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技术大学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应对
2023-11-05陈霞
陈霞
摘 要:我国高职教育出现了地方普通高等院校转型和现行高职院校升级两种样式的本科教育,给现行高职教育发展带来冲击:对“高职教育”的范畴形成了新的认知;高职院校标准制定将发生变动;高职教育内部竞争、交叉、融合进一步加剧。应采用把握知识标准,类型化发展;错位竞争,多样化发展;摆脱行政化羁绊,建构有效治理模式等策略应对这些挑战。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教本科;应用技术大学;知识(技术、技能)
中图分类号:G64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769(2023)05-036-07
一、转型与升级:出现了两种样
我国高职教育自建立以来,迄今只有50年左右的历史(1)。长期以来,高职教育一直停留在大专层次,纵向上没有继续深造的通道,未能厘清与中职教育的市场划分;横向上缺乏与普通高等教育的相互沟通,处于一种孤立发展状态,因而寻求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打通纵向、横向的联系,形成完整教育体系,一直是高职院校的追求。高职院校期待通过层级的提升,获得与普通高等院校同等的地位,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起点。学界对职教本科这一命题进行了长期研究,但在一些基础性、关键性问题上始终没有达成共识。随着近年来高职教育的迅猛发展,高职教育升级本科也开始从理论探讨转为实践操作。在教育部主持下,相继出现了两种样式的职教本科,即地方普通高等院校转型办高职教育和现行高职院校升级职教本科。
(一)地方普通高等院校转型办高职教育
根据现有资料,我国最早探索职教本科的是应用技术大学联盟(2)。[1]该联盟的建立,标志着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大学开始探索从学术型向应用型转型,高等教育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动。2014年教育部提出,1999年大学扩招后专升本的60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要转型发展现代职业教育[2]。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淡化学科、强化专业,重点培养工程师、高级技工、高素质劳动者等技术技能型人才[3]。此项改革如成功,那么在现行2 500所高等院校中,将有多达1 600至1 700所院校转型为职业技术教育。,一种新的本科层次应用型高等教育样式将呼之欲出。其后不久,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这是我国政策层面首次提出“本科职业教育”的概念。政策的推动引发了实践层面的反应,应用技术大学联盟有150多所地方院校参加了此次教育部的转型改革。[4]2015年,教育部等三部委发布《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遴选部分试点本科高校探索开辟实现本科职教的新路径。各省市积极启动转型试点工作,其中,广东省于2016年将广东金融学院等14所高校确定为转型试点高校,目标设定为“转变以学科为主导的办学观念,突破以学科逻辑培养学术型人才的学科思维定势,在教学中,要探索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专业链和产业链、课程内容与专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5]。
(二)现行高职院校升级职教本科
根据资料,现行高职院校升级本科层次事件最早发生在2015年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的成立。2019年2月,国务院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同时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并从制度体系、国家标准、“双元”育人、办学格局、人才保障、督导评价、组织实施等不同方面勾勒出我国职业教育未来发展改革的顶层设计。[6]2019年5月,教育部批准了首批15所本科职业教育试点高校(3)更名结果。这些学校不仅在名称上从“职业学院”更名为“职业大学”,在办学规格上也从大专院校升格为本科院校,涵盖全国10个省份,其中山东省3所,广东、江西、陕西各2所,福建、广西、海南、河南、四川、重庆各1所。[7]2020年,教育部遴选22所高职学校(已纳入规划的高职升本学校,主要是民办或者普通本科院校的二级学院)升格为本科学校,开展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改革试点。目前这个名单已经增加到 32 所。(4)现全国的本科层次职业大学中 81%为民办高校,其中河北省、江西省、山东省均各设立了 3 所本科层次职业大学,超过其他省市。