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规划理念下的园林景观设计
2023-11-03曹小波
曹小波
(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勘测设计分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0)
0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加,而土地资源有限。因此,对环境问题、生态问题的关注也日益提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绿色发展”,即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在这样的情况下,“生态建设”成为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绿色发展”也成为当前和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和新动力。然而,“绿色发展”需要从多个方面来考虑并付诸行动才能取得成效。其中园林景观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对于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与影响作用。同时,园林景观的可持续性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是否能够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准之一。此外,园林设计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作,其对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与影响作用[1]。
1 园林景观设计概述
1.1 生态规划理念下的设计思想
在生态规划的指导下进行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首先应该明确,生态规划的定义是什么。所谓生态规划,就是根据自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运用现代科技和知识,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类生产、生活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作出科学的分析,并制定出相应的对策,以实现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环境的不断改善。
1.2 园林景观的概念
从广义上讲,任何人工创造的自然环境都可以称为风景资源。风景资源包括山水林田湖草沙土等一切自然资源。其中,山和水是重要的风景资源。
从空间角度讲,是指利用土地,按照一定的艺术规律,结合地形地物,通过改造,创造出具有美学价值,符合人们生理和心理要求的,供人们游憩观赏,满足人们的文化生活需求的场所。从时间角度讲,是指为满足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求,在特定的地域内,运用工程或非工程的手段,通过改造,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的,可供人们游览,休养,娱乐,从事各种文化活动的场所。
各种类型区域的园林景观设计如下。公园:由一定面积的土地,经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利用植物的造景,水体的映衬,建筑(小品)的衬托,道路的通达,达到美化,绿化和净化,使人们在游玩,休息的同时,受到教育,得到美的享受。庭园:由一定面积的土地,经科学合理的设计,充分利用植物,山石,水体,建筑,布置成不同的小区,让人们游赏,休养,欣赏,从而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丰富精神生活。花园:由一定面积的土地,经科学合理的设计,充分考虑植物的配置,水体的点缀,小品的布置,达到美化的目的。广场:指公共活动的地方,如城市中心,车站,码头,工厂,学校,机关等。庭院:家庭中,院落周围,花园中的绿地。风景区:有优美景色的地方,一般分为:人文景区,自然风光景区,历史古迹,革命胜迹,宗教寺庙,纪念地和自然保护区。
2 生态规划理念下园林设计存在的问题
2.1 景观设计整体性不强,缺乏对环境整体的考虑
生态规划理念下的园林景观设计强调从整个城市的角度进行设计,注重与周边环境、历史文脉的融合,以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而目前的许多设计往往只考虑局部,忽视了周围的环境。如某小区入口处的设计,为了追求视觉上的美观,将入口处的绿化带进行了改造,使原本自然生长的植物变得整齐划一;又如在公园里种植一些观赏价值较高的花卉,却忽略了其生长所依靠的土壤。这些现象都体现了景观设计的整体性不够,没有充分考虑到周围环境。
2.2 重视形式,忽略功能
生态规划中的景观是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需求的载体,因此,在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人的需求,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形式上。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些设计师往往把精力过多地放在形式上,而忽略了功能的体现。例如,在广场的设计过程中,有的设计师一味追求造型的独特,甚至用一些奇形怪状的雕塑来装饰,不仅影响了城市的形象,而且也失去了广场应有的作用;还有的在设计过程中不考虑市民的活动空间,导致活动场地不足,给市民带来不便。
2.3 盲目追求高品位,忽视低层次的需求
传统的观念认为,只有高档次的场所才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在进行园林建设时,往往会选择那些具有较高品位的场所,如宾馆、酒店等。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进行园林设计的时候,不仅要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还要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即提高生活质量,这就要求我们既要保证一定的档次,也要注意中低档人群的需求,避免出现“高端产品无人问津,低端产品泛滥成灾”的现象。
3 园林设计的原则
3.1 注重整体性
重视对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通过合理布局和综合整治,使城市绿地系统形成合理的网络结构,并具有相对稳定的功能。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相互关系。在处理局部与整体关系时,要充分考虑各部分之间的联系,避免出现孤立现象。例如,公园内建筑小品的设计,不能破坏周围环境的和谐。
3.2 强调可持续性
注重资源循环利用。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技术途径,提高资源的再生能力,实现资源永续利用。注重绿色设计。绿色设计不仅是一种手段,更是一种思想观念。在设计中,应尽可能地采用低消耗、低污染的材料,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
3.3 突出地方特色
挖掘当地文化。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这些文化的内涵,需要我们深入挖掘。同时,还应结合当地的历史传统,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有机结合起来。注意地域差异。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差别很大。因此,在进行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时,一定要因地制宜,体现各地的特色,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3.4 提倡环保意识
