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阅读在大班幼儿教育活动中的应用
2023-11-03文/陆云
文/陆 云
绘本阅读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借助绘本中趣味性的故事及人物形象,丰富幼儿的生活、学习经验,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因此,幼儿教师要利用好绘本阅读教学的优势,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绘本故事展开引导,让幼儿在阅读中获取更多有效的学习感悟,更好地提高教育活动质量。
一、绘本阅读在幼儿教育活动中的应用价值
(一)能提高幼儿认知水平
绘本故事简单易懂,绘本中夸张的人物形象与趣味的故事情节能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教师利用绘本故事向幼儿介绍简单的生活规则及行为习惯,能更快速地拓宽幼儿眼界,丰富幼儿认知和幼儿的生活、学习经验,从而实现教师的教育目标[1]。
(二)能提高班级管理质量
教师在教育幼儿时应善于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而不是一味地指责、批评幼儿,否则容易给幼儿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使幼儿形成较强的排斥甚至叛逆心理。绘本故事对幼儿有着隐性教育的作用,能帮助幼儿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自行改正。
教师可观察幼儿在游戏活动、领域学习、实践活动中的情况与问题,选择与幼儿问题相关的绘本,通过讲解和阅读的形式影响幼儿,进而改善幼儿的不良行为和习惯,提高班级管理质量。
二、绘本阅读在大班幼儿教育活动中的应用策略
(一)结合幼儿实情,讲解简单道理
在绘本阅读中,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便是利用真实情境开展教学活动。在幼儿日常学习、游戏中,教师可关注幼儿的实际情况,从幼儿活动状态出发,通过绘本阅读让幼儿了解自身行为问题,掌握正确的处理方法,从而实现幼儿教育质量的提高。
在日常活动中,教师可观察幼儿的生活状态,并根据幼儿存在的问题选择相应的绘本,让幼儿在阅读和倾听故事的过程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良习惯和行为,轻松学到知识和技能。
例如,在盥洗环节中,部分幼儿匆匆忙忙洗手,没有认真消毒。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利用绘本《指甲缝里的细菌生日派对》阅读活动,让幼儿了解到“认真洗手”的重要性,增强幼儿的卫生意识。在清晨入园时,常常有一两名幼儿迟到。针对此情况,教师可利用绘本《迟到大王》阅读活动,改善幼儿的不良习惯,让幼儿树立“守时”的意识。在用餐环节中,幼儿有挑食的坏习惯。针对此情况,教师可利用绘本《如果不吃青菜》阅读活动,让幼儿意识到挑食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在午睡环节中,部分幼儿没有自己整理床铺和睡衣。针对此情况,教师可利用绘本《全都收拾好》阅读活动,提高幼儿的收纳整理意识。这些绘本都是围绕幼儿在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来塑造故事内容,能让幼儿了解自身的问题,改掉坏习惯,同时也能有效提高教师的管理质量。
(二)学会自我管理,强化规则意识
1.了解规则
大班幼儿受年龄、能力、经验等多种因素的限制,虽然在幼儿园和家庭中了解了一些生活、游戏规则,但是面对社会中的不同情境,仍然缺乏对规则的认知,尤其在实践类活动中,常常出现一些不遵守规则的行为。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利用特定的绘本开展教育活动,让幼儿认识规则,丰富幼儿生活经验,提高幼儿的规则意识[2]。
在开展具体教育活动前,教师可根据活动内容和存在的问题选择相应的绘本,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让幼儿认识到不同情境下应遵守何种规则。例如,部分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存在不遵守游戏规则,导致游戏无法有序进行的问题。教师可选择绘本《图书馆狮子》开展教育活动,设置以下情境:该绘本故事中的“狮子”在图书馆中大吵大闹,影响了周围的其他人,于是被管理员赶出了图书馆。教师可通过讲解这一绘本故事,引导幼儿了解在图书馆中应遵守的图书馆规章制度,如看书时要保持安静和整洁卫生,要讲文明、懂礼貌,不抢占座位,爱护图书馆设施,等等。
2.内化规则
大班幼儿已具备基本的规则意识,但是部分幼儿自控能力较弱,会违反一些要求和规则,影响其他幼儿游戏或学习。针对此类幼儿,教师要利用绘本阅读活动帮助幼儿内化规则,从而实现提高教育质量的目标。
仍以绘本《图书馆狮子》为例,幼儿知道了“狮子”因为没有遵守图书馆规则而被赶出去。教师可以此为契机,向幼儿介绍违反规则的后果,让他们知道规则需要大家一起遵守,如果做出了不礼貌的行为,不仅要承担行为后果,还要受到相应惩罚。这种教育方式能起到内化的教育作用,让幼儿明白遵守规则的重要性,知道“尊重规则的原因”和“违反规则的后果”。这样在后续的学习生活和游戏中,幼儿便会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学会自我约束与自我管理。
3.遵守规则
幼儿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他们会下意识地模仿动画人物、绘本形象、教师动作,满足自己的内心需求。教师可立足大班幼儿的这一学习特点,利用绘本阅读活动,让幼儿学习故事中人物的良好行为与优良品质,将实际生活与阅读活动巧妙相融,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3]。