2021年1月,教育部印发《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条件、要求、程序等作出了具体规定。《办法》明确提出,要以优质高等职业学校为基础,稳步发展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對此,各省份陆续发布规划,试点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山东、陕西提出从入选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的高等职业院校中选优发展本科层次职业学校。2023年,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改名为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成为公办本科学校。
二、两种新建本科形成的特点及其对高职教育发展带来的冲击
(一)特点
此次两种样式新建本科的形成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二者均是政府行政主导力量推动的产物。无论是应用技术大学还是职教本科,在其形成过程中,均有教育行政部门出台政策的推动,表明政府是推动高职教育升级转型的重要动力。行政主导模式的优点在于,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要和高职教育的内在需求,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对全国范围的高职教育格局实施调整,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优化结构和资源配置。因为面对这种重大变革,大量的配套举措和纠错功能均非高职教育本身所能够提供。行政主导模式的缺点在于,无法顾及不同院校的地域、院校、文化差异性和多元特征;“一刀切”容易忽略公平与效益,最终形成新的“千校一面”。二是二者均在一个相对短暂的时期内发生,此前并未经过长期酝酿和规划。从2014~2015年开始启动,距今均不到10年时间,两种样式的职教本科均处于探索阶段。地方普通高等院校转型试点改革还在持续进行,问题也较为复杂。如最早参与转型改革的150多所地方院校,大多数是招生难、就业难的独立学院和民办本科学院[8]。另外,由于办学惯性和师资队伍等因素,实际上本科转型各地实施进展不一,部分学校转型的内生动力和外部驱动力不足,借此来扩大本科职教规模可能将是一个长期过程。[9]而现行高职院校升级职教本科,无论是在此前的国家示范性、骨干校、优质校,还是现在的“双高”计划学校,均未提到升级职教本科。相反,很长一段时间,在各种政策文件中强调“公办高职院校原则上不升格、不合并”,这其中隐含着:一是“本科”与“双高计划”均预示着某种“利益”,不可兼得;二是目前并不存在“职教本科”的标准和样式,也即既无国内样式,也无国际样式(5)。
(二)带来的冲击
如同以往高等教育中的历次重大变革,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出现,带来了理念与发展格局上的剧烈变动。在这种变动的推动下,高职教育新的发展格局与生态逐渐形成。
1.对“高职教育”的范畴产生了新的认知
我国具有世界最庞大的高职教育体系。但“高职教育”并非一个国际通用的术语,而是我国独创,对应联合国的“技术与职业教育”中较高层次的“技术教育”。从概念上看,“高职教育”涵义不清、内涵粗糙,边界模糊;在层次上缺乏完整性,限于大专层面,并且与普通高等教育割裂;在结构上由现行高职院校、高等专科院校等组成,同质性不强;在类别上则游离于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兼具二者之长(同时也兼具二者之短)。
伴随着此次应用技术大学、职教本科的出炉,高职教育在体系上得以整合,涵盖范畴进一步拓展,“高职教育”的范畴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动,此前存在的疑义也将得以解决。如高职教育的层次问题已得到彻底解决。传统上,一直将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视为层次差异,前者是后者的附属,这个观点已经被两种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实践所证伪,类型化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明确路径。又如,高职教育最本质的内核体现在哪里?实践证明,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最本质的区分在于知识的差异性[10],而知识差异性集中体现在课程体系。普通高等院校可以通过开设高职课程实施高职教育(6),而现行不少高职院校沦为“本科压缩型”,恰恰在于其未能有效地实施高职课程。该理念解答了教育类型与院校类型的区别与联系,并成为此次普通本科院校转型高职教育的理论基石。
2.对高职院校标准制定将发生变动
