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023-10-30

考试周刊 2023年41期
关键词:导学式教学法评估

侯 强

现代教育理念下,教育目标已转变为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思维、批判性思考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为达成该目标,教学方法和策略也在发生深刻变革。其中,导学式教学法(Inquiry-based Learning)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主动探究和深层次理解的特点,在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然而,导学式教学法实施并非易事。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学设计和评估的创新、学生学习习惯和态度的改变等因素都给其实施带来了挑战。因此,深入理解面临的挑战并制定明确策略应对,成为实现导学式教学法成功应用的关键。

一、 小学数学教学中导学式教学法应用现状

(一)教师角色转变困难

导学式教学法要求教师从传统知识传递者角色转变为学习引导者和协助者,这对部分习惯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师来说是项重大挑战。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知识的权威,而学生则是被动接受者。然而,在导学式教学法中,教师需要放下“专家”身份,转为“指导者”,通过提供启发性问题和适时帮助,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这一角色转变需要教师拥有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技巧。其需要学会如何引导,如何在学生犯错误时提供支持,如何在不损害学生自信心的同时,激发其求知欲望和创新精神。这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教学能力和情感态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部分教师缺乏必要的培训和支持,对新的角色感到不适应或不安。因此,教师角色转变困难成为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挑战。

(二)缺乏有效的教学设计和评估工具

在导学式教学中,教师需要设计出富有挑战性和吸引力强的学习任务,同时需要有效的评估工具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这既是对教师教学设计和评估能力的挑战,也反映了当前教学资源和工具的不足。首先,设计优质的探索性学习任务需要教师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识别和提炼数学中的关键概念,设计出既有挑战性又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的问题,能够预见和应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然而,部分教师缺乏该方面的经验和技巧,或者缺乏适合的教学资源和工具。其次,导学式教学需要全面而敏感的评估系统,能够反映学生的思考过程,促使其深层次理解,并提供及时反馈。然而,现有评估工具侧重于知识掌握程度,对学生的思考过程和深层次理解关注度不足,无法满足导学式教学评估需求。

(三)学生参与积极性差

导学式教学法需要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独立探索。但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对导学式教学活动参与积极性差,主要表现在如下两方面:首先,学生的学习习惯可能会对导学式教学的实施产生影响。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习惯于教师直接指导和解答,在面对需自我探索的任务时可能会感到不安或困惑。学生可能需要时间适应新的学习方式,学习如何设定学习目标,如何制定学习策略,如何自我评估学习成果。其次,部分学生对新的教学方式抱有疑虑或抵触,担心自我探索过程中出错或失败,对新的学习方式产生的效果不满或失望。这需要教师通过积极的沟通和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接受新的学习方式,建立对自我探索的信心和兴趣。

(四)导学式教学思路较为混乱

通过对数学课堂上教师应用导学式教学法的现状加以分析可知,部分教师存在导学思路混乱的现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课上直接要求学生学习新课,学生不了解新课内容,学习效率较低,找不到学习重点,教师出现了新课导入过于生硬的情况;第二,提问频率、时机、方式等方面有待优化,问题的启发性较低,学生很难在问题的吸引下进入导学情境;第三,学生自学方式僵化,以独立做题为主,这虽能体现出学生本位,但学生数学素养参差不齐,学习效率有高有低,对部分学生来讲自学有一定的难度,同时弱化导学式教学的效果;第四,教师讲解数学知识的方式有待转变,存在很难引导学生探索、创新、实践的问题。

二、 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学生能自由思考

导学式教学法的基本思想是立足课堂指引学生主动求知,用以“学”为重心的育人方式代替以“教”为重心的育人方式,教师加大“导”的力度,引导学生认识数学、关注数学、喜爱数学,在此条件下,为学生创设自由求知空间,教师的身份随之改变,用学习空间建设者、自学活动组织者的身份代替知识传递者这一身份,使学生的行为、思维均更加自由,在身心无束缚的状态下激活数学思维,积极主动地探、达、践、创,进而全面发展,达成导学式教学目标。

