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轻骑兵”
2023-11-08蔡越强
蔡越强
近年来,随着075型两栖攻击舰、055型驱逐舰等一系列大舰的服役,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作战力量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远海作战能力实现跨越式提升,这些成绩让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无比自豪。
中国海军一步步壮大,不断挺进深蓝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艰苦奋斗、攻坚克难的过程。在各类大型舰艇列装服役之前,身材袖珍的导弹艇一直是维护我国海防安全的中坚力量。本期“情报搜集站”,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导弹艇。
由鱼雷艇蜕变而来
在现代舰艇家族里,相较于拥有百年以上历史的驱逐舰、护卫舰和航空母舰等,导弹艇是一位年轻的后辈。它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20世紀60年代初,大多数观点认为导弹艇由鱼雷艇蜕变而来,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来形容导弹艇与鱼雷艇的关系再合适不过。与老式火炮驱逐舰一样,鱼雷艇最大的问题来自主武器——鱼雷。这种无制导的武器需要精密的人工计算和好运气才能发挥作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经常出现打光了鱼雷却无功而返的情况。
虽然存在问题,但是鱼雷艇也有很多让人难以割舍的优点。首先,鱼雷艇外形低矮,十分有利于利用礁石或海浪等进行伪装,它还能提前埋伏好,在对敌作战时发挥出其不意的作用。其次,体积小巧的鱼雷艇制造起来省时省力,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一支规模不小的近海力量。最后,鱼雷艇航速很快,相当于一辆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可以打了就跑,机动灵活。
后来,舰艇研发人员用新颖的反舰导弹替换掉鱼雷,鱼雷命中率低的老大难问题被解决了。既然主武器被替换,就不能再称之为鱼雷艇了。后来,鱼雷艇的发展停止,导弹艇的时代正式开启。
知识链接
导弹艇的成功首秀
1967年10月21日,满载排水量250 0多吨的以色列“埃拉特”号驱逐舰在驶抵离埃及塞得港约13海里(1海里=1852米)的海域时,被埃及海军雷达发现。埃及海军迅速派出3艘苏联援助的蚊子级导弹艇,随后发射了4枚“冥河”反舰导弹,并全部命中以色列战舰,导致其倾斜翻转,最终沉入60米深的海底。
这次海战是反舰导弹首次在实战中成功运用,标志着海战开始进入导弹时代。
初创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为了增强中国海军实力,1953年6月,我国与苏联签订了一百余艘海军舰艇的采购合同,还获得了允许国产化的相关设备和图纸。不过,苏联出口的这些舰艇大多以火炮、鱼雷为主要武器,技术水平还停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1959年2月,双方再次签订了五种新型舰艇、两种导弹和数十项舰用设备的采购协定,其中就包括了著名的蚊子级导弹艇、黄蜂级导弹艇和与之配套的P- 15(“冥河”)反舰导弹。
与从国外造船厂直接采购装备不同,依据苏联提供的图纸和材料,这两型导弹艇分别被安排在芜湖、上海和柳州等地的造船厂建造,这为后来导弹艇的完全国产化打下了坚实基础。后来,历经十余载,中国军事技术人员相继克服了图纸缺页、技术公式错误等困难,成功研制出从艇身材料到配套导弹等多个系统,十分了不起。20世纪70年代,024型和021型导弹艇相继实现完全国产化,还在原型艇的基础上设计了多款改进型,以满足新时期的要求,总产量200多艘。
武器名片
024型导弹艇
024型导弹艇长27米,宽6.3米,是一种轻型导弹艇,满载排水量为73吨,动力装置为4台12V180型柴油发动机,最高航速可达38节(1节=1.852千米/时),标准承载人数为17人,最大续航里程700千米。武器系统为2座单联装上游-1/2型反舰导弹以及1门61式双联装25毫米口径机关炮。该型艇定型之后,大批量生产,是我国20世纪70年代的主力导弹艇。
