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集约用地背景的中小学校园设计方案
2023-11-07彭舸
彭舸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0055)
1 引言
现阶段,纵观各大城市的中小学依然存在着密度高、分布不均衡以及教学资源匮乏等诸多问题。所以,要想促进教育资源的变革,离不开合理的校园设计方案。因此,我国很多的建筑工程师正在尝试新型教学空间设计,希望能在传统的“行列式校园”上获得新的突破,使教学空间更加灵活与开放。同时以相关规范中的“教室退线25 m”为标准,更好地贯彻与落实集约用地的根本目的。
2 案例分析
江苏省南京市龙袍新城1#中小学(总平面如图1 所示)是新城最北侧的学校,场地位于新城东北角。周边用地功能以二类居住用地为主,南侧用地包括公园绿地及社区中心用地;龙袍新城1#中小学场地东侧、西侧以及南侧均以二类居住用地为主,南侧为公园绿地及社区中心用地,北侧另有一片小规模绿地及幼儿园;地块控制高度18~24 m,周边住宅控制高度35~60 m,未来城市形态为周边高,学校和绿地低,为此,设计方案中应综合考虑周边的高度形态关系及第五立面处理。另外,为有效避免学校家长接送时段对周边交通的影响,经分析和研究决定应将中小学车行地下接送主要出入口设置于地块南侧渔樵路,次要出入口设置于地块北侧规二路。
图1 龙袍新城1#中小学校园总平面图
3 基于集约用地背景的中小学校园设计原则
基于集约用地背景的中小学校园设计,并不是对中小学校园内部的各种空间或者功能进行简单的整合或设置,而是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来指导设计方案工作的顺利开展,使得经过集约用地设计后的中小学校园空间和功能变得更加合理。中小学功能分区如图2 所示。
图2 中小学功能分区
3.1 整体性原则
每一座校园都是城市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对中小学校园进行集约用地的设计过程中,首先需要考虑的是能够与城市空间相呼应,进而实现对中小学校园的合理规划与布局,避免校园空间与城市系统产生矛盾和冲突。而基于集约用地背景的中小学校园设计,能将校园空间中的各个环节较好地融为一个整体,使各种功能得以强化,进而充分发挥整体的集约用地作用[1]。
3.2 高效性原则
基于集约用地背景的中小学校园设计方案应当充分体现高效性的原则,除了要综合考虑校园内部的空间和各类功能之外,还要充分体现空间中的枢纽功能,比如,学生步行出入口、机动车出入口以及家长等候区等。这些原本服务于某单一功能的配套设施,现在需要对应多个空间,所以,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要能充分挖掘这些配套设施的可行性,以体现集约用地背景下所遵循的高效性原则。
3.3 高品质原则
基于集约用地背景的中小学校园设计指的是通过对既有资源的深入挖掘,实现对校园空间的合理利用,进而形成高效、紧凑的空间关系。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在不影响校园空间功能的基础上,减少因集约设计而出现的新问题。比如,在本项目中,应当在本来用地就特别紧张的条件下,通过合理的设计和调整,在校园内部创造更多高品质的空间,为学生们提供更加优质和舒适的校园环境。
3.4 合理性原则
集约用地背景的中小学校园设计的根本目的是有效改善用地紧张局面中的中小学校园空间不足问题。而在优化和改善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必然会导致新问题的产生,比如,本项目中地下一层接送区的采光问题,需要通过下沉庭院进行采光通风,设置“刷卡安检通道”确保只有师生可以从地下区域进入校园范围。因此,基于集约用地背景的中小学校园设计需要在解决传统“行列式校园”问题的同时,综合考虑新问题的产生和解决办法,确保以集约用地为原则的中小学校园设计的合理性。
4 基于集约用地背景的中小学校园设计方案
按照江苏省中小学生均用地指标:小学:24 m2/ 人,地块大小应为25 920 m2,现有用地面积缺3 045 m2;初中:28 m2/ 人,地块大小应为33 600 m2,现有用地面积缺2 687 m2。通以上数据可以发现:龙袍新城1#中小学用地面积十分紧张,且需要完善的功能有很多,为此,在规划阶段就要综合考虑集约用地的设计理念。合理规划校园空间,确保各项资源可以得到充分利用,同时进行全面的优化,使龙袍新城1#中小学的用地可以达到整体平衡状态。根据集约化的程度不同,中小学校园集约用地设计可以分为整合式布局、串联式布局、垂直式布局、围合式布局和组团式布局几种。
