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研究

2023-11-06王景渔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3年19期
关键词:施工现场钢筋建筑工程

王景渔

(临沂市罗新水务有限公司,山东 临沂 276037)

1 引言

施工技术是工程建设的关键,优化施工技术能提升建筑工程的建设水平。建筑工程具有明显的复杂性,在应用施工技术时需注重相应要点。当前,世界各国均针对施工技术和施工现场管理等提出优化方法,基于此,我国也应尝试新的施工管理方法,不断提升建筑工程的建设质量,促进建筑行业进一步发展。

2 建筑工程常见施工技术应用要点

2.1 钢筋工程施工技术

在当前大多数建筑物依旧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背景下,优化钢筋工程施工技术至关重要。施工团队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1)施工准备。应关注钢筋材料的准备和焊接施工环节。在准备钢筋工程材料时,散装材料可使用绑扎固定的形式,并将绑扎后的材料放置在安全位置。除此之外,也可选择将散装材料在钢架上进行固定绑扎的形式。在储存钢筋材料的过程中,为保证材料的质量和安全,可使用苫布进行覆盖。

2)焊接准备。在焊接钢筋材料前,应预先进行焊接试验。试验过程需完全按既定的规范流程,确保每批钢筋的性能和质量均可获得有效检验。通常来说,钢筋材料的检验内容还涉及钢筋的力学性能,在进行此项试验时,可采用针对性抽样形式,以确保应用于工程中的钢筋材料质量。

3)放样与下料。在钢筋工程施工前,还需对放样与下料作业进行有效控制,从而避免在钢筋材料焊接后,焊缝位置出现线性收缩情况[1]。针对钢架梁出现的拱起问题,通过对放样与下料作业的有效控制,同样可大幅降低拱起情况的出现概率。在进行钢筋材料安装时,需与相关规范进行有机结合。并对安装后的效果进行抽查和检验。在检验过程中需使用正确的检验方法,并遵循恰当的允许偏差标准,具体可参照表1 内容。

表1 钢筋工程各部分允许偏差范围与检验方法

2.2 建筑工程软弱地基施工技术

在建筑工程推进过程中,如果经过勘探发现工程建设地的土壤中杂土、淤泥等较多,那么大概率存在软弱地基的情况。为此,需要采取相应的软弱地基处理施工技术,来改善地基的力学性能,确保地上建筑工程结构的稳定性。就目前来看,常用的软弱地基施工技术包括预压法、深层搅拌法、高压喷射注浆法。通常情况下,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施工技术,以保证软弱地基处理效果。对于水分含量高,地下水水位高的软弱地基,可以考虑运用预压法,地基予以堆载预压或砂井预压处理,促进地基的排水固结,使其具有更好的承重能力。但如果需要达到明显的处理效果,则可以考虑使用深层搅拌技术。在此项软弱地基施工技术的操作中,需要先对土质的化学属性进行勘测,然后再根据具体的土质化学性质,使用固化剂,让部分软土成为固化物,并用搅拌机,将固化物与深层的软土混合,由此提高地基的承重能力。现阶段,这种软弱地基处理技术常用在饱和度较高的软弱地基处理施工中。此外,高压喷射注浆法也是一种较为有效的软弱地基施工技术。在此该技术的操作中,通过在高速、高压强的情况下,向地基中注入水泥浆液,可以有效加固地基,保证后续施工的顺利进行。

2.3 混凝土施工技术

在配制混凝土材料时,工作人员应对混凝土材料中各种添加剂、水泥、骨料和水的比例进行合理控制,避免混凝土性能受到配比影响。在进行浇筑时,需充分关注浇筑时的环境和温度条件,避免外部因素影响混凝土浇筑质量。举例来说,如果浇筑混凝土的季节为夏季,外部温度较高,浇筑人员应充分掌握高温条件下混凝土材料的特征,同时采取适当的降温措施,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如果浇筑混凝土的时间为冬季,外部气温较低,则需要对混凝土材料进行保温处理,尽可能地降低外部环境与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差异,有效避免混凝土结构裂缝。在进行混凝土振捣时,应对混凝土表面是否存在气泡进行仔细检查,坚持快速下沉的原则,将混凝土中的孔隙和气泡进行有效挤压,从而实现混凝土强度的提升[2]。通常来说,振捣时间应当持续20~30 s,振捣人员应缩短两次振捣的时间间隔,防止时间过长导致混凝土材料出现凝固。在振捣过程中不应保持过长的振动时间,否则会造成混凝土材料中的泥浆与骨料出现分层,影响混凝土质量。在振捣期间,监管人员应全程参与,并对混凝土的温度进行控制,防止产生裂缝。混凝土施工的具体流程如图1 所示。

