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妊娠期贫血孕妇血常规检验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3-11-06周玉莲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3年18期
关键词:铁元素性贫血血常规

周玉莲

(江西省大余县妇幼保健院检验科 大余 341500)

妊娠期贫血的发生与妊娠期妇女营养物质需求增加以及日常饮食中铁、叶酸、维生素B12等营养物质摄入不足等原因有关。妊娠期贫血对产妇及胎儿健康的危害是多方面的,该疾病会降低孕妇机体免疫力及对手术、分娩的耐受力,同时还会导致机体功能下降,产妇分娩过程中可能需要大量输注红细胞,容易增加胎盘早剥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严重时可危及母婴生命安全[1]。医学研究指出,重度贫血会导致心肌血氧供应不足,诱发贫血性心脏病,同时会降低患者失血耐受性及抵抗力,诱发多种并发症。对于胎儿该疾病会导致胎盘血氧供应不足,可诱发胎儿窘迫、早产,严重时可危及胎儿生命安全[2]。血常规检查在妊娠期贫血的临床筛查诊断中应用广泛,其诊断效果已经得到临床上的普遍认可,能够为该疾病临床治疗提供多方面的指导。基于此,本研究进一步探讨妊娠期贫血孕妇应用血常规检验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2021 年1 月至2022 年12 月收治的80 例妊娠期贫血患者为观察组,年龄20~41 岁,平均(28.76±3.07)岁;初产妇48 例,经产妇32 例;孕早期22 例,孕中期28 例,孕晚期30 例。另选取医院同期进行体检的80 例健康孕妇为对照组,年龄19~40 岁,平均(28.31±3.20)岁;初产妇51例,经产妇29 例;孕早期24 例,孕中期27 例,孕晚期29 例。两组孕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号:202004)。纳入标准:能够配合血常规检查;孕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多胎妊娠者;有孕前贫血史者;其他严重疾病引起的贫血者。

1.2 检验方法 两组孕妇于检查当天清晨采集3 ml 空腹静脉血充分混匀送检,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深圳迈瑞公司BC-5390CRP)检测血样中血红蛋白(Hb)、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红细胞(RBC)、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及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1.3 诊断标准 贫血诊断标准:Hb<100 g/L;小细胞性贫血诊断标准:MCV<80 fL、MCHC<320 g/L;大细胞性贫血诊断标准:Hb<100 g/L、MCV>100 fL、MCH<32 pg。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不同孕期患者贫血类型分布情况 观察组孕早期患者小细胞性贫血18 例(81.82%),大细胞性贫血3 例(13.64%),其他类型贫血1 例(4.55%);孕中期患者小细胞性贫血22 例(78.57%),大细胞性贫血5 例(17.86%),其他类型贫血1 例(3.57%);孕晚期患者小细胞性贫血12 例(40.00%),大细胞性贫血16 例(53.33%),其他类型贫血2 例(6.67%);观察组孕早期与孕中期小细胞性贫血占比高于孕晚期,大细胞性贫血占比低于孕晚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他类型贫血占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不同孕期孕妇贫血类型分布情况[例(%)]

2.2 观察组小细胞性贫血患者与对照组血常规结果比较 观察组小细胞性贫血患者RBC、Hb、MCV、MCH 及MCHC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RDW 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小细胞性贫血患者与对照组血常规结果比较()

表2 观察组小细胞性贫血患者与对照组血常规结果比较()

?

2.3 观察组大细胞性贫血患者与对照组血常规结果比较 观察组大细胞性贫血患者RBC、Hb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MCV、MCH、RDW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MCHC 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观察组大细胞性贫血患者与对照组血常规结果比较()

表3 观察组大细胞性贫血患者与对照组血常规结果比较()

?

2.4 观察组大、小细胞性贫血患者血常规结果比较观察组大细胞性贫血患者RBC、RDW 水平均低于小细胞性贫血患者,MCV、MCH、MCHC 水平均高于小细胞性贫血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Hb 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观察组大、小细胞性贫血患者血常规结果比较()

表4 观察组大、小细胞性贫血患者血常规结果比较()

?

3 讨论

贫血在妊娠期女性中发生风险较高,既往相关临床研究指出半数以上孕妇存在不同程度的贫血症状。妊娠期间母体需要为胎儿生长提供一切必要的营养物质,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与胎盘血循环需求相适应,母体会通过调节神经、体液增加血浆容量、稀释血液,降低RBC 与Hb 水平。贫血会降低孕妇机体免疫力,减弱其分娩过程中的耐受力,即使是轻度贫血也会使分娩风险增加,而重度贫血则可诱发多种相关并发症,如贫血性心脏病、妊高征等,严重时可导致孕妇休克,危及其生命安全,同时妊娠期贫血还会对孕妇机体生理功能产生多方面的影响[3]。有研究指出,妊娠期贫血会使新生儿体质量出现不同程度地降低,严重时可导致流产[4]。

