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经典名方的药食同源大健康产品开发应用探讨

2023-11-02嵇晶张云羽王令充程建明吴皓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9期
关键词:名方药食同源

嵇晶,张云羽,王令充,程建明,吴皓

(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江苏省经典名方工程中心,江苏 南京 210023)

古代经典名方,是指目前仍广泛应用、疗效确切、具有明显特色与优势的清代及清代以前医籍所记载的方剂[1]。2018年4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会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并正式公布。首批方剂历经层层筛选,涵盖自汉代以来的100首名方,跨越6个朝代,收录自《金匮要略》《伤寒论》等37种古代医籍,包括汤剂、煮散、散剂和膏剂四种剂型,并囊括解表、泻下、理气等16种传统功用[2]。2023年9月再次公布《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二批)》,包括包括汉、藏、蒙、维、傣五种医药,其中汉族医药93首、藏医药34首、蒙医药34首、维医药38首、傣医药18首,共217首。经典名方是经过历史检验且被广泛认可的中药方剂,有学者[3]经过分析100首名方中含药食同源中药材处方96首、中药48味,其中性温、平,味甘、辛、苦,且入药部位为果类、种类、根及根茎类,功效以补虚类、解表类者居多。经典名方中应用≥10%的8味高频药分别为甘草(60次、60%)、姜(34次、34%)、人参(26次、26%)、当归(26次、26%)、茯苓(24次、24%)、大枣(19次、19%)、黄芪(11次、11%)、陈皮(10次、10%)。这8味高频药均为食药两用物质,通称药食同源物质。“药食同源”指食物也有“四性”“五味”、升降沉浮和归经理论[4]。药食同源定义为同一种中药材同时具有食物和药物的功能,即食物与药物来源一致,具有同源性,两者关系见图1。肖培根院士将“药食同源”诠释为“药食同理”“药食同用”“药食两用”等更为丰富的内涵[5-6]。日本有与药食同源类似的“药食一如”的说法[7]。

中医药大健康产业是指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秉持“生命至上”核心理念,在传统中医药基础上,运用现代工业化方法和数字化技术,为人民群众提供各类中医药大健康产品和大健康服务,以满足多样化中医药大健康消费需求的新兴健康产业集群,主要包括药品、保健品和药食同源大健康产品。药品方面:符合经典名方概念的方剂,数量众多,综合考虑经典简化注册的目录、经典名方上市中成药等因素,黄璐琦院士指出经典名方的三条药品研发路径,即目录制管理的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研发、上市经典名方产品的二次开发、源于经典名方的中药新药研发[8]。保健品方面:市场前景广阔,也较为容易被接受,但基于审批周期较长,研发深度不足,风险较大。药食同源大健康产品存在巨大的研发潜力,与中医药“治未病”的理念一致,且国家也颁布一系列利好的政策来推动其发展。

经典名方为新药类项目,其中制备方法及相关标准具有详细的操作要求及规范,这份规范要求最终制剂对标古籍制法的那“一碗汤”,具体流程如图2。现阶段食品方面的标准较为单一,据统计[9]2018年,估计11.1%的美国家庭粮食存在安全隐患。而粮食安全隐患和饮食质量差导致慢性病的高发病率更造成每年数十亿美元的医疗费用。药食同源产品目前还未出台相关标准或指南。在这种情况下,药食同源经典名方(方中所有药味均在药食同源名单里)无疑给药食同源产品提供了研究模板,也启迪了经典名方在药品开发之外的其他选择。

图2 经典名方的研究流程

1 药食同源追根溯源

药物和食物的渊源,最早反映在“神农尝百草”的典故上。公元前188—141年《淮南子·修务训》[11]载:“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可见神农时代药与食不分,无毒者可就,有毒者当避,随着经验的积累,药食才开始分化。在使用火后,人们开始食熟食,烹调加工技术也逐渐发展起来。在食与药开始分化的同时,食疗与药疗也逐渐区分。夏商周时期,药食同源思想已被社会普遍接受和推崇,食疗养生成为当时的首选治疗方案[4]。公元 605—617 年,《黄帝内经太素》一书中写道:“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反映出药食同源的思想。药食同源指的是许多食物与药物同属一个来源,它们之间并无绝对的分界线,作为食物和药物都能够防治疾病。