节约用水。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园林绿化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我国的水质受到了严重污染,许多河流已经不适合灌溉,一些地区甚至出现了缺水现象。因此,我们要大力推广使用节水设备,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减少污染。目前,我国的工业生产已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但在某些领域,仍然存在大量高能耗、重污染的产业。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要加强管理,限制高耗能企业的盲目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大科研力度,研发出高效节能的新产品,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防止噪音。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活动产生的噪音日益增多,给人们的正常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为此,我们在进行园林景观规划建设过程中,应该尽量选择安静的地方,远离交通干道,避免产生过多的噪声。
4 生态规划理念下园林景观设计的意义
4.1 改善人居环境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多,城市用地空间不足,土地资源短缺,导致许多地方出现“热岛效应”“光污染”“水环境污染”等问题,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而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以有效缓解这些不良影响。
4.2 减少碳排放
我国是一个能源消耗大国,目前,我国每年人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是发达国家的2~3 倍,其中,建筑用能占全国总能耗的40%以上,所以,降低建筑用能的碳排放对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具有重要意义[2]。
4.3 提升区域价值
通过合理布局,科学设计,使整个区域的绿化覆盖率达到30%以上,形成绿色屏障,不仅可以有效防止风沙等自然灾害,而且还可以为居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同时,还能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能力。
4.4 营造良好氛围
优美的景观不仅能够美化环境,还能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从而激发人们的热爱生活的情感,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4.5 传承历史
古往今来,人类对大自然有着深深的眷恋,从古代先民们对自然的崇拜到如今,人们对大自然的保护意识越来越强,越来越多的地区开始重视自然环境的保护和恢复,因此,利用植物、地形、水体等要素进行造景,将有助于更好地展现当地的历史人文风情,弘扬传统文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5 生态规划理念下的景观规划设计策略
5.1 从整体出发,合理布局
在总体上,应充分考虑与城市功能相配套,做到既符合现代城市的发展方向,又能体现地方特色,使整个城市具有统一性。在具体布局上,要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一方面,要重视各功能区的相互联系,避免因缺乏协调而造成的混乱;另一方面,还要注意各区之间功能的互补,防止出现“孤岛效应”。植物配置:植物配置要考虑植物的生长习性,如耐旱性、喜温性、喜湿性和抗逆能力等,根据不同植物的这些特性进行合理的搭配[3]。另外,不同的季节对植物的需求也是不一样的,因此要根据四季气候的变化,合理安排种植的顺序。植物配置要注意层次分明,高低错落有致。一般而言,高大的树木可以起到遮阴作用,而矮小的灌木或花草则能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此外,还可以利用一些低矮的乔木与高大乔木之间形成一定的空间距离,从而产生一种层次分明的效果。在种植的时候,还要注意避免出现光秃秃的情况,可以在树下适当栽种一些绿植,这样既能丰富园区的色彩,还能为鸟类和昆虫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同时也能提高土壤肥力。
5.2 因地制宜,注重细节
根据当地气候特点,选择合适的植物品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植物的成活率。对原有地形及植被进行必要的整理,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充分利用当地的乡土植物,如野花野果、野生蔬菜等。根据场地特点选择合适的树种。不同的场地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在选择树木的时候也要结合场地的实际条件,比如,在公园中种植一些耐旱的树木,而在城市街道中则适合种植一些耐阴的树木等。根据季节变化调整树种的搭配。不同季节有着不同的气候特征,所以在绿化过程中,要根据四季的变化来对树种的种类和数量进行合理的调整[4]。注意保护环境,避免破坏自然。在进行园林绿化建设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好周围的环境,不要随意的砍伐或者破坏原有的植被,否则不仅会降低其观赏性,而且也会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
5.3 尊重规律,突出特色
遵循自然界的基本规律,即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结合当地实际,发挥本地资源的特点,形成独特的景观。合理搭配,突出特色。利用植物色彩丰富,形态多样化的优势,将不同色彩的植物组合在一起,形成丰富的层次感,使整体景观效果显得更加的生动[5]。通过修剪,可以改变植株的高低,也可以控制植株的大小,从而营造出不一样的视觉感受;同时,也可以通过增加花量,提高观赏性[6]。通过运用高低错落,疏密有致的方式,能够增强空间感,使得整个园区看上去更加的富有立体感,同时也能够提升园区的艺术性和欣赏价值。
5.4 科学管理,持续发展
生态规划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最终目标是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来维持城市的正常发展[7]。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做好以下工作:建立完善的组织体系,园林局是实施该规划的重要主体,负责制定本地区的发展规划和各项技术标准;建设局负责落实有关项目;市政工程公司则负责项目的施工建设。完善相关法规,地方政府可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出台一系列相关的政策,这些政策的出台,不仅为园林行业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而且也为今后全市乃至全省的园林绿化工作指明了方向[8]。
6 结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审美观念的变化,对城市空间环境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从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出发,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生态型、节约型、循环型的城市发展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园林景观设计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与生态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园林景观也是反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因而对于园林设计的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