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公安县棉花生产状况及可持续发展路径
2023-10-30吴勇刚李先梅
吴勇刚,李先梅
(公安县农业农村科技服务中心,湖北 公安 434300)
湖北省公安县地处东经111°25′—111°48′,北纬29°37′—30°19′,位于湖北省中南部边缘,长江上游荆江南岸,面积2 257 km2,辖16 个乡镇、258 个行政村,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霜期短,日照长,雨量充沛[1],适宜粮、棉、油等多种作物生长,是全国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是湖北省首批验收合格的“双百棉”县市[2],素有“银公安”之称[3],也是全省重要的棉花生产保护区,棉花生产规模稳居全省首位。受政策调整、市场低迷、气候异变、成本上升等多重因素影响[4,5],全县棉花生产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本研究总结分析公安县2018—2022 年棉花的生产情况,指出棉花生产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建议,旨在促进全县棉花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1 公安县棉花生产情况
1.1 植棉量产双减,调减幅度较大
公安县自种植棉花以来,种植面积在2008 年达到最大,为293.07 km2[6]。公安县2018—2022 年棉花生产情况见表1。由表1 可知,2019 年公安县棉花播种面积最大,达163.50 km2,之后种植面积不断下降,2022 下降到105.30 km2,皮棉总产量由2019 年的1.36 万t下滑到2022 年的0.84 万t。
表1 公安县2018—2022 年棉花生产情况
1.2 棉田产能提升,技术模式创新
秦鸿德等[7]指出,在棉花种植效益下滑的形势下,加快实现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符合湖北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2015 年,全县开展了棉花机械化收获试验示范,一次性机收采净率为90.6%,含杂率3.4%,机械清花效率89.5%[8]。2018年以来,在部省棉花提质增效技术模式集成示范和棉花大县奖励资金项目扶持下,在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省市农业科学院和国家产业技术体系江汉平原综合试验站的技术支撑下,先后在麻豪口、毛家港等乡镇和桂丰村春晖家庭农场连续实施5 年,筛选了适合机械直播和采收的短季棉品种[9],选准了最适株行距,逐年加重了全程机械化管理、一次性减量施肥、集中吐絮、一次性采收等技术路线,承办了多场省市级棉花机采和直播棉品种展示现场观摩会,棉花全程机械化瓶颈得到了很大突破。
王琼珊等[10]指出,棉花与粮食、油料作物的矛盾已成为制约棉花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棉田间套作是解决棉花与其他作物争地矛盾的最好办法。为提高棉田综合产能和效益,全县棉区积极开展棉田套种间作。毛家港镇曹咀村推广棉粮模式,示范棉行套种旱稻1 000 m2,产值为55 200 元/hm2,收益为32 400 元/hm2。新剅村推广棉瓜模式,示范“瓜-棉”优化种植2 800 m2,产值为69 510 元/hm2,收益为37 920 元/hm2。蒲田咀村示范“椒-棉”优化种植1 800 m2,产值为77 625元/hm2,收益为43 755元/hm2(表2)。
表2 公安县毛家港镇棉田不同套种模式综合效益
1.3 种植成本攀升,收益起伏明显
