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有创和无创呼吸机序贯治疗效果分析
2023-11-05李泽峰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福建厦门361000
李泽峰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福建 厦门 361000)
内容提要: 目的:分析有创和无创呼吸机序贯治疗对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Ⅱ型呼吸衰竭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患者有创通气治疗,观察组采取有创和无创呼吸机序贯治疗。结果:治疗后72h,两组患者呼吸频率、心率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通气时间以及通气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再插管率5.88%(2/34)低于对照组再插管率29.41%(10/34)(P<0.05);观察组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1/33(3.03%)低于对照组发生率4/34(11.76%)(P<0.05)。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动脉血氧分压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水平,干预前两组患者血气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血气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采取有创和无创呼吸机序贯治疗,可以提升治疗效果,缩短住院、通气、总通气时间,降低再插管率以及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类以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的非可逆性肺病,其发病机制与肺脏对有害气体和有害颗粒物的过度炎症反应密切相关。在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率约为8.6%,且以1.04%的增幅逐年增长[1]。如果病情反复发作,急性加重,就会引起患者的肺功能逐渐降低,表现为咳嗽、咳痰,严重者出现气短、胸闷、呼吸困难危及患者生命。因存在通气功能障碍,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多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和呼吸性酸中毒,一般需要住院进行机械通气辅助治疗,缓解其缺氧症状[2-5]。有创通气治疗作为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通过降低呼吸功效、改善肺泡通气、减轻肺损伤使患者恢复有效通气并改善氧合。但由于患者自身情况等因素,效果往往不佳。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新的治疗方式在临床被推广运用,本文选取2018年1月~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Ⅱ型呼吸衰竭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72h生命体征指标、住院时间、通气时间以及通气总时间、再插管率、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以及血气指标水平(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旨在探讨有创和无创呼吸机序贯治疗对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68例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年龄52~80岁,平均(66.0±6.57)岁;男24例,女10例;病程2~13年,平均(7.50±0.96)年。对照组,年龄51~80岁,平均(65.5±6.84)岁;男23例,女11例;病程2~12年,平均(7.00±0.92)年。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均衡(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患者符合慢阻肺诊断标准,为急性发作期;②患者肺通气肺换气均存在障碍;③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50mmHg,动脉血氧分压<60mmHg,具备机械通气指征;④自愿参加。排除标准:①肺癌、肺结核等消耗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②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患者;③精神障碍无法配合。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实施对症常规治疗。内容如下:①根据痰培养结果确定致病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对症治疗;②口服或静脉输注氨茶碱、氨溴索等解痉、化痰药物,配合支气管扩张雾化吸入等常规治疗措施;③纠正患者的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④使用脂肪乳、复方氨基酸、葡萄糖交替输注,并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给予患者营养支持。
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有创通气,具体步骤如下,在对患者插管后,将呼吸机调节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在此期间根据患者身体情况调节呼吸频率和潮气量。后续检查提示患者炎症吸收后,将呼吸机调节为压力支持通气模式,根据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指标,采取间歇性通气,在血气指标维持稳定4h以上时,可拔管撤机。
观察组采取有创和无创呼吸机序贯治疗:在对患者插管后,将呼吸机设定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潮气量按8~10mL/kg,呼吸频率12~20次/min,等患者呼吸情况改善满足拔管指征后改为面罩通气,潮气量按6~8mL/kg,呼吸频率<30次/min,维持患者血氧饱和度>90%,并根据患者改善情况调节压力支持通气。当患者肺部感染控制后,切换为无创通气,在血气指标维持稳定2h以上时,撤去呼吸机。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呼吸频率及心率;②比较两组患者通气及治疗时间;③比较两组患者的再插管率及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④采用血气分析仪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氧分压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3.0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n、%)、计量资料(±s)分别行χ2检验、t检验。P<0.05表示有差异。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72h生命体征比较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72h呼吸频率、心率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后72h生命体征比较(n=34,±s,次/min)
