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差序格局走向团体格局

2023-11-09杨艳

读写月报(高中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差序费孝通格局

杨艳

《乡土中国》是统编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册“整本书阅读”的指定作品,其中,“差序格局”一章是全书最重要的章节之一。

“差序格局”这一概念是费孝通先生社会学研究的重要成果。他有一个人们都很熟悉的比方,“我们的格局……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

在作者看来,这种“自我主义”的差序格局和西方“个人主义”的团体格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对团体格局也有形象的比喻,“我说西洋社会组织像捆柴就是想指明:他们常常由若干人组成一个个的团体。……在团体里的人是一伙,对于团体的关系是相同的……”一个是圆之心,一个是捆中柴。进而认为差序格局下的“自我主义”是一切价值都以“己”作为中心的主义,而团体格局下的“个人主义”基于团体中各分子的平等。即圆之心以“己”为中心,捆中柴则个个平等。

然而,从“差序格局”推出中国人“私”的绝对性,并不能概括中国人道德体系的完整面貌。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作者舉了孔子的例子,认为孔子的道德体系里绝不肯离开差序格局的中心,他引用了《论语》里的一段:“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第六》)这段话很有意思,“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里只能证明我们道德的出发点在“己”,最终归属在“人”。孔子还说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这里的“泛爱”就是“博爱”。孔子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也是从反面在说这个标准。孟子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和孔子的标准如出一辙。至于墨翟提出的“兼爱”更是不再区分“己”与“人”,提倡无差别等级、不分厚薄亲疏的爱。

不可否认,差序格局下的伦理结构的确有陷入“私”的弊病,这是“分殊之蔽,私胜失仁”的历史局限造成的。但这并不能掩盖民族传统精神里兼爱仁善的光辉。

传统文化提倡孝悌亲亲之爱,但并不仅限于此,“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就是对“亲亲”之情的扩大和推展。某种程度上我们是不是可以说,“差序格局”中的“我”只是思考问题的角度,而不是结果。只是完善道德的起点,而不是终点。

梁漱溟先生在《中国文化要义》里指出,中国传统社会也有“伦理本位,互以对方为重”的优点。他提出“成己”的概念,“成已”恰恰不是“利己”,为社会、为他人才是“成己”的途径和方法。他认为,传统文化里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就是“成己”。

费孝通先生从差序格局引申开去,认为“中国传统社会里一个人为了自己可以牺牲家,为了家可以牺牲党。为了党可以牺牲国,为了国可以牺牲天下”,回顾“苟利国家生死以”的荡气回肠的中国历史,这种差序的推断形式实在过于绝对。

值得注意的是,费孝通晚年和社会学家李亦园对话时也说:“能想到人家,不光是想自己,这是中国在人际关系当中一条很主要的东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设身处地,推己及人,我的差序格局出来了,这不是虚的东西,是切切实实发生在中国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里边的,是从中国文化里边出来的。”这些话和他早年论著里的观点比较起来还是有差异的。

此外,费孝通先生为了说明差序格局的伸缩性,以《红楼梦》里贾府盛极而衰、树倒猢狲散的例子来说明中国人对世态炎凉的深刻感触。或许,这并不是中国特色的人情关系,西洋社会里,不要说远近亲属,就是亲生父母子女之间也凸显了“私”的关系。《高老头》里两个自私的女儿对亲生的父亲也冷酷无情到极点,《我的叔叔于勒》中菲利普夫妇对于勒前亲后疏的变化也完全由私利在主导。这些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例子。

西洋社会的“团体格局”,也并不是无懈可击的道德体系。

从团体内部看,费孝通先生认为讲团体格局绝不能离开他们的宗教观念。对宗教的虔诚正是支配人们行为规范的力量,是团体的象征。然而,上帝毕竟是无形的存在,执行团体意志时,政府、议会等便成了上帝的代理人,如果代理人违背了公平正义的原则怎么办?西方社会阶层固化、种族歧视等问题至今依然存在。

从团体外部看,团体不是无限延展的,而是有清晰的边界的。费孝通先生也说,“当西洋的外交家在国际会议里为了自己国家争利益,不惜牺牲世界和平和别国合法权益”。联系世界历史,直到今天,这种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如果团体的范围仅限于一国一家,“全人类生来都平等,他们都有天赋不可夺的权利”,这种理想的蓝图只能成为自欺欺人的美丽谎言。

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爱类”“和合”等优秀思想恰恰是世界主义的,所谓“万物并育而不相害,大道并行而不相悖”,正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与宽厚。今天“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的提出,溯源民族传统文化,正可以找到清晰的发展脉络。中国人不只是追求中国发展的“风景这边独好”,更相信“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当学生陷入“差序格局”,认为一个“私”字便代表了传统道德体系的全部,有些“妄自菲薄”时,作为老师,廓清迷雾,正确引导责无旁贷。我们并不否认差序格局,但如前文所说,某种程度上,“差序格局”里的“我”只是思考问题的角度,而不是结果。只是完善道德的起点,而不是终点。如果在差序格局中融入中华传统思想的仁爱、和合精神,那我们正好走出了一条通向“团体格局”的美丽大道。这个“团体格局”比费老笔下西洋社会的团体格局更彻底、更深刻。

在《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中,如何让学生坚持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也是在统编新教材背景下实施课程思政的重要任务。

当然,在当代社会,怎样把孝悌与博爱、道德与法治有机结合起来,是一件事关民族长久发展的大事,对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进行创造性的诠释和现代化的转化是国之大计,也是民之重任。

(作者单位:安徽省芜湖市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差序费孝通格局
善恶人格的特质差序*
高职院校“技术差序”育人体系研究
从“差序格局”到“差序治理”
——概念跨学科移用现象的分析与反思
今天,为什么我们要怀念费孝通?
费孝通的十个文化洞见
格局
联手共建 努力打造大调解工作格局
乡村慈善的“差序格局”
费孝通绅权与皇权的关系研究
小人物的大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