公安县2018—2022年棉花生产实际成本见表3。由表3 可知,2018—2022 年植棉生产成本逐年攀升。与2018 年相比,2022 年肥料、农药、种子、用工、机械成本分别增加了13.6%、5.4%、3.4%、62.5%、20.0%,总农膜成本逐年降低。
表3 公安县2018—2022 年棉花生产实际收益
表3 公安县2018—2022 年棉花生产实际成本(单位:元/hm2)
公安县2018—2022年棉花生产实际收益见表4。由表4 可知,2021 年公安县棉花生产收益最高,为29 488.5元/hm2,2022年收益最低,为5 520.0 元/hm2。2018—2021 年均有政策性补贴,而2022 年未发放政策补助。由于子棉市场波动,全县子棉单价2021 年最高,为9.4 元/kg,2019 年最低,为5.9 元/kg。
1.4 纤维品质变化,市场疲态乏力
温度和光照对棉花纤维品质影响较大。受2022 年8—9 月超历史超强持续高温天气影响,日照时数多而长,烂铃、病铃很少,纤维长且粗,纤维品质优。但因烟粉虱危害,商品品质下降。2017 年因8、9 月雨日多、光照少,棉花烂桃、病桃多,纤维品质较差。2018—2020 年棉花品质较好,衣分较高,在39%~41%。
棉花市场不太活跃,多数收购站处于半公半闲状态,收购都由县内农产品购销主体或贩运中介承担,采取上门收购方式,收购周期短,收购时间有限。棉农家中很少长时间存放子棉,卖价较低,市场后期溢价或涨价时,棉农家中或棉田所剩子棉不多或多僵瓣烂铃尾花,这也是导致棉花种植效益不佳的重要因素。
2 公安县抓棉兴棉措施
2.1 做好新品种推广
首选铃壳薄、吐絮畅、好捡花、产量高的国欣棉系列品种,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直播机采棉选为晶华棉116、EZ9 等优良短季品种。在棉花主产乡镇毛家港镇桂丰村安排了棉花品比试验和多品种集中展示片,组织现场观摩、专家测产,优中选优,为全县棉农筛选适机适密、熟期相当、丰产性和抗性兼优的棉花新品种。
2.2 做实新技术示范
推动科学施肥。公安县2 000 多户种田大户安装了公安县测土配方施肥APP,可通过手机在线了解科学施肥技术、听取专家施肥建议,推动配方施肥信息化服务进程。在棉花提质增效项目中推广使用缓释肥,棉花生产上注重底施硼肥和花期喷硼,全县棉田测土配方施肥率提升到90%以上。推行植保飞防。盲椿象、烟粉虱等为害逐年上升,棉农分散防治、人工防治效果不理想且效率低,棉花提质增效项目核心示范区实施病虫飞防,以其作业效率高、防治成本低、防除效果佳、可全天候作业等特点被多数棉农认可和接受,棉区辐射推广较快。推广机械种收。全县自2018 年开展直播棉示范以来,由使用简易手推式播种器到小型播种机再到大型联合播种耕整镇压一体机械,播种效率由3 300 m2/d 加快到3.3 万m2/d。出苗率由70%提升到85%,成苗率维持在72%~75%。配合机采,采用固定行距76 cm,后期机械中耕施肥培土。2022年10月26日,荆州市农业科学院在毛家港镇桂丰村春晖家庭农场直播棉示范基地成功举办机采棉现场会,机采效率为5.3万m2/d,采净率达90%以上,落地棉比例可控制在10%以内。
2.3 做强新政策保障
争取棉花提质增效技术模式集成项目资金60万元,提标扩面继续实施机采直播棉生产示范,惠及1 个乡镇、1 家市场主体、2 个村,覆盖面积200 万m2。用好用足棉花种植保险、棉花价格保险等政策工具,惠及全县13 个乡镇、16 219 户植棉户,种植保险理赔到户资金180 万元,年底全县棉农还有棉花价格保底期货保险分红收益。
2.4 做足提升文章
