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策略思考
2023-11-03文/彭峰
文/彭 峰
发散思维简单来说就是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在数学中主要表现为一题多解。小学高年级数学内容的抽象性、理论性更强,很多问题存在多解现象,这要求学生具有发散思维,牢固掌握知识点,同时提升数学学习能力。
不过在目前的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并不重视,学生虽然看似掌握了教师教授的内容,但是难以形成自己的思维架构,面对一些应用题无法做到活学活用所掌握的知识,也不会采用不同的方式加以解答。针对这种情况,数学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重要性,剖析反思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在教学策略方面进行调整创新,以更好地培养提升学生的发散思维。
一、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重要性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不仅是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激发学生创造力、想象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内在需要[1]。本文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培养小学生发散思维的重要性进行探讨。
(一)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要从“让我学”变成“我要学”,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彰显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及主体地位。从目前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来看,存在学习过于被动的问题,学生都是在教师的要求下学习,缺少自主意识,他们的学习内容、学习计划等都被安排好了。针对这种情况,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解决问题,能使学生在此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前,很多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尤其是随着年级升高,数学课程内容难度加大,小学生甚至对数学产生了畏惧心理。当学生在学习中不能够通过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时候,他们会缺少成就感,学习兴趣也会降低。基于这种情况,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引导学生去多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就算是遇到一些从来没有遇到的问题,也能够尝试自己解决,这会带来学生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努力学好数学[2]。
(三)增强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学以致用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评价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本知识,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他能否利用课本知识解决一些数学问题,如果能活学活用,那么说明学生较好地掌握了知识,反之则是没有熟练掌握。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让学生做到举一反三,用所掌握的知识处理不同的数学问题。这样学生遇到新的问题之后,就能够彻底打开思路,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加以解决。
(四)激发学生创新与创造力
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思维,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以及创造力。当今社会需要创新型人才。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小学生创新及创造能力培养效果不够理想,不少学生思维不够活跃,固化的思维模式更是导致学生想象力及创造力被限制。在这种情况下,注重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能让学生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及创造能力。
二、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发散思维培养存在的问题
目前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固有的教学策略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很多,具体如下:
(一)教学方式单一
目前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方式比较单一,还是以“填鸭式”的教学为主,教师占据主体地位,教学成为教师的独角戏。教师按照教学计划,围绕教材进行教学,学生只需要被动地、单通道地进行学习即可,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自身很少有机会思考问题,久而久之,他们的发散思维将会被压制,没有拓展思路的机会。数学教学方式的单一,与数学教师不愿意或不能够引入不同的教学方法有很大的关系,很多时候,一些数学教师在新的教学方法的驾驭方面存在不足,因此不愿意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从而影响到了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3]。
(二)教师提问技巧不够娴熟
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对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非常重要,而提问就是师生之间互动的主要方式。不过,在目前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部分数学教师存在提问技巧不够娴熟的问题,即对问题的难度、问题的方向、问题的时机等把握不好,这会对学生发散思维培养产生不利影响。简单来说,在没有提问或者提问不当的情况下,学生没有思考问题的机会,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如果提出的问题没有启发性,或者过于简单,对于学生来说,自然也不利于发散思维的培养。如果问题都是封闭性,教师提问学生就是要求他们回答对或者错,是或者不是,学生的发散思维也难以得到培养。
(三)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缺失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将班级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面向小组进行教学,强调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助、相互启发引导。用好这一教学模式,有助于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不过,在目前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很少有教师应用这一教学模式,教师并没有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学,而是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学生之间的互动很少,自主学习机会不多。学习小组每个成员思维都是不同的,这意味着同样的数学问题,学生之间往往会有不同的解决方式,相互之间启发能够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但是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不多,自然会导致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受到不利影响。
