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林省农机技术发展现状及应用问题研究

2023-11-02

农业与技术 2023年20期
关键词:耕种吉林省农作物

杨 波

(松原市农村工作总站/农机监理所,吉林 松原 138000)

引言

吉林省是中国的农业大省,有“东北粮仓”之称,农业机械化技术是农业生产的关键动力,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促进农业规模化及产业化发展具有积极意义[1]。农业机械化能够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短时间高效进行农机作业、集中作业有利于推动规模化生产,保障作物品质,延长产业链,促进农副产品深加工,增加农民收入。利用农业机械提前抢收应对极端恶劣天气,增加农作物产量,降低传统式农民农业生产的劳作强度,打破以往传统农业生产对于青壮年劳动力的局限。因此,了解和分析吉林省农机技术发展现状问题及应用推广瓶颈,提高吉林省综合农业机械化率,促进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实现农作物高效、稳步增产,是亟需研究的课题。

1 农机机械化发展的意义

农机机械化作为我国粮食安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重要物质装备基础和粮食生产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重要支撑。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已经进入从主要依靠人力畜力转向主要依靠机械动力为主的时代,农业机械化正在向全程、全面、高质量发展,不仅解放了劳动者的双手、提升粮食生产效率,也确保了粮食生产稳产增产、节本增效。

1.1 农机机械化提高了生产效率

随着农机机械化的广泛应用和发展,农民耕种的时间大大缩短,劳动效率提高了十几倍以上,节省了人力和物力成本,极大地缓解了人力不足问题。在农机机械化应用之前,一个家庭1年能耕种少则几亩多则几公顷土地,现在随着农机机械化大力发展,一个家庭1年能耕种几十甚至上百公顷的土地,极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水平。

1.2 农机机械化实现了增产增收

虽然我国国土面积在全世界排在第3位,但相比庞大的人口基数以及大部分贫瘠不适合耕种的土地,我国的耕地资源还是相对有限的,粮食供求一直处于紧平衡状态,所以提升单产是摆在当前的重大任务。由于农机机械化具备精量播种,精准施肥施药,水肥一体化等特点,耕种时精准把握化肥种子用量,收割时极大减少损耗,从种收两端发力,助力粮食单产持续提升,同时也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1.3 农机机械化促进了高质量发展

在农机机械化的应用下,极大地推动了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加快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进一步提高了集约化水平。同时,农机机械化实现了精量播种,精准施药,高效施肥,节水灌溉,残膜回收利用,促进了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实现了农业的绿色发展,与传统作业比,实施保护性耕作可增加土壤蓄水量近20%,减少农田扬尘、水蚀、风蚀分别达35%、60%、80%左右,连续几年后,土壤表层20cm土壤有机质含量可提高约10%,推动了农业高质量发展。

2 农机技术发展现状

国外农业机械化起步较早,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的农业机械化率较高,国家的农业工作者所占劳动力比例已降至10%以下,同时农业生产总值占国家生产总值比重也在5%以下[2]。国土面积大、人均耕地面积多的发达国家在1940—1950年种植业基本实现机械化;1960—1970年,畜禽与水产养殖业基本机械化;1990年左右,种植业与养殖业步入高度机械化和现代化进程,如德意法等人均耕地面积较多的发达国家中型农机设备比较集中,如日本人均耕地面积比较少的国家,小型的农用机械发展较为普遍,经济发达国家朝着高速、低耗、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3]。

我国农业机械化获得了一定的进步,然而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需要持续努力[4]。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发展历程可从1978年萌芽,农民利用农业机械设备自营;1987年起步,部分地区利用农机设备进行跨区域作业增加;1996年飞快成长,农业部召开全国性的跨区小麦机械收割会议,农业机械化的服务质量得到优化;2004年全面进步,中央一号文件颁布农机购置补贴的方针政策;2013年深化改革发展至今,农业部颁布新文件,在国家战略高度上促进农业机械化服务发展[5]。直至2021年末,全国农作物的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为72.03%,比2020年增加0.78%,全国农作物的机耕率、机播率、机收率分别为86.42%、60.22%、64.66%[6]。据统计,2021年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0.78tWh,在10年间一共增长了0.5tWh,2013—2021年每年平均增长率为0.6%。农机设备应用推广进一步促进了农业生产机械化率稳步加快[7]。

