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咽喉疾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研究*
2023-11-06王万俊陆亮夏天胡晓东李伟吴珍珍李小月
王万俊 陆亮 夏天 胡晓东 李伟 吴珍珍 李小月
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携带幽门螺杆菌的患病率分别10%~20%至80%~90%,大多数携带者无症状[1,2]。慢性咽炎发病率高,发病后患者主要症状为咽部不适、咽部分泌物不易咳出、咽部异物感、刺激感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3]。研究显示幽门螺杆菌与慢性咽喉炎性疾病之间存在相关性[4],幽门螺杆菌检测对该病的治疗具有参考意义。为进一步了解慢性咽炎患者和反流性咽喉炎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我院通过患者外周血清区分幽门螺杆菌致病性毒素和非致病性毒素抗体型分别获取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详细资料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 年1 月~2021 年10 月我院就诊的慢性咽喉炎性疾病患者250 例,其中反流性咽喉炎122 例,男性50 例,女性72 例。年龄21~62 岁,平均(44.2±2.3)岁;慢性咽炎128 例,男性58 例,女性70例。年龄25~68 岁,平均(43.3±3.1)岁。并随机选取同期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200 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88 例,女性112 例,年龄23~55 岁,平均(44.5±22)岁。反流性咽喉炎、慢性咽炎、健康体检者均空腹采集静脉外周血5ml,4000r/min 离心15min 后检测待用。
2 纳入和排除标准
2.1 纳入标准
①均经专科检查确诊为慢性咽喉炎性疾病;②均符合慢性咽喉炎性疾病的诊断标准;③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均知情同意。
反流性咽喉炎诊断标准
咽喉部常规检查,咽腔黏膜慢性充血,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咽侧索肥厚,间接喉镜及纤维喉镜下见杓间区黏膜充血,水肿,声带充血肥厚。24 h 喉咽食管pH 监测诊断指标:24h 咽喉酸反流事件≥3次或喉咽部pH 值<4.总时间≥1%或24 小时内喉咽反流面积指数(reiuxarea index. RAI)>6.3。咽部pH监测(DX-pH)诊断指标:直立位时Ryan 指数>9.41和(或)卧位时>6.79[5]。
慢性咽炎诊断标准
患者咽部黏膜弥漫性充血,血管扩张,呈暗红色,咽后壁常有少许黏稠分泌物附着[6]。
2.2 排除标准
①各种神经疾患引发的功能性疾病;②近1 个月来使用过激素、抗生素、非甾体类药物、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阻滞剂、铋制剂等可能会影响检测结果的药物;③慢性咽喉炎外的呼吸道感染;④严重器质性疾病。
3 检测方法
幽门螺杆菌抗体分型相关实验采用伯劳特(深圳)公司生产的幽门螺杆菌抗体分型检测试剂盒,并搭配其对应的免疫印迹仪使用。按照试剂盒说明书判读结果:出现质控带,且空泡毒素(CagA),穿孔蛋白(VacA)区带出现一种或二者同时出现,则为HPI 型感染;出现质控带、尿素酶A(UreA)和尿素酶B(UreB)区带出现一种或二者同时出现,且未见CagA,VacA 带,则为HPⅡ型感染;仅出现质控带则为阴性结果。
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使用SPSS 20.0 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做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两组对比用t检验,多组间各进行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比较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结果
1 反流性咽喉炎组、慢性咽炎组、对照组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
表1 显示,反流性咽喉炎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于慢性咽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反流性咽喉炎组和慢性咽炎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反流性咽喉炎组、慢性咽炎组及对照组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一览表
2 反流性咽喉炎组、慢性咽炎组、对照组不同性别幽门螺杆菌感染见表2。
表2 反流性咽喉炎组、慢性咽炎组及对照组不同性别间幽门螺杆菌(HP)感染比较表
反流性咽喉炎组女性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明显高于慢性咽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778,P=0.000)。反流性咽喉炎组和慢性咽炎组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672,P=0.000/χ2=48.297,P=0.000)。
3 反流性咽喉炎组、慢性咽炎组及对照组幽门螺杆菌感染抗体分型情况见表3。