传统意义上高职教育的标准体系很大程度上是依据普通高等教育体系建构的。而伴随着职教本科的出现,高职教育的标准是什么、由谁来制订这种标准,必然成为关注的焦点。高职教育的标准设计,应由高职教育自身主导,依据是高职教育内部知识的逻辑和外部与经济社会的相互适应性。此前在缺乏职教本科这种高层次教育的情况下,高职教育无法独立设计出自身的标准,只能对普通高等教育的标准进行复制甚至照搬。所谓高等教育,必然要经历从简单的知识技术向高深知识技术转变。而职教本科的出现,意味着高职教育具备了顶层设计的能力,能够从体系化的角度对高职教育的整体性标准进行有效设计。首先,在人才培养定位上,职教本科应从强调“高端技术技能”向“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转变提升[11]。对此,必须通过专业性教育机构,结合高职教育目标,进行充分的调研和研究;借鉴世界应用性大学、技术教育的经验,制定出既具有“高等性”专业水平、又具有“独特性”专业特色,符合世界类似教育状況,与普通高等教育形成贯通与联结的标准体系。其次,要将“创新型技术技能”这一定位落实到专业(群)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之中,把培养定位转化为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转化为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质量标准;同时,按照能力导向、课程结构模块化和“专创融合”思路,重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对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创新活动等进行一体化设计。[12]
3. 高职教育内部竞争、交叉、融合进一步加剧
从理论上说,在“高职教育”的引领下,两种样式的职教本科经过不断发展,最终会出现趋同性,边界会越来越模糊。但在这个结果出现之前,二者必然会进行激烈的竞争、交叉、融合。目前,应用技术大学是否属于“高职教育”,尚无定论,学界有观点把高等院校分为三类:研究型、应用型、职业技能型[13]。这里,应用技术大学与高职院校分属两种不同类型的高等教育:前者属于应用型的普通高等教育,与学术型普通高等教育并列,对应世界流行的专业教育(professional education)。但实际上,后者发展较好的一部分,其专业性已经摆脱了传统职业教育的不足,其实质与传统意义上的专业教育非常接近。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其专业水准不仅贴近职业岗位,而且在专业技术含量上也达到很高水准,完全达到本科的标准。某种意义上,二者在专业上只有方向不同,没有本质上的差异。应用技术大学是否实施高职教育,在对“高职教育”的内涵与边界尚未作出明确界定的情况下,难以作出肯定回应,但二者所涵盖的范畴有较大的交叉与融合。首先,现行转型的地方普通高等院校很大一部分是原高职院校(含若干高等专科院校)升级而来;其次,应用技术大学自创办初期就致力于培养服务生产、建设、管理第一线的高层次技术应用型人才[14],这与现行高职院校高度吻合。最后,二者均处于发展阶段,尚未成型,并未形成泾渭分明的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仍然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存在专业上融合、交叉的可能,但竞争依然构成二者关系的主轴。在市场总量有限的情况下,二者必然通过竞争的方式争夺市场份额,并获得相应的资源和经费、教育产品销售市场。随着招生逐年减少这一趋势加剧,这种生存压力是推动现行高职院校寻求市场占有最强大的动力。伴随着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占据主导地位这一背景,高等教育的评价机制从行政导向向市场导向转移,院校自主权将会有很大提升,通过市场竞争获取生存和发展的权利将升级为高职院校的主流意识和理念,这种竞争不仅发生在两种不同类型的高职教育之间,也将发生在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之间。
三、应用技术大学背景下现行高职院校的应对
面临转型的应用技术大学与现行高职院校,表面上是两种不同类型的院校对高职本科的竞争,但反映出的是社会需求、知识张力等要素对教育类型的深刻塑造,并对现行高职院校发展形成重大启示。针对应用技术大学的特点,现行高职院校应加以积极应对,以避免形成同质化的恶性竞争。
(一)把握知识标准,类型化发展
知识构成教育的核心命题。现行高职院校在知识建构上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树立以知识为基点的信念。知识是教育发展最核心的要素,高等教育本质上就是对特定知识的遴选、整合、经营、传播和创新。知识类型的重要性在于其是区分教育类型的本质标准,任何一种教育均蕴含特定类型与层次的知识。教育类型的不同,实质上就是由构成教育的不同知识之间的差异性造成的。因此知识不仅是认知教育最本质的切入点,也是打造合理高效课程体系的逻辑起点。知识的差异性集中体现于课程,不同的教育类型最终体现为课程的本质差异。然而长期以来,高职教育所涵盖的知识是普通高等教育学术性知识的微缩版本,简单、零碎、缺乏体系。面对产业链所涵盖的丰富知识,高职教育无法通过有效的校企融合和科研活动得以获取,这是导致高职教育发展缺乏应有活力的根本原因。