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快长春市农业强市建设步伐

2023-11-08常农委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科技创新长春

摘要:近年来,长春市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全面提升,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及农村经济发展。但当前仍存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不健全、智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等问题。对此,应协同域内种业创新力量全面打造“北繁硅谷”,加速提升种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切实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队伍建设,全面提高长春市农业科技水平;充分发挥本地产业资源优势,不断为农业强市建设注入新动能;强化政策支撑,有效整合资源,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更好地发挥农高区辐射带动作用。

关键词:长春;农业强市;科技创新

中图分类号:F327

DOI:10.13784/j.cnki.22-1299/d.2023.05.011

一、主要做法

近年来,长春市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全面提升,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及农村经济发展。

一是坚持推进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推广集成应用。积极选育农业新品种,推进新品种研发和引进。组织长春市农业科研人员积极申报农业部和科技部的国家级、省级协同攻关项目。同时,大力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二是坚持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加大对机械收获、免耕播种等薄弱环节的政策倾斜,加大对农机服务组织的扶持力度。三是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大力开展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基本建成县区专家组、镇技术指导员、村科技示范户、村科技示范组辐射带动户四级农技推广体系,并创新推广方式,根据种植户需求,制定技术指导方案,以“专家+农技指导员+科技示范主体+辐射带动户”的模式,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四是坚持突出发展绿色农业、品牌农业、智慧农业。大力开展减肥、减药、绿色发展活动,每年制定和发布化肥、农药使用零增长行动实施方案,积极引导广大农户使用先进的施肥技术。五是坚持加强黑土地保护。积极推进秸秆肥料化利用。实施以玉米保护性耕作为主,深翻、碎混及水稻搅浆、翻耕为辅的秸秆还田技术,将其列入长春市首选和主推的农业生产技术。启动“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同中科院签订市、县两级战略协议,重点打造农安县合隆镇陈家店村万亩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全面开展长春市城区及外六县(市、区)千亩核心辐射示范区建设。六是坚持打造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建设长春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高新科技、玉米精深加工、智能农机装备产业和农业博览为主,辅以现代种业、高效种养、综合服务、文化与旅游等产业,形成以农业高新技术为主导的创新创业中心、玉米全产业精深加工中心、教育科研中心、数据中心、服务中心与高新技术企业总部集群。建设净月农高区,建立以高新生物科技农业为主、生态健康农旅产业和智慧农业科创服务产业为辅的产业体系,打造农业科技创新创业高地、智慧农业科创服务高地和国际农业成果博览展示贸易平台。

二、对策建议

●协同吉林农业大学等域内种业创新力量,全面打造“北繁硅谷”,加速提升种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一是实施三大工程,建设“北繁硅谷”。首先,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依托国家级、省级农高区,划定一定规模的国家北繁科研育种保护区,优先完成保护区及核心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改造任务,建设“拎包入住”式配套服务设施。其次,实施科技创新突破工程。依托吉林农业大学,汇聚整合省内外种业创新科教力量,打造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重大科研平台,构建以国内外高校院所和创新型种业企业高水平创新团队为引领的种业人才队伍体系,集中开展种业重大科技攻关。最后,实施体制机制创新工程。统筹构建公共科研服务平台运行管理体系,种业“一站式”服务政策保障体系,北繁生物育种专区安全管理体系和国际化开放交流体系,全面推进“北繁硅谷”高质量发展。

