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工匠精神与基层社会治理
2023-10-30王雨晴姚丽魏林慧杨梓萱
王雨晴 姚丽 魏林慧 杨梓萱
摘 要: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随着总体性社会向具有多样性和不确定性特征的复杂性社会转型,基层治理面临着治理主体单一化、公眾参与度不够和应用大数据经验匮乏等困境。传统的治理模式难以有效应对新时代治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研究发现,基层社会治理可以通过更新观念,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融入到基层治理当中,实现治理主体协同,提高公众参与治理的积极性和主人翁意识,以此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的科学有效实施。
关键词:工匠精神基层社会治理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21.012
党的二十大对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提出了新的指导方向和要求,将工匠精神融入基层治理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中,实现区域治理现代化。将工匠精神融入基层治理全过程,坚持人民至上,以强调民主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为根本,引导网格内群众积极参与基层治理,激发共建共治共享的内生动力。回应和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坚持党建引领,以网格为载体,把支部建在网格上,让党员沉到网格中,着力推动党建网与治理网“双网联动”,打通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不断激发基层社会治理新活力。
1 研究背景
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在基层治理过程中进一步落实工匠精神,特别是基层服务人员要发扬工匠精神,求真务实、踏实细致、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刻苦钻研、追求卓越。以工匠精神为基础,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运用新理念、新方法,推动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向好。中共中央相关文件指出,国家能够长治久安是依赖良好的社会治理体系为支撑的,基层区域治理是整个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务实、高效、合理、合法的基层区域治理实践,是形成科学有效国家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基层社会治理形式和内容繁杂多样,面临诸多问题。近年来,关于基层社会治理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在学术研究成果方面,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西方传统政治理论一直主张“小政府、大社会”和“弱政府、强社会”的关系模式。我国部分研究人员在西方社会学研究的理论上进行分析,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需要,创新性地制定了 “嵌入治理”方案。陈文提出,社会基层的治理过程中要注意管理层和民众的共同感、认同感、参与感,基于此制定了 “政党嵌入”和“体制吸纳”路径。朱新山在社会治理方面提出了“反转、空转与停转”三种社会治理运作形式。林尚立认为,在基层治理中要着重发挥党组织的作用,党建引领、党群融合、党员示范。徐勇提出,党组织是农村治理的权力主体,是农村社会传统精英治理体系的替代品。李强认为,社会治理要注意和实际社会现状的结合,要符合中国国情、突出中国特色,充分利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党群一家,寻找最大公约数。在社会治理的实际运行方面,南京市人民政府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充分调研本地区社会基层现状,以人民的最大利益为根本,以关乎民生的基层项目建设为抓手,形成了全国示范的网格化管理体系,街道、社区、网格员为依托,织密服务网络,及时响应群众关切,形成了具有南京鲜明特色的基层治理范式 。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正在追求全面小康的现代社会治理,各阶层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也呈现多样化。在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在回顾当前治理实践的基础上,深入思考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和具体任务,从解决基层社会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努力构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近年来,随着疫情暴发,基层社会治理的“短板”和“软肋”暴露出来。例如少数基层干部在科学素养、治理能力、应急素养缺乏和服务意识淡薄等不断出现。诸如此类问题,基层治理既需要改革创新,也应践行工匠精神的精细化和专业化来积极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古语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古今兴衰皆在于实”。基层社会治理能否贯彻这样的理想信念和精神,考验着基层组织对精益求精的匠心的追求度。事实证明,将这种工匠精神嵌入到地方发展的指导思想之中,是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科学性和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当真正理顺了基层社会治理的主客体关系时,良治善治的局面自然而然就容易形成。
