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轨道交通乘客出行规划需求研究
2023-11-09侯礼兴韩军红
侯礼兴,韩军红
(1.西安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00;2.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陕西 西安 710000)
1 研究背景
轨道交通的建设、运营给乘客出行带来极大的便利,但随着轨道线网规模的扩大,起终点间有多条出行路径可选,如何引导乘客科学合理的规划出行成为了急需解决的问题。不同乘客对于出行规划倾向的需求也不同,如有些对地理不熟或者行动不便的乘客,希望选择少换乘的出行路径,以通勤为出行目的的乘客则一般会选择时间最短的出行路径。在使用轨道交通出行时,为乘客提供比较准确和及时的路径指引以及一些搜索服务,可以提高乘客出行的便利性。2020年3月,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印发《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城轨发展纲要》,该文件提出的重点任务包括提供智慧出行咨询,聚合多平台出行服务内容,按乘客出行需求订制化提供多种出行解决方案,实时显示本站、邻站和换乘站客流动态、列车运行时刻,为乘客提供出行路径咨询及建议。因此,作为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者,也要及时了解轨道交通出行规划需求,结合新技术发展及应用更好的为乘客提供服务。
2 国内地铁乘客出行规划发展现状
2.1 北京地铁
截至2023年2月,北京地铁运营线路共有27条,运营里程807 km,车站474座(其中换乘站80座)。在乘客出行规划服务方面,北京现有北京地铁、亿通行和北京通三个地铁出行应用App。北京地铁App包含线路、站点、预约出行和其他四个模块。其中线路查询模块包括支持周边模糊地址查询、输入时的多选项查询、换乘站提醒、到站提醒、地图选点、家/公司等高频地址设置、中英文切换、线路拥挤度查询。站点模块包含服务设施、出入口信息(导入高德地图,支持缩放)和首末班车及时刻表查询。预约出行模块包含指定站点预约出行。末班车查询功能包含末班车车站可达查询、末班车线路最远可达查询和末班车个性化定制功能。亿通行在北京地铁App的基础上增加了公交的票务处理、快速安检、小忆推荐、乘车优惠。
2.2 上海地铁
截至2021年12月,上海地铁运营线路共20条(含磁浮线),运营里程共831 km(含磁浮线29 km),设站508座(含磁浮线2座)。乘客出行规划服务方面,上海现有上海地铁、Metro大都会和平安地铁三个App。其中,上海地铁App包括网络图、线路、客流状态和更多模块。其中网络图模块包括实时客流显示系统、网络可达性查询。线路模块包括按线路查询、站层图、街区图、出入口信息和服务设施。客流状态模块包括线路满载率和站点客流查询(支持列车图显示拥挤度和温度)。更多模块包括计划出行(预计下车时间查询、最晚上车时间查询)、车站设施、信息动态、磁浮线等部分。
2.3 广州地铁
截至2022年5月,广州地铁运营线路共16条,运营里程621 km,设站302座(其中换乘站40座)。乘车出行规划服务方面,广州地铁App需要用手机注册,快速登录方式有微信、支付宝和通过Apple登录,需要实名开户(需要读取用户的姓名、证件号和手机号)。App内容主要包括乘车码、站点信息、客流实况、AED查询、失物招领、爱心服务预约、洗手间查询、AR导航、刷脸过闸、城际铁路(线网图、站点资讯、运营时刻、便民举措)、紧急公告、地铁资讯、最新活动、出行导航(含查询可选、模糊查询、周边站点识别等)。
此外,广州地铁开发了多场景下客流精准诱导系统。该系统包含的信息服务具有根据运营状态为乘客推荐出行路径、在突发情况下对乘客进行消息推送、末班车路径可达性查询等功能[1]。
3 西安地铁乘客出行规划应用及分析
3.1 乘客多路径出行规划服务
现有西安地铁出行服务线路规划主要包括根据乘客需要提供换乘少、时间短、费用低、步行少四种线路规划服务,并给出推荐线路(出行时间最短)。
3.2 乘客出行舒适度规划服务