二是合力打造“北繁硅谷”科技内核。首先,发挥体制机制优势,聚合域内种业创新科教资源。联合吉林农业大学,以建设“北繁硅谷”为契机,发挥机制创新优势,协同省内高校院所、企业构建由国内顶级科研国家队领衔、以不同类型科研机构为支撑的种业科技创新发展格局。其次,发挥办学资源富集优势,打造“北繁硅谷”科技核心区。一方面,打造科研育种核心区。将吉林农业大学教学科研基地作为北繁科研育种核心区,以获批承建的作物种质资源吉林省实验室和省政府重点督办项目“东北亚特色种质资源保育创新中心”为牵引,打造突破型、引领型、平台型一体化的种业科技创新高地和开放共享的科研平台集群。另一方面,打造创新平台。依托农博园升级建设种博园,集中打造种业名企引领、营销展示、成果转化、技术推广、创业孵化、科技交流、生活配套于一体的国内知名种业科技园、种业文化园和种业交易平台,整体构建种业全产业链条创新示范区。最后,发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优势,强化开展“三物并举”种业科技攻关。联合吉林农业大学围绕“北繁硅谷”建设,立足我国北方及世界同纬度地区,建立完善以耐冷凉为特色的“三物”种质资源收集、引进、保护与管理服务创新体系,形成政产学研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联合攻关体系,创制一批突破性新种质,选育一批重大新品种。

三是支持建设“东北亚特色种质资源保育创新中心”。全面打造国际领先、国内一流、引领示范的北方特色种质资源“保存+培育+引进+创新+转化+展示”平台,重点是引进好、储存好、培育好、推广好国家种质资源,开展国内外优质种源尤其是耐寒优质种源引入、种源综合性状评价和鉴定、区域优异性状种源选育与利用等研发和推广,分类建设主要粮食作物和园艺作物、北方特色畜禽、长白山特色植物及食药用菌种质资源库、种质基因信息数据库,同步建设区域特色品种繁育基地和同纬度种质资源引进繁育基地,全力打造我国北方“三物并举”种质资源原始创新高地。

●加快各种政策兑现与落实,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财政主渠道作用,构建多元化、多渠道投入机制,为农业强市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一是加快各种政策兑现与落实。首先,持续深化科技成果转化领域改革创新。落实国家和吉林省相关政策要求,尽快制定出台长春市科技成果转化利益分配指导性政策,明确科研人员、单位、受让方等各方权利义务。其次,市级各相关部门要对涉及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政策开展一次大清底。对相互矛盾的政策要研究拿出协调落实办法,保障科技成果转化各方参与者的合法权益,学习上海、天津等城市经验做法,出台科技成果转化尽职免责制度指引政策,打消科研院所领导干部决策顾虑。再次,明确农业科研、推广单位的公益事业单位的定位。让广大农机科研、推广人员安心,稳定科技队伍。最后,探索和论证农科院、农业机械研究院、黑土地保護中心、农业推广总站等市属科研单位整合重组可行性。

二是建立科技投入长效机制。首先,设立市级成果转化专项资金。设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重点支持有望达到批量生产或应用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进行转化推广或试验示范;资金使用以项目方式申报并在长春市辖区内组织实施。考虑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期间要逐步提高成熟度、稳定度,建议支持期限为1-5年。其次,争取国家和吉林省专项资金支持。市县两级科技、农业农村、畜牧等涉农部门要加强辖区内、行业内农业科技成果的统计筛选,实行“清单式”管理,对转化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农业科技成果,每年积极组织申报“科技发展计划年度项目”“吉林省农业产业技术示范推广项目”或其他有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示范推广项目,争取更多的上级资金支持,将公主岭、榆树等符合条件的县(市)申报为国家创新型县(市)。最后,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通过税收优惠、金融支持多途径引导调动企业投资农业科研积极性,鼓励社会资本创办农业科技创新型企业。

三是拓寬多元化融资渠道。首先,充分发挥长兴基金的引导作用。建议长兴基金旗下30亿元规模的“现代农业基金”以现代农业、绿色食品、粮食化工等农畜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发展为主攻方向,采取直投、专项基金、并购基金等多样化运作模式,在国家级“长春农高区”和市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先支持玉米水稻育种、智慧农机制造、功能保健食品生产、梅花鹿和肉牛全产业链发展等重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落地。其次,充分发挥科转贷款的扶持作用。继续组织开展科技成果转化贷款项目申报工作,协调域内金融机构提升贷款额度和年限,额度上限力争由现在的30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以上,年限由现在的1年提升到2至5年。担保费减免政策保持不变。