周朝“食医”分工的出现促进了“食治”“药膳”领域的发展。东汉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和《伤寒论》在治疗上除了用药,也采用了大量的饮食调养方法来配合治疗。《金匮要略》中记载“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当下中国各地在冬至和过年时吃的饺子就是张仲景的“驱寒娇耳汤”演变而来,体现了张仲景对药食同源的独特见解。唐代医圣孙思邈在《千金·食疗方》中记载“安身之本,秘资于食”也说明了食养的重要性[11]。在元明清时期,大量食物性本草以及食疗专科书籍纷纷涌现,所记载的药食同源物质在前朝的基础上大幅增加[12]。如宋代官方颁发的《太平圣惠方》中收录了药膳170剂,可医治病症30余种,且以粥、饼、茶等多种形式出现[13]。“食医”“食治”“食养”“药膳”等都是依据药性、药味及中医药理论基础组方使用,充分体现了药食两用的精髓所在。

2 药食同源经典名方产品SWOT分析

近年来药食同源中药名单的增补伴随着经典名方相关政策的颁布,每一条法规政策都在推动中医药前进(政策名称及颁布时间见图3),在各种“经典名方”之中如何筛选能够为大众日常所用的产品,发展中医“治未病”的理念,需要经典名方嫁接药食同源物质成为药食同源经典名方。药食同源经典名方兼顾药食同源的食品属性和经典名方的疗效,可使药食同源经典名方无拘无束的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经典名方乃至中医药的一张名片。如何打造这张名片不仅需要国家政策的扶持还需要企业的投入。目前不少企业在开发首批经典名方制剂,但都是以新药形式开发,目前获批的品种只有2项。经典名方的开发犹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同一个赛道的比拼胜出难度大。尊重现有制度,寻找市场空白“出奇制胜”,敢于开路做先锋才能够开拓企业发展的新局面。打造药食同源经典名方这张名片需要中医药人的共同努力,深入分析药食同源经典名方目前的研究基础、开发过程的可行性、优势及风险等等,全面掌控开发过程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

图3 药食同源和经典名方相关的国家政策

2.1 优势分析

目前,中医药已传播到193个国家和地区[20],我国与40余个国家、地区和组织签署了中医药合作协议,最新版《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ICD-11)》纳入以中医药为主体的传统医学章节,中医药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近年,中药新药获批日趋困难,而古代经典名方的中药复方制剂,免临床的政策意味着“投入少、周期短、风险小”,引起企业普遍关注与极大兴趣。经典名方沿用多年,功效显著且具有完备的中医药基础理论支撑。立项研发的企业,普遍基于“新药研发困难,经典名方补位,国家政策扶持,回报率有保障” 的认识,认为经典名方可以为企业带来收益。可见,“有市场机会,研发回报高”是多数企业的基本预期。药食同源产品的投入、周期和风险均低于经典名方,这点吸引了众多医药产业以外的投资。《中药注册管理补充规定》《对“古代经典名方目录制定的遴选范围和遴选原则”征求意见的通知》等,都在不断释放国家要大力扶持中医药产业发展的信号,其中经典名方成为中医药崛起的重要起点之一。从目前的形势来看,未来国家仍将会针对中医药产业释放更多的利好政策,相关的法律法规也会不断健全,对整个行业的规范化快速发展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经典名方是中医的精髓所在,中医药产业的崛起必然是经典名方先行。

经典名方中药新药的研发需要兼顾中医理论、临床实践和基础研究三个方面。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结合临床病症和相关检测指标,分析中医药理论与临床的结合点,以临床数据与基础研究数据相结合确定用药特点及药效特点。药食同源经典名方因其处方中药又是可食用食品的独特优势,可依据中医药理论,以临床数据为导向完善基础研究中的“药效物质-生物效应”,为药食同源经典名方新药的开发奠定研究基础。