伴随着职教本科的形成,高职教育亟需摆脱简单的技术、技能知识,开始寻求高端技术、技能知识,并形成创新性能力,不断开创新的知识,形成以知识为核心的高等教育发展思路。没有这个基础性的思路,现行高职院校就不可能在与应用技术大学的激烈竞争中获取优势地位。相比之下,后者也面临着知识层面的问题,但后者一方面有了更好的知识积累,另一方面形成了学术性的知识体系以及知识创新的基本意识。二是建构以实践性知识为主体的知识体系。高等职业院校是知识生产的主体之一,因此高等职业教育是知识生产的组成部分,其基本职能是通过対学科分类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性加工和对职业或行业分类的实践性知识的提炼性加工,生成通向能力转化的、职业性的知识体系。这是高等职业教育知识生产区别于其他知识生产的关键所在。[15]高职教育不仅要从产业链中集聚实践性知识,更要通过知识的交叉与融合,创新出新知识。产业链具有创造知识的功能:一是具有组织学习的效应。技术链这个组织具有自主学习功能,并通过学习,实现技术链内部各企业之间的知识共享和文化传播,提高技术链的整体运作效率和效益,提升技术链的整体创新能力。知识和技术具有内在张力,在传播过程中能自动实现与其他知识、技术的吸取、交换、整合,不断生产、储存和搜索到新知识与技术。二是具有创新效应,可以促进知识的创新和扩散,提高知识利用的效率。[16]在实践性知识获取方面,现行高职院校具有更大的优势。以上两点构成高职教育类型的基本特征,也是重要优势,是目前高职院校类型化发展的重要方向和路径。
(二)错位竞争,多样化发展
目前高等职业院校发展样式单一,千校一面,这必然带来高职教育发展缺乏创新与活力。大量的资源集中在同一条赛道,必然造成路径拥堵,同质化发展,恶性竞争,这正是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存在的痼疾。结果是出现了少数“重点院校”“赢者通吃”,资源高度集中,而大量的其他院校则缺少资源,处于竞争的不利境地,整体发展趋缓。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充分利用高等职业院校的产业属性,实施差异化战略。所谓差异化战略,本义是指企业力求在行业内独树一帜,选择许多用户重视的一种或多种特质,并赋予其独特的地位以满足顾客的要求[17],其意蕴在于并不寻求全面性优势,而是选择性优势,这本质上就是对独特性的追求。单一化模式往往以消弭个体独特性作为代价,而差异化发展战略恰恰促进独特性焕发,例如可以通过小规模的精英教育,遴选优质的生源和师资,集聚资源,实施小班教学,最终培育出高、尖、精、技的优质毕业生。这对范围广大的非一流高职院校具有重要意义。对少数一流高职院校而言,可以积极寻求升级本科,提升专业技术含金量,拓展、延伸产业链;在适当条件下试行小规模精英教育,为升级研究生层次教育做好充分准备。从可行性角度,每个省份会有相当一部分优质的高职院校能够顺利升级本科(7)。这部分院校的规模会保持一个中等规模,传统的高等教育大众化推动下的扩招已经停止,或者不再体现在职教本科范围,对这部分高职院校而言,关键点在于与应用技术大学之间在知识效能、办学标准、办学成本、市场吸引等方面的竞争。对数量庞大的非一流(地方)高职院校,在发展路径上存在很大的困惑。首先,这类院校很难升级为职教本科,一方面是其自身实力难以达到本科标准,另一方面职教本科容量受到人才市场总量的限制。因此,在可预期的将来,非一流高职院校仍将保持大专层次,并可能出现某种分化。一部分可能承担起职教本科院校的升学教育,另一部分则承接中职教育的分流生源和社会培训。这类院校,从发展策略上,一方面可以深度依托行业,深入挖掘市场,人才市场细分,精细化打造品牌;另一方面拓展规模,以规模降低办学成本,形成规模优势。
(三)摆脱行政化羁绊,建构有效治理模式
基于垄断办学带来的封闭性和行政化,是公办院校普遍存在的弊端。办学许可、招生、毕业证书发放等由教育管理部门统一管理,一方面从总体上实现了对教育市场的有效控制,包括市场准入标准、总体投入,从而避免无序竞争,而伴随着人口减少的事实,对高等院校配置进行通盘考虑就显得至关重要;另一方面,不利于市场对资源实现充分配置和竞争态势的形成,最终延缓了高等院校与人才市场之间资源的自由流动(8)。因此,在发挥总量控制优势的同时,必须尽快打破行政导向,推动高等院校迈向市场,从市场中汲取办学资源,吸引优质的生源和师资,成为当前高等院校新一轮发展的重要切入点,也是当前高等院校改革面临的深水区。一方面,要建构起有效的治理模式,既可以顺应市场规律,又不会导致市场失灵;另一方面,在建立起有效治理模式的基础上,必须对现有的治理模式进行修正和改进。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庞大的高职院校群体,應该对高职教育标准和治理体系有更高的话语权。世界其他国家的高职教育可以为我们提供必要的参照,但很难照搬。在这种中外比对中,高职教育的治理效能是基本的对比指标。高职教育基于其显著的产业属性,我国在初步沿用普通高等教育治理结构的同时,也一直在探索其独特性,职教集团就是这种探索的结果。和普通高等院校的教育集团不同,后者更多的是从经营角度把多个教育机构融合在一起,按照层级建构关系,实现资源互补和配置优化,其内在的各个子系统基本上已发展成熟。教育集团也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商业规则和模式,但职教集团更多的不是层级,而是不同类型的联合,通过资源交换实现优势互补。如院校需要企业的知识以充实教学,企业需要院校提供人力资源和解决必要的技术难题。这种联结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目标更多的不是获利,而是发展,也即职教集团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是为生存而联结;二是目前的联结方式没有成熟有效的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