(二)引用多元资源,构建生动课堂

因为导学式教学的重点是“导”,“导”的效果会影响数学教学最终的成效,加之新课标要求数学课程要结构化开发与重组,所以该教法利于数学教师引用多元资源,用知识性、趣味性、丰富性兼具的资源引导学生讨论、质疑、自学、练习。例如,教师在计划讲解与“可能性”有关的教学内容时,可以借助网络在课堂上引用数学绘本资源,如《猜猜看》等,构建绘本导学课堂,使学生能在绘本引领下了解“可能性”的内涵,还能用相关知识解析生活问题,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应用能力等素养。

(三)实现“双减”目标

“双减”是指导教师革新育人手段的动力之一,相关政策要求教师打造低负型课堂,因为导学式教学法聚焦学情,同时一切引导育人举措均契合学情,所以学生能减轻数学学习压力,优化学习感受,调节学习心态,进而助力数学教师实现“双减”目标。导学式教学法应用范围较宽,可在数学课后服务环节彰显教育意义,例如教师可从引导学生善用方位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角度出发,在课后服务环节引导学生参与到“设计从家到公园的地图”这个活动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用趣味活动导学,进而达到“双减”的效果。

三、 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提供教师专业发展和支持

成功实施导学式教学法,首先需要教师对该方法有深入的理解和熟练的应用。这需要学校提供持续、结构化的专业发展和支持,帮助教师掌握新的教学观念和技巧。首先,学校需要为教师提供系统专业发展计划。具体可通过培训研讨会、在线课程、教学工作坊等,帮助教师理解导学式教学理念,掌握设计探索性学习任务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这些培训活动应该包含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两部分,以便教师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实际操作,增强其教学技能。其次,学校需要为教师提供持续的教学辅导和支持。如定期的教学观摩、团队教学研讨、个人教学指导等,以帮助教师应对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交流和分享其教学实践,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师教学效果。这可帮助教师将专业发展成果转化为教学实践改进,也可为教师提供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平台。最后,学校需要为教师提供有效的反馈和评价系统。具体内容包括学生学习成果评估、教师教学行为观察、教学效果反馈调查等,以帮助教师了解其教学效果,反思自身教学行为,及时调整和改进其教学策略。这可帮助教师看到自身教学实践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激发其改进教学动力和信心。

以“平行四边形面积”教学为例。教师可参考以下几点展开教学:首先,课前准备阶段,教师可参加专业发展培训,学习如何制订基于导学式教学法的教学计划。教师可与培训导师讨论课程目标,学习如何提出引导性问题,以及如何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学习成果。其次,导入新课阶段,教师可引导学生探讨面积的基本概念,随后引入平行四边形概念,引导学生自我探索平行四边形特性。再次,学生探究阶段,教师可通过提供多种材料(如切割平行四边形的纸片、软件模拟工具等),引导学生通过切割和重组平行四边形,自我发现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此外,教师可在课程结束时,通过课堂讨论或个别访谈方式,检查并确认学生理解程度,也可反馈给学生其探究过程中的表现。最后,评估和反馈阶段,教师可通过观察学生表现、收集学生作业,或设计一些基于探究的评估任务,评估学生理解和应用情况。

(二)创新教学设计和评估工具

为更好地应用导学式教学法,教师需要创新教学设计和评估工具,这可有效地支持学生主动学习,准确、全面地评估其学习过程和成果。首先,教师需要设计一系列探索性学习任务。这些任务应该紧扣数学关键概念和技能,同时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主动思考,独立解决问题。为此,教师可设计一些真实场景问题,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发现和理解数学知识。同时,教师也可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使学生有机会表达自身想法,进行理性讨论和辩论,提高其批判性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其次,教师需要开发新的评估工具。该评估工具应能够反映学生思考过程和深层次理解过程。如学生学习日志、思维导图、项目报告等,这些都可展现学生的思考过程,表达其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同时,教师也可使用一些形成性评估方法,如同行评价、自我评价、教师观察等,以上评估方法均可提供及时反馈,帮助学生和教师了解学习进展,及时调整学习策略。

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为例。教师可参考如下步骤展开教学:首先,教师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并设计一系列探究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例如,教师可设计一些实物操作活动,使学生通过制作立体模型,直观理解表面积概念。随后,教师便可开始介绍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性质,引出表面积概念。教师可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自我探索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接下来,教师可提供立体模型和尺子,安排学生自己测量和计算表面积。同时,教师可使用数字教学工具,如在线3D模型软件,使学生在虚拟环境中操作,提高学习趣味性和效率。最后,教师可设计一些实际问题,如设计包装盒、装饰房间等,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表面积概念和计算方法的理解。