●切实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队伍建设,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体系,引导各类科技资源向农业农村汇集,全面提高长春市农业科技水平

一是完善市、县、乡、村四级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形成全省五级联动体制。首先,市级农技推广机构应保持机构和人员稳定,根据单位空编数和即将退休的人数,及时调整补充新的专业技术人员,提升履职能力。其次,县(市、区)级农技推广机构应确保机构职责理顺和人员充足。整合栽培技术、土壤监测与科学施肥、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等有关业务职能,由一个专业单位统一承担,避免出现机构间职能职责边界不清、上下运行不畅等问题。再次,各乡镇(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应根据工作需要足额设置专职技术岗位,配齐配强专业人员,探索恢复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的可行性。最后,各乡镇(街道)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在行政村配备村级技术员,优先聘用具有农业专业知识或相关工作背景的人员,方便帮助周边合作社、种粮大户及时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

二是依托社会各界力量充实农技推广服务。首先,倡导农业科研单位和有关大专院校开展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抓住在田间进行科研试验、成果示范的时机,在田间地头召集农民现场培训。其次,鼓励和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涉农公司等社会力量开展农技推广服务。种子、农机、农药等生产经销企业在宣传、销售产品的同时,应注重技术指导,要加强与市、县两级农技推广机构的合作,利用推广机构每年举办的技术培训班扩大受众人群。最后,在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组织等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中,选择一批年轻的农业生产经营者、技术骨干着力培养,促进农民向职业化发展。

三是发挥机构编制资源的作用,确保专业人员及时补充。首先,招聘农学毕业生,建议编办和组织部门允许有空编的推广单位有计划地招聘专业对口的高等院校毕业生。其次,允许跨部门调剂。允许超编的县级农技推广机构向本级机构编制管理部门申请,通过跨部门调剂等方式,补充专业技术人员。

四是创建科技小院。联合吉林农业大学、长春农科院等单位在五棵树、合隆、奢岭等有条件乡镇探索创建“迷你科技小院”。通过科技人员和广大农民零距离对接,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服务、技术推广的“最后一公里”。

●充分发挥本地产业资源优势,搭建创新就业平台,加快培育新农人,不断为“农业强市”建设注入新动能

一是进一步放大政策引导和带动作用。首先,编制“农业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规划”。结合长春市未来产业发展和实际需求,结合建设农业强国、农业强省的具体要求,制定未来长春市农村人才总体规划、主要任务和实现路径。其次,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在吉林农业大学等涉农高校分年度、分批次为长春市农村免费定向培养农业农村急需专业人才,提供“学费补助+就业分配”等政策。再次,加强市情教育,在各高校开展国情、省情、市情教育,展示长春农业发展的美好前景,使学生们高度认同农业农村所蕴含的发展机遇,认同农业是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是有吸引力的职业,坚信广褒的长春黑土地就是他们的“诗与远方”。最后,大力加强新农科建设。推动吉林农业大学等涉农高校在榆树、农安、德惠等地建立教学基地,实施涵盖劳动实践、社会实践、科研实践、创业实践、生产实践“五位一体”产学研教协同实践育人体系。

二是进一步提供可选择的就业创业机会。首先,鼓励提供岗位,鼓励和支持长春市各类农民合作社和各类涉农中小企业为新农人提供选择的职位,对有意愿提供就业机会的企业和合作社给予一定补贴,在资金投入、项目投放等方面给予支持。其次,支持创新创业,支持和鼓励新农人利用自身优势,在新科技运用、电商产业、创意农业等领域创新创业,不断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更好地带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最后,优化农村营商环境,在项目孵化、融资、担保、技术指导等方面给予新农人政策支持;同时为“新农人”与村民、上下游企业、相关政府部门合作提供便利渠道和平台。

