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兴会“德”才兼备的工匠“津彩”

2023-11-09余玮

中华儿女 2023年11期
关键词:天津职业学校

余玮

数控车床飞速旋转,金属工件按照设计图纸被精心雕琢,走进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基础实验实训中心机械基础实训车间,不少学生正在老师指导下操作机床,制作工件。现场不时传出机械的轰鸣声、师生的讨论声……

在这里,看见高等职业教育的未来!这是作为中国第一所应用技术大学的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产教融合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校不断深化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致力于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培养“政治过硬、技能精湛、诚实守信、理性平和”的高级技师、一线工程师、大国工匠,从源头上培养学生对职业的责任感。该校党委书记张兴会提出,应用型高等教育要胸怀天下,要担负起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使命。

多年来,张兴会全力打造“德”字牌,追求立“德”树人、厚“德”载人,注重同“德”同心、明“德”至善,深悟至“德”要道、以“德”服人,主张见“德”思齐、“德”育双馨,不断创造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天津经验”,用苦干实干诠释对党的忠诚,对职业教育事业的热爱。

明“德”致远:铸魂中育人育心

2012年1月13日,作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天津市“13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才的张兴会迎来了他人生履历上一个特别的节点。这一天,他自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副校长的岗位上调任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来到‘中德,学校与企业合作,与国际合作的底子,这两点给我的印象特别深。”他说。

到任后,张兴会的第一个脚印就是调研,他马不停蹄地把学校从上到下认真走了个遍,边调研边思考边盘算边规划,一个有关“中德”的发展蓝图渐渐展开,推进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探索。

2017年6月,张兴会任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党委书记。他牵头深入推进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常态化机制建设,主动深入二级学院开展重点调研,与师生深入沟通交流,听取意见,谋划发展。同时,带头坚持并落实校领导接待日、领导干部联系师生、党外人士座谈会等制度,制定并完成每年服务师生10件实事,不断增强师生获得感和幸福感。

在采访中,记者注意到张兴会积极支持学校各类协会建设,带头参加各类比赛活动,深入师生共同推进各类团建工作,且积极推进“我为同学做件事”活动,经常召开学生座谈会,面对面听取意见了解诉求,推动多渠道收集学生提案,全力解决相关提案。他经常带领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及各学院党政干部以各种形式下联系点学院、下宿舍班级、走访联系服务企业,牵头制定学校党政管理干部、教职工包联学生工作方案,引导广大教职员工切实深入学生、倾听学生心声、了解并解决学生合理诉求。张兴会想学生之所想、解学生之所困、培学生之所优,将关爱真切地传递到学生身上,为学生成长保驾护航。因为他广泛收集听取师生诉求,实施首问负责、一追到底、限时办结工作机制,努力解决师生意见诉求,得到广大师生一致好评。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近年来,张兴会带头深入马克思主义学院调研、听课,加强思政课程建设指导。他推进思政课程全国统编教材全覆盖,强化院系课程思政主阵地建设,开展思政专任教师与各专业课程思政结对共建,完成100多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形成中德特点的课程思政建设模式。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他积极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和大中小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不断推进红色影视教育融入思政课程,推进“航天精神”进校园进课堂,推动新时代学校思政教育“一体两翼”改革创新持续深入。学校建立美育教育中心和劳动教育中心,支持每个学院聘请劳动模范和技术能手。2012年开始,张兴会在“中德”播撒创新创业的种子,推动学校与毕业生合伙创建“大学生创新创业超市”,打造创新创业教学实践场景,积极培育创新创业文化;校企合作共建“天津中德-用友新道创新创业学院”,形成了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实战“三位一体”工作模式。2015年,率先在天津市高校中成立创新创业中心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他还积极推动和引导以学生为主导的“到企业找问题、解决问题”的Workday岗位创新创业项目模式。他经常说:“‘中德学子要有问题意识,在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锤炼正确的‘三观”。

张兴会也非常重视学生社团活动平台建设与文体活动平台建设。他说,大学生社团作为学生自已组织的群体性社团,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学生主体地位,以培养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协助精神和合作共赢意识为核心,倡导开展健康有益的社团活动,营造良好社团文化,积极推进社團活动在实施素质教育、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培育学风校风、活跃校园文化氛围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他注重以增强学生文化底蕴、艺术修养、审美情趣、人文精神和身心素质为核心,通过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各类文体竞赛活动、心理辅导和素质拓展活动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培养崇高精神追求和人文素养,健康体魄、健全人格。

崇“德”笃行:打通职教发展的“堵点”

2015年11月,经教育部批准,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升格为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成为我国第一所应用技术大学;2017年,天津市政府将学校纳入“双一流”建设单位,并与其他高校合作开展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2021年,学校获批“2020年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22年独立开展研究生招生培养工作。为了应对学校“升格”带来的变化,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凝练出以应用技术大学建设为引擎,以“国际合作为传统与基因、校企合作为优势与灵魂、创新创业为特色与追求”的三大支柱事业发展格局,确立了“重实践、强基础、校企化、国际化、复合型”的15字本科人才培养原则和“强化实践、协同育人、行业衔接、跨界融合”的工程硕士培养原则,推动基于创新思维模式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建设。

