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云英盛开的20岁
2023-11-05刘一平
刘一平
微风轻拂,月光如水。在这旖旎的夏夜,我坐在书桌前,轻轻翻开《意林》墨香氤氲的扉页,去触摸她那博爱宽容而又意境悠远的灵魂。心中蓦地一惊,20岁,《意林》竟然已经20岁了!
心潮翻涌,我澎湃的记忆也回到了49年前——我终生难忘的20岁。
那是1974年,我下乡的第四年,我已成为3000万名中国知青中的一员。20岁,我已从原来那个弱不禁风、细皮嫩肉的城市娇小姐,逐渐变成一个肩膀和双手磨满老茧、面色红润、腰身健壮,一天能挣7个半工分的农村铁姑娘!
我下乡的地方叫作信阳市五七青年农场,在河南省罗山县,距离信阳市区38公里。我们农场共有1000多名知青,分别来自信阳市的各个中学,一共有10个连,连以下又分为若干个排和班。我所在的是5连,又叫“跃进岗”和“38公里”。
我们连共种田地100多亩,分别种有小麦、水稻、棉花、西瓜、花生和蔬菜等。每到2月至6月,便是紫云英盛开的季节。这些紫色的小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着,像一块块缤纷的地毯。它们可观赏、肥田、做牲畜饲料,刚生长出来的嫩叶还可食用。
我们连种有几十亩小麦,那时没有收割机,全凭人力收割,所以麥收季节是很辛苦、劳累的。因为白天太热,我们就在晚上干活。镰刀割破了手指,碰伤了小腿的肌肤,鲜血直流,照常向前割;弯着腰割累了,就坐着割;割着割着睡着了,打个盹儿,醒来后继续割。几十年了,我的脑海里始终定格着这样一幅画面:深蓝色的天幕上,悬挂着一轮银盘似的明月;广阔无垠、随风起伏的麦浪中,艰难地移动着一个个小小的、疲惫的身影……那年,我20岁。
那时候虽然生活艰苦,经常是糙米配盐水煮白萝卜片,很长时间吃一次白面馒头就等于改善生活。但我们仍旧青春似火,向上乐观。我们为连里农友和附近的老乡带来了快板书、三句半、男女声小合唱等节目;而且黑板报也办得图文并茂,丰富多彩,定期更新。那年,我20岁。
有一年冬季农闲时,我成了连里的“香饽饽”。各个宿舍都准备了从家带回的各种好吃的零食,排着队请我去讲从手抄本里看到的故事。我绘声绘色的讲述,使农友们听得如痴如醉。那年,我20岁。
……
20岁那年,我不仅学会了插秧、收稻、种麦、割麦、打麦、扬场、进仓、囤粮、上垛、挑塘泥、挑大粪、摘棉花等农活,还学会了纳鞋垫、缝补丁等针线活。我的补丁针脚细密,方圆有形,是连里公认的“艺术品”。
更重要的是,20岁的我拥有了坚忍、顽强、宽容和无私等优秀品质。
岁月如梦,岁月似歌。转眼间,已过去了49年。那破旧残缺的红砖瓦房,那平坦的打麦场,那满岗遍洼盛开的紫云英,那刻骨铭心的20岁,是我生命长歌中最为难忘的一个个音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