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要点研究分析

2023-11-01高晓

科技资讯 2023年19期
关键词:预制构件装配式构件

高晓

(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00)

当前,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速度正不断加快,项目规模也在随之扩大,出现了一些难度系数相对比较大的工作。如果仍然采用传统施工手段,则难以满足现代化建筑施工需求状况。合理应用预制装配技术,能够实现施工工程的全面优化,显著提升建筑质量和施工效率,促进行业长期、稳定、可持续性发展。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如今已基本完善,也逐渐得到了普遍应用,其优势在于能够在项目实施中通过综合控制避免资源浪费,也可以防止建筑工程因设计不当、施工不规范而引起周边环境污染问题,因此研究该技术对于行业进步有着重要的意义。

1 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概述

1.1 功能特点

预制装配式建筑主要是通过构件来完成,工艺属于一种规模化、集成化的生产方式,即对工程整体结构进行拆分,通常情况下会运用专业性的机器设备进行制造。此过程可以依照建筑物的实际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在完成后将构件运往施工区域,按照图纸要求可以对其进行搭接安装,从而降低施工工作难度[1]。该技术能有效减少资源和能源的消耗,也能够精简建设流程和步骤,有效缩短建筑工程建设的周期,通过做好装配构件设计、生产、施工等方面的工作,切实发挥出预制装配式施工技术的作用,保证建筑工程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

1.2 技术特点

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整体应用已经逐渐成熟,不仅模板拆拼方便、组合合理,且能够配合定位体系布置,保证主要受力结构部分不变形,满足施工建设的各项要求。在施工建设中,虽然构件是提前进行定制的,但施工也会应用到需要专业性的技术,为此对各项要求必须进行了解,并且需要积极引进相关人才,有充足的储备作为支撑,严格检查部件的质量和性能,完成生产调试工作,贯彻“安全第一、质量为本”原则,全过程坚持规范化管理、标准化作业,严格执行施工的安全、文明、环保、卫生健康等管理条例,满足项目建设的整体要求。

2 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分析

2.1 施工原则

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应用中,需要提前做好设计工作,以绿色化发展为主,要求各类施工材料循环使用,再选择环保型材料结合建筑环境、结构、地形等因素,为生态发展工作赋能。在此基础上,要因地制宜,对材料和空间等加以利用,减少施工中的粉尘、水、空气污染等,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将生态环境内容与设计相结合,以此为我国建筑工程注入活力[2]。

2.2 施工标准

从装配式施工概念的内涵出发,在施工中对质量、验收等方面进行约束,结合《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室内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卫生标准》《公共场所室内新风量测定方法》等,为后续施工提供基础标准。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应用过程中还需要重视相关检测,包括物质限制标准、排放限值标准等方面,遵循《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进行强化,确保工程施工建设符合预期的要求。

3 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优势

3.1 强化施工效果

预制装配式施工技术在当前的建筑工程中较为常见,其作为一种现代化工艺手段,能够配合各类构件强化施工效果,避免因人工操作而出现偏差。现如今,我国装配式构件生产已实现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能够精准、稳定地按参数标准进行控制,以此减轻现场施工的人员的工作负担。同时,该技术不需要在现场完成生产加工操作,因此不会因外在因素而影响材料质量[3]。

3.2 提升工程质量

相较于传统的现浇混凝土施工方式,装配式建筑更具优势,提前生产不同规格的预制构件,通过多重检验可以有效确保其自身的质量,且构件耐久性、抗冻性更强,能够有效提升工程质量。装配式建筑PC构件可以采用多种工艺进行优化,可以保证混凝土的恒温率,提高后续养护的效果,有效减少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导致的问题,实现集成化、一体化,避免后续出现建设风险问题。

3.3 实现节能环保

预制装配式建筑具有风格多样、工期短、稳定性好、成本可控、节能减排等优势,所用预制件均是直接加工而成的成品或者半成品,采用场内加工形式能够避免因现场生产或加工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同时,装配式结构不仅可以减少工程量,还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资源消耗,相较于传统的钢筋结构形式,可以节省约30%的材料消耗,整体施工质量与速度也能得到大幅度提升[4-5]。

4 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管控方向

4.1 建筑构图设计

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提前做好构图设计,加大对图纸的关注力度,保证设计过程中布局的合理性,提高建筑美观度,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避免出现同质化情况。同时,要求设计者在建筑设计前期,认识和了解基础要求,掌握当前建筑的设计难点和重点,注重后续工程建设中可能存在的各类不稳定因素,最终将其与建筑美术设计相结合。