表1.两组患者治疗后72h生命体征比较(n=34,±s,次/min)
组别呼吸频率心率观察组21.95±1.49 81.36±5.63对照组22.10±1.36 83.36±5.63 t 0.470 1.589 P P>0.05 P>0.05
2.2 两组患者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间、有创通气时间以及通气总时间比较
对比两组患者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间、通气时间以及通气总时间。观察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间、通气时间以及脱机时间比较(n=34,±s,d)
表2.两组患者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间、通气时间以及脱机时间比较(n=34,±s,d)
组别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间 有创通气时间通气总时间对照组16.5±3.58 13.0±1.58 13.5±1.54观察组10.5±1.65 6.5±0.62 7.5±1.23 χ2 9.627 24.221 19.254 P P<0.05 P<0.05 P<0.05
2.3 两组患者再插管率、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再插管率5.88%(2/34)低于对照组再插管率29.41%(10/34)(P<0.05);观察组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1/33(3.03%)低于对照组发生率4/34(11.76%)(P<0.05)。
2.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气指标水平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血气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血气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气分析指标水平比较(n=34,±s,mmHg)
表3.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气分析指标水平比较(n=34,±s,mmHg)
组别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观察组51.35±3.65 87.25±4.65 102.42±11.54 50.95±3.45对照组51.55±4.10 76.42±3.98 101.95±11.36 66.13±3.10 t 0.230 11.191 0.184 20.699 P P>0.05 P<0.05 P>0.05 P<0.05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呼吸科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在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导致慢性呼吸衰竭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最常见的病因,约占全部病因的80%,随着肺功能的逐渐下降,患者的工作能力和生存质量都会受到影响,这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目前临床上对此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多以对症处理为主[6]。该病具有病程长且反复发作的特点,多累及其他器官和系统,给患者生命健康产生较大威胁[7]。重症慢阻肺患者常出现咳嗽、咳痰、气短及呼吸困难等症状,因而有诱发呼吸衰竭风险[8,9]。因此,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对保证患者健康有重大意义。临床上常规使用间歇性有创通气治疗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但该治疗措施脱机时间较长、还易出现各种并发症,疗效往往不佳[10]。
据研究显示,序贯通气治疗可通过先进行有创正压通气治疗,待达到肺部感染控制窗后改为无创正压通气,综合两者的优势,解决无创通气通气不足问题,同时避免长时间有创通气引起相关并发症[11-13]。本文选择对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进行随机分组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72h,两组患者生命体征无明显差异,提示两种治疗方式对呼吸频率及心率的改善效果相当。但观察组住院时间、通气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干预后,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为(87.25±4.65)mmHg,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为(50.95±3.45)mmHg,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再插管率、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究其原因,临床常规使用的间歇性有创通气治疗,虽能快速改善患者的缺氧症状,但也存在脱机困难、住院时间长,肺部易感染以及限制吸痰、给药等操作的情况存在。无创通气治疗虽不损伤患者呼吸道且操作简单,但由于密闭性欠缺,在早期无法完全代替患者的自主呼吸。因此,在使用有创呼吸机改善患者呼吸衰竭症状后,更换为无创呼吸机治疗,可减轻患者的呼吸负担与心脏压力。缩短气管插管的时间、减轻肺部损害。提升患者自身肺部功能,减少对呼吸机的依赖。加之序贯治疗可以明显缩短患者有创通气的时间,减少细菌、病毒进入肺部的概率,有效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更有利于患者的预后[14]。将其作为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手段,可以增加撤机的安全性,且能保证治疗的效果。
综上所述,序贯治疗可改善患者生命体征、血气指标效果,缩短通气时间及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间,减少再插管、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因为本研究选择的样本数目小、时间较短,所以有创和无创呼吸机序贯治疗效果仍有待于进一步的验证。在未来工作中,还需更多地重视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有创和无创呼吸机序贯治疗的长远发展,为临床工作提供更加全面客观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