(三)建立积极的学习文化和环境

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接受导学式教学,教师需要建立积极的学习文化和环境。这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其自主探索,以及持久地坚持在挑战中学习。首先,教师需要建立鼓励探索和发现的学习文化。教师在此应扮演引导者角色,通过积极的态度和行为,向学生传递探索和发现的价值。教师应赞扬学生的主动思考和自主探索,鼓励其尝试、犯错误,并从错误中学习。此外,教师亦需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使其在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听取和尊重他人观点,学会合作和分享。其次,教师需要创建支持和鼓励探索的物理环境。如充满各种资源和工具的学习空间,使学生可自由地探索和实践。教室布置应反映出开放和多元学习氛围,如设置多种学习角,使学生可在不同空间进行不同类型的学习活动。此外,教师还可利用数字技术,如在线学习平台和数字教学工具,为学生提供更丰富和灵活的学习资源和机会。

以“分数与除法”教学为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参考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在引入新课程之前,教师可准备一些与分数和除法相关的游戏和活动,如破解数学难题、团队竞赛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接下来,教师便可以分数和除法的实际问题为例,引发学生思考,并引导其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法。随后,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合作,通过分工、讨论和试验,共同探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师在此阶段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出自身想法,并尝试解决困难和挑战。最后,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总结,分享其发现和理解。并鼓励学生彼此评价,对其贡献给予认可,以此增强学生成就感。

(四)理顺导学式教学思路

为了使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导学式教学法更具实效性,教师要理顺导学式教学思路,为该育人方法长期起效奠定基础。第一,引导学生提前预习新课,布置预习作业,例如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与方程有关的知识之前,可以先布置预习任务,如阅读数学教材并解析方程内涵等,使学生能对方程有大致的印象以及初步的了解,预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还能汇总问题,找到课上学习的重难点,进而使新知导入更为顺利,学生的预习收获、难以解决的问题、对方程的看法等均可转变为导学动因;第二,高效提问,通过提问使学生能解决如何学、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等问题,避免出现自学笼统、低效等情况,彰显问题引导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价值。教师可以把问题设置成自学提纲或是任务清单,实现以导为主线的数学教学目标。以方程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将“用方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步骤是什么”“如何运用等式性质解方程”“在应用题里你发现了哪些隐藏信息,这些信息对解方程有何帮助”等设为主要问题,并构成自学提纲,而后创设自学空间,该空间应有生活性,实践证明,将生活元素引入数学课堂能令数学知识变得亲切,学生亦可迸发解题热情,这使得导学式教学可事半功倍;第三,优化自学方式,彰显基于支架理论所构建的数学合作求知小组的价值,教师依据学情妥善分设合作、自学、探究并重的小组,各组依托能力“脚手架”进行头脑风暴,思考、探讨、实践及创新,拓宽自学空间,强化综合素养。其中,小组成员彼此质疑、论证、讨论的过程,就是互相导学的过程;第四,转变知识讲解方式,使用“总—分—总”框架,先从夯实数学理论基础的角度切入进行总的论述,再根据导学进展、效率、阶段性成果等方面抓住某个知识点加以论述,保障“学论一体”,依据学情重申重点内容,助力学生发散思考,并在数学知识点的启发与引导下攻克学习难关,在一节课的尾声用思维导图指导学生汇总所学内容,体现出思维导图的导学功能,使学生能发现学习实践的疏漏之处,在此前提下布置自主复习任务,达到“以学定导”的效果,用以引导学生课后个性化复习与提升。

四、 结论

综上所述,导学式教学法作为一种注重学生主动探究和深层次理解的教学方法,已显示出了巨大潜力。然而,要成功实施导学式教学法,必须充分明确其优势和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策略予以应对。通过提供教师专业发展和支持,教师可在理解导学式教学法的基础上进行实际操作,增强其教学技能;通过创新教学设计和评估工具,可帮助教师看到自身教学实践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激发其改进教学动力和信心;通过建立积极的学习文化和环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其自主探索,以及持久地坚持在挑战中学习。

猜你喜欢

导学式教学法评估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研究
评估依据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整体导学式开放性教学法初探
问题导学式教学法的实施程序及效果评价
最终评估
EMA完成对尼美舒利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