4.2 建筑方案报建

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必须预先进行方案报建,在此过程中需要配合BIM 技术进行建模,划分平面与立面的构建类型,计算整个设计方案的预制率,检查设计方案中的结构系统是否符合设计标准和设计规范。在此过程中,需要对每一个环节内容、步骤进行控制,如发现问题则需要结合实际施工过程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处理,以此提高技术的应用效果,从而避免出现风险问题。

4.3 建筑模块整合

预制装配式建筑会应用到许多模块,因此需要结合项目的工程要求,构建一套处理系统优化控制管理方法、程序,促进各个设计环节相互协调与配合,切实满足装后续的项目建设要求。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还需要考虑组织方法和设计过程,若是存在不达标的情况则采取针对性解决措施,进行及时的调整和完善,保证清晰度和准确度,推进建筑行业的发展,有效防止后续建设出现偏差。

5 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影响因素

5.1 施工环境因素

装配式建筑项目施工内容虽然较为简单,但工程大都是在露天环境下进行施工,在质量控制中难免会受到外部环境影响,若未能对此进行协调,则可能会降低工程的建设效益。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仍然有部分建设单位未能重视施工环境影响,装配式建筑项目需针对环境因素加大关注,一旦出现恶劣天气不仅质量无法得到保障,且危险系数也会随之直线增加。

5.2 管理制度因素

在装配式建筑项目的施工现场中,应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在进行相关的测量环节中进行优化配置,避免后续施工出现安全隐患。同时,当前部分工程相关建设人员在现场管理中的职责不清晰,出现问题后建设方与管理方可出现相互推诿的情况,导致事故发生后的追责工作难以开展。此外,由于现场施工管理制度不严格,可能会出现施工流程不规范的问题,为此应及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

5.3 施工材料因素

材料是装配式建筑项目的基础,部分工程为提高效益而盲目降低施工成本,使用质量不过关的原材料,包括水泥、石料、木材、钢筋等,虽然预制构件达标,但在施工中仍然会导致整体质量下降,未能发现问题则会埋下安全风险隐患,导致建设质量不符合实际需求。为此,工程在施工阶段,需要对建设单位在施工期间的行为进行动态化约束,从而保证建筑项目能够顺利实施[6]。

6 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要点

6.1 做好准确预测

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应用中也需要做好成本控制,通过预测安排后续的各项工作,避免增加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消耗。预测作为建筑管理的重点内容,对于提高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应在执行中提前结合建设目标确定范围,采用三角高程、钢尺丈量法、手持测距仪等测量方法获取各项参数信息,误差值要求<5 cm,配合AIoT 对装配式建筑各部分工作进行准确评估,以此对现存问题及时处理,后续施工活动以预测为依据,保证施工的效果。

6.2 完善智能生产

装配式建筑最大的特点为预制,在此之前需要了解每个环节的具体情况,通过工厂生产现场装配转变传统的建造方式,在此过程中对每个环节设置相应的负责人,对工程现场进行分阶段、分环节的控制,保障项目施工的准确性。为了能够有效体现真实情况,需要使用BIM 技术给出三维模型,随后通过各项信息数据反映当前施工建设是否存在问题,在生产过程中将模型信息导入设备,让装配式生产中的每个环节、每项工作都能明确,实现预制构件全过程有序生产。

6.3 强调多元融合

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有着较高的集成度,为此可以利用BIM 技术进行虚拟建造,辅助施工方案优化,确保后续各项内容落实的可行性,并不断加快项目进度。同时,在执行中需要增强信息技术的集成能力,控制技术、人员、设备、材料等相关方面,依据工程量进行估算,借助该技术融合其他模块,创新施工管理手段,切实满足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的精细化等要求,从而有效提高安装效率,节约工程的整体造价,从而为行业实现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7 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策略

7.1 做好施工准备

装配式建筑项目由于工程规模较大,需要控制各种因素的影响,为此在施工前要求预先给出三维模型,结合项目特点进行标准化设计,细化各类预制构件的节点位置,做好预制构件的规范堆放与平面布置,结合整体方案进行规划,避免设计环节出现冲突。同时,准备阶段要做好必要的科学规划组织工作,在装运前需要铺垫一定量的缓冲材料,减少摩擦、碰撞等损失现象,到达施工现场后对其进行卸载,此过程要保持装卸动作的轻柔性,以此避免破坏装配式构件的完整性。到达现场后需要进行检查工作,仔细观察装配式构件的弹性状况,是否存在裂痕、受到破坏等现象,确保所有的参数信息都必须符合标准,随后规划各类构件的存放方式,通过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为后续施工奠定基础。

