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居住区边角空间引入非遗元素可行性研究
2023-11-05王芬
摘 要:城市居住区边角空间是指城市居民小区内部,因受道路、绿地、活动场地等影响而被分割出的零散空间。边角空间通常会给人以不方便、不舒适的感受,但其又是不可忽略的公共空间。非遗元素在城市居住区边角空间中的运用能够打破空间的束缚,营造出文化有力传承、景观形式多样的空间环境。以常州城市居住区边角空间为例,探讨在城市居住区边角空间中引入美术类非遗元素的价值,并从文化传承与保护、提升居民幸福感等角度出发,探析将美术类非遗元素融入城市居住区边角空间的策略。
关键词:居住区;边角空间;美术类非遗;常州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常州城市居住区边角空间引入本土美术类非遗元素可行性研究”(2020SJA1320)研究成果。
一、常州城市居住区边角空间概述
常州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美术类非遗资源丰富的历史文化名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公共意识逐渐增强,城市居住区边角空间急需优化。人们對居住区环境的要求主要体现在生活质量、生态环境、社会功能三个方面。通过对居住区边角空间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发现其存在许多问题。如何在不影响建筑格局和城市风貌的前提下利用好边角空间,将常州的美术类非遗元素融入城市空间设计中,发挥其最大作用,使城市居住区边角空间焕发出新的活力,是当下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边角空间的界定
边角空间是指居住区中,除了公共活动场地以外,被人为分割出来的面积不大的边角区域。由于其面积较小,位置隐蔽,因此在居住区环境建设中未受到重视。本文研究的边角空间指的是在居住区规划设计过程中,各种因素导致规划设计上形成许多不被重视或很难利用的空间,包括建筑与建筑之间、道路与道路之间、绿地与绿地之间等。通过对居住区边角空间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发现,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
(二)边角空间的存在形式
边角空间通常是未被利用或未被充分利用的土地资源。居住区环境建设缺少统一规划,通常在建设过程中会在小区内留有一些边角地带,而这些区域一般都比较小,没有被充分利用。居住区内边角空间的存在形式主要有三种:位于小区围墙与道路之间的空地;位于小区建筑与建筑之间的空地;位于道路与建筑之间的空地。这三个区域的土地资源浪费现象尤为多,但也有部分老旧社区的边角空间形式有个别特殊的情况存在。在实地调研中,还发现居住区边角空间也是“三无”现象最多的地方,即无人管理、无人维护及无人修缮。小区内边角空间的管理和维护都不成体系,使得边角空间成了一片“孤岛”,这与我们追求的居住环境要求正好相反。
(三)常州边角空间现状
笔者走访调研了常州部分老旧小区的内部环境,发现不少小区内都存在多处边角空间,有建筑与建筑之间的空间,也有建筑与道路之间的空间。其中,部分边角空间面积较小,多为1至2平方米的小面积区域;少数几处面积较大,为2至3平方米及更大些的区域。这些边角空间大部分被用作私家花坛、堆砌杂物或是闲置,缺少人为管理、维护和修缮,这也导致了边角空间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除此之外,这些小区内还存在着一些“死角”,如道路交叉口、私自搭建的附房墙角等。部分老旧小区的房屋不是横平竖直规划,道路往往较窄,仅够一辆小汽车单向通过。车子交汇时,道路交叉口很容易堵塞。
二、常州美术类非遗概述
常州美术类非遗众多,包括金坛刻纸、留青竹刻、常州梳篦等。
金坛刻纸是民间剪纸的一个派系,是以纸张为材料,以刻刀为主要工具的一种镂空平面造型艺术。金坛刻纸以人物为主,多取材于传统故事或吉祥典故,使用锦纹衬托或加饰边框,将线的连接处理得自然流动且疏密有致,整体表现颇为大方。金坛刻纸相较于其他民间剪纸的装饰小品而言算是“大文章”,巨幅作品比比皆是。刻纸艺术家们采撷众家之长,再融会贯通,形成独特的风格——有些是造型夸张、线条畅达的画面;有些开拓绘彩刻纸,开创镂空刻法;有些用新材料进行刻纸艺术创作;等等。传统的剪纸题材在现代金坛刻纸中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如十二生肖、双喜团花、龙凤呈祥、大福、大寿等。此外,还有极具现代生活气息的作品,如《甘蔗丰收》《果园丰收》《工业现代化》《科学致富》《谱新曲》《春满园》等等。金坛刻纸在形式上既采用传统民间剪纸的斗方、团花、中堂、四条屏等,同时又大胆创新,加入现代审美形式,表现细腻、丰富。