2022年全国主要农作物的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见表1,农副产业机械化率见表2。

表1 2022年全国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

从表1、表2可知,2022年全国主要农作物中小麦的作物耕种机械化率最高,马铃薯最低,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0%以上的是小麦、玉米。全国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排名前3的是小麦、玉米、棉花,排名后3位的是马铃薯、油菜、花生。相比较2021年而言,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增长排前3名的分别是棉花、马铃薯、油菜,增长最慢的是小麦,增长最快的是棉花。从表2可知,2022年农副产业的产业机械化率均达不到50%,在30%~40%区间浮动。农副产业机械化率最高的是设施农业,最低的是水产养殖,农产品初加工和设施农业的产业机械化率几乎持平。与2021年相比,农副产业机械化率增长最快的是畜牧养殖,增长最慢的是设施农业。总体来说,2022年全国主要农作物的耕种收农业机械化率最高,主要经济作物较高,农副产业的农业机械化率最低,但整体而言,2022年的全国农副产业的农业机械化增加率比主要农作物小麦、水稻等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3 吉林省农机技术推广应用

吉林省农机装备经过多年发展现已具有一定的产业规模,主要产品涵盖了动力机械、播种、插秧机械、收获机械、整地、秸秆打包机械、粉料筛选和农产品初加工机械(禽类自动屠宰分割成套装备)等。近年来,吉林省农业机械化水平快速提升,在促进农业升级,农村进步,农民增收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3.1 主要特点

3.1.1 农机总动力持续增长

2022年底,吉林省农机总动力超过4300万kW。吉林省拖拉机保有量131万台,全省拖拉机配套农具280万台(部),水稻插秧机11万台,免耕播种机4万台,水稻联合收割机3.5万台,玉米联合收割机8.5万台,如表3所示[8]。

表3 2022年吉林省各种农机设备保有量对比

表4 2016—2022年吉林省和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与拖拉机保有量对比

3.1.2 农机作业水平进一步提升

2022年底,吉林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预计达到93%。比全国平均综合机械化率水平≥20%,在全国的粮食主产省中排名靠前。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稳步提升,玉米、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到94%、97.2%。

3.1.3 农机社会化服务稳步发展

吉林省乡村农机从业人员连续5年稳定在140万人左右,农机化作业服务组织达到9800个。农机专业合作社6700个。累计创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29个,四平市成为全国5个首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市之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全程机械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机装备建设,按照“一乡一个”的规划布局,采取“30个产粮大县全面推进,全省8个市州43个县市区396个乡镇建设全程机械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770家,全省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呈现总量逐步扩大、结构逐步优化、活力逐步增强、分布逐步合理的特点。

3.2 面临难题

吉林省农机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也面临一些困难问题。

3.2.1 农机装备制造能力不足

吉林省农机市场庞大,需求旺盛,仅粮食生产所需的农业机械,市场年销售额就在40亿元以上,但基本由外省企业占据。吉林省虽然是农业生产及农机使用大省,却是农机装备制造弱省,全省具有一定规模的农机生产企业屈指可数,技术装备落后,生产品种单一,市场竞争能力差,产品研发和生产制造能力亟待提升。

3.2.2 农机化发展不够均衡

吉林省各地农机化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充分问题还依然存在。吉林省中部粮食主产区发展快,东部丘陵山区发展慢;粮食生产机械化发展快,园艺特产业等特色机械化亟待加强;在农机化作业环节上,仍需进一步提高。

3.2.3 政策资金支持力度不够

在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方面政策措施不强。受吉林省财力影响,农机化发展专项扶持资金,还缺乏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支持力度不够。人才队伍建设、科技研发投入等明显不足。各级农机推广部门,尤其是县乡基层单位,没有工作经费等保障措施。