(四)课堂作业设计不够科学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面临升学压力。为了让学生能够有比较好的成绩,教师往往会给学生留比较多的作业,学生下课之后往往陷入不停的做题这样一个状态之中。除了课堂作业数量较多之外,作业本身存在重复性,不具有代表性,作业做得再多对学生来说也仅仅是加强熟练度,并不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出现这种情况,其实与教师作业设计理念不正确有关,部分数学教师认为数学就是靠大量练习才能提高成绩,因此课堂作业讲究数量但是不注重质量,在作业的布置方面没有做到少而精,没有考虑什么样的作业能够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这样的作业对于学生来说并不利于培养自身的发散思维。
三、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发散思维培养策略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需要针对教学中常见的一些问题,基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需要,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从而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思维。
(一)创新教学方式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要远比死记硬背效果好得多,这一阶段如果还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大量重复练习,教学效果很难达到预期。在这种情况下,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必须引入探究教学、启发教学、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充分利用这些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所学问题,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并让学生通过锻炼形成发散思维。上述几种教学模式本质上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避免越俎代庖,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以探究教学为例,探究教学实际上就是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自己去解决相关问题。例如,在六年级(下册)数学关于扇形统计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引入探究教学法,让学生尝试自己用扇形图对本班学生进行统计:男生多少,占比多少;女生多少,占比多少;12岁学生多少,占比多少;等等。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相应的数据,让学生自己画出扇形图,然后讲一讲部分数量与总数量的关系。翻转课堂实际上就是教师与学生进行角色互换,教师告诉学生章节的难点以及重点后,就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练习并讲解作业,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举例来说,对于圆柱体侧面的表面积,学生掌握相关知识之后,可以利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求解。学生在课堂上通过不同解题方法的练习,能够形成发散思维。例如,将圆柱表面摊开成一个长方形或者正方形,然后根据“长乘宽”算出其面积,也可以基于所学的新知识,利用圆柱的底面周长乘以高算出其侧面面积。
(二)善于进行提问
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善于进行提问,通过设置科学合理的教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具体来说,数学教师首先要对如何培养发散思维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然后在教学中把握提问时机,在问题设计上更有针对性。提问涉及以下几点:一是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提问时机,一般来说都是在关键的知识点讲完以后,通过提问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引导学生朝着预定的方向进行思考;二是问题内容一定要合理,尽量做到难度适宜,开放性比较强,能够让学生通过思考回答一些内容;三是问题回答完之后要给学生肯定、鼓励,并点评引导,这样才能够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回答是否有问题,并思考新的解决路径。提问其实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方式,教师可以通过这种互动实现教学相长,引导学生学习、思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例如,在“长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的体积”等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了长方体的特征、长方形面积公式之后,就可以让学生自己思考如何求面积,如果学生回答了先求长方体6 个面的面积,然后计算总和,教师要给予表扬,并让学生提出其他方法,学生还会回答长方体上面和下面面积之和,加上左右两个面的面积之和,加上前后两个面面积之和。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进行总结:考虑到长方体6 个面,两两对应的面的面积相同,因此长方体的表面积就等于3 个不同面的面积之和乘以2。具体到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这样提问:“长方体的体积应该如何计算?你能想到哪些方法?”以此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求解,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三)重视小组合作教学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注意用好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可以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的成员构成方面,既要有学优生,也要有学困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学,给学习小组布置教学任务,让小组成员解决问题。小组合作教学的好处在于能够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不同小组内的学生面对教学任务会各显其能,相互启发,相互验证,非常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如下任务:“每一年年初都存款1 万元,利率为3%,5 年之后本息和一共获得多少钱?”学生尝试使用不同方法求解。
(四)科学设计课堂作业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课堂作业的设计需要做到少而精,多布置一些开放性作业,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部分数学课堂作业的设计需要围绕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进行,锻炼学生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不同的方法解答下面的题:“一袋面已经吃掉了,还剩10 斤,那么一袋面有多少斤?”学生可以直接求解得出20 斤,也可以设置一个求解方程,假设一袋面为x斤,等于10斤,求x为多少,还可以利用画图法求解,不同的求解方法其实是“殊途同归”。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思维是非常重要的,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尤其注重高年级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在教学中采取多种教学策略,具体包括创新教学方式、灵活进行提问、注重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应用、科学设计课堂作业等,通过做好上述几点来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正所谓“教无定式,学无定法”,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并没有固定模式,而是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小学数学教师未来需要丰富相关研究文献,给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实践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在教学实践中广泛借鉴成功经验,不断积累经验,不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