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3-11-09张侃

新西部 2023年9期
关键词:河南高质量大学

河南高等教育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改革开放以来一再提速,取得了规模和质量的双重提升,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再到普及化教育的三连跳,大大提升了河南人口的人均受教育水平,为河南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巨大的力量。同时,河南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着优质资源仍相对稀缺、更接地气更具市场竞争力的高校相对稀缺、高水平科研能力亟待提升等问题。未来河南高等教育的发展必须立足于质量,走一条内涵式发展、特色式发展、本土化发展的道路,才能有效推进河南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实现河南从高等教育大省向高等教育强省的历史性跨越。

新中国建立七十多年以来,河南高等教育发展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实现了从弱到强的跨越,实现了从单一到多样的演变,取得了辉煌的发展成就。改革开放以来,河南高等教育进一步快速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最后到普及化的转变、从单纯规模的扩大向高水平高质量发展目标的转变,为推动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和国民素质提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河南从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的迈进提供了核心动力。

河南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高等教育发展取得了规模和质量的双重提升,也大大提升了河南人口的人均受教育水平,为河南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一)高等教育规模得到持续扩大,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再到普及化教育的三连跳

河南是人口大省,但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长期处于十分匮乏的状态,在新中国建立之初,河南全省只有1所高校,青壮年文盲率达80.01%,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更是寥寥无几屈指可数。新中国建立七十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的高等教育发展速度迅猛,成果丰硕,取得了跨越式的大发展。高等教育的发展具体可以从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来看。数量方面,河南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毛入学率快速增长。2021年,全省普通高等学校166所,比1978年的24所增加了6.9倍;本专科在校生268.64万人,比1978年增加了98倍;在校研究生69359人,比1978年增加了569倍;普通本专科学校校均规模17217人,比1978年增加了19倍。[1]伴随着规模数量的持续扩张,河南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也得到了快速提升,2004年首次突破15%,标志着河南高等教育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跨越;2020年首次突破50%,标志着河南高等教育实现了从大众化教育向普及化教育的跨越,新世纪河南的高等教育发展实现了三连跳。[2]2020年河南每十万人中具有大学教育程度的人数达到11744人,是1949年新中国刚建立时的143倍。

(二)高等教育学校布局结构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的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入

新中国建立之初,全省只有一所高校,高等教育资源匮乏,根本谈不上布局。[3]改革开放之初,全省的高等学校主要集中在郑州、开封、洛阳等少数几个省内主要城市。发展到现在,全省的18个省辖市都有高等学校,其中13个省辖市有本科高校,全面广泛的布局,让高校为地方社会服务的职能能够得以发挥,为河南各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和有效的推动。[4][5]在高质量发展方面,河南的郑州大学1996年成为国家“211”工程建设院校,2017年,郑州大学成为“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郑州大学和河南大学一共有4个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这也成为新时期河南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新的开始。河南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也得到了持续提高,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工程深入推进,成效显著。[6]自2021年7月嵩山实验室揭牌以来,目前河南已建成聚焦种业科技的神农种业实验室、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黄河实验室、聚焦生命健康与生物医药的龙湖现代免疫实验室、聚焦新材料与智能装备的龙门实验室,以及聚焦关键金属与材料的中原关键金属实验室等6家省级实验室,为优势产业在新赛道上提供澎湃动力。[7]这些实验室都是由河南高校牵头或深度参与建设的,高校在高精尖科技创新研发方面已成为河南绝对的主力军。

(三)人口受教育水平快速提升,高学历人口占比显著增加

2000年以来,河南人口的整体受教育水平得到了快速提升,最大的标志就是人口总体中拥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和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绝对人口数量得到了显著提升。从2000年到2020年的二十年间,河南6岁及以上人口中,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绝对人口数量增加了64.46%,具有大学(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绝对人口数量更是增加了378.37%。按照七普数据,河南全省常住人口为99365519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占到了总人口的15.24%,具有大学(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占到了总人口的11.74%。

河南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分析

河南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高等教育整体发展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还不够契合,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仍然突出。具体来说,河南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质量高等教育资源仍相对稀缺,河南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

河南的高等教育发展由于历史原因,在20世纪50年代院系调整之后就一直处于十分弱势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也没能赶上国家高等教育大发展的一系列机遇期,导致河南的高质量高等教育资源十分稀缺。一个1亿人口的大省却没有一个985高校,没有一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只有一所211高校。在大学招生本地化趋势的大背景之下,就导致河南的考生很难考上外省的一流高校,而省内的好高校又凤毛麟角,河南的人才培养面临着极大的渠道阻隔,[8]這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河南的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地区位于中部,虽说交通便捷但是地区整体发展不足,对高精尖人才的吸引力不足,不仅很难吸引到好的人才,还造成了省内人才的外流。这又进一步导致高校的吸引力下降,人才短缺,从而让大学的后发快速增长举步维艰。当前人口老龄化加剧,劳动力人口特别是高素质的劳动力人口成为各地疯抢的对象,在这股抢人才抢人力资源的风潮中无疑河南并不占优。河南的人才发展环境亟需改善,对人才的尊重,对高新技术人才的重视还有待提高。高等教育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看国内外一流大学的发展,无不是经历了长期积累和发展的结果,因此河南的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之路也将是一个系统工程一个长期工程,不能急功近利,也不要想一口吃个胖子,需要我们努力拼搏、静待花开,慢慢地孕育河南的高质量高等教育。

