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浇带装配式超前施工技术及现场施工管理
2023-11-07王飞强刘灿李翱程晋伟
王飞强,刘灿,李翱,程晋伟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南昌 330000)
1 引言
后浇带装配式超前施工技术作为一种创新的建筑施工方法,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通过预制构件和超前施工的方式,将后浇带的施工提前到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缩短了工期,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质量。然而,为了全面理解和应用该技术,需要对其基本原理、特点和关键要素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2 后浇带装配式超前施工技术的原理和特点
2.1 基本原理
后浇带装配式超前施工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在建筑结构的施工过程中,先预制出浇筑混凝土所需的构件,再将这些构件在施工现场进行装配,形成一个临时的支撑系统,实现对后续施工的超前进行。后浇带是指在结构的某个部位进行二次浇筑混凝土,使其与已施工的部分连接成整体,提供结构强度和稳定性。传统的后浇带施工需要等已浇筑的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才能进行,导致整个工程进度被拖延,而后浇带装配式超前施工技术通过提前预制构件,将后浇带的施工时间提前到主体结构的施工过程中,从而实现了施工的超前进行[1]。
2.2 后浇带装配式超前施工技术的特点和优势
后浇带装配式超前施工技术能大幅度缩短建筑工程的施工周期,提高施工效率,通过预制构件和超前施工的方式,缩减现场施工时间,提前完成后浇带的施工,从而加快整个工程的进度。预制构件在工厂中制造,能更好地控制材料的质量,减少施工中的人为误差和变化因素,确保构件的尺寸精确、材料优质,提高整体结构的质量和稳定性。后浇带装配式超前施工能减少现场施工人员,提高施工安全性,将大部分工序转移到工厂内进行,减小现场的人员密集度并缩短作业时间,有效降低了施工中的安全风险。预制构件的制造和装配过程通常采用自动化和机械化设备,提高了工作环境的安全性,优化了施工人员的劳动环境。此外,后浇带装配式超前施工技术还具有灵活性和可持续性的优势,可以根据项目需求进行定制设计和制造,适应不同的建筑结构和功能要求,使施工过程更加高效和精确,能满足多样化的设计需求。
2.3 传统施工方法与后浇带装配式超前施工技术的差异
传统施工方法通常采用现场浇筑的方式,需要在主体结构建造完毕后再进行后浇带的施工。这种方法工期长,对人工操作要求高,容易受到天气等因素的影响,工期延误和施工质量难以保证。而后浇带装配式超前施工技术通过预制构件和超前施工的方式,在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进行后浇带的施工,可以大大缩短工期,提高施工效率。在施工质量方面,传统施工方法容易受到现场操作技能水平的影响,而后浇带装配式超前施工技术的预制构件经过严格的质量检验和试验,能够确保其符合工程设计和安全标准的要求,从而提高施工质量。在安全方面,传统施工方法存在高空作业、危险环境和现场人员密集度大的问题,容易发生意外事故,后浇带装配式超前施工技术能降低施工中的安全风险[2]。
3 实施步骤与现场施工管理
3.1 项目准备阶段
在后浇带装配式超前施工技术的项目准备阶段,需要对项目进行充分的规划和准备,以便后续的施工能够高效、安全地进行。
1)建筑工程施工前,应进行工程测量和勘察,包括土地勘测、地质勘察和环境评估等,为后续的设计和施工提供重要的基础信息,例如,土地的承载能力、地下水位和环境限制等。通过充分了解项目现场的特点和条件,制订更准确并且可行的施工方案。
2)根据项目的要求和技术要求,制订合理的施工方案,包括后浇带的位置、尺寸和浇筑方法等。制订施工方案时,应考虑施工效率、质量和安全性,确保后浇带装配式超前施工技术的实施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3)项目准备阶段还需要进行材料的准备和采购工作,基于施工方案和工程性质确定所需材料的类型、规格和数量,并与供应商进行合作,确保材料的供应和交付能够按时且满足施工需要;选择质量优良、可靠性较高、适应性较强的材料,以确保后浇带装配式超前施工的质量和持久性。
4)在项目准备阶段,还需要根据工程规模和施工资源的可用性,制定出合理的施工时间表,明确各个施工阶段的工作内容和任务分配,对建筑工程施工中可能出现的不可预见情况,要有针对性地制订灵活的施工计划,确保能够及时应对并解决问题,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3]。
3.2 超前施工的设计和规划
设计和规划阶段是后浇带装配式超前施工技术应用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在这个阶段,施工方案的设计应综合考虑结构形式等因素,以制订出更加合理和高效的施工方案,最大限度地提高施工效率,缩减施工时间,并确保后浇带装配式超前施工技术的顺利实施。基于工程的结构形式和特点确定适用于后浇带装配式超前施工技术的结构方案,考虑到建筑的功能需求和设计要求,并与后浇带的布置和构造相协调,可以选择不同的结构形式,如钢结构、混凝土结构或混合结构,以满足工程的要求。后浇带的位置确定和尺寸计算,施工团队应与设计团队紧密合作,通过考虑结构的受力特点和后浇带的功能要求,确定后浇带的位置,并计算出合适的尺寸和厚度,以确保后浇带与主体结构的连接和整体性。
3.3 装配式构件的制造和预制
