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介导下药透疗法治疗阿片类药物相关性便秘的临床研究
2023-11-06朱丽婷林友燕俞新燕
朱丽婷, 林友燕, 俞新燕
(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浙江省肿瘤医院 中国科学院肿瘤与基础医学研究所中西医结合科, 浙江 杭州, 310005)
阿片类药物是WHO 提出的三阶梯止痛原则中用于中、重度癌痛的推荐药物[1]。研究表明,癌症晚期患者疼痛发生率约为66.4%,由于全球癌症患者数量逐年增多,阿片类药物使用量随之升高[2]。便秘是各种阿片类镇痛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临床上将此型便秘称之为阿片类药物相关性便秘(OIC)。OIC 是因阿片与胃肠道内μ受体结合,影响胃肠动力及肠液分泌,继而出现的结肠传输减慢及排便反射抑制,是药源性便秘的一种。阿片类药物的其他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等,一般只存在于服药的第1 个星期,后面患者会逐渐耐受,但是便秘不仅出现于用药初期,还会持续存在于服用阿片类药物的全过程[3]。根据便秘的严重程度不同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的危害,轻则会引起恶心、厌食、腹胀、口臭、肛裂、痔疮等,长期的便秘会使脑血管意外风险增加,诱发结肠癌、肝病等[4]。本研究将应用超声介导下药透疗法治疗阿片类药物相关性便秘,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 年11 月—2022 年7 月医院住院的60 例恶性肿瘤癌痛患者,均使用阿片类药物止痛治疗。诊断标准:采用美国胃肠病协会(AGA)研究制订并于正式发布的功能性便秘罗马Ⅲ标准[5]。纳入标准:①病理学和(或)细胞学检查确诊为恶性肿瘤,且口服阿片类药物控制癌痛;②口服阿片类药物之前无慢性便秘史,服用之后产生便秘并且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③无严重脏器功能不全,生命体征平稳,预计生存期≥3 个月;④无基础肠道疾病及功能性便秘;⑤患者及家属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①经检查证实由直肠、结肠器质性病变(如结肠息肉、克罗恩病、肠结核等)导致肠道狭窄引起的便秘;②处于可能影响肠动力作用的治疗阶段,如放疗、化疗等;③治疗部位皮肤严重过敏;④患有精神疾病或癫痫者。
将60 例服用阿片类药物所致便秘的癌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0 例,男14 例,女16 例;年龄33~66 岁,平均年龄(56.20±10.90)岁;肺癌14 例,肝癌6 例,胰腺癌5例,乳腺癌5 例;平均病程(5.50±1.30)月。观察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31~68岁,平均年龄(61.00±0.20)岁;肺癌12 例,肝癌7 例,胰腺癌7例,乳腺癌4例,平均病程(5.60±1.20)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本机构伦理委员会审查并符合2013 年修订的《赫尔辛基宣言》的要求,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开始服用阿片类药物时,遵医嘱予缓泻剂杜密克乳果糖口服液(生产厂家:Abbott Biologicals B. V.,批准文号:H20171057/355076,规格:15 mL/袋)口服,15 mL/次,3次/d。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超声透药治疗仪(型号为DS-UCMF2B),1 次/d,30 min/次。遵医嘱辨证选穴:天枢、腹结、气海。操作方法如下:向患者解释治疗的目的和方法,取得患者的配合。评估腹部皮肤,有无肿块、水肿、破损、皮疹、过敏等。检查超声药透治疗仪及导联的完整性,取出电极片置于穴位上方,打开电源,设置参数,选择“导入按摩”模式,调整强度“35”,以不超过“40”为宜。治疗过程中观察患者有无不适,1 周为1 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参照《中药治疗便秘临床指导原则》。治愈:大便每日正常,便质为成形软便或糊状便,排便困难及其他伴随症状基本消失;显效:排便次数每周4 次以上,间隔时间与便质接近正常;有效:排便次数比原来每周增加1 次以上,或便质干结改善;无效:排便情况与伴随症状治疗前后基本不变。记录患者干预后首次排便时间、排便间隔时间和每次排便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疗效评价