梳篦一直被地方作为传统手工艺品。梳篦是木梳和篦箕的总称,其制作在常州有着悠久历史。梳篦生产使用的原材料以木、竹为主,其次是牛骨、生漆等。常州木梳一向有选材严格、做工精细的传统,所用木材通常精选生长百年以上的黄杨木,也有部分选用象牙、檀香木、牛羊角等,但数量极少。制作篦箕的毛竹,要求选取生长4年以上、粗壮、质地坚韧、富有弹性、无拖伤擦皮的竹子,以山北面的“阴山竹”尤为上乘。常州木梳的制作技艺十分讲究,经过28道复杂工序才能将齿型制成瓜子尖头、鱼子门头,方能理发通顺,刺激头皮神经而达舒服之感。篦箕制作比木梳更为繁复,清末时期就流传着72道半工序之说。随着时代的发展,常州梳篦不断推陈出新,梳篦的造型和图案也不断更新。
留青竹刻是常州地区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手工艺品,是集书画、雕刻等多种艺术于一体的综合艺术。留青竹刻工艺、技艺起源于唐代,而竹刻与书画艺术结缘,则始于明代常州府的张希黄和清代周之礼。留青是通过竹刻的浅刻、浮雕、圆雕等技法,利用薄薄的留青和衬托竹青的红色竹肌来表现自然的千态万物、生动的人物形象及书法的神韵。
三、常州美术类非遗元素在居住区边角空间的
运用价值
常州美术类非遗元素是常州优秀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常州在大力推进城市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良好的展示和发展空间。将常州美术类非遗元素应用到居住区边角空间中,不仅可以提高居住区空间的多样性和可利用性,还可以提高居住区的景观效果。
(一)有利于提高居住区空间环境的多样性和可利用性
居住区边角空间作为居住区的附属空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会频繁接触到的空间。在我国,许多城市在居住区边角空间设计方面,都没有考虑到发挥其独特性。例如,有些城市对居住区边角空间的绿化覆盖率要求较高,却忽略了居民在绿化方面的需求;有些城市将居住区边角空间设计成文化广场或景观小品,但是由于缺乏合理的设计,这些设施往往无法满足居民对于文化设施的需求;有些城市则对居住区边角空间进行全面改造,但是没有考虑到居民在场地和环境方面的需求。
对常州部分居住区进行调查发现,新建小区中多数的边角空间设计相对合理,且空间资源浪费较少,而在老旧社区中,边角空间利用率较低,闲置和无规律的布局现象较多。对居住区环境空间进行改造设计,将常州美术类非遗元素应用到边角空间中,可为居民提供多样化、个性化、可利用性强的文化场所。例如,可以在居住区边角空间设计有纪念意义的墙绘作品、以非遗元素为主题的景观小品等。此外,还可以在居住区边角空间设计非遗文化展览空间,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居住区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氛围,还可以满足居民精神层面的需求。通过常州美术类非遗元素在居住区边角空间中的应用,可以提升居住区整体的环境质量和居民的满意度。
(二)有利于营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居住区景观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常州留下了众多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和人文景观,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艺术景观。对常州居住区景观进行科学规划、合理设计,可以结合常州美术类非遗元素,营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景观空间。比如将金坛刻纸、常州梳篦、留青竹刻等非遗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形成既符合时代需求又具有地方特色的居住区景观。在规划设计中将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不仅可以打造出富有地方特色的居住区景观,还可以为其增添文化内涵和时代特色。将非遗文化引入城市居住区环境中应该具备一定的实物载体,以较大的容量展现美术类非遗项目的精神和文化内涵。例如,当地的建筑、园林绿化、居住区道路等均可与美术类非遗元素相结合。在居住区边角空间引入美术类非遗元素,无论抽象还是具象,均在人们可视、可触的范围内。独特的人文景观,有助于常州这座城市的文化传承更具行动力,让城市形象更具辨识度。
(三)有利于提升居民的文化素养
非遗文化传承是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通过对非遗文化的传承,人们能重新认识历史,了解城市的发展,汲取传统文化精华,且有利于文化的进一步传承和创新。在城市居住区的边角空间加入非遗文化,使居民每天与之相遇,每天都沉浸在非遗文化中,能够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在过去长久的时间内,闲置杂乱的边角空间环境已经消磨了居民的审美,在居住区边角空间内加入具有美术类非遗元素的各类装置,无疑能够直接改变环境,为社区环境增添亮点,在解决空间浪费与闲置问题的同时极大地开阔居民的视野,提升居民的审美和文化素养。
