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施药方案对邹城市花生增产提质的影响

2023-11-04

南方农业 2023年15期
关键词:叶斑病根腐病出苗率

马 丽

(邹城市唐村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山东邹城 273522)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和油料作物,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花生种植面积常年在1.33 万hm2左右,集中在邹东山区[1]。由于地块连年种植、气象多变等因素,花生根腐病、白绢病、青枯病、叶斑病、蛴螬及金针虫等病虫害发生严重[2]。近年来,农民盲目追求花生产量,过量使用农药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不仅造成农药的浪费,也易产生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影响了花生的安全生产[3]。

1 材料与方法

1.1 气象条件

由于2022 年冬春两季邹城市无明显的有效降雨,土壤墒情较差,大部分地块是带水种植。花生苗期到开花期降水较少,土壤含水量不足,严重影响了花生苗期的生长和发育,导致开花延迟、开花数量减少,影响下针结果。进入6 月中旬后,降水较往年增多,花生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不协调,部分地块出现徒长,积水严重地块出现茎腐病等病害加重、花生烂果的问题。8 月以来持续无有效降雨,高温干旱导致土壤快速失墒,膨果成熟受限,造成果仁不饱满、秕果增加。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邹城市香城镇香杨庄村(117.147 563°E;35.314 946°N),交通便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土壤质地为耕层较深的砂壤土,土壤类型为棕壤,有机质含量12.7 g·kg-1,碱解氮含量95.6 mg·kg-1,速效磷含量24.5 mg·kg-1,速效钾含量91.5 mg·kg-1,pH值6.7[4-5]。

1.3 试验材料

试验品种为鲁花8 号,由种植户提供,试验所需药品由先正达公司提供。

1.4 试验设计

试验设4 个处理,不设重复;每2 个处理之间设置0.50 m 隔行。其中,组合1、组合2 试验面积各0.20 hm2,常规用药区面积0.33 hm2,空白对照区面积0.03 hm2。试验区进行病虫害统一防治,每667 m2喷液量不少于30 L。

1.5 用药时间及方法

具体用药时间及方法如表1 所示,其中拌种、苗前封闭、花期、下针期和膨果期各处理每667 m2用水量分别为150 L、40 L、15 L、40 L和30 L。

表1 用药时间及每667 m2用药量(2022年)

1.6 指标测定

1.6.1 杂草减退率

6 月10 日,采用五点取样法,每点调查1 m2,调查每点杂草发生株数,按照公式(1)计算杂草减退率。

式中:ω1为杂草减退率,%;N空白为空白区杂草发生量,株;N处理为处理区杂草发生量,株。

1.6.2 根腐病及冠腐病减退率

6 月20 日,采用对角线五点取样法,每点连续调查30株,调查发生根腐病和冠腐病的病株数,按照公式(2)分别计算病害减退率。

式中:ω2为病害减退率,%;n空白为空白区病株发生量,株;n处理为处理区病株发生量,株。

1.6.3 叶斑病防效

9 月5 日,采用对角线五点取样法,每点取50 片叶片进行调查(上部15 片,中部20 片,下部15 片),发病率为发病叶片数占调查总叶数的比例。根据发病率对发病情况进行分级,0级为无病害情况,1级为发病率25%以下,2 级为发病率25%~50%,3 级为发病率51%~75%,4 级为发病率76%以上。按照公式(3)和(4)计算病情指数与防效。

式中:I为病情指数;di为各严重度级值;li为各级病叶数;L为调查总叶数,取值50;4 为最高病级数。

式中:F为防效,%;Ib为空白组病情指数;Ip为处理组病情指数。

1.6.4 出苗与壮苗

6月10日(播种后30 d),利用五点取样法,每点连续调查100 穴,依据公式(5)计算出5 个点的平均出苗率。同时,分别从各处理中随机选取20 株秧苗,调查秧苗的株高、叶片数、株鲜重。