临床上通过血常规检验对孕妇贫血情况进行了解和评估,其中Hb、RDW、RBC 等指标能够对贫血严重程度进行有效反映,且不同类型的贫血其相关血常规指标也存在一定的差异[5]。Hb 是血液中含铁和蛋白质的红色化合物。血液通过Hb 把肺泡中吸取的氧气运输到身体的各个组织、器官,同时又把各个组织、器官产生的二氧化碳,运输到肺泡,排出体外。所以,Hb 是人体负责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载体。人体的Hb 必须维持在一定的正常范围之内。RDW 是反映RBC 体积异质性的参数,RDW 增高就是说明RBC 的体积大小存在较大的差异,即RBC 的大小不均。RBC 包含于血液和尿液中,RBC增高,首先考虑生理情况下是否有脱水、呕吐等情况;病理情况下是否有真性红细胞增多症。RBC 减少常见于贫血,如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和大细胞性贫血,统称营养不良性贫血。某些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亦可出现RBC 降低现象。MCV 指人体单个RBC 的平均体积,该指标偏高提示RBC 平均体积偏大,常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恶性贫血等疾病;该指标偏低提示RBC 体积偏小,常见于慢性失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疾病。MCH 是评价贫血的重要指标,对于确诊贫血的患者,若该指标偏低可能是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等疾病所导致;若该指标偏高,超过正常范围,可能与巨幼细胞性贫血、恶性贫血等疾病有关。MCHC 异常升高,可能与出现大细胞性贫血有关;若该指标异常降低则可能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有关。本研究结果发现,小细胞性贫血是观察组孕早、中期占比最高的贫血类型,而孕晚期贫血患者最为常见的贫血类型与孕早、中期贫血孕妇不同,为大细胞性贫血。其中,小细胞性贫血患者RBC、Hb、MCV、MCH 及MCHC 较对照组均明显更低,RDW 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高(P<0.05),提示小细胞性贫血会导致RBC大小出现较大幅度的改变。分析原因为,妊娠期孕妇自身对于铁元素的需求大幅增加,与此同时还需要为胎儿提供足够的铁元素以保证其能够正常生长发育,在这种情况下孕妇就需要从日常饮食中摄入大量的铁元素以满足自身与胎儿的需求[6]。但孕妇在孕早期容易出现各种妊娠反应,其中最为常见的症状包括恶心、呕吐等,容易引起食欲不振,导致孕妇日常饮食减少,铁元素摄入不足;孕中期正处于胎儿快速发育的阶段,需要更多的铁元素,仅通过日常饮食摄取铁元素并不能满足实际需求,从而使机体内铁元素缺乏进一步加重[7]。妊娠过程中孕妇的血液供给维持着孕妇及胎儿机体功能的正常发挥,铁元素合成Hb 需要在孕妇体内完成。若铁元素缺乏会直接导致RBC 内Hb 水平降低,从而减少胞浆。但缺乏铁元素并不会明显影响RBC 分裂,并且也不会明显干扰RBC 增殖,因此RBC 数量并不会明显减少,只会降低Hb 水平,从而引发小细胞性贫血[8]。

本研究结果显示,大细胞性贫血患者RBC、Hb较对照组均更低,MCV、MCH、RDW 与对照组相比均更高(P<0.05),提示大细胞性贫血患者RBC 数量在Hb 水平大幅下降的影响下也大幅减少,且RBC 体积也异常增大,这主要与孕妇体内叶酸缺乏及维生素B12不足有关。机体正常运转需要的叶酸主要通过日常饮食摄入,由于妊娠期对叶酸的需求同样大幅增加,因此仅通过饮食摄入叶酸也难以满足孕妇及胎儿的实际需求[9~10]。另外,胃酸分泌异常无法有效结合维生素B12,会导致机体内该物质缺乏,从而使机体相关功能难以有效发挥。临床研究指出,若机体内缺乏足够的叶酸与维生素B12则会引起一系列异常,与此同时也会使细胞增殖时间延长,导致胞浆发育失衡[11]。但机体内缺乏足够的叶酸与维生素B12并不会明显影响Hb 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其胞体会呈现出明显的增大趋势,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巨幼红细胞。而RBC 增殖速度在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下逐渐减慢后,会损害骨髓内的异型RBC,在这种情况下血液中成熟RBC 的寿命会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从而引发贫血。由于此类贫血的特点主要表现为RBC 体积明显增大,因此临床上将该类型贫血命名为大细胞性贫血[12~13]。

在孕晚期贫血患者中仍有相当一部分为缺铁性贫血,分析原因主要与以下两个方面有关:一是与妊娠前相比妊娠期需要摄入更多的铁元素才能够维持机体正常运转,仅通过日常饮食难以充分满足孕妇对铁元素的需求,受此影响会引发缺铁性贫血;二是孕晚期胎儿的生长发育仍然需要大量铁元素,同时为满足胎儿出生后一段时间内对铁元素的需求,孕妇需要的铁元素远高于摄入的铁元素,若摄入量不足就会引发贫血[14]。既往相关临床研究指出,产后期发生缺铁性贫血的风险最高,其次为妊娠晚期,妊娠中期与早期相对于前者发生风险则相对较低,而非妊娠女性发生该疾病的风险最低[15~16]。因此,可通过调节外源性铁元素摄入量对妊娠期贫血的发生加以预防,而最为重要也是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通过适当调整和改变妊娠期孕妇的日常饮食结构,使其摄入更多的铁元素。临床上可安排专门的营养师指导孕妇合理搭配食物,根据孕妇的实际情况及个人偏好对其日常饮食方案进行合理规划,增加其日常饮食中的铁元素含量,从而使机体内铁元素缺乏问题缓解,降低贫血发生风险或减轻贫血严重程度,有效控制患者病情[17~18]。

综上所述,小细胞性贫血多发生在孕早、中期贫血孕妇中,大细胞性贫血主要发生于孕晚期孕妇。妊娠期贫血孕妇与健康孕妇、不同类型妊娠期贫血孕妇血常规指标比较差异显著,通过血常规检验能够及时发现妊娠期贫血且能够为临床鉴别贫血类型提供依据。

猜你喜欢

铁元素性贫血血常规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补铁剂中铁元素的检验——铁盐和亚铁盐的转化”教学设计及反思
血常规解读
肾性贫血治疗的研究进展
体内铁元素过高易患妊娠糖尿病
甲状腺功能减退性贫血36例临床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尿毒症早期肾性贫血20例疗效观察
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
断奶期间最需补铁
不同助剂对铁元素在苹果角质膜渗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