.191.659

三、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结果

为全面了解大学生对农村就业的想法,本文进行了描述性统计(见表2)。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目前对于参与乡村振兴的意愿并不高,这也验证了彭鹏和候佳萌的研究[8]。从参与农村地区工作的意愿来看,仅有33.1%的学生愿意前往农村就业,而且大部分大学生在选择农村就业时更多地选择城镇或郊区(93.6%),鲜有人直接选择农村就业,同时以3年以内的短期就业(70.2%)更为明显,而且更愿意以基层公务员身份(50.0%)参与就业。

表2 描述性统计结果

同时本文也进行了分类统计,结果表明个体差异也较为明显:男性愿意在农村就业的比重(39.0%)高于女性(26.6%),城镇户籍大学生愿意在农村就业的比重(42.8%)高于农村户籍大学生(28%),家庭月收入高的大学生农村就业意愿(家庭月收入15 001元及以上的大学生愿意农村就业占比53.8%)高于家庭月收入低的大学生(家庭月收入5 000~9 000元的大学生愿意农村就业占比26.7%)。

(二)基本回归结果分析

本文针对城乡推拉力对大学生农村就业意愿的影响进行了回归分析(见表3)。从城市拉力来看,由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要远高于农村,这就导致城市的物质条件与体面程度对大学生农村就业意愿起到显著的负向作用。从农村推力来看,父母态度对大学生就业选择产生重要的影响。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父母对其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那么对子女毕业后的心理预期就相对较高,所以父母更希望子女在城市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从而表现出父母态度对大学生农村就业意愿产生负向影响,但是就业机会对大学生农村就业意愿的影响系数未通过显著性检验。

表3 基础回归结果

从统计结果来看,虽然大部分大学生在农村就业时只进行3年以内的短期规划,并没有系统的农村职业发展目标,但目前大学生在农村基层项目服务期满后,可以获得更加通畅的城市发展路径。因而从长远来看,大学生认为城乡就业机会的差异性对于自身选择并不会产生重要影响。

从城市推力来看,就业压力正向影响大学生农村就业意愿。由于目前城市就业压力越发明显,近年来关于“大学生就业难”的报道屡见不鲜,面临巨大的城市就业压力,大学生想要在激烈的城市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越发困难[9],所以大学生必须转换就业思路,从城市就业主阵地逐步向农村就业主阵地转移。同时,我国目前出台了众多鼓励大学生去农村就业的政策,自2013至2019年,仅国家出台的支持农村农业发展的政策就多达813条[10]。虽然很多政策体系仍然不健全,但是这些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坚定了大学生参与乡村振兴的信心和愿望,从而提升其农村就业意愿[11]。

从农村拉力来看,农村发展前景对于大学生农村就业意愿起到明显的正向作用。乡村振兴战略将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内容之一,各类资源都将投入到乡村建设中,这会给青年大学生带来更多的发展与就业机会。农村生活成本低(尤其是房价)对于应届大学毕业生尤其是贫困大学生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因此,农村生活成本对大学生农村就业意愿具有正向影响。

(三)调节作用分析

在研究城乡推拉力对大学生农村就业的过程中,不得不考虑个人资本与社会资本所产生的耦合作用,故本文将个人资本与社会资本作为调节变量来进一步研究城乡推拉力对大学生农村就业意愿的影响机制(见表4)。

从表4中的调节效应结果可以看出,个人资本分别在城市拉力、农村拉力与大学生农村就业意愿的关系中起到负向调节及正向调节作用,而在农村推力、城市推力与大学生农村就业意愿的关系中并没有起到显著的调节作用。这就说明影响大学生农村就业意愿的城乡推拉力会受到个体资本的影响,具体表现为拥有更高水平个体资本的大学生在选择农村就业时,会优先考虑拉力因素,即对自身发展更为有利的就业方向。