开展与省、市农业科学院深度合作,演示了耕整、播种、中耕、植保、采收全过程新机具,为棉花生产节本增效、转型升级提供了装备支撑。引进了直播棉新品种3 个,加快了棉花机械化生产技术示范,普及了硼肥、缓释肥和专用配方肥,扩大了药肥双减、封杀除草等技术应用,开展了“棉-菜”“棉-粮”“棉-瓜”等棉田综合效益模式探索,为棉花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提供了科技支撑。依托春晖家庭农场等规模种植市场主体,发展棉花规模种植、集中展示基地,单一主体植棉规模由1.3 万m2跃升为44.7 万m2。对接金安纺织集团,发展棉花定制生产和订单产销,紧密利益联结,为棉花产业化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3 棉花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
3.1 灾害气候频发,棉田抗灾能力弱
公安县2020 年夏秋遭遇连绵阴雨、低温寡照天气,导致棉花烂桃多、渍害重。2022 年夏秋又遇超历史罕见高温与持续干旱天气[11],蕾铃大量脱落,棉花脱肥早衰。棉田地势高,地下水位高,水源条件差,排灌设施不配套或年久失修,旱不能灌,涝不能排[12],棉田生产能力和抗灾能力越来越弱。
3.2 生产用工密集,机械作业程度低
棉花从种到收包含制营养钵、播种、苗床管理、大田除草整地、搬钵移栽、补苗定苗、施肥、病虫防治、化学调控、整枝抹芽打顶、捡花晒花、拔杆等工序[13-15],生产过程除了整地、中耕和打药基本实现机械化外,其余基本都是手工操作,管理周期长,费时费工,劳动强度大,每生产50 kg 皮棉的平均用工量高达20~30 个。在家务农的农户不到在册农户数的1/3,劳动力以近60 岁中老年为主,大部分青壮劳力外出进城务工,劳动力紧张和季节矛盾突出,人工成本和植棉成本逐年增加[16],机械化生产瓶颈凸显。
3.3 规模推进缓慢,机艺融合难度大
受棉价波动、植棉效益低、投工投劳多等影响,棉花播种面积调减,植棉面积超过6.67 km2的乡镇仅剩6 个。2019 年,全县植棉农户7.1 万户,户均2 300 m2,2020 年,全 县植棉 农户6.7 万户,户 均1 993 m2,生产上少有集中连片规模植棉区,棉田零星分布,棉农分散种植,限制了机械化推进进程。过去集中优势棉产区10%以上水源条件好的旱改水种稻谷,80%以上改种机械化作业程度高的大豆、玉米。常年在家务农的农民大多文化层次低,小学、初中学历居多,对农业新技术、新机具、新模式缺乏认知,生产实践应用不多也不到位,农机农艺不配套,机艺融合难度大。
3.4 生产机制不全,产业发展后劲弱
一是棉花规模生产经营主体缺乏或培育不够,稳棉兴棉主军不力。全县从事棉花产销和专业农化服务的市场主体28 家,1.33 万m2以上植棉大户约600 户,平均每村2.3 户,服务能力有限,规模推进乏力。二是一村一品意识淡薄,一户多种现象比较突出,原棉一致性差,加工品质差。三是抓棉力度减退,植棉信心不振。棉花经济收入在农业总产值中的占比严重下降,全县各地各级抓棉兴棉行政推力减弱,棉农植棉信心受挫。四是棉花生产保障机制不健全,产业发展后劲不足。棉田生产条件亟待改善,棉花生产环境日趋恶化,棉花轻简化、机械化生产技术支撑亟需加强,棉花产加销一体化需要建链补链强链。
4 对策与建议
1)改善棉田生产条件,夯实棉田综合产能基础。加快棉田沟路升级改造、排灌能力和棉田耕地质量建设,提升棉田抗旱排涝抗灾能力,提升棉田土壤有机质,降低自然灾害损失,提高棉田保肥保水能力、肥料利用率和棉田产出能力。
2)提升科技植棉水平,促进棉花节本、提质、增效。强化棉花产业链各环节培育、培训,加快棉花轻简化、机械化、高效化技术集成示范推广,逐步实现棉花从播种到采收全面全程机械化,减轻劳动强度,缓解劳活紧张矛盾,提高植棉效率,提升植棉效益和生产质效。
3)综合运用棉花保险、补贴政策,保障植棉收益。借鉴外地成功经验,总结本地成熟模式,逐步建立棉花提质增效集成示范、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棉花种植保险和“期货+保险”互为补充的政策激励机制,形成综合风险保障和农业专项补助相结合的农业政策体系,规避自然、市场两大风险,切实保障植棉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