作为一种新的治理模式,目前我国建立起数千个职教集团,每个省份的职教集团发展如火如荼。对职业教育而言,职教集团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这点已经获得广泛认同,但是在模式建构上尚处于艰难的探索阶段。目前已经有了事业法人型、企业法人型、双法人型等新型的探索和试验,但大部分的职教集团还处于非法人阶段,“结构松散,集而不团”比较普遍,这需要政府在政策层面以及院校、企业在体制机制层面,采取更大的改革力度和举措,推动校企深度融合。
四、结论
应用技术大学的出现深刻改变了高等教育的格局,对现行高职教育发展产生了剧烈冲击,传统的利益格局正在被打破。办学模式将进一步趋向市场和开放,竞争将替代供给,成为办学的主常态。高职教育将进入一个长期、缓慢的重新分层分类过程。在市场机制驱动下,资源被整合,强强联手或优势互补,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一些发展程度较好、实力较强的高职院校可能顺利升级为本科职业院校,比肩普通本科。但是职教本科的市场份额总量是有限的,一些起点较低、发展程度较差的高职院校则难免被兼并甚至被淘汰。更多的高职院校将长期处于大专教育层次,在职教本科和中等职业教育之间,或者承担起某种中介角色,或者通过市场细分找到新的发展机遇和路径。因此,现行高职院校要始终抓住知识特质,把握市场需求,摒弃行政化,顺应教育规律,厘清自身优势与实力,为市场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产品,以此方能应对已经来临的机遇与挑战。
注释:
(1)如以20世纪80年代若干地方性短期职业大学视为我国现代高职教育的开端,高职教育迄今只有不到50年的历史。1980年,天津职业大学创办,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大陆出现的第一所师范院校之外的高职院校,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是为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的“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和“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求,在教育部的指导下,由以应用技术大学类型为办学定位的地方本科院校(简称应用技术大学)等单位发起成立了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以下简称联盟 )。
(3)这15所名单为:南昌职业学院、江西软件职业学院、泉州理工职业学院、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山东凯文科技职业学院、山东外事翻译职业学院、周口科技职业学院、广东工商职业学院、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城市职业学院、海南科技职业学院、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成都艺术职业学院、陕西电子科技职业学院、西安汽车科技职业学院。
(4)根据教育部发布最新的2021年教育统计数据,全国共有本科层次职业学校(Professional HEIs)(不含应用技术大学)共32所,均为地方创办。其中,教育部门创办9所,其他部门创办1所,民办22所。招生4.14万人、在校生12.93万人。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21年教育统计数据. http://www.moe.gov.cn/jyb_sjzl/moe_560/2021/quanguo/202301/t20230104_1038056.html.
(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1年11月最新推出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International Standard Classification of Education,简称ISCED》修订版,没有提到“职教本科”甚至“高职教育”这个术语。与我国高职教育对应的概念应该是技术教育。
(6)没有这个缓冲,就无法解释试图转型的普通高等教育如何实现转型。
(7)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规定:到2025年,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不低于高职的10%”。这样基本上可以推断出每个省职教本科的总数量。
