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2023-11-02上官子健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23年9期
关键词:双循环一带高质量

应 雄 上官子健 刘 颖*

1 中国科学院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北京 100190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数字经济监测预测预警与政策仿真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培育)北京 100190

3 科学出版社 北京 100717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阶段。党中央多次强调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国内经济和国际经济的双向有机循环,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增长和可持续发展。“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提出与实施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各部门重要的理论和政策议题。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在新时代积极适应和推动全球化,有效应对“中心—外围”经济全球化格局风险的重要举措。面对美国“大国竞争”和俄乌冲突等重大事件带来的全球不稳定和不确定性的持续挑战,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如何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对中国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双循环”战略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基础,“一带一路”倡议也成为引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实践路径。二者协同发展,相互促进,加强了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外部需求和市场机遇。

本文将系统阐释“一带一路”倡议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作用意义,分析中国“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有效促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1 “一带一路”建设成效及其对“双循环”的意义

1.1 “一带一路”建设的10年成效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10年来,中国在贸易往来、基础设施、资金融通、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就。

(1)政策沟通不断深化。截至2023 年6 月,中国已与152 个国家和32 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 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涵盖了农业、医疗、减贫等多个领域①中国一带一路网.已同中国签订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国家一览.(2023-06-26).https://www.yidaiyilu.gov.cn/p/77298.html.。“一带一路”倡议在全球层面同联合国《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有效衔接,在区域层面与区域合作协议、发展规划(如“欧亚互联互通战略”等)有效对接,在国家层面与各国发展规划(如哈萨克斯坦的“光明之路”等)有效对接,达成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的共识[1]。

(2)设施联通不断加强。在“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基本框架上,建立起“海、陆、空、网”四位一体的立体化联通网络,提高资源要素有序跨区流动。“空中丝绸之路”建设快速发展,中欧班列和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开创亚欧国际运输新格局。

(3)贸易畅通不断提升。“一带一路”建设在促进中国贸易发展、稳定资源供给和优化中国对外贸易结构上成效显著[2]。中国已成为“一带一路”沿线65 个国家中16个国家的最大出口市场和8个国家的第二大出口市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规模不断扩大,2022年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上升到32.9%②吕大良.国务院新闻办就2022 年全年进出口情况举行发布会.(2023-01-13).https://www.gov.cn/xinwen/2023-01/13/content_5736993.htm.;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规模由2013 年的127 亿美元增长至2022 年的209.7 亿美元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合作司.2022 年我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合作情况.(2023-02-13).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tongjiziliao/dgzz/202302/20230203384453.shtml.。

(4)资金融通不断扩大。中国于2014年12月底设立“丝路基金”,用于支持“一带一路”建设项目。截至2020年末,“丝路基金”签约项目49个,承诺投资金额178 亿美元。中国倡议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大幅加强了与其他亚洲国家的经贸合作。截至2023 年1 月,亚投行已经拥有106个成员国,已累计批准202个项目,融资总额超过388 亿美元。除了政府机构之间的合作,中外商业银行也参与到资金融通中。

(5)民心相通不断促进。中国积极推进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在文化、科技、卫生健康等领域的合作,更加注重“小而美”的民生项目。在文化交流方面,中国与30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建立城市旅游联盟。在科技方面,通过共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截至2021 年末,已支持联合项目1 118项,建立联合实验室53 家④林子涵.“一带一路”日益成为科技合作创新之路.(2022-12-12).https://www.yidaiyilu.gov.cn/p/296311.html.。在卫生健康方面,不断深化推进“一带一路”卫生交流合作,明确传染病防治、卫生领域人才培养等重点合作领域和合作项目。中国向“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提供防控物资及疫苗,为这些国家抗击疫情提供了重要保障。

1.2 “一带一路”建设对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作用

(1)“一带一路”建设通过促进要素资源流通、促进区域平衡发展和优化产业结构多维度赋能国内大循环。“一带一路”建设有助于提升贸易自由度,加强资源跨区域流动,加速地区间协同发展,促进市场一体化,提升国内市场的统一性和规模效应,为国内大循环构建坚实的基础,形成中国特有的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同时,“一带一路”倡议通过鼓励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和高效能力,促进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指导[3]。

