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重点工业领域深化机制体制改革的思考与建议
2023-10-30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徐宇辰
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 徐宇辰
新时代、新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下,我国重点工业领域面临着极其复杂的内外部环境,高端制造作为我国重点工业领域,既需要顶层设计引领高端制造的发展方向,同时更需要做好相关产业政策支持。为此,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实施针对重大短板装备和核心关键技术瓶颈的攻关专项,提高产业链的稳定性和韧性极其必要。
我国重点工业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应从国内外实际问题出发,正确处理政府引导与市场竞争的关系。从我国工业实际情况看,目前亟需加强国家规划和行业统筹管理职能,对承担产业升级战略任务的企业要给予一定条件的扶持。
二是对外开放国内市场必须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必须以维护国家安全为底线。装备制造业高端技术、产品和供应链,关乎国家经济和国防安全,必须构建自主可控的国家装备制造科技和产业体系。
三是要立足自主创新,做长期奋斗准备。自主创新强调创新主体主导作用。必须清醒认识到过去简单依靠进口技术和“人口红利”、顺风顺水走规模型发展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面对的是和30 年前完全不同的历史条件。向高科技和高端产业攀登,需要付出艰巨的努力;要全面提高工业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必须有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
四是国家支持技术创新、产业升级政策要找准发力点。首先,做好顶层统筹规划。进一步加强政府有关机构和行业组织对装备制造业的领导和政策协调,指导行业经济运行,在宏观背景下对企业实行必要的政策支持(包括减免税优惠政策),针对各重点环节的技术短板,组织科技攻关,推进全产业链技术升级和综合竞争力提升。其次,建设新型技术研发体系。合理配置行业内有限的科技资源,重视人才培养、扭转高校工科生源不足的问题;重视专业研发机构的作用,形成以企业和专业研发机构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新型技术研发体系。最后,分类施策、精准施策。针对装备工业不同领域的具体情况,区别对待,精准施策。政策支持,应聚焦在战略亟需的高技术领域,组织多部门多层次协同攻关,补短板,强弱项。在我国企业具有相当竞争力的中低端产品领域,必须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
对国家重点工业领域深化改革的几点建议
以创新统筹加强行业创新体系建设。
一是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在基础/ 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优势,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基础/ 应用基础研究。形成以企业为重点、企业和专业研发机构并行的研发体系。
具体建议对工业科研机构进行调整重组,打造国家级基础研究平台和行业基础共性技术研究平台。制订全行业科研发展规划,突出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重点抓好高端产品研发、基础及共性技术研究。探索建立股份制行业共性技术研发中心。
二是推动“产学研用”结合。企业技术创新要加强用户工艺的研究。例如,为冶金石化矿山等行业提供重大装备的企业,尤其要在透彻理解用户工艺和需求方面下功夫,科研、设计(工程)、生产(用户)、装备制造各方密切协同,发展具有装备系统集成技术能力、国际贸易融资能力的集团。
在实践中推动“产学研用”结合,鼓励相关各方形成具有股权关联的联盟,加强设备使用方与制造企业的交流,联合设计、合作开发,降低制造企业创新风险。
三是加快装备工业和现代ICT技术的融合。5G 技术与工业互联网的结合,涉及多行业、多技术领域和环节,需要在国家层面进行规划协调,保障制造业和信息技术领域的高度协同。要选择有能力的企业作为试点,梯级推进;同时抓紧研发一批应用于生产的高端软件、传感器、工业识别技术等。加大对工业互联网硬件和软件人才的培养。
四是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发现和培育一批集研发制造、工程设计、系统集成和建设运营于一体的龙头企业,完善标检认证体系,推动重大技术装备品牌质量整体提升;以龙头企业为主导,鼓励上下游企业联合重组。
五是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实施针对重大短板装备和核心关键技术瓶颈的攻关专项,提高产业链的稳定性和韧性。针对贸易战中产业链、供应链暴露的问题,制订和实施“补链”计划,需求引领、突出重点、分类施策,集中优势力量进行科技攻关,力争在基础薄弱领域和产业链关键环节实现新突破。注重先进材料、核心零部件及元器件、精密加工设备、仪器仪表、控制系统、重要工业软件等弱项的攻关和产业化。
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
一是推动国有装备制造业龙头企业进行重组。目前我国装备制造业领头大企业数量较多,但产品结构、技术水平相近。这导致大企业过于专注与国内同行的竞争,难以形成具有前瞻性、引领性的行业科技规划和本国品牌。
二是借助供应链再造、大数据和工业互联网的应用,以及环保政策的落实,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路线,促进整机—配套上下游全产业链的互动与整合。
投资与贸易并行,积极扩大国际化经营。
一是加强国际交流合作,鼓励企业充分利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市场,与西方跨国公司进行差异化竞争。进一步鼓励海外投资项目的设备应用。特别是在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如高铁、核电、工程机械,以及冶金、电力、石化装备等具备相当竞争力的行业,在巩固国内市场的同时,支持龙头企业向国际市场发展。
二是发挥企业成套设备能力的竞争优势。鼓励企业联合,改进经营模式、招揽高级国际经营人才,提高国际营销服务水平,由成本优势向质量和品牌优势转化。鼓励有实力的大企业面向全球布局研发网络和生产基地。
三是注重跨国并购和国际化资本运作。建议谨慎支持企业跨国并购决策,重视所在国法律法规和营商环境,避免盲目投资。注意分析、权衡政治风险。争取通过并购获取核心技术。
四是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和区域标准制定,推动计量标准和认证认可结果的互认采信,提升我国在全球重大技术装备产业链中的话语权。
金融财税政策需加大对制造业支持力度。
一是为装备制造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投融资环境。通过税收优惠、专项资金引导、融资引导等形式进行支持,特别是重视支持有潜力的“专精特”型企业。
二是完善对中小企业的财政担保机制,降低中小企业贷款难度。鼓励融资租赁方式,探索使用联合租赁、委托租赁、杠杆租赁等业务模式,方便本国装备制造企业的市场流通。
三是设立国家装备产业发展基金,对重点关键基础领域、新技术攻关及高端研发、重大装备进行可持续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