3.2.4 专业人才较为缺乏

农机工作较为枯燥,不够光鲜艳丽,加之农机技术人才收入和社会地位不是特别高,所以一些年轻人不选择农业相关专业,导致这方面的专业人才从根本上就非常匮乏。目前,一些基层农机站的农机技术推广人员不仅数量非常少,而且年龄结构偏大,工作干劲和拼劲不足,接受新事物、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不强,导致农机技术创新升级较为困难,优秀的年轻人才很少,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梯形人才结构。

4 结论建议

4.1 进一步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

吉林省的主要农作物耕种收农业机械化率能达到93%以上,在全国的耕种收农业机械化率排名也是领先的。相对而言,一些作物和农副产业的耕种收农业机械化率较低。因此,建议补齐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薄弱环节短板弱项。针对粮食烘干、高效植保等薄弱环节机械化水平偏低,玉米、大豆等作物收获环节农机装备供需不平衡等问题,建议继续优化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加大粮食烘干、高效植保,玉米、大豆等收获机械补贴力度,以及经济作物和农副产业相配套的农机设备补贴政策,组织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购买使用一些先进适用的农机,促进农机机械化水平向更高水平转型升级。强化农机服务组织培育力度。在以往全省范围内“一乡一个”建设基础上,集中发力、重点突破,以提升粮食、畜牧生产能力为出发点,紧紧围绕省内30个产粮大县、全省肉牛产业发展重点区域,开展农机装备主体建设,打造示范引领吉林省农业机械化发展骨干力量和排头兵。

4.2 支持企业开展产业创新

积极促进企业和科研院所研发和创新相关经济作物和农副产业的农业机械及其配套设备,提高吉林省主要经济作物和农副产业的农业机械化率,提升农户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效率,引领吉林省农业产业链升级和优化。如,推动康达农机自主研发生产的气吹式免耕播种机,开发的系列保护性耕作机具,加快扩能改造项目建设等。针对吉林省农业产品结构特点,推动省内农机企业积极开发秸秆打捆膨化、土地深松等特色农机具。吸引域外农机企业落地,引导骨干农机装备企业集聚,农机装备向高端化、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发展。建议省市各级在产业布局、项目规划等方面持续向农机装备产业倾斜,重点在发展高端智能农机装备项目上给予大力支持。

4.3 加强农机技术人才培养

建议一些大学、技校、工程院所等,增设农机技术专业课程,提升教学质量,从根本上培养农机人才,加快推动农机技术迭代升级。引导农机技术人才增强工作干劲、拼劲,多研究、多思考,干一行、爱一行,通过工作实践研究出新技术。出台扶持农机人才发展政策举措,提高基层农机人才的福利待遇,拓宽发展上升空间,吸引更多的年轻农机人才到基层工作。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会、交流会等方式,加大农机技术研究推广和政府扶持政策宣传,着力培养一些“土专家”“田秀才”,这类人才心系农村、情系农业,更加适应农情、了解农机,经验丰富,有利于提升农机技术水平,能够缓解基层农机人才缺乏的现状。同时,加大宣传引导,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培育、发展农机技术人才的浓厚氛围。

4.4 加强农机安全生产管理

建议农业农村、科技、工信、市场、公安等部门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整治,联合执法检查,深入田间场院开展农机安全执法隐患排查,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建议加快淘汰老旧机具,补贴资金优先满足农机户报废老旧农机需求,防范化解农机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建议加强农机监理队伍建设,健全监理机构,配齐工作人员,提升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建议广大基层农机站利用农闲时间,组织农机应用和操作的安全讲座,进一步规范农机操作人员的操作和使用技能;讲解不注意安全操作发生的实际案例,不断提高农机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减少安全事件发生,保护好广大农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猜你喜欢

耕种吉林省农作物
秋夜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俄发现保护农作物新方法
夏季农作物如何防热害
“谁来耕种”之问真的无解?——集约经营之后,榆阳农民如同“甩手掌柜”
吉林省教育厅新年贺词
时尚耕种——种植自己服装的人们
厉害了!农作物“喝”上环保酵素
吉林省梅河口老年大学之歌
耕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