(2)“一带一路”建设通过打通贸易通道、加强政治互信和促进文化交流全方位促进国际大循环。① “一带一路”助推了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和贸易通道的建立,促进跨境贸易和投资合作,打破物流和沟通壁垒,扩大国际市场和贸易空间,为中国与他国开展贸易合作提供更加便利和稳定的环境。② “一带一路”通过深化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增强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互信和合作基础,有效提升中国在全球经济发展与治理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③ “一带一路”建设通过加强外交关系,可以建立更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促进我国与共建国家形成互惠共生的价值链合作体[4]。

2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1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一带一路”面临的机遇

新发展格局下,中国“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将持续促进资本资金、先进技术、能源等关键要素的跨区域、跨市场的高效流动和配置优化,为中国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国内国外两种资源提供重要支撑。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着重要的历史机遇。

(1)“一带一路”的高质量发展将持续提高中国中西部地区开放程度,加快形成海陆融通的高水平对外开放格局。长期以来,中国中西部地区的开放程度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多年处于相对封闭状态[5]。而在“一带一路”建设下,中国中西部地区成为“一带一路”的主阵地。“六廊六路多国多港”基础设施建设、自贸区建设、经贸合作区建设等工作将扭转中国中西部地区发展上的不利地理区位,从而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并为解决中国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输出新方案。

(2)“一带一路”的高质量发展将为实现中国在全球产业链和国际分工体系中的角色升级持续创造机遇。过去,中国依靠成本优势仅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中低端位置,核心的技术和高附加值产品依赖于产业链上游的发达国家输入,而“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了中国与共建国家基于自身比较优势在技术、金融、制造、能源等多方面达成分工合作,促进了区域价值链的形成[6]。一方面,依托于中国供给和市场优势,“一带一路”的高质量发展将有效推动中国产业链优化升级和产业集群发展,降低中国产业链和供应链风险。另一方面,“一带一路”建设所打开的国际市场和广阔平台将鼓励带动更多中国企业“走出去”,并向外输出产能,为国内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腾出空间,同时助力共建国家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稳固、加强互利共赢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体系。

(3)“一带一路”的高质量发展将助力形成更加开放包容的国际经济合作模式,提高中国经济系统的韧性。一方面,“一带一路”的高质量发展将不断加深中国与共建国家的国际经贸合作,帮助中国充分挖掘国内外市场合作机会与需求潜力,拉动国内市场供给增长,形成内外经济循环的“飞轮效应”。另一方面,通过“一带一路”高质量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高中国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能力,改善国际货币环境,提高经济系统的韧性,助力经济外循环。

2.2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一带一路”面临的挑战

迈入后疫情时代,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在全球经济萎缩下行、中美关系风高浪急、地缘政治乌云密布的当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也面临着诸多新的风险和挑战。

(1)全球经济萎缩下行,经济复苏仍面临高度不确定性。当前,外部环境风高浪急,复杂多变。① 世纪疫情影响深远,全球经济复苏疲软乏力,使“一带一路”合作承压。据预测,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将跌破3%。② 逆全球化思潮和贸易保护主义势头不减,全球发展呈现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③ 新一轮科技革命推动的产业变革进一步增加了人类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国际力量对比进入深刻调整。面对这些错综复杂、难以预料的因素对全球经济前景的深刻影响,以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近年来金融债务风险的急速攀升[7],中国“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着外界干扰大、投资风险高、项目建设效益保障难等诸多困难和挑战。更加令人忧心的是,许多沿线国家是发展中国家,营商环境欠佳,投资者与国家间争端解决(ISDS)案件频发,这又加剧了“一带一路”投资和建设项目的不稳定性。

(2)美国强化对华遏制政策,大国博弈下个别国家对华态度摇摆。近年来,美国及其盟国不断释放出要打压中国,以及与美国在政治制度和价值观上不同的国家的信号,提出了“印太经济框架”“蓝点网络”“重建美好世界”等倡议,试图影响亚太地区国家之间的经贸合作关系。展望未来,美西方对中国的政策仍将是“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干扰因素。维护共建国家关系无疑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我国持续宣扬“一带一路”建设“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及互利共赢的发展理念,以“一带一路”高质量建设增强自身实力、加强国际关系、促进共享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3)地缘政治矛盾频发,许多冲突在短期内难以调和。“一带一路”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友好的外交关系和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作为支撑。然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在政治制度、贸易规则、人文环境上都存在较大差异,经济发展水平更是参差不齐。一些共建国家宗教与民族矛盾频发,边界领土争端突出,再叠加天灾人祸等重大事件,增加了“一带一路”高质量建设的困难性和复杂度。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也遭遇了一些东道国在制度、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冲突和阻力,甚至有些企业和项目面临强制关停的风险,这反映出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相应的企业保障机制尚不健全,风险防范与化解的措施仍待完善[8]。未来,“一带一路”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共建国家的努力,也离不开相关国际争端解决机制的迭代优化和国内制度建设的健全完善。