(二)更接地气更具市场竞争力的高等教育机构相对稀缺,河南高等教育与社会市场的精准对接亟需进一步发展

高等教育机构的基本职能就是教学,培养学生以更好地进入社会,成为高素质人才。河南的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走内涵式发展之路,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推行全面的教学改革,以适应快速发展的市场要求。河南是人口大省,人力资源大省,但是在就业问题上却面临着结构性就业难的问题,一方面是大量的应届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另一方面则是大量的用人单位找不到合适的应聘者。这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和社会现实需求之间产生了脱节,大学培养出来的社会不需要,社会需要的大学没培养。这也是在推进河南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我们需要着力解决的一大问题。教育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良好的教育与社会互动的形态应该是教育稍超前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从而起到引领的作用。这就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有了更深一层次的要求,高校并不是高高在上不谙世事的象牙塔,它更应当是推进社会发展、引领社会进步的明灯。这是一个更高的要求,是对高等教育学校的定位所在,现在做不到不要紧,但持续性的向这个方面努力是应该的。转变理念,更好地与社会进行深入互动、深度融合,全方位推进社会的发展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应然之途。

(三)高水平科研能力亟待提升,河南在建设一流研究型大学方面亟需加快推进

科研职能是高等教育的核心职能,高等教育的教学需要依赖于其科研职能的产出,因为高等教育区别于基础教育的本质就是其是高深知识的教与学,而不是对基本的成熟的确定性的知识的简单重复,高等教育的教学本身就是对最新知识的探索的一部分。高等教育服务于社会职能发挥也依赖于其科研实力和水平,对于高等教育机构来说,科研不仅是需要的而且是必不可少的,科研与教学、服务社会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而不是对立的非此即彼无法兼顾的选项。河南的高等教育最大的短板就是学术科研能力不强,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当下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都十分稀少,与河南教育大省、人口大省、经济大省的地位不匹配,也无法支撑如此巨大体量的河南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改善机制、吸引人才,大力推进河南高等教育的学术科研工作,大力提升科研水平和能力,将是河南当前高等教育发展亟待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河南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分析

准确把握河南高等教育的特点是更好推进河南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河南高等教育发展的特点就是规模庞大但是整体质量有待提升。在高等教育已经从大众化步入普及化的新阶段,河南高等教育要想改变这种大而不强的局面,只能通过大力推进内涵式发展和特色发展来不断提升自身的质量和竞争力。

(一)大力推进高校分类发展

要全面优化高等教育层次结构,通过科学合理分类高校,来推进不同类别高校的差异化、特色化发展。第一,要高质量推进一流大学建设。以“双一流”建设为切入点,重点建设好省内两至三所高水平综合性大学,通过高层次大学的建设,来提升河南科技创新能力,推进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亟需的高精尖人才。第二,要选择若干学校和学科来推进特色骨干大学、特色骨干学科建设。2020年11月河南省教育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联合发布了《关于印发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和特色骨干学科建设方案的通知》,提出“确定立项河南农业大学等9所特色骨干大学建设高校、信阳师范学院等8所特色骨干学科建设高校,河南农业大学兽医学学科群等41个特色骨干学科建设学科(群)。”[9]第三,要推进一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建设。立足于河南經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注重于培养契合河南产业发展、经济结构优化转型需要的高质量技术管理型人才,不断提升高校服务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区域高质量发展的能力。第四,要选择一批高等职业学校推进其高质量发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通过重点建设一批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培养出能够更好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拥有专业技能和实际工作经验的高素质技术人才。通过这样明确的分类分层,让高校能够各司其职,多样化发展,避免高校建设的趋同化和盲目向高层次研究型大学发展。

(二)优化高等教育布局结构

完善顶层设计,通过立足河南高等教育发展实际,科学制定、持续优化高校设置规划。一方面,大力培优,不断推进河南双一流高校建设,力争在河南建设起若干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内一流大学。另一方面,大力补弱,在高等教育资源薄弱、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人才支撑、对高等教育布局结构具有明显补充作用的地市布局高校,构建以地市为依托、空间布局合理的高等教育发展骨干节点。积极鼓励社会资本特别是各类企业能够投资举办高职教育,让高职教育与企业发展更好结合,相互促进,营造良好的职教和产业发展的共生共促关系。

(三)大力提升各级各类高校的科学研究和创新服务能力

根据高校的分类,分别在不同类型高校中大力推进实施高校基础研究增强工程、高校社会服务水平提升工程、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等一系列重点建设项目,大力提升各高校符合自身定位和职能的科研创新能力和服务社会的水平。聚焦重点,着力推进对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持续性建设。坚持“扎根河南、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基本发展定位,加大投入、优化政策,聚焦重点,以郑州大学和河南大学为核心推进持续性的“双一流”建设。大力实施“双一流”高校内涵建设提升工程、高等学校“双一流”创建工程、特色骨干大学和特色骨干学科建设工程,以项目培育人才,以工程凝聚资源,构建起河南特色的大学发展集群,多元化推进河南高等教育的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2]张侃:《河南省人口受教育水平发展研究》,载《现代商贸工业》,2022(24):35-37页。

[3]本书编写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河南全景录》,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22:87页。

[4]张侃:《河南省教育事业发展研究报告》。

[5]何雄、谷建全等:《河南人口发展研究报告(2020)》,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21:163页。

[6]《我省10所高校的共21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你知道吗?》,2019-09-01,https://www.sohu.com/a/337990086_503494。

[7]夏先清、杨子佩:《开启现代化河南建设新征程》,载《经济日报》,2022-07-26。

[8]张彦群:《河南省高等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剖析》,载《天中学刊》,2016(05):121-125页。

[9]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和特色骨干学科建设方案的通知》,河南省教育厅官网,https://jyt.henan.gov.cn/2020/01-02/1605106.html,2020-1-2。

作者简介

张 侃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人口与社会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学、教育社会学

猜你喜欢

河南高质量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大学》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大学求学的遗憾
出彩河南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