021型导弹艇
0 2 1型导弹艇长3 3 . 6米,是一种大型导弹艇,其满载排水量达到了2 0 5吨,动力装置为3台K48E150ZC型柴油发动机,最大航速达3 9节,标准承载人数为2 8人,最大续航里程达14 0 0千米,安装了352型火控雷达、H/LJP-341甲型炮控雷达,主要武器为1门61式双联装25毫米口径机关炮、4座单联装上游-1/2型反舰导弹。由于它块头大,搭载的设备也更多,所以大量技术问题难以在短时间内解决,直到1975年才最终定型,并在20世纪80年代成功接过了024型导弹艇的接力棒。
作为中国海军的第一代导弹艇,这两员战将构成了一支不可小觑的近海轻型海上作战力量,多次挫败了敌对势力的海上渗透和骚扰,全面实施了中国海军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制定的以海军航空兵、潜艇部队、快艇部队为主,其他兵种部队相应发展的战略,成功保障了祖国的近海安全。
拱卫南海的全能战士
20世纪80年代起,随着国际及周边地区形势的变化,我国南海地区的海防压力增大。中国海军亟需航程远并能够在海上长期巡逻的舰艇。
虽然驱逐舰、护卫舰等大型水面舰艇战斗力强,但是生产和维护成本不低,于是人们再次将目光投向经济实用的导弹艇。当时中国海军最大的021型导弹艇航程有限,难以完成单次单程的南北纵向巡航。为此,我国紧急在服役多年的海南级反潜护卫艇的基础上研制出导弹护卫艇,也就是第二代导弹艇——037IG型导弹艇。
武器名片
037IG型导弹艇
037IG型导弹艇长65米,宽7.2米,满载排水量为480吨,是一款大型导弹艇,动力装置为4台12VE23OZC-Ⅱ型柴油发动机,最高航速达32节,标准承载人数为60人,最大续航里程达2500千米。它主要装备了2座双联装鹰击-8A反舰导弹、2门H/PJ-76A型双管37毫米口径自动舰炮、2座69式双管14.5毫米口径高射机枪。
037IG型导弹艇的迅速服役解决了中国海军的燃眉之急,但是其一些改装的部分并不合理,仍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另外,为了迎接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中国海军需要一种新型导弹艇来替换原本驻扎在香港的英国海军孔雀级巡逻艇。新型导弹艇不仅需在性能上更胜一筹,还要有颜值,以此展现中国海军的风采。
1994年5月,第一艘037II型导弹艇服役。它的所有参数都比037IG型导弹艇优秀,续航里程更远,携带的导弹数量更多,其满载排水量为520吨,已经突破了国际上以500吨位来划分“舰”与“艇”的标准,处在小型导弹护卫舰的门槛上。最晚建造的一艘037II型导弹艇配备的主炮口径甚至达到了76毫米,火力成倍提升。它的上层建筑及艇上武器的布置简洁明了,外观设计考虑到了舰艇的隐身性能,两侧微向内倾,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雷达反射回波的强度。
导弹艇领域的天花板
进入21世纪后,中国海军中数量庞大的第一代导弹艇开始逐步退役。为增强对海突击作战能力,我国在2004年研发出了别具一格、造型新颖的第三代导弹艇——22型隐身导弹艇。
因为体形非常小,22型隐身导弹艇采用降低阻力的双体船设计,所以航速特别快,达到了50节。同时,小型化的艇身和棱角分明的外观使得雷达不容易探测到它,再加上艳丽的蓝色迷彩涂装,让22型隐身导弹艇在光学上具备一定的隐身效果。
武器名片
22型隐身导弹艇
22型隐身导弹艇满载排水量约250吨,艇长42.6米,艇宽10.1米,乘员12人。主要推进装置采用两台TBD62 0V16型柴油发动机,喷水推进装置推进,最高航速达到5 0节。舰船前部安装一门H/PJ13型6管30毫米口径近防炮,舰船后部的导弹发射舱内布置两套4联装鹰击-83反舰导弹发射装置。电子设备主要有一部H/LJQ-362改进型对空/对海搜索雷达、一套H/ZJG-1B型光电跟踪仪、H/ZBT-1型指挥控制系统和可联网情报共享的数据链等。
导弹艇是一种以小博大、以弱胜强的非对称武器,在守卫、维护我国海防安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它也有一些弱势,如火力不够强大,续航时间短等。
现在,中国海军对小型水面舰艇的需求正逐步降低,大量巡逻、执法等任务转交给中国海警的执法船,只有少量航速快的22型隐身导弹艇坚守在南海诸岛礁间。未来,着力发展大中型战舰,将敌人尽可能远地挡在国门之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