三是进一步完善对新农人的激励机制。首先,支持参与社会服务,充分信任青年人才的智慧和能力,支持他们积极参与乡村治理和社会服务。其次,将符合条件的新农人列入“头雁”备选库,精选一批学习好、有潜力、带动能力强的新农人推荐为国家级、省级、市级的“头雁”,并参加相关培训享受农业职业经理人社保补贴、创业补贴、农业保险费补贴等扶持政策。再次,给予政策倾斜,对于服务满5年以上的新农人,在高校和科研院所涉农相关岗位招聘、公务员考录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在工资待遇、职务职称晋升、职业资格评价和职业技能认定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帮助他们打通上升通道;优先推荐农业推广专业硕士研究生。最后,增加社会荣誉,在推荐全国、省、市“十佳农民”、各级劳动模范、农业产业领军人物以及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推选中优先推荐新农人。

●确立需求导向,深化长春市农业科技创新与国家重大战略联系,加快提升长春市科技创新能力与水平

一是建立农业科技攻关重点选题机制。首先,科学选题,深入衔接《东北黑土地保护规划纲要(2017—2030年)》《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 《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2020—2025年)》等系列规划和方案,针对国家在黑土地保护、盐碱地治理、种业振兴、大食物观、智慧农业、生态农业等农业重点领域的决策部署,贯彻执行和扎实推进国家相关重点工作和任务。其次,定期组织相关领域专家遴选并发布本市重大农业科技需求。精准识别农业科技创新重点和优先发展技术清单,筛选符合国家农业发展重大需求的研究领域,强化重大科技问题和任务凝练中的顶层设计,着力解决制约国家和地区农业发展的重大科技难题。最后,推进集成创新,结合开展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和模式攻关,集成组装一批农业开发利用和保护技术模式。推进工程与生物、农机与农艺、用地与养地相结合,改善农区设施条件、內在质量和生态环境,夯实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

二是创新科技攻关组织模式。首先,加强国家级科技研发平台建设,整合在长春的院校、研究机构、基地平台、涉农企业等创新力量,建立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的创新平台。重点打造黑土地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其相关工程中心,创新科技攻关组织模式,打造国家农业战略科技研发平台和国家农业战略力量。其次,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坚持农业研发和黑土地保护的公益性、基础性、长期性,发挥政府作用,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鼓励地方加大农业保护投入。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农民筹资筹劳,引导社会资本投入黑土地保护和智慧农业开发。最后,提高保护能力,探索推动农业科研机构与推广机构、教育培训机构整合一体化发展,提升对接国家战略需求的能力。着力提高种植大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骨干人员的科学施肥、耕地保育水平,使之成为黑土地保护的中坚力量。

●以数字技术应用为突破口,以研发农业智能装备为重点,推动新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助力长春市传统农业转型与数字化变革

一是搭建农业大数据平台。首先,整合人才和科技资源,建设农业产科教融合大数据服务平台。构建长春市农业科技需求库、农业科技成果库,强化需求和成果的精准对接;构建长春市乡村基层人才库、农业生产专家库,强化农业专家服务经营主体能力。其次,以信用和品牌建设为切入点,建设农业经营主体大数据管理平台。以市农业局为主导,以市农科院为依托,依托吉林农业大学等单位的科研优势,构建基于区块链的经营主体信用数据库、农产品品牌数据库,为经营主体申请贷款、申领补贴、申报助农项目等提供“一键式”服务。最后,基于批发市场数据和海关进出口数据,建设市农产品市场信息大数据平台。建立长春市农业市场销售信息服务平台,实时联网发布主要农产品批发市场的销售数量及海关每天各种农产品的进出口通关量;建立农产品生产数量和价格行情预测平台,对国内市场及海外市场畅销农产品种类、价格实施预测。