同时,社会资本在城市推力、农村推力与大学生农村就业意愿的关系中分别起到正向调节和负向调节的作用,而其在城市拉力、农村拉力与大学生农村就业意愿的关系中并没有起到显著的调节作用。这就说明,影响大学生农村就业意愿的城乡推拉力会受到社会资本的影响,具体表现为拥有更高水平社会资本的大学生在选择农村就业时,会优先考虑推力因素,即更为排斥限制性因素,强调自我选择。

表4 调节效应结果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研究表明,由于各种因素交织一起使得大学生农村就业意愿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城市户籍大学生的农村就业意愿要高于农村户籍大学生的农村就业意愿;第二,根据推拉理论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农村就业意愿会受到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具体而言,城市拉力、农村推力对大学生农村就业意愿产生负向影响,而城市推力、农村拉力对大学生农村就业意愿产生正向影响;第三,城乡推拉力对大学生农村就业意愿的影响会受到资本力量的影响,具体包括个体资本和社会资本。

基于以上分析结果,本文认为,提高大学生农村就业意愿,促进大学生参与乡村振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强化顶层设计,为大学生参与乡村振兴提供制度保障,政府应该注重大学生就业的本质需求,为大学生职业发展制定整体性、系统性政策;二是促进文化留人,注重乡土文化的培育和传承,促进农村户籍大学生认同本土文化,进一步扩大“乡愁留才”的效果;三是推进乡村与高校联动,构建以乡村为核心的产学研合作基地,延伸大学生就业通道,畅通乡村振兴信息流通渠道;四是加强要素投入,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提升,教育、医疗、娱乐等基础设施落后是导致大学生农村就业意愿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不断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五、研究局限

在研究乡村振兴背景下城乡推拉力对大学生农村就业意愿的影响,由于被调查的对象均是在校大学生,因此大部分大学生还没有实现真正就业,故调查内容只能针对“是否愿意在农村就业”展开,这与真实的就业环境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后续跟踪大学生的就业状态,进一步考察城乡二元结构对大学生农村就业意愿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是未来的重要拓展方向。

[1] 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EB/OL]. (2023-02-13)[202-01-28]. https:// www.gov.cn/zhengce/2023-02/13/content_5741370.htm.

[2] 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N]. 人民日报, 2020-02-06(01).

[3] BOGUE DONALD J. Streams of migration between subregions, a pilot study of migration flows between environments[J]. Population, 1958, 13(2): 328-345.

[4] EVERETT S. LEE. Theory of migration[J]. Demography, 1966, 3(1): 47-57.

[5] 刘彦林, 马莉萍. 高校毕业生返乡就业的影响因素及就业质量研究: 基于201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的实证研究[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9(2): 80-88.

[6] 林南. 社会资本: 关于社会结构与行动的理论[M]. 张磊,译.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7] 钟云华, 刘姗.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学生农村就业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推拉理论的视角[J]. 高等教育研究, 2019, 40(8): 88-97.

[8] 彭鹏, 候佳萌. 乡村振兴背景下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村就业创业的对策研究[J]. 经济纵横, 2021(12): 123-128.

[9] 肖小虹, 王婷婷, 王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农业政策的演变轨迹: 基于1949—2019年中国农业政策的量化分析[J]. 世界农业, 2019(8): 33-48.

[10] 张伟明. 大学生返乡就业助力新农村建设研究[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22, 43(6): 23+42.

[11]徐振.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学生农村就业意愿研究[J]. 农业经济, 2022(4): 125-126.

:10.15916/j.issn1674-327x.2023.05.013

F323

A

1674-327X (2023)05-0054-05

2023-01-19

安徽省高校省级人文社会科学优秀青年研究项目(2022AH030032);安徽省住房城乡建设科学技术计划项目(2023-RK038)

赵斌斌(1991-),男,安徽合肥人,讲师,博士。

(责任编辑:许伟丽 刘丹娜)

猜你喜欢

拉力意愿城乡
基于CFD的螺旋桨拉力确定方法
城乡涌动创业潮
自不量力
跟踪导练(三)(3)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支持基层创新创造
等动拉力和重力拉力蝶泳划臂动作生物力学分析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交际意愿研究回顾与展望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