3 “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1)推进产业链协同,促进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全球化背景下,推进产业链协同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是提升国内供给能力和对外合作水平的关键。因此,应优化资源配置,整合产业链上下游,实现各环节的高效衔接与深度融合,提升整体产业链效率与竞争力。同时,推动产业的转型和升级,引领新一轮全球产业变革。对传统产业,推动技术改造与升级;对新兴产业,借助中国市场规模优势,优化全球产业链布局,并引导优质国际产业资源向中国转移。此外,通过推动跨国企业、中小企业及产业园区合作,实现资源优势互补、产业链衔接与价值链延伸,提升各国产业竞争力与附加值,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端、智能化、绿色与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型。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提供稳定的产业链与供应链基础,同时为优化国内产业结构提供空间。

(2)健全法律保护机制,构筑优良营商环境。在新发展格局下,促使企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完善制度保障与优良的营商环境。法律保护机制的公正、公平、透明与高效是赋予投资者信心、保障其合法权益的关键,包含知识产权保护、行政审批与服务优化及有效的商业争议解决机制等。中国需引导“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共同制定标准、规则和监管机制,降低跨国经营风险,为企业提供更稳定、可靠的发展环境。营商环境的优良体现在公平竞争环境、企业多样化发展、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投资者和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以及推动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要加强合作机制建设,坚持坚持开放、绿色、廉洁的建设理念,恪守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的建设原则,积极维护市场秩序,规范管理程序,共同构建优良的营商环境[3,5]。最终通过完善“一带一路”建设的硬环境和软环境,助力打造“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命运共同体[2,4]。

(3)落实“双循环”布局,提供经济增长新动力。在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格局下,深化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改革,破除要素市场分割和区域壁垒,促进各类要素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打通制约国内经济循环的堵点,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推动形成供需互促、产销并进的良性循环,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持续扩大对外开放的领域和程度,支持中国企业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合作,推动重点产业国内外深度融合和有序转移,不断完善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机制,切实推进自由贸易港和自由贸易试验区战略,针对共建国家发展的实际需求,提高经贸资源投入的精准性,形成更高水平、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外循环合作网络。

(4)引领科技创新,驱动社会数字化转型。科技创新和社会数字化转型是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① 科技创新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政府需在政策层面提供支持。如:设立科技创新基金、构建科技创新平台、推动企业与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加强中国企业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在高技术领域的合作。② 社会的数字化转型可以提高经济发展的效率和质量。以政府为主导,根据地区资源禀赋和产业特点,鼓励国内外企业广泛合作参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各国在软硬件层面形成安全有序的互联互通,有效解决共建国家和区域的“数字鸿沟”和发展不平衡问题,打造数字丝绸之路。③ 应整合“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科技创新人才、设备、设施等资源,促进科技创新合作,共享科技创新资源成果[4]。为共建各国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推动“一带一路”向着共同繁荣和进步的目标迈进。

(5)培养风险防范意识,增强风险管控和防范能力。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各类风险也日益凸显,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环境和社会等领域。国内政府和企业需提升安全和风险防范意识,优化风险管理和防范体系。在合作过程中,① 要妥善处理政治外交风险,维护稳定的合作环境,并注重赢得当地民心,以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② 要优化境外投资布局,预防和应对商业风险,以确保投资的安全和回报。③ 增强应对重大突发事件风险的能力,为实现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提供保障。在风险面前,积极做好预防和应对措施,才能确保“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让合作更具持久性和稳定性。

猜你喜欢

双循环一带高质量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深化中俄经贸合作的新内涵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打造内外“双循环”安全生态系统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玩具产业如何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李奇霖:“双循环”下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向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