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运随感二三
2023-11-08王渝燕
王渝燕
杭州亚运会已经过去近一个月了,当时被赛场内外的浓烈氛围激荡起的情绪也渐渐平复。但在制作本期杂志的亚运会专题时,曾经的很多感想又被唤起。
这已經是我到现场亲历的第六届亚运会了,也跟很多老运动员一样,应该也是自己的最后一届了。其实,原本对于是不是最后一届并没有太多感觉,只是在收到亚洲体育记者联合会专门为现场采访过五届以上亚运会的记者颁发的一张纪念证书时,难免会心生感慨。
若说这次亚运会与以往经历的有何不同,就我个人而言,是第一次住进了媒体村。以往去过的几届亚运会,在国外举办的时候,通常是没有专门的媒体村的,只会给记者们提供一些媒体酒店以供选择。在中国广州举办的那届亚运会,因为羽毛球比赛在广州市内的天河体育中心体育馆,而媒体村则位于广州郊区的番禺,为了方便采访,我们当时就近找了一家酒店,没有进驻媒体村。
住在媒体村,虽然每天仍然是晨出夜归的工作节奏,遇到的同行们也都是行色匆匆,但村里的亚运气氛很浓。尤其夜半时分归来,媒体餐厅依然有宵夜可吃,餐厅里的人也很多,大家三三两两坐在一起,一边填饱肚子,一边谈天扯地,集体感的氛围满满。
至于采访,因为我们属于垂直类媒体,只专注羽毛球项目,每天必去打卡的唯有亚运会羽毛球赛的场馆——滨江体育馆。在我所经历的几届亚运会中,滨江体育馆作为亚运会羽毛球比赛的赛馆着实有点小了。这个体育馆只有三面看台,只能容纳5000人左右,据说可供销售的门票每天不足3000张,因而一直处于一票难求的状况。据杭州的朋友介绍,因为羽毛球比赛的门票太少太难抢到,为此很多人都打杭州市民热线电话投诉。
不过,馆小亦有馆小的好处。一是球馆内没有什么风,很多运动员都说这个馆非常好打;二是馆内的观赛气氛非常热烈,各种的加油助威声以及现场DJ的各种带动情绪的操作,让这个小小的球馆有了一些印尼著名的“魔鬼主场”塞纳扬体育馆的风采。
在滨江体育馆打卡的十余天里,我们再一次见证了当今世界羽坛竞争之激烈残酷。从团体赛到单项赛,这个小小的体育馆内每天都在上演着起伏跌宕的戏码,每天都浓缩着人间百味。
之于我,感触最深的首先是女团决赛,中国女队以三场0比2的方式输给了韩国女队。这是一场结果不算太过意外但过程却令人有些惊诧的对决,整场决赛,国羽姑娘们就像被捆住了手脚,在与实力相当的对手比拼时,完全没有打出自身应有的水平与气势。站在领奖台上,国羽姑娘们大多梨花带雨、一脸的不甘。诚然,主场作战、志在重夺女团冠军等因素加持,国羽女队的几员主力纵然都身经百战,但仍未能在这场比赛中解决好如何将压力转化为动力这一难题。如果她们可以稍微释放一些,即使结果不一定能够改写,但过程或许会精彩许多。除了身上背负的重压,这场失利确实值得国羽深刻反思一段时间,真正从队伍管理与训练上找出问题之所在。
其次,混双半决赛时,冯彦哲/黄东萍不敌日本的渡边勇大/东野有纱。赛后在混采区,黄东萍在听到关于这一届亚运会得失的问题后,只说了一句“有些遗憾”,便突然泪崩。这是我第一次见到一向乐观开朗的黄东萍情绪失控,采访就此中断,我们只能轻抚她的头安慰。其实,我们也知道,这样的安慰无法平复黄东萍当时的失落。作为奥运冠军,重新带着年轻的师弟再次踏上前往巴黎奥运会的征程,黄东萍的勇气与担当令人钦佩。杭州亚运会或许是她参加的最后一届亚运会了,以这样的方式告别多少会心有不甘。不过,令人欣喜的是,黄东萍能够很快从亚运会留下的阴影中走出,在之后的北极与丹麦两站公开赛上连续夺冠,而这正体现了作为奥运冠军的成熟。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因为亚运会,美丽的杭州平添了运动的激情;因为亚运会,我们又有了许多新的故事值得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