表3 反流性咽喉炎组、慢性咽炎组、对照组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抗体表达分型情况一览表
反流性咽喉炎组幽门螺杆菌I 型抗体表达明显高于慢性咽炎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20.317,P=0.000)。反流性咽喉炎组幽门螺杆菌Ⅰ型(HPⅠ)和Ⅱ型抗体(HPⅡ)表达均高于对照组(χ2=113.475,P=0.000)。慢性咽炎组幽门螺杆菌I 型和Ⅱ型抗体表达均高于对照组(χ2=47.436,P=0.000)。
讨论
幽门螺杆菌(H.pylori)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存在于低pH 值胃液中。胃是幽门螺杆菌的天然储存库,这是一个被广泛接受的事实。自20 世纪80年代初沃伦和马歇尔发现幽门螺杆菌以来,大量研究证明幽门螺杆菌对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率有重要影响[7,8]。HP 是胃炎的主要病因,在消化性溃疡、胃溃疡、胃癌和原发性胃B 细胞淋巴瘤的发展中也起着重要作用[9]。
幽门螺杆菌的全身免疫和炎症反应可能与胃肠外系统疾病有关[10]。最近的研究已经确定了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心血管、神经、皮肤、免疫学、血液学、肝胆、眼科和妇科疾病以及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之间的潜在关系[11-13]。幽门螺杆菌在下呼吸道疾病发展中的作用也已被提出,但病理生理学关联尚未被证实[14,15]。感染幽门螺杆菌的胃液和对胃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全身免疫反应可能在上呼吸道疾病中发挥致病作用[16,17]。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携带者儿童或早发性过敏性哮喘、变应性鼻炎和特应性皮炎的风险降低[18,19]。此外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患者(喉部、下咽部、舌头、扁桃体、鼻咽部和舌根/舌骨)血清样本中检测到幽门螺杆菌抗体[20,21]。人类胃并不是HP 的唯一储存库,它已在牙菌斑、口腔病变和唾液中检测到。幽门螺杆菌与慢性咽炎、慢性咽喉炎、慢性扁桃体炎的关系也日益受到关注[20-22]。因此本研究检测了我院反流性咽喉炎、慢性咽炎和健康体检者的幽门螺杆菌抗体表达情况,分析其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状态,为后续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精准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
本研究显示,反流性咽喉炎组(82.79%)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明显高于慢性咽炎组(60.16%),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同时反流性咽喉炎组和慢性咽炎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2.5%),有显著性差异。反流性咽喉炎组女性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明显高于慢性咽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女性中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与反流性咽喉炎存在一定的关联。反流性咽喉炎组和慢性咽炎组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在HP 多种毒素蛋白中,VacA(空泡毒素)和CagA 是主要的毒素蛋白因子,具有这两种毒素的菌株感染的黏膜出现大量炎症细胞浸润,毒素蛋白可使胃黏膜遭受炎症和免疫损伤,更易遭受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侵袭,从而导致各种后续病变[23,24]。CagA 可以促进细胞增殖和迁移,使胃上皮细胞肠化,导致癌变[23]。VacA 在参与H.pylori 的致病过程中发挥了多种作用,最主要的生物学特性是在宿主细胞内形成空泡以及促使凋亡[24]。血清学无创幽门螺杆菌抗体分型检测,可以检测HP 不同毒素因子表达从而区分致病性感染(I 型抗体表达VacA/CagA 毒素蛋白阳性)和非致病性感染(II 型抗体仅表达尿素酶阳性)。因此幽门螺杆菌感染抗体分型检测为区分致病性HP 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显示,反流性咽喉炎组幽门螺杆菌I 型抗体表达(57.38%)明显高于慢性咽炎组(32.03%),有显著性差异。反流性咽喉炎幽门螺杆菌I 型抗体(57.38%)和Ⅱ型抗体(25.41%)及慢性咽炎组幽门螺杆菌I 型抗体(32.03%)和Ⅱ型抗体(28.13%)表达抗体均高于对照组I 型抗体(12.5%)和Ⅱ型抗体(10%)表达。
尽管幽门螺杆菌普遍易感,但反流性咽喉炎组的I 型抗体(VacA/CagA 毒素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慢性咽炎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提示表达VacA/CagA 毒素蛋白的幽门螺杆菌感染促进返流性咽喉炎发生、发展和疾病进程,因此,返流性咽喉炎患者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抗体类型,为临床综合治疗是否选择根治幽门螺杆菌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