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是基层治理,能不能有效解决基层人民切身利益的事直接体现一个地方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高与低。老子曾言“治大国若烹小鲜”,基层社会治理也同样如此。由此可见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亟须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做好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每一样细活。本文以南京市下辖鼓楼区、玄武区、建邺区、秦淮区、栖霞区、雨花台区、浦口区、六合区、江宁区、溧水区、高淳区等为调研对象,从全市101个街镇中抽取一定数量的基层为样本,研究分析南京基层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途径,分析新时代工匠精神在南京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机制。
2 南京基层治理面临的困境分析
通过调研和样本分析,南京市重点加强党委对基层治理的领导,完善党对基层治理的领导体系,加强对街道和社区党组织的领导、统筹和协调。目前,全市101个街道大部分设立了党建工作办公室或领导小组,基本实现了党组织覆盖、服务覆盖和监督覆盖。然而,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南京市基层治理的组织优势并没有有效地转化为治理效率,基层社会治理本身内容众多、繁重、复杂。虽然量化指标在形式上似乎有简化基层社会工作的作用,但在现实中,量化指标仍陷于各种报告的汇总、汇报,各种线上的无数次会议等繁琐的事务中。可以看出,有些指标是上级部门设定的统一标准,但是面对不同的基层情况这些标准化、格式化的政策满足不了不同基层的治理需求。其实,在基层社会治理中,恰恰是小细节,才能彰显工匠精神和精细化要求,彰显基层社会治理的灵活性和温度。如果我们在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忽视细节,抛弃工匠精神,那么势必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忽略人们的不同愿望和需求,陷入形式主义的藩篱中,与以民生为导向的社会治理目标背道而驰。根据研究,基层社会治理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难点。
2.1 治理主体相对单一,基层治理协作不足
传统的基层社会治理主要以当地政府为主导,体制机制缺乏顶层设计,对文化、卫生、教育、体育、企业和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重视不够,未能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应用到实际治理当中。相关组织机构缺乏组织章程、行业道德等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使得工匠精神难以与基层社会治理协同作用,综合效果难以发挥。
2.2 基层社会治理公众参与不足
公众对基层治理的参与度和理解度不够,没有充分发挥主人公意识参与到基层治理当中。导致基层社区居民自治程度不高,意识淡薄,缺乏多元化的共同治理体系,和完善的居民参与机制。
2.3 大数据技术在基层治理中的应用经验不足
随着我国大数据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也在不断引入大数据技术,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公众参与度。然而,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大数据技术支撑下的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不断暴露出诸多问题。例如大数据技术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应用并非源于基层群众的自发诉求,而是为了在行政体系中达到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有效性的目的。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和基层群众的工匠精神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导致工作效率低下,数字化观念更新受阻。在大数据共享共治模式下,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过程中,由于部分政府治理理念落后,数字化观念更新滞后,在具体工作指导方法和方向上出现了一定偏差,必然会对基层社会治理有效性的提升造成严重阻碍。
3 工匠精神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
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社会基层治理的努力方向和灵魂。把工匠精神融入基层治理全过程,嵌入基层治理的各个要素,始终把“为谁”作为出发点,把一切为了人民、为了人民的一切落实到行动上,认真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在治理主体多元化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基层工作人员经过前期调研,数据收集,建立大数据平台,运用数据共享服务等技术手段,对信息进行整合,在共建过程中要及时发现公众需求和意见,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等各种问题。基层管理人员将咨询意见、建议等进行分类汇总,信息数据的共享、整合和应用,贯彻匠人精益求精的精神,才能有效增强公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有效解决基层矛盾,创新工作机制,提高处理基层社会矛盾的能力。
3.1 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核心,强化政府主体作用