图1 混凝土工程施工流程

2.4 防水技术

良好的防水技术可以保证建筑工程结构免受水的侵蚀。选用优质防水材料,通过材料本身的密实性起到自身防水的作用,再辅以防水工程技术制订合理的防水方案。

在建筑工程中,遵循“防排结合、刚柔结合、多道设防、综合治理”原则。为避免给防水技术应用带来困难,短期的建筑工程施工应避开冬季或雨水多发期。在屋面施工中多采用卷材铺设的防水技术,铺设前应确保地下水位在防水层标高30 cm 以下,且基层未有空鼓、开裂等现象,呈干燥且平整的状态,在基层表面涂刷1 层冷底子油,静置5~10 h 后,基层表面再次干燥方可进行施工,卷材铺设时段应设置于粉刷保护墙之后。室内地面多采用涂料防水技术,保证环境温度在5°以上,防水层高于地面100 mm。除此之外,刚性防水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也较为广泛,在预制混凝土板上采用细石混凝土灌缝,如板缝较宽,设置构造钢筋。

2.5 电气接地技术

建筑工程的电气接地技术可实现电气安装的安全施工,避免雷电自然灾害对建筑物以及内部人员造成危害,是建筑工程现场施工中的重要技术。

建筑工程的电气接地技术主要有柱内主筋引出点安装技术、接地极钢筋连接技术以及断接螺旋安装技术。柱内主筋引出点安装技术的引出点可设置于屋顶,连接避雷网,还可进行钢板预埋;接地极钢筋连接技术将柱内的主筋和圈梁内的主筋采用连接件搭焊钢筋的方式进行连接,材料可选择扁钢、钢筋等,在连接地板钢筋时,注意不可进行点焊,应采用连接件搭焊的方式进行连接,材料规格与板内钢筋的材料保持一致;断接螺旋安装技术的安装位置首选为建筑体背面或地下室等隐蔽位置,确保使用安全并保证建筑外表的美观度,安装高度应大于1.8 m,确保建筑周围行人的人身安全。

3 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策略

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时,应建立完善、条理清晰的管理组织架构,从而确保管理工作取得理想效果,具体可参照如图2 所示的管理架构。

图2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架构图

3.1 落实智慧化施工现场管理

近年来,在现代化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实现管理智慧化已经成为建筑领域关注和研究的热点内容。智慧管理可有效提升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具体而言,智慧化管理需要与大数据技术进行有机结合,以施工人员和施工机械作为中心,落实针对性管理。在实现智慧化管理目标时,可有效引入“互联网+”智检App,在此基础上建立智慧安全管理模式,更加充分地保障施工安全。除此之外,在信息技术及大数据的支持下,登记和录入工程项目中施工人员的相关信息进行,全方位掌握施工人员的具体调配情况和施工队伍的工作效率及成本支出,一旦出现危险作业可自动检测并进行报警。施工人员长时间加班会导致疲劳作业,由此降低施工安全,故在智慧化管理模式下,对施工人员的工作时长进行监督,从而有效规避施工安全问题,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智慧化管理施工机械能实现机械故障发生频率的有效降低,同时规避一系列安全问题。在安装智能控制装置后,可对施工机械的运行状况进行动态化监控,同时收集其运行信息,并借助BIM 技术建立三维模型,进而对施工机械和设备的使用状态实时掌控,对施工机械充分控制,避免安全问题的产生。

3.2 落实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

对于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而言,质量管理是核心所在。在开展质量管理过程中,可以将精益化理念有效落实,从而实现对施工质量的有效把控。在建筑工程中,往往会经历若干不同的施工阶段,每个施工阶段都存在差异,因此,施工质量管理应编制多元化方案,从多个角度落实施工质量管理[3]。具体而言,在工程项目中,大型机械设备较为常见,为取得良好的质量控制效果,应在使用机械设备前对其参数进行有效控制,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定期检测和维护施工机械与设备。此外,施工现场管理人员还应充分考虑施工场地周边设施、交通运输条件及气候因素等内容,建立完善的施工现场质量管理体系,预估施工期间可能产生的问题,并生成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实现对问题的有效应对。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期间,若想实现施工成本的有效控制和施工质量的有效提升,使建筑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关键在于做好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同时对施工技术应用要点进行明确,避免不必要的问题产生。

1)在钢筋施工期间,需要注重各部分偏差的控制,降低对整体施工效果的影响。

2)在混凝土施工期间,应对每个环节的施工效果进行优化,避免振捣不充分、裂缝等不良现象产生。

3)在施工现场管理工作期间,需高度关注工程质量、技术和成本,积极引入现代化技术,落实智慧化施工管理,实现整体施工效果的优化。

猜你喜欢

施工现场钢筋建筑工程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模式创新探索
D10mm热轧带肋钢筋五切分生产工艺开发
小型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管理
造价预结算在建筑工程中的审核方式及应用实践
建筑工程预结算审核中常见问题分析与处理
庐山站改移武九客专上下行过便线拨接施工现场
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控制
隔震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公路工程施工现场常见的『三违』现象
截钢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