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熏洗联合穴位按摩预防内科老年住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观察
2023-11-06董芳芳张林英刘紫荆熊秋婉
董芳芳, 张林英, 贺 艳, 许 曼, 刘紫荆, 熊秋婉
(湖北省武汉市第一医院 综合医疗科, 湖北 武汉, 430022)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非正常地在深静脉内凝结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是住院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因血液回流受阻,患者下肢出现肿胀、疼痛,若血栓脱落可引起肺动脉栓塞(PE),DVT 和PE 是同种疾病在不同阶段的表现形式,统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TE)[1-3]。VTE 是住院患者中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老年住院患者由于机体特异性更容易发生DVT,但因基础疾病的症状易掩盖DVT 的症状,所以早期症状常被忽视导致病情延误,严重时可并发PE。据调查,我国内科住院患者中,约50%存在两种以上VTE 的危险因素,如高龄、肺部感染、卧床不起、脑卒中、恶性肿瘤等,因老年患者出血风险高,抗凝治疗率低,接受预防的患者只占13.0%~20.2%[4-5]。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加剧,加强对内科老年患者进行DVT的预防具有重大意义。
DVT 中医属于“脉痹”范畴,主要由血液气化功能失调,致经脉壅遏不通,或因风寒湿邪损伤经脉而脉痹血凝、阻塞脉道所致[6-7]。目前,国内对于DVT 的预防多采用药物抗凝治疗以及机械预防的方法,较少应用中医护理来预防DVT 的发生。林惠娇等[8]的研究表明经穴推拿配合中药熏洗对于PFNA 术后患者能显著降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概率。魏俊青等[9]研究说明足浴与穴位按摩联合应用能改善下肢静脉回流,降低血栓的发生率。基于目前针对内科老年患者DVT 的中医护理方面的预防干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在总结临床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临床指南及文献资料,将中药熏洗治疗联合穴位按摩应用到内科老年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中,效果明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取2020 年6 月—2022年5月武汉某三级甲等医院综合医疗科收治的符合要求的80例老年住院患者(年龄≥65岁)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65 岁;②Padua 表评分≥4 分;③近期(≤1 个月)无创伤和/或手术史;④无下肢皮肤异常情况如皮炎、坏疽、烧伤等;⑤无充血性心力衰竭、肺水肿、下肢严重水肿、肺栓塞等中药熏洗及穴位按摩的禁忌症;⑥对使用的中药药物无过敏史。脱落标准:①治疗过程中因特殊病情变化停止研究;②患者转院或转科未能完成干预周期;③患者主观意愿拒绝继续接受中医护理。
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 例。研究组脱落1 例(转科1 例),对照组脱落3 例(病情变化2例,转科1例),最终纳入研究对象76例。研究组39 例,男25 例,女14 例;年龄(77.26±7.39)岁;Padua评分(6.74±2.68)分,其中评分4~10 分33 例,>10 分6 例。对照组37 例,男22 例,女15 例;年龄(79.05±7.85)岁;Padua 评分(6.49±2.45)分,其中评分4~10 分33 例,>10分4 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通过本机构伦理委员会审查并符合2013 年修订的《赫尔辛基宣言》的要求,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1.2.1 成立研究小组
成立研究小组,护士长(主管护师)3 名,制定整个方案,控制方案实施过程中的护理质量;中医主治医师一名,负责评估、纳入研究对象以及理论指导;国家级老年专科护士(主管护师)1 名,省级老年专科护士(主管护师)2 名,负责中医护理技术的培训及实施;护1 名,负责本研究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1.2.2 干预方法
研究组与对照组均采用常规护理及中药熏洗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穴位按摩干预。
1.2.2.1 常规护理:基于内科疾病护理常规,实施综合干预:①饮食护理:预防便秘,多饮水,多吃水果蔬菜,保持保证每日饮水量>1500 mL,降低血液黏稠度。用力咳嗽、屏气等动作会增加腹腔压力,继而影响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应尽量避免[10]。②心理护理:老年住院患者因高龄及患病的负面影响,易紧张、抑郁、易怒,情绪健康同样影响患者康复,护士应与患者多交流,缓解不良情绪,说明忧则气郁,怒则伤肝,易导致瘀血阻滞、脉络不通,加重病情。③功能锻炼:如病情允许,应指导患者尽早下床活动;卧床患者,肌力≥3 级,应行踝泵运动、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等主动运动;肌力<3 级,协助被动运动;④个体化抗凝治疗:主治医师在评估患者应用抗凝药物的风险和获益后,实施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遵医嘱正确使用抗凝剂,监测出血风险。