乘车舒适度是乘客出行中的一项重要体验,也是决定如何规划路线的一项重要影响因素。随着线网规模的扩大,线网也出现了部分路线客流强度过高,部分路线则客流不足的情况,在影响乘客出行体验的同时,也给运营安全带来隐患。基于此西安地铁开发客流监测预警系统,并通过可视化的方式向乘客提供线网、车站及车厢拥挤情况展示,便于乘客规划出行路径。
(1)线网拥挤度查询服务
为进一步提升客运服务水平,优化运营服务质量,结合客流监测预警系统开发情况,2020年4月27日在西安地铁App、官网等对外宣传平台上线西安地铁客流监测预警系统。
客流监测预警系统能够对未来15 min地铁线网各车站客流拥挤情况及列车车厢拥挤情况进行预警提示,通过不同颜色的预警显示,快速帮助乘客了解地铁客流拥挤情况,进而选择相对舒适、便捷的出行站点和方式[2]。系统中每个车站站点圆圈内对应的“白、黄、橙、红”和地铁线路每个区段对应的“绿、黄、橙、红”四个颜色,依次分别代表了未来15 min,车站、列车车厢的客流情况,以“舒适、轻微、较挤、拥挤”进行区分。同时,一旦有车站采取了客流控制措施,在线路图上,将用“控”字进行提示,以便乘客合理安排出行路径,主动避免拥挤,选择客流较小的车站出行,减少排队进站及候车等待的时间。
(2)车厢拥挤度提示服务
2020年1月,西安地铁在4号线试点推出车厢拥挤度提示服务,乘客可通过站台乘客信息系统(Passenger Information System,PIS)显示屏中车辆模拟图所对应不同颜色,直观了解即将进站的列车车厢客流拥挤程度,进而选择乘坐拥挤度较小的车厢实现舒适出行,同时也保障了乘客的出行安全。其中,车厢很拥挤用红色表示,较为拥挤用黄色表示,不拥挤用绿色表示。
3.3 多方式乘客服务应用
西安地铁在乘客出行规划服务方面主要应用有西安地铁App、西安地铁小程序、西安地铁运营号、西安地铁官方网站和西安地铁微博。
西安地铁App可提供信息包括站点信息、运行时间、拥挤度(分拥挤、较挤、轻微、舒适四级,车厢拥挤预警分拥挤、较挤、轻微、舒适四级)、票价查询、乘车指南、地铁AR和地铁文化等。西安地铁微信小程序乘客出行规划服务模块包括天气、刷码乘车(微信)、线路规划(分最快、步行少、换乘少、费用少四种模式,并且提供含步行、公交和地铁出行在内的全出行链路径规划)、运行时间、站点周边(含站点信息、出入口信息,其中站点信息中可查询首末班时间、无障碍电梯、无障碍直梯距最近路口距离,出入口信息包括出入口主要街道、重点单位、公交信息、周边商圈、周边医院和周边学校查询)、地铁线路图、票价查询、乘车指南等。西安地铁运营号智慧地铁服务包括拥挤度查询、首末班时间、票价查询、车站周边、线路查询、失物招领、无障碍设施、爱心预约、票务政策、乘车规范、微信购票、官方微博、扫码乘车等。西安地铁官方网站有关乘客出行服务包括乘客路径查询、首末班时刻表查询、票价查询、乘车提醒。西安地铁微博主要包括首末班时刻表、大型活动乘车须知、地铁公司新政策发布解读、当日地铁客流数据等。
4 乘客出行需求分析
4.1 乘客出行分类
乘客对路网熟悉程度的不同导致了其路径选择依据的差异。对于熟悉路网的乘客,他们拥有丰富的出行经验,对轨道交通路网信息的掌握较为全面,可以对路径的出行时间进行准确判断,并依据经验和路网实际运营情况选择合理的出行路径。而对于不熟悉路网的乘客,如外来务工人员、游客等,他们无法估算路径的出行时间,也不清楚路网的拥挤程度,即无法依据经验完成出行,而需要借助地铁线路示意图、问询及地图App软件等方式来进行出行路径的选择。
根据乘客对于轨道交通线路熟悉程度和路径选择依据不同将乘客分为熟悉型和陌生型两类,并给出初步的定义。
熟悉型:对所选OD出行路径比较熟悉,而且有多次采取该路径出行的经验,根据经验来选择出行路径,如通勤乘客。
陌生型:对所选OD出行路径比较陌生,之前没有或很少使用此OD路径,主要借助轨道交通线路图或导航等手段来辅助选择出行路径,如购物、出游、公务等乘客[3]。
4.2 熟悉型乘客出行需求分析
熟悉型乘客的出行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即出行时间、出行方式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稳定。熟悉型乘客之所以选择轨道交通作为经常性的出行方式,是从经济性、时效性、便捷性、舒适性等多方面进行考虑的。与道路公共交通相比,城市轨道交通的最大特征就是准时性强,可以满足通勤人员的时效性要求,出行过程冗余时间较少,总时间可以由自己计算并把握。这个特点允许通勤者合理安排工作日的作息时间以及出行时间[4]。