党的正确方针是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基本方向,工匠精神是基层社会治理的核心力量。按照属地管理、因地制宜、动态调整原则,强化社会治理基础数据采集和核实,以人口、房屋、公共安全、市容交通等10大类基础信息开展综合网格图层数据采集,将全区划分为多个综合网格。依据统计代码固定编码,将网格地理信息嵌入当地治理要素之中,录入相应主管网格辖区编码,实现综合网格图层的界面优化和多层展示。对照省综治信息系统,结合基层综治网格管理系统,将数字城管、劳动监察、人民调解、社区矫正等业务纳入综合网格,不断丰富综合网格内容,通过“小舞台”打造为民服务“大载体”。结合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充分展现基层组织管理部门的治理热情,带动基层干部参与治理工作,定期向基层群众开展思想宣传,实现政府部门和基层组织管理部门动态共享信息,增强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3.2 以匠人精益求精的精神,培养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
面对群众诉求更加多元化、社会矛盾更加复杂化的形势下,南京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问题为导向、以效果为导向,以匠人精益求精的精神为指引,培养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通过“智能”和“多元”治理等手段,促进社会组织、市场主体和志愿者共同参与社会治理,形成社会多元治理的新局面。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将工匠精神应用其中,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群众的参与热情,培养群众的主人翁意识,有利于營造良好的基层治理氛围。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就要抓好基层,从小事做起,让人民群众从政治角度当家作主贯穿到日常生活中去。基层治理最坚实的力量在群众,民生矛盾和问题最突出的地方也在基层群众。因此,要把工匠精神融入基层打基础,一点也不能松懈。我们要进一步抢占基层平台,注重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让人民群众从政治到日常生活都成为国家的主人。
3.3 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基层社会治理
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核心,搭建基层社会治理大数据共享共治平台。各级组织完成基层社会治理的数字化转型,需要一个能够顺畅衔接、组织分明、有效共享的大数据平台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撑。在搭建平台之前需要完善相关部门和责任人的职能,确定参与治理各方的角色定位,制定畅通有效的数据信息共享机制,促进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和有效衔接,打造跨领域、跨层级的基层社会治理数据共享平台。各街道要依托互联网技术,深度挖掘基层数据资源,建立涵盖党建指导、指挥调度、经济发展、审批服务、综合执法、网格化管理、业务对接等模块的“综合执法综合审批服务平台”。着力整合数据资源,保障信息运行顺畅,形成应急响应、需求反馈、快速反应、工作安排等集分析研判为一体的综合指挥调度体系。
4 结语
尽管当前我国基层社会治理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模式,但是治理精细化还只是处于初始阶段,还存在着很多实践上的困境,例如实践主体的认识、能力等的不足,这些亟需我们去探索,更需要时间的检验和新的实践的补充和深化,尤其是需要抓细抓落地基层社会治理的精细化管理,这就要求基层组织机构通过重构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来把握治理尺度,实现治理规模调整、治理主体协同和治理资源整合等来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参考文献
[1]许耀桐,刘祺.当代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分析[J].理论探索,2014,(1):1014.
[2]李文钊.当代中国治理与发展:基于界面治理框架的视角[J].教学与研究,2020,(7):5164.
[3]贾海薇,刘志明,刘辉,等.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结构模型与操作策略[J].治理研究,2020,(6):5465.
[4]赵吉.圈层协作:尺度政治视域下全国性应急防疫的治理逻辑[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5559.
[5]黄宗智.集权的简约治理——中国以准官员和纠纷解决为主的半正式基层行政[J].开放时代,2008,(2):1029.
[6]周雪光.运动型治理机制: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再思考[J].开放时代,2012,(9):105125.
[7]陈锋.论基层政权的“嵌入式治理”——基于鲁中东村的实地调研[J].青年研究,2011,(1).
[8]刘建军.工匠精神及其当代价值[J].思想教育研究,2016,(10).
[9]GrimmerJ.A Bayesian Hierarchical Topic Model for Political Texts: Measuring Expressed Agendas in Senate Press Releases[J].Political Analysis,2010.(1).
[10]卢芳霞.“楓桥经验”:成效、困惑与转型———基于社会管理现代化的分析视角[J].浙江社会科学,2013,(11).
[11]郁建兴.辨析国家治理、地方治理、基层治理与社会治理[N].光明日报,20190830.
[12]许晓东,张乐.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N].人民日报,20191217.
[13]陈一新.新时代市域社会治理理念体系能力现代化[J].社会治理,2018,(8):514.
[14]王鹤.工匠精神融入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181011.
[15]刘帅顺,张汝立.嵌入式治理: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一个解释框架[J].理论月刊,2020,(5):122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