(8)按照经济学原理,资源往往在流动中实现增值。资源流动性不强,不仅减缓了价值的增长,同时付出了更高的成本。
参考文献:
[1]张宝敏. 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研究中心在津成立[N].中国教育报,2013-06-29(5).
[2][8]胡辉平. 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政策路径与现实选择[N].人民政协报,2021-09-15(10).
[3]教育部副部长鲁昕:600多所本科院校转做职业教育[EB/OL].(2023-6-18)[2014-03-22].http://learning.sohu.com/2014 0322/n397039059.shtml.
[4]王斌. 全国高考新增“蓝领”模式 600余本科高校转型[N]. 北京晨报,2014-03-23(6).
[5]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广东省财政厅. 关于引导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实施意见[L].粤教高办函〔2016〕19号.
[6][7][9][11][12]晋浩天. 职教本科,高质量发展要迈过几道坎[N].光明日报,2021-10-08(11).
[10]刘彦文. 教育的抽象本质与具体本质[J]. 教育学术月刊,2009(01):42-46.
[13]史秋衡. 高等学校分类体系及其设置标准研究[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9:233.
[14]王莹. 应用技術大学定位研究[Z].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6.
[15]刘凤元. 高等职业教育知识生产初论[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4(5):23-26.
[16]裴云. 产业链的逻辑及其对高职教育的启示[J].职教通讯,2018(21):30-35.
[17]冯俊华. 企业管理概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230.
The Response of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e Context of Applied Technology Universities
CHEN Xia
(Institute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Trade, Guangdong Women's Polytechnic College,
Guangzhou 511450, China)
Abstract: There are two types of the undergraduate program in China's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local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and the upgrading of current vocational colleges, which have had an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 new understanding of the scop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has been formed, changes will be made in the formulation of standards fo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internal competition, connection and integration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will further intensify. Following strategies should be adopted to meet those challenges: grasping knowledge standards and developing types; competing in a staggered way and diversifying the development mode; Breaking free from the shackles of administration and constructing an effective governance model.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Undergraduate-level Vocational Education; Application Technology Universities; Knowledge(technology, skil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