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洲溪涉河工程防洪评价关键技术探讨
2023-11-06张帅东
张帅东
(杭州舜禹水利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22)
0 引言
洪涝灾害是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重点关注的自然灾害,事关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类生存,为降低洪涝灾害对社会发展的不良影响,中国出台了一系列防洪减灾制度、规定、标准及要求,不断完善防洪减灾体系。涉河工程是在河道管理范围内修建的跨河、穿河、取水、渡河等工程项目,会对河流防洪能力产生影响,尤其是在河流岸线大力开发下,涉河工程项目大规模兴建,给河道防洪、行洪能力造成不同程度的干扰,需要加强相关工程防洪评价。结合河道特点、工程特点等,针对不同侧重点进行防洪评价,确定该工程建设方案能否满足河道稳定性及安全行洪能力要求,能够保障河道上下游汛期行洪安全。
1 工程概述
大洲溪位于建德市,属于新安江重要支流,河道主流长度23.20 km。此工程位于建德市下涯镇,涉及河道为大洲溪,工程建设目的是满足厂区货运车辆运输需求,桥位处河道宽度为33.80 m,河道控制最小宽度为28 m。桥梁工程跨度20 m+3 m×30 m,桥宽14 m,双向两车道,设计行车速度40 km/h,桥梁公路设计安全等级为二级。桥梁跨越大洲溪,河道内设置1排桥墩,每排桥墩3个,每个桥墩直径1.80 m,设计洪水频率为20年一遇。桥梁上部柱、下部桩基础直径分别为1.80 m、2 m,每排3个桥墩之间用一道连系梁连结在一起,连系梁高度1.80 m,宽度1.80 m,河道左右梁底高程分别为69.20 m、68.50 m。根据《建德市河道整治规划》,桥梁所在行政村防洪标准为10 年一遇,因此,此工程防洪评价计算采用10年一遇标准。
2 大洲溪涉河工程防洪评价关键技术
2.1 水文分析计算
2.1.1 暴雨洪水特性分析
工程位于大洲溪内,流域径流主要由降水形成,包括春雨、梅雨、台风雨,主雨季为4-7 月梅雨期和7-10 月台风期,连续四个月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55%~60%。其中,洪水主要由台风暴雨形成,雨强大,历时短,雨量集中,一天内降水量约为本场暴雨量的70%~90%。由于暴雨急骤,山区性河流坡降大,短时间内会形成洪峰,洪量集中,短历时暴雨是该区域洪水发生主要原因。
2.1.2 设计洪水
此工程在大洲溪建桥处的流域面积80 km2,采用浙江省瞬时单位线法推求流量的方法计算设计洪水,桥址处相应20 年一遇流量519 m3/s,10年一遇流量410 m3/s。根据《建德市河道整治规划》,大洲溪洪水成果见表1。
表1 大洲溪河流特征及设计洪水成果表
2.2 桥梁阻水分析
根据工程建设方案,此工程在河道内的建筑主要为3个桥墩及连系梁,3 个桥墩占水域面积共9.42 m2,连系梁占水域面积共10.22 m2,共计19.64 m2。依照《建德市河道整治规划》确定桥位处防洪标准为10 年一遇,对应河底高程和洪水位分别为46 m、48.89 m。根据桥梁工程建设方案,河道内设置有一排桥墩,建成后会对河道产生一定阻水作用,影响河道行洪能力,按照10 年一遇防洪标准计算桥梁阻水情况,最终计算出该桥梁工程建成后阻水率为6.41%,不超过《浙江省涉河桥梁水利技术规定》(8%),满足建设要求。
2.3 壅水分析计算
根据桥梁工程建设前后水流要素,采用经验公式法中壅水计算公式计算桥墩最大壅水高度(Δh)及桥梁最大壅水长度(L),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vM—桥下平均流速(m/s);vo—天然断面平均流速(m/s);η—系数(与水流进入桥孔阻力相关,一般为0.05)。
式中:Δh—桥前最大壅水高度(m);I—桥位以上水面比降。
按照10年一遇标准进行计算,可知此工程最大壅高为35 cm,影响范围至桥梁上游100 m范围内,壅高后洪水位距离岸顶仍有2.60 m 空间,可见对河道行洪能力及两岸防洪安全影响不大。根据桥梁上下游不同范围工程前后壅高数值,可知距离桥梁越远,水位壅高幅度越小,桥梁下游洪水位基本不变。这是因为此工程属于山区性河道,水面比降大,水流速大,工程建成后对桥墩上游水位壅高影响较大,对下游影响不大。
2.4 冲刷分析计算
项目主体建设工程位于大洲溪河流,流域面积96.14 km2,河道主流长度23.20 km,河道总比降为11.94%。河流属于雨源类河流,受降水控制明显,特别是山溪性河流,源短流急,枯洪变化悬殊,河床纵比降大,会对周围河道产生较为严重的冲刷影响,造成河床形态改变。该河道大部分河道堤防建设缺乏统一规划,河道较窄,建设工程较为老旧,多采用块石砌面、卵石填肚方式,且缺少日常维修,一旦遭遇汛期便会被严重损毁。周围居民居住环境的变化,大量交通设施、村镇建设等都会对河道、水域等进行占用,部分农民也会在河道内种植农作物,都会对河道行洪能力产生影响。同时,河床冲刷还会影响河道中水沙运动,这种变化是一种持续性的变化,无论桥梁工程建设前后都处于动态变化状态,在桥梁设计和施工中也要考虑这种变化,参考《公路桥位勘测设计规程》推荐的计算公式,精确计算河道一般冲刷深度和局部冲刷深度。
一般冲刷深度指,桥梁建成后,桥墩导致水流变窄,桥下流速增加,水流挟沙能力也随之增强,这种冲刷能力的增长,会导致桥梁下河床深度增加,待达到新的冲淤平衡后,一般冲刷停止。局部冲刷指桥梁建成后,流向桥墩的水流受到阻碍后水流结构发生剧烈变化,出现螺旋状水流,搅动桥墩周围泥沙,产生局部冲刷。根据此工程地质资料及河势稳定性分析,建立相应二维数学模型,计算桥梁工程建成前后水流流速,发现建设工程前流速在4.20~4.40 m/s 之间,建成后桥梁周围水流速在4.40~5.10 m/s之间,较工程前略有增加。河道内桥墩建成后,左岸流速增加,桥位处局部流速略有变化,但河床下0.90 m为强风化岩,计算结果显示工程建成后,桥梁周围最大冲刷深度为0.90 m,且河道两岸挡墙为浆砌石结构,冲刷影响小,几乎不会对工程安全产生影响。
3 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计算,得出如下结论:根据工程建设情况,此工程防洪评价通过桥梁设计方案、水文资料、地质勘察资料等分析,发现新建桥梁阻水率为6.41%,没有超过相关技术规定的阻水率要求,同时,对工程前后河道水流流速、最大水位壅高值、占用水域等值进行计算,发现因工程位于山区性河道,水面比降大,流速也较大,工程建设对河道水位的壅高影响为35 cm,对桥墩上游水位壅高影响范围至100 m范围,壅高后洪水位距离岸顶2.60 m,对河道行洪能力影响小。
由于桥位断面河床组成为强风化岩,建成后,不会受冲刷影响,也不会影响工程安全。项目建成后,左岸及右岸桥梁梁底净空分别为17.50 m、14.20 m,满足防汛抢险通道净空要求。
综上可知,此项目建设方案满足河势稳定、行洪能力、防汛抢险、工程安全等方面的要求,工程建设合理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