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文茶道之美,是生命之美

2023-11-08

凤凰生活 2023年11期
关键词:水间茶席茶道

王迎新

走进一水间王迎新人文茶道传习馆,就像走进了一幅浪漫而富有诗意的风景画,仿佛与世隔绝般静谧、悠然。

王迎新出生于云南普洱茶文化世家,在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她喜爱研究茶史、品味茶性、书写茶文、创作茶器和茶书画。在担任云南日报集团大观周刊《滇茶大观》主编期间,她走访各大茶区、茶山,拜访茶人,撰写了一系列茶山茶树、云南老茶人、云南少数民族茶文化的专访文章,为云南普洱茶文化历史留下宝贵的文字记录。2006年,她开设人文茶道传习馆,致力于茶道、香道、陶瓷艺术的研习,专心钻研、传播茶文化。

传统茶道要与时俱进

“传统茶道也要与时俱进。”在王迎新看来,茶道是传统的,但传统并不意味着固步自封,在时代发展中,茶道既要保护和传承优良传统,又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创新一定要基于传统之上,我们无法超越传统,但可以根据时代特点,形成新的审美与吃茶方式,品味当下的生活美学。”

谈到茶席、茶室,王迎新坦言,茶之道不是用来表演的,茶空间贵在朴素本真,无需奢华。她认为,不论是山水间的茅草屋,还是都市中藏在高楼里面的一个小茶室,都可以作为一个理想的茶空间,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人们能在袅袅茶香升腾中,得到一种返璞归真之意。2006年,王迎新创立了中国人文茶道,提倡“独立、谦逊、博闻、包容”茶人品格,“至专至简”的手法与心法,探究生命意义。提及创立人文茶道的初衷,王迎新说,人文涉及学科广,茶是可以跨越种族、跨越地域、跨越历史的承载物,她想将更多门类的知识汇总到茶上,籍由茶达成对生命本身的体悟,对传统文化和美的延续。

十七年来,王迎新结合传统茶道,带领人文茶道传习馆从学习、继承到创新一路走来,概括出了符合人体工程学和舒适度的人文茶席、行茶手法轨迹,构筑了从安住到坐忘的习茶途径,创造了更符合当下的饮茶方式。此外,基于市场上很多茶的发酵程度较低,长期饮用容易寒凉的现状,她还创造了兰若莲华炙瀹法。此法参考云南民间烤茶古法和唐代煎茶法,将茶叶先炙烤后煎煮,令茶湯更符合涵养身心的首务。她还强调,行茶过程中,每一个细微之处,都体现着人文关怀,我们在喝茶时要照顾他人的感受,这样才能懂得籍茶而起的人性之善美。

中国茶文化走向世界是必然的

在王迎新看来,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和利用茶树的国家,从远古至今,已经完成了茶作为商品及农产品的输出,随之而来的是形而上的文化输出。并且,随着历史多年的积累与沉淀,由内而外,由近及远地不断传播于中华大地各个地域。如今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都非常有利于中国茶文化的发展,要抓住此种机遇,助推茶文化向外传递。

“文字、图像、品饮交流活动等输出对于中国茶文化的传播来说至关重要。”2016年以来,王迎新陆续出版《图说正解云南普洱茶》《吃茶一水间》《人文茶席》及《美器重光——云南紫陶记》等著作,以文字书写茶之美,以生命体悟茶之味,著作远销中国台湾、韩国、日本等地区,影响深远。今年,她重新整理了近些年增加的内容,即将出版《吃茶一水间》修订版及《山水柏舟一席茶》姊妹篇。同时,她坚持亲自制作茶器,并将中国的传统元素设计绘制在茶巾、茶壶、茶则、席布等精致器物上,将自身专业所学应用到茶道体系的构建上。“茶器设计者要自己懂茶,喜欢喝茶,喜欢泡茶,做出来的器具才能兼具功能性和美观性。”从2018年开始,她坚持举办“春茶漂流记”等多种形式的线下公益活动,多次带领茶人走遍名山大川,在天地间体会茶与生命的意义;带领学生代表中国茶人与日本、韩国、马来西亚、中国台湾地区的茶人进行学术交流和茶道交流,传播中国茶文化。

关于未来,王迎新说,她希望继续完善“人文茶道”价值体系、茶学体系及美学体系三大理论体系,提升中国茶人的形象和茶汤冲泡的能力,影响更多的人爱茶、享受茶,增强国人的文化自信,真正地将中国茶文化推向世界。

观茶家栏目

凤凰生活联合广州古树茶文化研究中心共同打造茶文化栏目,致力走进茶人世界,对话茶文化和茶产业相关人士,寻访兼具匠心传承与探索创新精神的杰出人物,开展各类茶文化专题研究和交流活动。带动文化交流、促进产业研究、增进茶人友谊,栏目将邀请茶界领军人物及优秀代表,授予凤凰生活观茶家特邀专家及品鉴推广大使等荣誉头衔,不断发掘报道传统茶文化精髓。

猜你喜欢

水间茶席茶道
配水间数字化建设适应性分析
体验茶道魅力
论新时代中国茶道精神
茶席设计的研究综述
初秋雨寄
茶道人生
观英山童玩谷4D水幕秀有感
《茶道六百年》
茶席:一种可以玩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