“我们发展的本科职业教育,优势来自高职,也有别于高职。”张兴会介绍,近年来,学校持续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聚焦工业发展需求,面向制造业和制造类服务业,围绕国防科技、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等天津市优势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强化与地方政府、产业功能区、行业龙头企业的合作,为高质量推进就业工作提供坚强保证。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打通了从高职到本科乃至研究生层次的一体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职业教育止步于专科的“天花板”在这里被打破,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破冰起航,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不再“分道扬镳”。在张兴会看来,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发展打通了职教发展的“堵点”,学校成为“职普融通”的典型代表,让更多职教学生享有出彩未来。在招收高中毕业生开展应用本科教育的基础上,张兴会一班人探索实践中职起点本科教育,开展高职专科起点本科教育,开设技能大赛获奖选手本科层次推免班,与海河教育园区内高校开展“专升本”联合培养,与天津市相关高职院校开展四年制联合培养,实施“三二分段”贯通培养,与天津理工大学、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等普通高校开展硕士联合培养,并围绕天津“1+3+4”产业布局,凝练特色学科方向,逐步构建起“中高本硕”有效衔接的特色应用型人才贯通培养体系。

近年来,一批企业从走进园区到走入校门,成了职业院校课程的“设计师”和授课者。麒麟软件的企业负责人,就成了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的“常驻专家”。从生产项目实践课到特色选修课,开启“合作模式”后,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软件与通信学院与麒麟软件共同打造的“新课表”让不少学生感到“专业又实用”。自采访张兴会得知,学校不断深化产教融合,促进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全面营造职业教育创新创业“新生态”。张兴会说,要想改变产教融合“合而不深”、校企合作“一头热”的困境,“一定要让学校和企业能同频共振,共建共赢才能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张兴会深谙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密切的教育类型,践行“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关键。“产教融合不仅是产业与教育、企业和院校的融合,也是人才培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全面连通。”作为从职业学校发展起来的应用技术大学,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聚焦工业发展需求,向社会输送了大量实用型人才。学校不断走深走实产教融合之路,在供给与需求之间架起“立交桥”,政校企行深度合作,组建“工程师涵养班”,探索实践“3+1”人才培养模式。张兴会表示,今后,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的“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持续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的有效衔接,开展与制造业头部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的深度合作,不断改进教学水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坚持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坚持实践导向,理论与实践并重,人才培养突出应用性、实践性,教学过程中突出行动导向,实施项目教学,推动形成更高水平的‘双元‘双师‘双证‘双语办学特征。学校通过进一步打造校企‘双元协同育人平台、引进和培养更多‘双师水平教师,为的就是让学生在离开学校的时候成为既有毕业证、又有职业资格证,能够熟练应用一门外语的‘双证‘双语国际化人才。”

张兴会介绍,目前学校六成以上毕业生留在天津就业,多数已成长为企业生产骨干、技术能手和培训师。在天津快速发展的航空航天、装备制造、汽车和零配件产业等支柱产业链上,这些年轻人正在成为天津“制造业立市”蓝图中一股不可或缺的前进动能,也进一步增强了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和影响力。

通过多年来内涵式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积淀,一大批优秀的毕业生从中德走向企业、走向社会,活跃在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等各行各业的生产一线,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发展,跨入了重大项目建设的行列,中德也被业界誉为“锻造金牌蓝领的摇篮”。

在开学典礼上,张兴会这样对学生讲:“大学时期是规划未来、设计人生的关键时期,同样也是播种理想、培养品质的黄金时期。良好的职业技能基本功,加之日常行为规范的良好养成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就业的竞争力自然而然的就提高了。”“作为应用技术大学的学生,应当在实践上多砥砺,多接触工厂、企业、乡村、社区,深入体察社会。成为应用技术大学的合格人才,要有精益求精、诚实守信的工匠精神。”

张兴会曾对老师们提出一个问题:“高职学校的产品是什么?十有八九的回答是:学生。而实际学生应该是学校的用户,是主体,是我们的服务对象,是‘上帝,是需求提出方,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当好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要做一个充满爱心的人,对学生要有责任心、有耐心,关爱学生,愿意为教育事业、为学生奉献自己,做真正的‘蜡烛,更要把追求理想、塑造心灵、传承知识当做人生的最大乐趣,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时间是伟大的见证者,数据是忠实的记录者。张兴会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七届常务理事、中华职业教育社第十二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主持完成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面向中国制造2025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探索》,牵头总结凝练“一聚焦、五协同、四保障”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获天津市本科教学成果一等奖;所主持的《“大赛—职教改革试验区—人才培养”互动模式的系统设计与实践》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牵头《职业院校“政产学研资用”六元协同双创教育生态系统研究与实践》《“中高本硕”衔接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获得天津市教学成果特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同时参与2项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多年来,他不断凝练办学治校理念,不断探索创新实践,学校实现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和中华职业教育社黄炎培职业教育奖项“大满贯”,并荣获中华职业教育社第七届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贡献奖”(改革创新奖)。