仍以绘本阅读《图书馆狮子》为例,教师可将幼儿日常生活中的场景和实践情境与绘本情节进行关联。如狮子改掉了大吵大闹的坏习惯,又回到了图书馆中安静地和大家听故事。教师可将教室内的“图书区”视为“图书馆”,引发幼儿思考和讨论:在阅读区活动时应该怎么做?要遵守哪些规则?并让幼儿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自主体验,学习“狮子”身上的优点,知道“什么事情可以做”与“什么事情不可以做”,对如何遵守规则有正确的认知,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遵守规则。
(三)挖掘绘本特性,实施隐性教育
在大班幼儿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频繁地指出幼儿不正确行为或一些现象后,容易使幼儿产生逆反心理,不服从教师的管教。在利用绘本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善于挖掘绘本故事,实施隐性教育,利用绘本故事给予幼儿相关提醒,使幼儿提高认知,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收获良好的教育效果[4]。
1.图文暗示法
大班幼儿在看到一些提示、画面或听到一些言语后,会自觉地调整自身不良行为。在利用绘本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使用“图文暗示法”,将绘本故事中的形象、人物、事件张贴在墙上给予幼儿一些暗示,让幼儿在游戏和学习活动中规范自己的行为与动作,遵守课堂纪律[5]。
例如,在建构区游戏活动中,一些幼儿在玩耍时乱扔玩具,常常有幼儿不小心踩到散落的玩具出现摔倒的情况。为纠正幼儿的这一不良习惯,教师可在墙上张贴绘本故事《收集东收集西》,通过故事中的经典画面给予幼儿一些“规则暗示”,督促幼儿及时拾起地上散落的玩具,改善在游戏中的不良习惯和行为,共同维护区域环境。
例如,在幼儿美工区游戏中,部分幼儿存在着“浪费材料”的行为,还有部分幼儿在区域结束后没打扫环境卫生,整个区域看起来乱糟糟。针对幼儿这一情况,教师可在美工区的墙面上张贴一些绘本故事,如《两种神奇材料》《小丢丢》《一起来整理》等,通过故事情节给予幼儿提醒与暗示,让幼儿意识到“珍惜材料”与“整理区域卫生”的重要性,在图文暗示中改善幼儿的不良习惯,实现教育目标。
2.情感调节法
一些幼儿社会经验、交往经验有限,且受到家中长辈的疼爱与呵护,难免会有一些骄纵的坏习惯。在幼儿园这一集体生活的场所中,幼儿之间产生摩擦与矛盾在所难免,在游戏中出现意见冲突更是常见的现象。针对幼儿在游戏中的这一现象,教师可使用“情绪类绘本”给予幼儿一些暗示,使用“情感调节法”让幼儿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营造温馨、舒服、和谐的班级氛围,消除幼儿的消极情绪,巧妙完成教育任务。
例如,在幼儿区域游戏中,教师观察幼儿的游戏状态后发现:部分幼儿沟通能力较弱,没能掌握正确与同伴交流意见的方法;部分幼儿合作意识不强,常常在角落中自己游戏且拒绝与他人交谈;部分幼儿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在游戏过程中常常出现急躁的情绪,随意发脾气,与其他幼儿产生矛盾冲突。在发现幼儿的这些不良情况时,教师可在游戏活动后选择一些有针对性的绘本故事展开讲解。如情绪管理主题绘本《菲菲生气了》《再见,坏情绪!》《我好担心》《生气汤》等;合作类绘本《好大的苹果》《德沃夫爷爷的森林小屋》《会开冰箱的猫》;社交类绘本《我不知道我是谁》《自己的颜色》《蜡笔小黑》《我有友情要出租》等。这些趣味性的绘本都能给予幼儿丰富的学习体验,使幼儿通过阅读趣味性的故事提高多方面能力。此外,在绘本讲解结束后,教师可选择一些经典的故事角色和场景张贴在班级的各个角落中,给予幼儿“环境暗示”,鼓励幼儿通过故事感悟学会自我调节,从而实现教育活动的有序开展。
3.榜样树立法
对于幼儿而言,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幼儿在学习、生活、游戏中会下意识地向榜样学习。在大班幼儿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使用“榜样树立法”,借助绘本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让幼儿学习榜样的一些优良品质,提高素质水平,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开展绘本阅读活动时,教师可选择一些人物形象鲜明、情节耐人寻味的绘本故事进行讲解。如在培养幼儿感恩意识时,教师可选择绘本《蔷薇别墅的小老鼠》,让幼儿认识到“蔷薇小姐”的温暖和“小老鼠”的善良,并引导幼儿向这两个角色学习,不仅要感恩帮助自己的人,还要学会帮助他人。此外,教师还可以选择“系列绘本”展开讲解。如绘本故事《爱心小熊》,出现了欢乐熊、爱心熊、乖乖熊、善良熊、分享熊等角色。教师可以以这些角色为教育契机,引导幼儿树立良好的道德意识,在日常学习和游戏中模仿小熊们的行为并向它们学习,在趣味学习中实现能力的提升和道德素质的提高。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绘本阅读在幼儿园大班教育活动中的应用展开探讨,并提出了几点教育建议。绘本阅读具有极强的教育功能,幼儿教师应从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幼儿行为、思维发展、成长阶段及在园内的实际情况,探索适宜、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立足多个角度,发挥出绘本阅读活动的教育优势,让幼儿在阅读中有所感悟,有所思考,培养幼儿优良的品质与良好的习惯,为幼儿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