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民画家 长在田地上的艺术

2023-11-03刘家亦,袁嘉琳

中学生天地(A版) 2023年10期
关键词:东村农民画老宅

1 农民画家余春良

我们一行人在余家老宅见到了余春良。年逾七旬的老人精神矍铄,兴致勃勃介绍起他的农民画生涯。他如数家珍地说起获得的奖项,见过的人和事。当我们问起余东村的农民画有何与众不同之处时,他自信地回答:“我们的农民画,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画,数量也好,质量也好,我们是最牛的。”

学生记者:

刘家亦 袁嘉琳

在衢州余东村,我们第一次听说“农民画”这种绘画形式,这些农民创作的图样遍布全村,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劳动场景、家禽家畜等,都是农民画的创作题材。白墙、瓦片、宣传板,随处可见粗犷鲜活的彩绘,这类色块夸张、风格奔放的农民画被称为“乡村毕加索”,仔细一瞅还真有那个味儿!

在一幅墙画面前,我们一行人停了下来。眼前的这幅《大吉图》上,一群金灿灿的公鸡神态各异,雄赳赳气昂昂,鲜活可掬。角落还有一只被攻击的蚂蚱,象征扫除黑恶势力。这些构思巧妙的墙画,无一不是出自农民之手。农民也能拿起画笔?乡土和艺术,究竟为何会擦出火花?

2 余东村的房前屋后随处可见墙上的农民画,图为《大吉图》

余春良老人是余东村第一代农民画家。他告诉我们,那是20 世纪70 年代初的事情了。当时,县里开展美术征集活动,村里的几个小青年大胆地拿起画笔,画些身边的故事,县里还派来专家指导培训。那时的农村生活异常简单: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文化娱乐是少有的。在忙碌的劳作中,绘画是一块让心灵休息的净土,农民画家白天拿锄头,晚上拿笔头,讲述乡间的故事,感叹世事的无常。

人们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个只有几百人的小村庄,后来竟会成为一个“艺术之村”。改革开放以后,农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改善了,这让农民们原本就爱画、学画的氛围更加浓厚。特别是2003 年后,村里成立了农民画协会,农民画家有了自己的组织,老画家笔耕不辍,青年画家崭露头角,余东村的农民画搞得越来越像样了。

“我女儿现在就在农民画协会工作,她有好多画都得了奖呢!”余春良老人提起自己的女儿余云梅,更加神采奕奕了,“她今天不在家,又跑去外地参加比赛了!”

余云梅自幼深受父亲的影响,后来接过父亲手中的画笔,用女画家的细腻笔触丰富了农民画的世界。谈话过程中,老先生几次起身进屋,为我们拿来各种画册和画作,还特意展示了女儿的得意作品,绘声绘色讲述余云梅如何征服苛刻的评委、拿下全国比赛大奖的故事。

余春良不仅自己醉心于农民画,还带动全家一起画画,甚至连刚中学毕业的外孙女都开始尝试农民画创作。

“我那小外孙女对读书没啥兴趣,但画起画来,每次一坐下就能埋头半天。”余春良热情地把我们这群小记者领进老宅里屋,展示满墙的画作与老照片。其中好几张都是老人与女儿、外孙女的合影,三人一同去祖国各地采风,与艺术界大师同框,还与国际友人亲切交流农民画。

“我们村里,每年都有美院的教授和学生来写生,外国人来学习的也不少呢!”老人和我们分享他的自豪与喜悦。他居住的这栋老宅经历了数十年风霜,而他每天雷打不动地打开宅门,倘若有游客好奇走进来,他也不赶人走,而是用农民朴实的笑容迎接,主动为每一个对农民画感兴趣的人讲述这村庄的故事。

直到我们采访完准备离开,余春良老人还十分不舍,步履蹒跚地非要送大家出门。他喜欢我们这群孩子,一个劲儿嘱咐大家有空再来玩,再到他屋里坐坐。他让我想到了我爷爷,他是个一辈子种地的庄稼人,也是这样守着一间老屋,用一颗真诚的心对待每一个人。我爷爷这辈子没有拿过画笔,也不知道农民画是什么,但我总感觉爷爷与余春良老人的身影重叠在一起,他们的胸腔中跳动着同一颗真心,而这才是中国农民画充满生命张力的根源。

走出余东村,我们还在农民画博物馆里看到了更多题材的画作,不仅有常见的歌颂劳动与收获的农民画,也有展现美丽新农村生活、建设文明新时代的作品:从传统的二十四节气到贴近现实生活的反电信诈骗宣传,从风俗年画到紧跟时代的亚运会主题……年年岁岁,日日夜夜,农民画笔下的艺术逐渐丰满,农民画带着画家的梦走进画中的世界,也走向了未来的村庄。

猜你喜欢

东村农民画老宅
纽约“东村”的南洋菜
老宅旁的竹林
龙门农民画的传承与创新
老宅
南京六合:农民画绘出“国际范儿”
代县成立农民画促进会
当农民画“恋”上漆艺
馆陶有个寿东村(组诗)
务欢池镇东村节水灌溉工程微喷系统的设计
苏州老宅 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