2.2 劣势分析

投资的入驻可以带来整个产业的发展,但无方向指导的发展充其量只是扩大了总体量,并未出现头部优势企业。药食同源产品开发中产品的功能定位趋向于保健品目录,所涉及功能有:抗疲劳、增强免疫力、减肥、消食等。我国已批准的增强免疫力功能的保健食品占所有功能性保健食品的三分之二,总量位居第一[7]。药食同源功能性食品仅需备案,不用审批的政策,看似标准较低,没有门槛,实则因缺乏标准的研究体系呈现较为滞后的状态。目前药食同源功能性食品市场存在种类多、优势品种少;单药研究居多,功能性复方偏少;基础研究薄弱,成品标准粗糙;同类产品多,专利授权难的弊端。

另一方面,国家对食品宣传方面有较为严格的规定。2019年《食品安全法》中规定:食品广告的内容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2020年《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中规定:对保健品之外的其他食品不得声称具有保健功能。药食同源食品属于食品范畴,相关规定无疑掩盖了产品的宣传“亮点”,使其无异于普通食品,难以吸引消费者注意。在网络的助推下不少老人根据网络热点自己搭配药膳,将食用药膳等同于吃中药,吃补药,违背了辨证施治的中医理论,长期服用并不能获得想要的效果,甚至引发消费者对中医药的偏见,可见科普平台大力推广的重要性,让百姓了解身体、中药与环境的统一,使得百姓能够知晓常用药食同源中药的常识,提升中医药对百姓生活的影响力。

2.3 机遇分析

目前我国的药食同源产品包含保健食品、功能性食品和药品三大类,覆盖各种剂型。其中保健食品市场规模最大,达到万亿级别,其他市场也保持较快增长。主要品类有养生茶、营养茶、保健酒等,相关企业以中小微企业居多,国内外知名品牌不断涌现。该产业发展条件好,市场潜力大。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首先是中国人大都信奉中医理念,被誉为国粹的药食同源文化深入人心;其次是人口老龄化加速,脑力劳动者增加,健康需求趋于普遍化和个性化;再次是国家政策支持,鼓励利用中医资源开发保健食品和新药;最后是消费升级,人们更具备天然养生的意识与消费能力。随着国家政策持续发力,我国药食同源产品消费需求总量持续上涨,在需求与政策的双轮驱动下,药食同源产品如雨后春笋。大健康产业吸引了各行各业的投资,如何以大健康产业为主导,以食药同源产业为切入口,致力为全人类带来“高安全、高品质、高活性、高营养”的食药同源产品成为各企业的发展目标。

2.4 挑战分析

经典名方目录经过历史考验,注册规定要求:各品种的药味组成、配伍、炮制和用法用量等工艺内容仍需进行深入细致的综合考证。药食同源经典名方产品开发致力于在“经典名方的基础上”采用药食同源目录中的药材加减化裁,以获得功效接近于经典名方的“新方”。创新变革的新方是否能够发挥老方的作用有待于进一步的验证研究。

处方工艺方面需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和消费者的实际需求,突破传统工艺和制剂形式,开发出处方经典、疗效确切、工艺稳定、质量保障的功能性食品。经典名方研究要求:突破药材基本质量要求,建立优质保障供应。注册规定明确要求固定药材基原、产地、采收期等,同时鼓励使用道地药材,以优质原料保障产品质量。药食同源经典名方开发中如何尊古,不仅要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布的《经典名方关键信息表》,也要兼顾国家规范。药食同源的经典名方产品可参考经典名方但不限定于经典名方的“多指标分析”。

3 药食同源产品长期发展思路

国家目前出台了“药食同源”目录,从配方到最终上市形式存在巨大的创新空间,这造就了国内同类产品的爆发式增长。增长的过程还需要稳扎稳打,重点关注产品配方、制备工艺和质量标准等方面。

