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实施质量强省战略
——以江西省为例
2023-11-09张振伟
张振伟
近年来,江西省深入推进工业强省和质量强省战略,制定实施“2+6+N”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行动计划,牢牢把握国内产业转移和“一带一路”对外开放的时代机遇,主动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工业效益总体水平居全国前列。然而,江西省总体工业竞争力仍然不强,制造业质量竞争力还存在一定劣势:
一是标准研制与企业“采标”水平相对较低。采用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是提升产品竞争力的有效方法。长期以来,江西省制造企业等市场主体采用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的自愿公开主动性不强且水平相对较低,在标准研制方面的贡献度也有所不足。
二是资金、人才等创新要素的投入支撑不足。从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来看,2021 年,江西省投入强度为1.70%,与全国平均水平2.44%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从创新人才基础来看,江西省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科技领军拔尖人才、“双一流”院校相对较少,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数量与周边省份仍有差距,制造业质量创新与质量发展人才支撑不足。
三是创新成果产出与转化能力偏低。江西省制造业核心技术能力指标得分低于全国及中部地区平均水平,全省创新成果产出水平不高,质量与创新融合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为此,要不断提升制造业竞争力,必须坚定不移实施质量强省战略,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
一、以提升发展质量筑牢产业基础
一是加快“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江西产业支点建设。围绕“2+6+N”产业体系,强化各产业发展规划,引领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做强做大有色金属、钢铁、汽车等传统产业;做优做特电子信息、航空、装备制造、中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数字经济产业,推动不同类型的制造业与工业设计、现代物流、科技服务、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及医疗健康、养老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融合发展。
二是深入实施优质企业梯次培育。实施产业链质量管理协同发展工程,有效破解有色金属、电子信息、纺织服装、航空、钢铁、汽车、虚拟现实、绿色食品、生物医药、现代家具等重点产业链的痛点、堵点、难点,以质量管理数字化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一批集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质量链于一体的龙头骨干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塑造江西企业质量标杆。
三是要构建高水平质量基础设施(NQI),加强NQI 能力建设。建立健全“碳计量”溯源体系,实施团体标准培优计划和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依托优势产业,在铜、钨、稀土等精深加工领域建立国家级质量标准实验室、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提升NQI 服务效能。
2023 年9 月12 日,江西省质量强省领导小组会议暨全省质量强省建设工作推进会在南昌召开,江西省政府副省长、农工党江西省委会主委史可出席会议并讲话。
二、以加快创新驱动提升发展质量
一是强化政策引导,加大创新经费的投入强度。用好财政税收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力度,特别是对基础性研究的投入力度,为质量能力提升提供经费支持。制定重点产业质量技术路线图,定期研究制定和发布重点领域技术创新和导向目录,引导制造业企业瞄准国内外产业前沿发展趋势,集中力量攻克一批支撑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
二是加强平台建设,开展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依托龙头企业或科研院所,采取政府支持、股权合作、成果分享等市场化运作新机制、新模式,加快建设多层次创新平台,推动建立跨地区、跨领域的创新中心。建立完善的政产研学用技术创新体系,分行业发布重点共性技术、核心关键科学技术、质量技术攻关目录,形成“企业出题、政府立项、高校接单、协同攻关”的模式。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围绕市场需求开展联合研发,提高全省制造业新产品的开发和销售水平。
三是丰富人才供给,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依托江西省“双千计划”、高层次高技能领军人才培养工程、“赣商名家”成长行动等重大人才工程,全面推行首席质量官制度,培育质量经理人等质量管理人才,做好优势产业战略型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引育。
三、以加强质量治理发展良好生态
一是完善、健全质量工作体制机制。以贯彻落实《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全面实施质量强省战略为契机,统筹协调,建立质量强省建设工作机制,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抽查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构建重点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二是优化质量政策供给。完善多元化、多层级的质量激励机制,扩大江西省井冈质量奖的评奖覆盖范围,全面推进首席质量官、质量岗位激励制度建设。强化质量政策与科技、财政、税收、金融、教育等政策协同实施力度,探索设立省级质量提升产业专项计划、质量提升发展专项基金,落实企业质量创新攻关投入等税收优惠政策。
三是完善质量分级制度和评价机制。健全质量监测体系,完善省级质量统计评价指标体系,探索建立区域质量政策与成效评价制度,强化质量政策实施结果反馈与改进优化。在矿产原材料及初深加工产品、绿色食品领域探索建立产品质量分级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