在无突发客流的前提下,城市轨道交通平日各站的客流及其变化情况基本保持稳定。对于通勤者来说,比较了解出行起终点车站情况、车辆到达时间及换乘站换乘路径等情况。出行心理方面,由于熟悉型乘客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站内设施及站间距时间比较了解,以及轨道交通准时性的优点,乘客在出行过程中的心态大多比较轻松愉快,较少产生焦虑烦躁的心情。
熟悉型乘客由于使用轨道交通频次较高,对轨道交通的进出站、换乘等流程较为熟悉,能够很自如的满足出行。对于出行智能规划的需求主要表现如下。
(1)常规出行路径以外的可变出行指引。
熟悉型乘客对于轨道交通乘车须知、注意事项及平时经常采用的出行路径及换乘方式较为熟悉,但对线网中的其他线路及车站则不熟悉。当发生非常规出行时,过往的出行经验不足以提供应有的出行指引,也需要通过问询或者APP等方式查询获得最优出行路径。
(2)相同出行路径但非常规出行时间的指引。
熟悉型乘客相对固定时间固定路径的出行习惯决定了其在特殊情况下即使是相同的出行路径也会遇到行不通的情况,如因出行时间的改变,会产生对轨道交通是否在运营时间及所选线路是否时间最优的疑惑,典型的问题便是线路末班可达性查询功能的需求。
(3)非常态化运营下的出行规划指引。
非常态化运营主要是因为突发事件(群体踩踏、安全事故等)、特殊天气(洪涝灾害天气、雨雪天气等)、特殊时间(节假日、举办重大活动等)造成的运营调整,一般会出现部分线路停运、站点部分出入口封闭、大客流限行等运营手段。这些新的运营情况对于熟悉型乘客而言也变成了不熟悉,在这种情况下,熟悉型乘客也需要根据运营变化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出行路径,实现安全、便捷出行。
4.3 陌生型乘客出行需求分析
陌生型乘客一般为城市轨道交通的低频使用者,他们对轨道交通的乘坐要求、发车时间、换乘方案、最优出行路径等信息不了解,在实际的出行过程中存在或多或少的出行不便。陌生型乘客主要包括老、弱、病、残、孕等弱势群体和旅游、出差等在西安短时间停留流动人群。
(1)弱势群体出行需求
弱势群体主要是指包括老、弱、病、残、孕在内的人群,这类人群普遍存在出行不便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老龄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大,老龄人群如何更好的使用公共交通出行的问题急需解决。弱势群体的出行更多的需要借助无障碍设施,因此他们的路径规划与无障碍设施的情况息息相关。
①老人、孕妇、儿童等弱势群体
老人、孕妇、儿童等弱势群体都有身体健全、但行动机能不够强的特点,在通过条件不友好的道路时存在行动障碍,需要借助他人的帮助。该类群体除了需要考虑出行时间、换乘便利外,还需要着重考虑车厢及车站的拥挤程度。同时,也要考虑沿途乘车及换乘车站垂直电梯、自动扶梯等无障碍设施的配置情况。
②行动障碍者
行动障碍者主要指需要依靠轮椅出行、携带婴儿车、携带大件行李(如手推车、拉杆箱等)等人群。该类人群都需要借助带轮子的工具辅助出行,遇到道路高差,需要借助坡道或垂直升降设备等来协助。该类群体出行时需主要借助的无障碍设施包括:a无障碍电梯;b无障碍出入口通道;c站厅低位售票区;d站厅宽通道检票机;e站台无障碍候车区;f无障碍车厢[5]。
(2)商旅乘客出行需求
商旅乘客主要包括商务出行和旅游出行的人群。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西安市有374万流动人口。将流动人口来西安市的目的分成五类,分别为旅游、出差、探亲访友、就医及其他。调查数据显示流动人口来西安的主要目的为旅游和出差,分别占45.47%和32.89%。西安是旅游及省会城市,因此这两种目的出行较高。
表1 流动人口来西安的目的
游客和商务出差人群在西安的出行特点表现为时间短频次高,对西安当地的交通情况和出行路径不掌握,较多的依赖于导航软件等提供的出行信息。
从出行路径上分析,商旅出行主要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到达西安的出行过程,一部分是在西安市域范围内的出差和游玩过程。在市域范围出行时,商旅游客在空间上具有集聚性,客流主要会分布在交通枢纽、会客地及景区,即分布在出行过程中的起点、终点或者停驻点。