观察组总有效率76.67%(23/30),高于对照组的43.33%(1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治疗后便秘症状指标比较
观察组首次排便时间、排便间隔时间和每次排便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便秘症状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便秘症状指标比较(±s)
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每次排便时间/min 7.00±1.60 6.00±1.20*n 30 30首次排便时间/h 11.00±3.20 10.00±4.10*排便间隔时间/d 3.60±1.30 3.20±1.40*
3 讨论
阿片类药物是一种中枢抑制剂,在肠道内与阿片受体结合,抑制排便反射,使肠蠕动减慢,大便通过肠道的时间变长,水和电解质被肠黏膜再次吸收,大便会变得更干、更硬[6]。OIC 发生率可高达90%~100%,且存在于整个服药治疗过程,使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成为患者拒绝继续服用阿片类药物的常见原因之一。如果不及时治疗和预防便秘还会引起肠梗阻,所以在开始服用阿片类药物的同时就要预防便秘。阿片类药物引起的恶心、呕吐是服用阿片类药物的初期不良反应,使患者口服通便药时容易吐出,用药量不易控制,而且长期使用容易产生耐药性。西医对便秘常规使用缓泻剂,容易破坏肠道的正常活动,易出现用药时排便,停药后复结的现象,从而导致慢性便秘的发生[7]。因此,干预阿片类药物相关性便秘首选中医外治技术。
超声介导下的药透疗法其原理是在超声介导下,利用电极贴敷穴位,将药物经穴位渗透入皮肤,达到疏经通络、运行气血、调理脏腑之功效。同时超声波特有振动电位、声流作用及机械振动所致的细微按摩作用,可以使细胞膜通透性增加,中草药物更易从细胞间隙透入细胞内。超声波药物透入可使药力深达皮下6~12 cm,药物浓度在深部组织较口服和静脉给药的浓度高[8]。研究证明,超声治疗可增加吞噬细胞的功能、抑制白细胞的活化、减少炎性介质释放及抑制自由基的产生,疏通经络的同时,增加局部皮肤组织渗透性,增强药效。该技术集药、穴、热、超声作用于一体,将现代科技与中国传统中药完美结合。随着国内外“透皮给药系统(TTS)”的出现,中医外治法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尤其是TTS 与中医经络腧穴相结合,产生了广阔的前景[9]。天枢属足阳明胃经,是大肠之募穴,是阳明脉气所发,主疏调肠腑、理气行滞、消食,是腹部要穴。大量实验和临床验证,刺激天枢穴对于改善肠腑功能具有显著的疗效。腹结穴属足太阴脾经,脾主运化,刺激腹结穴可增强脾的运化功能。腹结穴在结肠脾曲附近,可清大肠之热,生津润肠,调整脾胃功能。气海穴是任脉上的腧穴,临床上气海穴常用来治疗腹痛、泄泻、便秘、遗尿、月经不调等。此穴为保健要穴,经常刺激气海穴能提高人体免疫力。本研究发现,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便秘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超声介导下药透疗法治疗阿片类药物所致便秘具有一定意义。
超声药透疗法操作虽然简单、方便,但在操作过程要仍需注意以下几点:①在治疗过程中观察患者的反应,做好宣教,有任何不适告知护士,每次治疗前查看患者的皮肤有无过敏、红肿或破损,若出现红肿、破损等嘱其勿抓挠患处,暂停治疗,并做好记录;②根据患者能耐受的治疗强度调整机器,治疗强度一般不超过“40”,最高不要超过“50”,调整的过程中询问患者的感受;③治疗过程中关注是否有接头松动、脱落,及时重新固定;④治疗次数使用完毕,及时补充仪器内存次数;⑤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在操作前做好患者的解释工作。此类患者患病时间长,便秘的不适感使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此外,超声药透疗法价格较贵,患者一方面担心费用问题,另一方面会担心治疗效果,医护人员要告知患者坚持使用超声药透疗法会缓解患者的便秘程度,来增加患者的信心,取得患者配合。要经常安慰开导患者,及时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
综上所述,超声波经皮给药可使药物直接作用于靶向部位,使局部药物浓度提高,提高生物利用度,避免了传统给药的首过效应及对肝肾功能的影响。超声介导下药透疗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阿片类药物相关性便秘,且操作简单,增强了患者口服阿片类药物的信心,值得临床推广。
利益冲突声明: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