二是建设数字化基地。首先,建设国家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以数字化应用为突破口,在长春市公主岭、榆树、农安等地选择具备一定规模的相对集中连片区域,购置国产化数字农业相关设施设备,开发集成管理平台,建立贯通信息采集、分析决策、智慧管理等各环节的数字农业集成应用技术。其次,建设未来农场,学习浙江等地的经验做法,在公主岭农高区和净月农高区探索未来农业,建设未来农场。最后,培育“数字化新型经营主体”,大力培育和引进无人机飞防业务经营公司、农业技术知识模型库运营商等数字化经营主体。

三是研发农业智能装备产品。首先,整合“星、光、冷”资源、做优做强农业智能装备产业。基于长春市卫星产业优势(星资源)、光学科技优势(光资源)和冰雪特色优势(冷资源),大力发展航空农业、光学农业和冰雪农业,重点研究和推广精准农业航空施药技术、冬季温室生产中光能和生物质能综合利用的智能化管控技术以及结合冰雪的农产品智能控温与检测技术。其次,支持“专实特新”农机装备的研发和应用,设立“专实特新”农机装备科技攻关专项,及时将成熟的农机装备产品纳入补贴目录,支持经营主体购买专用型、实用型、特色型和新型农机具;向国家农业农村部申请,将长春市列为“大型高端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先导区”。最后,加快农机产业配套体系建设工程,以长春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为引领,针对现有农机企业进行产能提升改造和农机产业配套体系建设工程。引进高端制造企业,提升示范区产业国际国内影响力。

四是加强政策机制保障。首先,建立农业大数据开放共享机制,制订农业数据标准和农业数据开放目录,建设“农业数据超市”,开放数据接口,构建农业知识库和模型库,研制更多实用、易用的软件产品和云端组件, 适时编制出台《长春市农业大数据开放共享管理办法》。其次,建立智慧农业“一院一园一基金”发展模式,成立长春智慧农业研究院,不设编制,企业化运行,负责省内智慧农业顶层规划设计,开展智慧农业科技攻关;建设长春智慧农业科技园,集成大学、企业和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推进智慧农业科技成果的示范和转化;设立长春智慧农业发展基金,培育扶持一批“专精特新”农业数字化企业,以农业产业数字化带动农业数字化产业。

●强化政策支撑,有效整合资源,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更好地发挥农高区辐射带动作用

一是强化组织机构建设。首先,完成组织架构。在长春农高区机构编制已经批复的基础上,尽快完成组织架构搭建和人员配备。其次,切实加强对农高区建设的组织领导。定期召开长春国家农高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农高区建设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二是加强财政和金融支撑。首先,及时兑现资金。省连续3年每年支持4亿元、市连续3年每年支持2亿元的扶持资金政策。其次,农高区专项债由省级统筹,享受其他国家开发区政策,在专项债券和一般债发行上优先支持农高区。再次,整合现有各类农业发展资金,向农高区倾斜。最后,鼓励和支持市国有平台公司参加农高区融资建设和运营管理,参与重大项目融资和建设。

三是加速创新主体引进培育。首先,加快引进龙头企业,重点关注生物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设施农业、农业科技服务业等领域的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和细分行业50强等头部企业,同时整合省内现有的农业龙头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向农高区集聚,省市新建的重大农业产业化项目和平台优先在农高区布局。其次,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形成高层次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新型农民等人才的培育、吸纳、服务体系;优化人才引进模式,突破农业人才短缺瓶颈;培育本土人才支撑链,构建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作者简介

常农委,长春市政协。研究方向:农业农村工作。

责任编辑 王宝珍

猜你喜欢

科技创新长春
初夏
The pursuit of desire between life and death
印语长春
柳长春藏品欣赏
论以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动烟草行业可持续发展
山东科技创新与农业国际化战略发展研究
构建推进科技创新的资金模式的研究
要素投入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率分析
关于产业集群效应的研究
走进长春净月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