四、城市居住区边角空间引入常州美术类
非遗的路径
(一)保护传统特色,实现活态传承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边角空间逐渐被人们忽略,而美术类非遗元素因其独特的艺术美感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城市中能够以活态形式存在,其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在进行城市居住区边角空间设计时,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在保留原有建筑特色和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合理利用非遗文化元素并赋予其新时代的魅力。此外,还要结合现代城市的发展趋势和人们的审美需求对其展开创新设计。例如,通过打造活态传承空间、丰富城市居住区边角空间功能、合理利用闲置空间等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美术类非遗元素在城市边角空间中的作用。
(二)数字化传播,沉浸式体验
随着数字化进程的日益加快,数字技术趋于成熟,这使得传统文化的保护有了技术的支持,其传承也变得更加生动有趣。非遗文化的传承可借助数字技术,构建线上传播平台。在常州城市居住区边角空间进行美术类非遗定点展示,设置展示与互动区,让居住区的人们沉浸式体验常州美术类非遗文化。如虚拟刻纸,完成小幅面的刻纸作品;虚拟留青竹刻,完成竹刻工艺品;在虚拟世界体验梳篦文化的历史发展过程;等等。如此一来,居住区边角空间就不再是被忽视的空间,反而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然而,城市居住区的边角空间尺度有限,只能发挥一定的引流功能,无法进行大规模的展示,而美术类非遗文化的传播需要部分实物的辅助,以达到数字化传播和沉浸式体验的效果。具有美术类非遗元素的手工艺品、文创产品的产生可有效满足人们对常州美术类非遗文化的后续体验需求。可以在城市居住区内举办特定的非遗文化传播活动,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渗入常州美术类非遗文化,从而达到活态传承的目的,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传承非遗文化。
(三)营造艺术氛围,展现文化内涵
在城市居住区边角空间将美术类非遗元素融入其中,可以使居民在休闲娱乐的同时感受到美术类非遗元素所具有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从而在居住区中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将美术类非遗元素融入城市居住区边角空间时,应与人们的生活习惯、需求相结合,这样才能使人们更好地接受和喜爱这种形式,增加居民的生活情趣,提高其艺术品位。
五、结语
随着常州的发展,人们对居住区空间的设计越来越重视。在居住区边角空间的设计中,引入美术类非遗元素不仅可以体现出设计者的创造性和艺术素养,也能为人们提供一个具有文化特色的生活环境。将美术類非遗元素融入居住区边角空间中,不仅能满足人们对艺术美的追求,还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提高人们对城市建设的认同感。通过这些方面的提升,更能体现出城市建设与美术类非遗元素结合后所产生的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1]王芬.常州美术类非遗元素的提炼与推广分析研究[J].时代报告(奔流),2022(10):98-100.
[2]范石甫.金坛刻纸[M].苏州:古吴轩出版社,2003.
[3]丁嘉仪,肖旺群.现代常州梳篦产业传承与创新策略研究[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9(4):22-26.
[4]周贵平.数字化背景下常州非遗保护和传承研究[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1(12):4-6.
[5]王浩,解薇.常州市传统村落文化资源概况调查研究[J].乡村科技,2017(21):16-18.
[6]叶敏.南通城市景观创建中引入非遗元素的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20(15):108-110.
作者简介:
王芬,建东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