7.2 确定构件方案

构件方案与后续施工质量有着直接关系,为此需要从全过程入手进行优化和调整,保证各项工作的有效性。在预制前要求材料要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标准,确保工作的科学性,随后依照施工特点确定好预制构件类型,根据施工要求可提前预留灌浆套筒与钢筋连接位置,方便吊装到位后以支撑的方法进行调节,确保将钢筋与套筒连成一个整体。如果构件的安装不合理则必须返工,保证各构件的位置与施工设计图纸的要求相匹配,且实际施工中可能因高度问题而需要二次截断,为此需要在图纸中标注了上弦节点,经过审核后确认选取,且附加钢筋的强度与等级必须与主钢筋一致,从而保证最终施工建设效果与预期标准一致。

7.3 合理搭设支撑

当前,建筑工程需要从工程质量方面入手,为此强化组织管理,采用多种工艺手段进行优化,避免投入使用出现风险。搭设支撑是装配式施工的主要部分,在搭设前需要确定支架形式,可以选择扣件式满堂搭设方式,在施工前确认所需支架的总数量,随后在施工区域设置了可调托座,托座上部为双钢管结构,保证所有立杆能够均匀受力,避免出现安全问题。同时,需要在施工前确定好布置节点与模板构件的连接方式,所有支撑结构选用塔吊配合人工进行安装,能够节省工程造价,搭设后从拼缝抗剪承载力验算方面入手,要求结构标准层的面积为标准值,装配式支撑框架结构在确认后可以选择取消现有支撑体系。

7.4 强化吊装施工

在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施工技术应用中,吊装直接关系到所有预制构件是否可以发挥出自身作用,为此要求技术人员保障其吊装精确到位,对于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中相对体积较大的预制构件,借助机械吊装方式,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可以采用80 t汽车吊,负载率为58.1%,超出标准重量后通过调节移位缩近起重距离,从而满足起吊要求,提前做好必要的保护工作,从而降低对后续建筑结构体系的影响。在整个吊装过程中,应针对相应吊装对象予以实时监测把关,大致吊装到相应位置后,转为人工精细化调整。此过程要基于不同结构体系与构成部分进行针对性的把关,以便采取相匹配的方式进行处理。

7.5 完善安装技术

7.5.1 墙板安装

预制墙板决定着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在操作过程中需要调整PC 板位置,随后可以选择无缝方案,用螺栓装在墙板与橡胶板的连接结构上,完毕后将斜支撑更换为短杆支撑,仔细检查安装后的各项数据参数是否存在错误,出现偏差时可以用短杆斜支撑微调进行校正,避免出现位移问题。墙板安装必须与预留孔上下对齐,浇筑要对周围的钢筋进行找平,高度要超过顶板下端约 25 mm,板面不得与堆放架发生碰撞,使之平稳就位,防止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

7.5.2 阳台板安装

在装配式结构施工中,为保障预制阳台板施工的质量和安全,需要测量并弹出相应的控制线,吊装前校对支撑高度是否有偏差,并注意预留施工空间。在建设过程中,台板安装技术人员还应该重点考虑不同连接方式的优化选用,有效规避可能出现的混乱问题,在浇叠合层处理中,确保其可以形成较为理想的准确控制效果,规范进行浆液灌注,构件边线与控制线闭合,如果存在问题结合验收标准进行调整,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因为吊环脱落而出现风险。

7.5.3 叠合板安装

叠合板施工可通过利用承插盘的方法来进行,选用铝膜板支撑体系需要在下方增加立杆,保证立杆间距不能大于180 cm,且需要保证中间立杆符合支撑要求。若不符合规定则可单独制作三脚支撑架,保证其与现浇的结构相同。同时,在完成对钢筋的绑扎后,为保证后续建设的顺利完成,可以不利用锚固筋的方法来进行施工,利用70 mm厚现浇层进行优化调整,结合当前情况进行综合性考虑,保障螺栓能够精准进入墙板的连接空洞,确保施工不会出现质量问题。

7.6 优化养护工作

预制装配式构件的使用寿命与养护有着直接关联,在施工环节需要随时检温差,温差较高时应做降温处理,如浇筑混凝土周围温度较低的情况下,可以用塑料袋套装提升温度,确保整体质量。混凝土施工结束,还需要根据现场环境情况及时做好养护,定期洒水、遮盖、涂抹养护剂,避免出现异常风险。

8 结语

建筑工程行业若想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实现创新发展,必须改变传统的施工模式,合理应用现代化手段开展建设工作。在应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中,相关人员应该严格控制各个技术要点,以此降低施工质量问题发生率,把握预制构件安装工艺、连接工艺,重视吊装与安装施工,确保最终建设项目能够满足项目实际需求,推动建筑行业的总体发展进程。

猜你喜欢

预制构件装配式构件
装配式建筑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混凝土预制构件外观质量提升探讨
对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施工技术研究
轨顶风道预制构件力学性能加载试验研究
关于装配式建筑的几点思考
建筑构件
建筑构件
建筑构件
建筑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