1)整体整合式布局指的是将一个整体中一些相似或者互相补充的功能进行优化整合,以校园综合体的概念将其呈现出来(见图3),从而为学生提供多元化和一站式的体验,创造更加优质的学习环境,同时留给校园室内外更多的余地;局部整合式布局指的是将校园中其他部分的功能组合于一起,进而简化传统校园组合方式,以更加合理的布局提高校园空间的利用效率,形成整体、和谐和开放和校园环境与空间[2]。
图3 中小学校园集约用地整合式布局图
2)串联式布局。串联式布局又称为线性布局,指的是在传统的“行列式校园”布局的基础上,通过连廊环形系统、开放景观平台将各种功能建筑连接成一个整体,其根本目的是拉近独立功能体的“距离”,进而将既有的“行列式”布局通过集约设计转变为形态各异的空间并串联在一起。串联式布局在各项功能充分共享的同时,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多的活动空间。本工程项目用地周边场地以平地为主,地形平缓高差较小,从空间和成本角度出发,有较大的利用价值。在中小学地块南侧,紧邻公园绿地处设置人行主入口以及相应的集散广场,同时建议公园北路每日早晚上下学高峰期限行为步行区域,作为中小学地上接送等候区。这样一来,既可以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又可以有效改善用地紧张的问题。此外,中小学每天上学、放学接送的人流、车流往往会造成城市交通拥堵。为避免这一问题,本工程项目还采用地下接送系统,与地下停车库相结合(见图4),不仅缓解了周边交通的压力,实现了校门口道路不堵车,还让学生们的上学安全得到根本保障[3]。
图4 龙袍新城1#中小学地下接送系统
3)围合式布局。相对整合式布局、串联式布局、垂直式布局来讲,围合式布局更加紧凑,通过采用围合式布局,设计人员可以将南北方向的空间设置为主教区域,将东西方向的空间设置为辅教区域,使中间围合或者半围合区域形成自然院落活动空间。围合式布局可以通过合理利用周边的空间降低建筑物体的高度,让建筑与庭院相互错落,为中小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4)组团式布局指的是将校园中的建筑物体以一定的秩序,以团的方式布置在场地中,每一个团具备各自的功能、配套设施和公共区域,同时还可以利用独立的组团关系进行更加灵活的设计,此种设计理念可以较好地规避校园中的不规则用地,形成秩序,属于集约设计的局部整合方式,集约程度虽然不高,但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集约化方式在实际案例中应用。
5)垂直式布局。垂直式布局指的是通过立体叠加与复合相结合的形式,分别从地上和地下最大限度地利用竖向空间实现高功能的集约化,进而有效解决高密度用地条件下传统校园空间布置问题,增加多维度使用空间,提升建筑物体不同层面的使用效率。比如,本项目中的交通空间设计,传统的中小学各类功能设计更注重的是“单一功能的单向使用”,这一设计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空间使用的灵活性,而基于集约用地原则的中小学校园设计,通过在不同的时间在同一空间应用不同的功能,不仅提高了空间的利用效率,又节约了用地面积,使有限的空间可以整合更多的教学资源。在这些区域中,交通空间的使用频率是最高的,科学合理的交通布局可以促进教学与非教学区域的良好互动。通过对城市交通综合体的分析得出:交通空间不仅仅承载着单一的功能,因为城市发展的多元化需求,使得交通空间正在向着更加复杂的方向发展,如何高效布局交通空间显得尤为重要,基于集约用地的中小学校园设计中,可以让交通空间变成承载非教学活动的“容器”,从而让其变成具有多功能价值的公共空间[4]。
5 结论与讨论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程改革号角的吹响,我国的教学模式、理念和方法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小学校园也不应当拘泥于“教育建筑”体系,而是要虚心借鉴城市公共空间集约化特点,对其内在和外表进行全新的改革。当然,社会各界人士也曾提出过质疑,这样的做法是否会因为一味模仿公共建筑而使教育建筑失去了本来的个性特点。但新事物出现了一致性并不一定是在抄袭,而是在遵循一定的内在法则。从某种角度来看,建筑物体与城市发展本身就属于同构物,问题产生的本质是相同的,与其说基于集约用地背景下的中小学校园设计方案是在模仿城市公共建筑,倒不如说是中小学校园设计中融入了城市多元化的元素,使其成为与城市建筑相类似的公共性,而不是贴上“教育建筑”的标签,并依然陷入传统的设计思维中。虽然,集约用地在中小学校园设计中的应用会遭遇消防、采光以及日照等众多问题,但从体制和形式上来看,基于集约用地背景的中小学校园设计对于新型教学空间设计是一种更加有价值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