十年磨一剑,张兴会所率的“中德”人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多年来,一批批学子带着“中德”所赋予的知识和品格从这里走出,走向更加出彩的自己,走向大有可为的新世界,走向波澜壮阔的新天地。

“德”被四方:服务国家战略与地方发展

1984年11月9日,联邦德国驻华大使斐培谊到任之初,向我国提出发展职业教育的建议。一年后,原天津中德现代工业技术培训中心落地天津,后與原天津企业管理培训中心合并为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现为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

时代有召唤,“中德”有担当。作为最早引进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理念的高职院校,国际合作、校企合作是中德鲜明的办学特色。这么多年来,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紧紧围绕职业教育,以“国际合作、校企合作、创新创业”为支柱,探索出自己的职业技术人才培养模式,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引进来—消化、吸收、创新—走出去”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

大潮激荡勇向前,战鼓不息东风催。2016年,张兴会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助推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先后建立澜湄职业教育培训中心暨柬埔寨鲁班工坊和尼日利亚鲁班工坊,传播中国职业教育标准,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品牌声誉。

职业教育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与行业产业企业开放融合、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开放融合、与社会资源开放融合。职业教育是离产业最近的教育,张兴会认为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路径,也是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他说,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经验,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主动实施和推动“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以配合企业“走出去”为重点,积极探索职业教育对外开放新模式,还可以有效利用社会资本和市场化手段,积极服务所在区域内政府、社区等机构,开放教学资源、场地和设施,提升社会服务水平。

创新性是职业教育的兴教之源,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主旋律。张兴会说,职业教育的创新性要以技术技能积累为基础、以国家科技自立自强为目标,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线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一是搭建技术技能创新平台,让学生在真实化情景中进行职业体验,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二是深化“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促进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相融合;三是强化实践教学“真题真做”,通过毕业设计、大学生科技立项、参加职业技能大赛等实践活动,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并促使其演化为实现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迁移能力。毕业生就业宣讲会上,张兴会鼓励学生,要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人才需求紧密结合。他期待从这里走出去的更多年轻人,能在中国智造这根长链条上找到自己的小方位,成为驱动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人才红利”。

2016年,学校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主动承接天津市政府承德职教对口援建项目,以“师带徒”方式分期为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开展教师和管理干部培训,提出“1+2”分段培养模式,承接协作校区新生培养任务,并会同承德市教育部门,深入承德、平泉、隆化、兴隆、围场5个对口扶贫县进行调研,实践面向承德的“1+1+9+N”职教帮扶新模式。

张兴会主持研究全面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动“思政教育+工匠技能”劳模工匠进校园,与天津市总工会深度合作,聘请天津市27名全国劳模担任学校客座教授。2022年,学校牵头组织承办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职业院校科学教育发展论坛”及“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项目,以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主题展为平台,积极推动两个“鲁班工坊”项目不断深度建设,不断提升学校职教影响力。

张兴会作为津南区选举产生的天津市人大代表,当选为天津市第十八届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以来,时刻铭记人民嘱托,勤勉工作,积极深入基层街镇进行走访调研,认真履行人大代表职责,聚焦津南建设和发展,向天津市“两会”提出“进一步优化中央绿廊生态功能,带动海河教育园区焕发生态活力”的提案,牵头组织在学校专门设立人大代表联络站,确保民意畅通。他充分发挥作为教育领域人大代表的优势和作用,积极深化与津南区政校企在“双碳”研究院建设、第六届世界智能大会“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与产教城融合国际论坛”等方面的深度交流与合作,保持与区域发展战略同向同行,不断推进“产教科城”深度融合发展。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的职业教育历史,是一本厚重的书。从高职院校成长为国家首个应用技术大学,这是时代的选择,张兴会带领“中德”人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创新,不断夯实基础、培育高峰、争创一流,推动中德成为一所“非传统意义上的名校”,并正在不断迈向新的征程。从2012年至今,张兴会已在该校工作10余年,见证着“中德”的不断成长、壮大、实现华丽蜕变。他将丰富的思想、充沛的感情都付诸职业教育,努力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激活学生内生动力,促进学生素养的全面提升,为做大做强中国式现代化职业教育作出“中德贡献”。

“我没有什么业余生活,把时间都交给了工作。要说有什么空暇生活,那就是打打乒乓球、散散步、看看书。来‘中德时,我表态:不贪、不懒、不虚,这三点我做到了。我经常说,与人为善,成人之美,我不听你怎么说的,我只看你怎么干的。”倾情职教的张兴会,十分欣慰的是,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已成为天津职业教育的一面旗帜,也是全国职业教育的翘楚。学校坚持开放办学、质量立校、特色强校的办学理念,秉持“崇实求精致良知”的校训,围绕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律,勾画和探索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弘扬“海纳百川敬业乐群”的中德精神,在践行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踔厉奋发,全面发展,追求卓越,夯内涵,上层次,用新时代砥砺发展的“奋进之笔”书写职教人的优异答卷。

责任编辑 陈晰

猜你喜欢

天津职业学校
如果天津有“画”说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天津卷
《天津之眼》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天津
学校推介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