从出行时效要求上分析,商务出行多为刚性出行,对时效性要求较高,一般会选择时间最短或者换乘最少的出行路径,以便快速到达目的地;游客出行则多为弹性出行,对时效性要求没有那么高,通常可以牺牲一定的时效性来换取出行便利及舒适性。
5 存在问题及发展策略
5.1 问题分析
(1)现有乘客出行规划功能不完善,实际指导意义不大。目前西安地铁及第三方地图公司可以给乘客提供的出行规划主要包括基于历史静态数据的换乘少、时间短、费用低、步行少这四种线路规划服务。这种服务针对动态的实时客流指引性作用不大,并且对于有些乘客重点需要使用的功能有所缺失,如末班站点可达性查询、乘客到站提醒、无障碍出行路径规划等功能,还需要在今后的应用中进一步补充完善。
(2)现有大客流诱导技术支持和手段不足,导致传递给乘客的信息不准确、不及时。乘客对于出行信息的不掌握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线网客流的不均衡性,造成了部分站点及断面的超负荷运行,同时也给运营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作为地铁的运营方,通过视频监控系统、客票系统等方式,可以较为全面的了解整个线网的运行情况,可通过向乘客发布诱导信息引导乘客出行,在实现乘客快速、舒适出行的同时也调节了网络客流分布、提高了线网运行的均衡性、强化了线网运行安全。目前,西安地铁在诱导信息发布的主要途径有西安地铁APP、微信小程序、微信西安地铁运营号、西安地铁官方网站和西安地铁微博等。然而,当前仅仅能实现将诱导信息统一、无差别化的发送给乘客,并不能对乘客进行个性化、定制化的发送。而且没有结合乘客在接收诱导信息后的决策反馈,形成系统的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诱导策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现有诱导措施容易因乘客获取信息不及时造成客流积压、分流不及时,进而影响运营效率和乘客服务水平。
(3)现有乘客出行规划应用服务体验较差,导致使用率较低。乘客可通过微信、支付宝等手段直接刷卡进出站,导致现有地铁APP、微信小程序等乘客服务应用使用频率较低。同时,软件中不同功能之间缺乏联动性,导致使用体验较差,如查询线路规划的方案后购票进站需要退出现有查询页面,没有快速链接页面,影响用户体验。
5.2 发展策略
(1)补短板,逐步完善现有乘客出行规划软件功能点。
结合西安市轨道交通出行规划服务现状及需求分析,轨道交通运营方应着力做好末班车可达性规划、大客流诱导下的动态规划和对于弱势群体的无障碍出行诱导规划功能点的开发、应用,以便更好的解决线网下的多出行主体出行需求服务。
(2)结合智慧城轨建设,强化客流诱导效果,提高运营能力。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城轨发展纲要》将智能运输组织作为建设重点之一,要求通过基于轨道交通线网多源客流数据融合,实现网络客流的检测预警和运力资源的优化配置。轨道交通运营公司可结合既有AFC刷卡数据、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刷卡数据、车站各点位视频数据等,打造客流精准预测与运能匹配系统,通过客流预测、乘客诱导,及时调整运能,实现线网运能最大化和乘客出行的舒适化。
(3)多方合作,打造MasS出行,提高乘客出行体验。
进一步关注乘客的出行体验服务提升工作,以乘客全出行链的出行体验提高为目标,针对乘客乘坐轨道交通前、乘坐轨道交通中和乘客轨道交通后等各出行环节,与共享单车、常规公交、出租车、网约车等运营公司及百度、高德等第三方出行信息提供商合作,打造乘客全出行链出行,提高出行体验。
6 结 论
熟悉型乘客和陌生型乘客都有出行规划的指引需求。熟悉型乘客对出行规划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常规出行路径以外的可变出行指引、相同出行路径但非常规出行时间的指引和非常态化运营下的出行规划指引这三种情况。陌生型乘客中的弱势群体在出行过程中需要更多地借助无障碍设施,对基于无障碍设施的路径规划需求更强一些。陌生型乘客中的商旅人士由于对路网不熟悉,需要借助出行规划来更高效、舒适的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