式中:ω3为出苗率,%;N出苗为出苗株数,株;N总为播种总粒数,粒。

1.6.5 产量

9 月9 日,在每个试验区内随机选择有代表性的3个点,每点6.67 m2(长宽比=3∶2),刨墩、摘果去杂后称量鲜重。计算各处理方式下花生667 m2产量及不同套餐相对常规方案667 m2增产率。同时,在每个处理选取的3 个点中各随机抽取30 株摘果(以饱满果实为准),进行经济性状考察。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病虫草害的影响

2.1.1 对杂草的影响

从表2 可以看出,组合2 杂草株数的平均值最低,杂草减退率为100%;组合1 的平均杂草数为0.2 株,杂草减退率为85.71%。组合1、组合2 清除杂草效果明显。

表2 杂草减退率调查表

2.1.2 对苗期根腐病及冠腐病的影响

在试验过程中,组合1、组合2和常规处理均未发生根腐病、冠腐病。

2.1.3 对花生叶斑病的影响

从表3 可以看出,组合1、组合2 和常规处理防治花生叶斑病的效果分别达87.79%、86.26%、9.16%,组合1、组合2 对花生叶斑病的防治效果好于常规处理。通过现场观察,组合1 和组合2 处理组的植株叶片鲜绿,叶部病斑很少,基本无落叶;常规用药处理组的植株叶片发黄,叶部病斑较多,部分落叶;空白组叶片上病斑很多且大量落叶。

表3 花生叶斑病防效调查表

2.2 对花生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2.2.1 对花生出苗率的影响

从表4可以看出,组合1和组合2处理组的花生出苗率超过90%,常规处理和空白组的出苗率在85%左右,组合1 和组合2 的出苗率好于常规处理和空白组,使用组合1、组合2能促进花生出苗。

表4 出苗率调查

2.2.2 对花生生长的作用

从表5 可以看出,在平均株高、平均叶片数、整株鲜重方面,组合1、组合2优于常规用药,组合1和组合2对花生苗期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表5 壮苗效果测定表

2.2.3 对花生产量的影响

从表6 可以看出,组合1 平均667 m2产干果347.97 kg,较常规处理增产59.22 kg,增产率20.51%;组合2 平均667 m2产干果331.10 kg,较常规处理增产42.35 kg,增产率14.67%。组合1、组合2 均有增加花生产量的效果,且组合1的增产效果优于组合2。

表6 各处理产量及增产情况

2.2.4 对花生产量关键指标的影响

从表7可以看出,组合1和组合2的折干率分别为56.57%、55.84%,分别较常规处理高2.55 个百分点和1.82 个百分点。组合1 和组合2 的平均百果重分别为258.70 g、255.37 g,分别较常规处理增加10.49 g、7.16 g;组合1和组合2的平均单株结果数分别为13.30个、12.77个,分别比常规处理多2.49个、1.96个;组合1 的出米率最高,为76.35%;组合2 次之,为75.43%;分别比常规处理高4.92 个百分点和4.00 个百分点。数据表明,组合1 和组合2 均能促进荚果饱满,提高结实率,增加花生经济产量。

表7 各处理花生经济指标汇总

3 结论

本试验得出以下结论:1)用药方案组合1的效果优于组合2;2)组合1 和组合2 均能提高花生的出苗率,减少花生根部病害并起到壮苗的作用;3)组合1和组合2 能有效减少花生叶斑病的发生,对花生后期绿叶具有保护作用,有效延长花生叶片的功能期;4)组合1 和组合2 均能提高花生的产量和品质,增加经济效益,帮助农民增产增收。

猜你喜欢

叶斑病根腐病出苗率
番茄萎蔫膨果慢 当心根腐病
番茄糖转运蛋白SlSTP2在防御细菌性叶斑病中的功能
茴香根腐病 防治有办法
早播条件下不同高油酸花生品种与种衣剂处理对花生出苗的影响
“二月兰叶斑病菌甘蓝链格孢生物学特性观察实验”的教学设计
饲用南瓜根腐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提高玉米密植品种出苗率技术要点
不同基质对万寿菊出苗率和扦插成活率的影响
番茄根腐病的发生与防治
新陈菜种使用有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