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的“粮食”益友
2023-11-08马星雨
文/马星雨
姨姥姥和奶奶是朋友,生产队时代,两人同到某地修建水库,在热火朝天的劳动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奶奶是城郊的农民,姨姥姥是山里庄稼人。水库建完后,奶奶返乡务农,姨姥姥回到山里嫁人。
小时候,秋凉后,我便能见到这位姨姥姥。她总在这个时候来奶奶家串门,扁担挑着两个篮子,篮子里有小米、花生等农作物。奶奶见她来了,笑着说:“我就想着这几天你能来,我早馋你那里的秋天了。”
姨姥姥进一趟城不容易,奶奶会留她在家中住两日。
姨姥姥勤快,闲不住,住奶奶家这两天,会帮奶奶拆洗被褥和棉衣。两位老友针线活儿一起干,饭一起做。奶奶不把姨姥姥当外人,让姨姥姥主厨,家里有啥菜做啥,自己帮着打下手。
奶奶夸姨姥姥心灵手巧,女红活好,做饭也好。同样的菜,不同的人做,味道不同,姨姥姥做的菜,保留了食材原始的味道,寻常家常菜也能把味蕾熨帖得舒舒服服。
姨姥姥走时,奶奶要大包小包地把姨姥姥的篮子装满,明明东西都是爷爷去店里买的,还骗姨姥姥是家里孩子单位分的,自家人吃不了,请姨姥姥帮忙消灭了。临告别时,还不忘嘱咐姨姥姥,等明年秋凉了再来送秋。
我们家也有地,虽然不多,但应季的农作物都种,姨姥姥送的那些,奶奶也种。但奶奶说姨姥姥那里山清水秀,海拔高,空气好,庄稼喝山泉水生长,更营养更好吃。
父亲上小学时,姨姥姥的女儿生病来县城住院。奶奶去医院看望,见姨姥姥正为药费发愁,二话没说回家取了钱送到了姨姥姥手里。两年后,姨姥姥来还钱,还挑了两篮子东西,打开盖篮子的毛巾,里面装着小米和花生。姨姥姥说,知道奶奶的地里也种了这些,但家里实在没啥好拿的,空手来怕奶奶的街坊四邻笑话。
那时走亲访友都是挎个篮子,村里老太太、小媳妇爱站胡同口看人来人往,说东家道西家,谁家来个亲戚挎了多大的篮子,也得议论半天。
姨姥姥懂得农村这套胡同“文化”,特意带了两篮子东西,在外人面前给足奶奶面子。
奶奶笑得合不拢嘴,说姨姥姥送礼送到她心坎上了,姨姥姥那里的粮食都是精品,若是古代,这么好的粮食得送进皇宫让皇帝吃。姨姥姥见奶奶这样说,此后每年秋天,都要给奶奶送秋,让奶奶尝鲜。
那时候,山里人生活条件差,奶奶会早早去集市上扯好布,给姨姥姥家的孩子做几身新衣服,等姨姥姥来我家时让她带回去。奶奶谎称是住在城里的一位有钱亲戚,孩子衣服多得很,有些还没挂身就不穿了,送给她好多件,分姨姥姥几件。
我过去认为,奶奶这么多年一直在接济姨姥姥。奶奶却说,不是接济,是礼尚往来。我们家比姨姥姥家条件好,我们拿100 元的东西和她拿10 元的东西,一样重。姨姥姥篮子里的粮食,对奶奶而言,是情义,是厚礼,金贵着呢。
奶奶的人情观和价值观,小时候我不懂,长大后我才明白,真正的朋友是互相理解、相互帮衬,互相欣赏,既雪中送炭,又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