为确保构件的质量和性能,应充分考虑材料选择、生产工艺和工厂设备的合理配置,并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进行加工和生产,常见的材料包括混凝土、钢材、玻璃纤维等。选择混凝土材料时,应考虑强度、耐久性、抗渗性等因素,并根据设计要求选择适当的配合比例;钢材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具有良好的抗拉强度和耐腐蚀性能;玻璃纤维等增强材料的选择也应考虑其强度、耐候性和阻燃性能等。采用工厂化生产方式可以提高构件的质量和生产效率,先进的设备和自动化技术可以实现对构件生产过程的精确控制,例如,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数控技术可以精确控制构件的尺寸、形状和表面质量,确保构件的一致性和标准化;通过模具和模板的使用,可以确保构件的形状和尺寸精确度,并提高生产效率。在制造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材料的配合比和搅拌时间,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强度符合设计要求,并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和试验,包括材料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渗性等方面的测试,质量检验和试验应包括原材料的检验、生产过程的监控以及最终产品的验收。
3.4 后浇带的施工和浇筑
打标和定位工作是为后续施工提供准确的参考和指导。施工人员应参照设计图和施工计划,对主体结构和后浇带的位置进行标记,确保施工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并基于施工计划和安全要求对施工现场进行合理的区域划分,确定施工区域和临时设施的位置,提高施工效率和组织性,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混乱和冲突。
此外,还需要安装临时支护体系,确保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后浇带装配式施工需要特定的支撑,以防止在浇筑过程中出现结构变形或破裂。而在浇筑完毕后,尤其在模板拆除时,临时支护体系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确保混凝土在模板拆除后仍然保持结构完整。在模板拆除后,尽管混凝土已经开始固化,但仍相对脆弱,需要在浇筑带附近迅速搭建临时支护体系,提供物理支撑,给予工程团队和相关人员心理上的保障,使得后浇带的结构牢固并满足工程质量要求。
施工过程中根据预制构件的安装情况进行组装和连接,组装要确保构件之间连接牢固,符合设计要求。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计划,进行混凝土的配制和浇筑,配制过程中控制好搅拌时间和水灰比等参数。浇筑时使用适当的浇筑工艺和工具,确保混凝土能够均匀流动,并填满整个后浇带区域。
施工现场应设置必要的安全设施和防护措施,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严格按照质量控制标准进行监督和检验,对施工过程进行记录和检测,以确保后浇带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完毕后,后浇带的混凝土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养护,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养护工作包括保持适当的湿度、避免温度变化和防止外部损害等。通过合理的养护措施,可以使后浇带的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并保持长期的稳定性。
3.5 施工质量控制和安全考虑
为确保后浇带装配式超前施工技术的施工质量符合标准和规范,要在施工现场设立由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组成的独立监督和检验组织,负责监督施工过程和质量检验。施工管理人员需要制订详细的施工质量检验计划,应涵盖关键节点的检验,包括构件安装、模板拆除和混凝土浇筑等。根据检验要求和标准,采用适当的质量检验方法,可以使用检测仪器和设备进行尺寸、强度、密实度和平整度等方面的测量和试验。监督人员应经常巡查施工现场,进行抽样检查,并记录检查结果,如果发现施工质量不符合要求,应立即采取措施,并与施工方和承建方协商,制订整改方案,并确保其有效实施。质量检验的结果应做好记录和报告,保存并提交给相关方,作为后期验收和审计的依据。
为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性,施工人员应接受必要的安全培训和教育,并了解施工现场的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安全培训计划应制定详细的培训内容和时间安排,以满足施工不同阶段和工种的要求;培训人员应向施工人员传达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使施工人员了解施工现场的安全要求,并遵守相关规定。安全意识的培养是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施工人员对潜在危险的敏感性,使他们能够识别和评估施工现场的安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此外,施工人员还应接受安全技能培训,学习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安全操作工具和设备,并掌握应对紧急情况和事故的应急措施;定期开展安全会议、宣传活动和奖惩制度,加强现场人员安全意识的培养,通过对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和教育,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性,减少事故的发生,保护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4 结语
后浇带装配式超前施工技术在建筑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能够缩短工程周期,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降低施工风险。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后浇带装配式超前施工技术将在建筑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为高效、安全、可持续的建筑工程提供可靠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