3.1 配方演变实用化

经典名方已有千年历史,在使用阶段也有一些演变。在配方方面经考证保元汤始载于明代的《博爱心鉴》。该书成书年代为公元1525年,已具有500多年应用历史[21]。书中记载保元汤由人参一钱,黄芪三钱,甘草一钱组成,用水一升半,生姜一片,煎至五分,不拘时服,用于治疗小儿痘疮因元气亏虚,不能发起灌浆者[22]。《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中的保元汤出自1629年明朝《简明医彀》,由黄芪、人参、肉桂和甘草四味中药组成,具有补气温阳功效,主治虚损劳怯,元气不足,症见倦怠乏力,少气懒言[23]。根据现代文献考证解读,《博爱心鉴》的处方适用于儿童;《简明医彀》的处方适用于成人。考虑开发风险及普适性,第一批目录选择适用人群广泛的处方,现代理论解读其适用于免疫力低下、精力不济、容易疲劳等人群。

目前市场仍有慈禧太后服用的古方“八珍糕”原方出自明代陈实功《外科正宗》,成分为:党参、白术、茯苓、白扁豆、薏苡仁、山药、芡实、莲子及陈皮,功效:健脾益胃。用于老年、小儿及病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面色萎黄,腹胀便溏。现在文献考证方面可查到《证因方论集要》中八珍糕以人参代替党参,功效也是健脾养胃;《饲鹤亭集方》中还用了使君子和砂仁,主治小儿食滞、面黄瘦;《成方便读》中加入腊米,主治小儿脾胃虚弱,食少便溏。八珍膏配方版本多样,虽经演变目前市场上流通的主要为健脾八珍膏,与明代陈实功的配方一致,演变过程中使用人群也从儿童扩增了老年人,主要针对这两类消化功能弱的人群,着实体现了大众健康的实际需求,这给药食同源经典名方的开发提供了基本的处方筛选思路。

3.2 制备工艺现代化

经典名方采用传统水煎或者直接打粉,打粉制作的有糕类、蜜丸或散剂,如八珍糕、芝麻丸、三七粉等。现代食品制备工艺有膨化、超滤、精粹、压榨、双水相萃取、微波萃取等[24],如何利用现代制备技术替代及精化传统工艺,在保留目标功能性的基础上融入现代人群需求的口感和舒适度是工艺现代化的重点。经典名方甘草大枣汤传统制备工艺为水煎,方中大枣、小麦都是日常生活中的普通食品,将小麦采用膨化技术可改变其坚硬的质地,甘草和大枣都自带矫味属性。中药和食品如何有效地技术融合,开发出方便服用及携带的糕点、代餐粉、麦片、糖果等产品将是药食同源经典名方开发的一项重要工作。

3.3 质量管理精准化

有古代处方和现代工艺的加持,更要把关终端产品的质量。经典名方的研发规范给予了较高的质量研究范本,药食同源产品作为食品,如果以经典名方的药材质量标准或量值传递控制为模板则要求过高。药食同源产品的开发可依据中医药理论定位处方的君臣佐使,质量控制过程中以其中君药或臣药为质控标准控制整方的质量,将质量控制指标关联其功能,充分体现现代质量控制水平。如当归补血汤,以君药黄芪中的黄芪皂苷为指标,体现君药黄芪质量的同时能够关联其补气功效。从整方-药效到单成分-构效,体现产品质量管理的精准化。目前市场销售的六味地黄丸控制三个主要成分、云南白药控制一个成分,药食同源食品的质量控制标准以某一个成分含量和提取过程中总提取物的固体含量为指标兼顾提取过程和君药的精准控制从而达到控制全方的目的。

中医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实践,经典名方和药食同源都是历史积淀的经典,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不但是历史的不朽丰碑,而且是当代不可企及的典范。但怎样让文化瑰宝得到传承、发展是必须思考的问题。发展过程中需要秉持万变不离“经典”,树立中医药现代发展理念,融入现代化理念和手段,发挥药食同源的优势,助力我国大健康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猜你喜欢

名方药食同源
两岸年味连根同源
经典名方温胆汤的研究进展
以同源词看《诗经》的训释三则
药食两相宜之鸡蛋花
药食兼用话蜗牛
逍遥散系列经典名方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
秋犯燥邪 药食同疗
药食两用说食姜
抗衰老名方“金匮肾气丸”的妙用
瘟疫苦难中走出的名医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