1.2.2.2 中药熏洗治疗:治疗原则为活血通络温阳。中药熏洗药物组成:选用附片30 g、干姜30 g、牛膝30 g、淫羊藿30 g、桂枝20 g、红花20 g、花椒30 g、燀桃仁20 g、炙甘草20g、威灵仙30 g,打粉备用。查看患者熏洗部位的皮肤情况,评估患者对热的敏感程度和耐受程度。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双下肢熏洗患者常采用坐位,卧床患者可取屈膝仰卧位。取50 g 药粉于桶中,加热水约2000 mL 搅拌均匀,协助患者将双腿置于药液桶上,裤腿卷至膝盖以上,再用浴巾盖住下肢及药浴桶,利用药液的蒸汽对患者下肢进行熏蒸。待药液温度小于42°时,可将双下肢置于桶内,浸泡约10 min。结束后清洁局部皮肤,擦干,注意保暖。1次/d,14 d为1个疗程。
1.2.2.3 穴位按摩:又称经穴位推拿,是在中医医学理论指导下,运用推拿手法作用于人体特定经络穴位,达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预防疾病的目的。本研究中选用委中、梁丘、足三里、上巨虚等穴位[7,11],根据患者情况,辨证取穴,选用按法、推法、揉法对穴位行循序渐进的手法刺激,注意询问患者疼痛情况,适当调整手法及强度,每次5~10 min,1 次/d,14 d为1个疗程。
1.2.2.4 质量控制标准:由3名护士长协商并制定护理质控标准,并定期检查本方案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与3 名专科护士反馈并及时调整。研究小组成员均参与理论知识培训并参加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合格方能参与方案实施,保证干预方法的一致性和准确性。收集资料时应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需两人核对确认无误方可统计并整理。
1.3 观察指标
评价标准包括:①DVT 发生率:统计两组发生DVT 患者人数占参与研究的总人数的比例;②D-二聚体水平:分别统计两组患者入院时、干预1个疗程后D-二聚体水平变化情况;③护理满意度:在干预1 个疗程后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患者对于中医护理的满意度,了解患者对于中医护理的体验及舒适度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7.0 软件,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性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DVT发生率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未发生下肢DVT。
2.2 D-二聚体水平
干预前,两组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D-二聚体水平较干预前下降,且研究组D-二聚体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D-二聚体水平对比(± s) μg/L
表1 两组干预前后D-二聚体水平对比(± s) μg/L
组别对照组研究组n t P 37 39 1.960 7.988>0.05<0.01 tP干预前241.49±99.96 253.05±89.68 0.531>0.05干预1个疗程后201.22±75.01 128.05±38.82 5.381<0.01
2.3 满意度调查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中药熏洗治疗联合穴位按摩的应用能降低老年患者凝血功能相关指标D-二聚体水平。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在纤溶酶降解下产生的血浆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中的一个片段,当血液呈高凝状态时,会同时导致纤溶系统激活,进而产生D-二聚体[12]。王刚等[13]研究当发现D-二聚体呈上升趋势,应注意患者的血液为高凝状态,发生DVT 的风险相应升高。内科老年患者入院多由于感染、制动、急性心血管疾病等综合因素导致血浆D-二聚体升高,应根据老年人的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及预防措施。
目前普遍认为VTE 的发生机制是血流淤滞、血管内皮损伤和高凝状态。下肢DVT 属中医“股肿”范畴,多为湿浊停聚、气血瘀滞、脉络不通所致,故常采用活血化瘀、舒筋通络的方法进行预防及治疗。中药熏洗治疗是利用皮肤的吸收、排泄作用,将中药制成汤药,对双下肢进行熏洗、浸浴,并利用熏洗时的热蒸气,加快药物在皮肤的吸收,让药物成分透过皮肤进入血液循环,达到通过调和气血、疏通经络的目的,同时热蒸气能加快下肢血液循环速度,改善双下肢血液循环[14]。有研究[15]发现按摩足三里、梁丘、委中等穴位,改善术后红细胞聚集指数及血流速度,郑淑霞等[16]研究发现,刺激足三里穴后,上巨虚、梁丘、阴市、伏兔四个穴位能使下深部组织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增加,故本研究选择委中、梁丘、足三里、上巨虚进行按摩。按摩委中穴可解毒散瘀、舒筋活络;按摩三阴交穴可化瘀舒筋、滋肝益肾;按摩足三里穴、上巨虚可行气和血、健脾和胃,使下肢血脉通畅,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综上所述,中药熏洗联合穴位按摩的应用能降低老年患者凝血功能相关指标中D-二聚体的水平,缓解老年人血液高凝状态,加快血流速度,改善双下肢的血液循环,从而达到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目的,并且效果高于单独使用中药熏洗治疗。同时,两种中医护理技术联合应用提高老年患者的舒适度及满意度,值得借鉴推广。
利益冲突声明: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