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在山城的时光印记
2023-11-09邵锦平
邵锦平
在重庆逗留几日,我对这座历史悠久的山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瓷器口、大足石刻……这些留在山城的时光印记如魔力磁石,吸引着更多的人向它靠近。
瓷器口:从时光中走出来的庄严壮丽
古镇是岁月和时代的缩影。每到一个城市,我都习惯到当地的古镇走走。似乎只有在那里,才能真正读懂一座城。
瓷器口是山城重庆的古镇。传说明朝建文帝朱允炆被夺权后,隐居在这个小镇的宝轮寺。小镇人在得知朱允炆的身份后,把宝轮寺改名为“龙隐寺”,小镇取名“龙隐镇”。
龙隐镇始建于宋代,拥有“一江两溪三山四街”的独特地貌,形成天然良港,是嘉陵江边重要的水陆码头。靠着水陆码头的交通便利,小镇的商人把特产蜀瓷运输到外地,打开了销路。因此,蜀瓷有了很大的名气。后来,人们又把龙隐镇叫作瓷器口。我想这大抵是因为龙隐镇的后人懂得了好风水应是自身努力的结果吧。“瓷器口”这个名字贴切又顺口,也更容易被人们记住。
瓷器口分为前街和后街,我从后街正门而入。后街的房屋是修缮过的,并不显得陈旧。乌瓦房顶,棕木房檐,乳白色的窗户搭配上青石墙,色彩鲜明却不杂乱,被绿树红花掩映着,古朴而明艳。
后街的小店众多,尤其是各种美味小吃店,就如巷子里悬挂着的成片灯笼,红红火火。陈麻花、摊摊面、软烩千张、椒盐花生……店主人都在用热情和诚信打造属于自己的特色,想留住游人的脚步,满足吃客的胃口。
在瓷器口很容易迷路,巷子横竖交叉,像一棵树上盘枝错节的枝条。我沿着石阶登上一处高塔的平台上观看。瓷器口依山而建,就着山的坡度,房屋没有统一布局,也没有固定的模式,自然分散,高低错落,形成了独特的风貌,令人惊叹。抬头仰望高塔,才发现它原本是一个巨大的温度计,此时的温度在28℃的刻度上。显然,这是后来建造的温度塔。
稍作休息,我走向瓷器口的前街,那里应该是更接近古镇原貌的地方。果然,越往前走,巷子越窄,房屋也越显现岁月的痕迹。巷口最窄处,两边的房顶几乎“牵手”。为避免走入死胡同,我索性随着人流走。
走在前街的石板台阶上,总觉有个古老的声音在回荡。千百年前的市井烟火在眼前,一幕幕忽地闪现又忽地隐没。
不知不觉从迎龙门走出,眼前豁然开朗。下面是嘉陵江,江水很浅,裸露在外的泥沙滩上堆满了大小不一的鹅卵石,如同缩小版的丘陵。游客分了三拨:一小拨坐在迎龙门下方的草坪上乘凉歇息;少数跑到嘉陵江边戏水;大多数在鹅卵石沙滩上,或站或蹲,低头寻觅,颇像潮水过后,聚集的赶海人。我很费解,这里不同海边,沙滩更像卵石泥滩,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热衷此地呢?正在狐疑,旁边几个游客的闲聊,让我恍然大悟。
原来这个地方,当地人称为“九石缸”,传说这河滩边的江中有九道石梁横卧江心,据说就像石缸一样,石缸内埋着价值连城的金银财宝。这九口石缸由一个石鼓来控制,石鼓埋在河滩之中,如能找到石鼓并打开石缸,用石缸里的金银财宝就可以买下整座重庆城。有民谣:“石缸对石鼓,金银万万数。谁人解得开,买下重庆府。”
难怪这么多人痴迷于卵石沙滩,我不禁会意一笑。回过头,从嘉陵江畔向上望,瓷器口像一座盘踞在山坡上的城堡,在太阳的光辉里,庄严壮丽。从历史中走出的瓷器口,有着王者的气度与风范。
大足石刻:印在摩崖壁上的藝术时光
听说山城有著名的大足石刻,与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齐名,在大足区境内主要表现为摩崖造像的石窟艺术。我兴奋至极,能够在山城欣赏到独具风情的摩崖造像,实乃机缘所致,怎能错过?
大足石刻景区有五万余尊宗教石刻造像,是唐末、宋初时期的宗教摩崖石刻,其中以北山摩崖造像和宝顶山摩崖造像最为出名。
宝顶山的外门呈土黄色的城堡状,左侧房脊上探出一个巨大的龙头,嘴里喷吐着源源不断的流水。土城堡矗立在灰蒙蒙的天空之下,让人不由得想到黄沙漫天的西域,心中的期待又增加了几分。
从外门口到宝顶山还有一段距离。我们乘坐了观光车,到达大足石刻博物馆。博物馆前有几根粗壮的塔柱,房屋造型类似北京的故宫。
馆内的二楼四周是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的缩影简介,中间陈列着大足石刻的一部分塑像复制品。这些复制品十分精致,石像的眼角眉梢都刻画得细腻生动。一楼正厅摆放着石像的珍藏品,许多已断头、断脚或缺耳少鼻,看着不免让人唏嘘。在博物馆逛了一圈,我就急着出了门,毕竟那在石崖上雕刻的原始造像才是我真正想要看的。
从博物馆到宝顶山还有上千米的距离,沿路都是石阶,两边茂盛的绿植连成起伏的山脉形状,不时有鸟儿清脆的叫声,一路也不觉得乏味。
见到大足石刻的真面目时,我惊呆了。逶迤曲折的环形石崖壁上,呈现出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彩色石雕像。佛僧道儒、男女老少皆有,直立、打坐、跪拜、作揖等各种姿态,神情或慈祥,或严肃,或安闲,或怡然……个个活生生的,仿佛要从石崖壁上走出来。我不由得暗自佩服在这石壁上精雕细刻的工匠,他们留给后人如此精湛的造型艺术,让人叹为观止。
我在摩崖壁上,找到了大足石刻博物馆里复制的人物造像。相比之下,这里的原型更为古朴,千年风雨为他们留下了岁月的斑驳痕迹。面对石壁上的仙道僧侣和芸芸众生,不知怎的,我的脑子里忽然闪现蒲松龄《画壁》的故事,一时恍恍惚惚,真假虚实难以分辨。许多传说故事都隐藏在石像里:这边,父母恩重经变相龛,孕妇临产受苦,谆谆教诲;那边,一个拿着管子对着老牛鼻子吹气的牧童,正鼓着腮帮子,演示什么是“牛气冲天”……石刻壁画里的故事,有禅意,有警世,亦有情趣,让人有所思,有所悟,如同重获新生。
宝顶山的大足石刻除了异彩纷呈的群像,还有两个独立的景观。一个是古亭下的卧佛,身形庞大,神态安然;另一个是独居一堂的千手观音,千手千眼,惟妙惟肖。这两处围聚着更多的游人,带着惊喜与虔诚瞻仰祈祷。这是许多中国人对佛教文化的执着信仰。
大足石刻的景观满足了游客对佛教文化和造型艺术的追求与向往,是先祖们留下的智慧结晶,更是山城积淀下来的文化艺术瑰宝。
编辑|郭绪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