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及策略探究
2023-10-30杜娇艳
杜娇艳
教育部门颁布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强调:“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所以,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更是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新、继承与转化的重要途径。
在小学教育活动中,德育是最重要的素质教育内容之一,在小学时期做好德育工作,可以提高师生人格修养、行为习惯与思想道德等方面的建设水平。当前,我国教育部门正在大力探索立德树人的教育载体,以此来制订学校的教育教学方向与理念。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中,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也是中国各族人民一直传承的优良品格,在小学德育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帮助小学生在学习德育知识的同时,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最终提高小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将其培养成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与传承人。
基于此,文章探讨了小学德育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及策略,以明确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且结合德育的有关内容以及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核心精神内容与教育事项,做好各项教学分析与研究,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够有效加强学生的德育能力和文化素养,将小学生培养成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者与传承人。
一、 小学德育的有关分析
(一)概念
德育是对学生展开心理健康、法律、道德、政治与思想的教育,也是小学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可以推动学生身心健康稳定地成长。当前,中小学也将德育工作放在素质教育的重要位置。由此可见,将小学德育工作提上日程,给予学生多元的德育指导,能够促使学生德智体的发展,使其可以在良好的德智之中寻找到自我,树立起健康积极的理念与思想。
(二)特点
德育与其他的课程教学不同,更为注重从心智方面,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与行为习惯。如在日常的德育教学中,教师重点引导学生探讨各种关于思想品德教育的问题,即从品德思想方面,考查学生内在的学习品行,给予学生适当的思想道德知识提示与引导,引导学生围绕思想品德层面的知识内容,审视自我是否存在不良的行为,或者自我是否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觉悟。
由此可见,德育作为一门有关学生心理、品质以及德行方面的课程,更为突出人文教学以及道德价值观的意义,并非简单的理论知识灌输教学,又或者是各种理性学科的运用与研究,多为各种关于学生心理、道德以及品行方面的教育培养。但是,教师也要明白德育并非要求学生一言一行都要按照规矩走,而是真正从学生内心启发之中,给予学生良好的教育启示,让学生能够从启示之中明白如何为人处世,这才是德育教学的特点。
此外,德育还具有一定的实践探究以及灵活教学的特点,即不一定在课堂之内组织与开展各项德育教学工作,教师可尝试从课外教育实践引导方面,给予学生适当的课外教育启示与引导,促使学生能够结合真实的生活环境,思考如何落实好自我德育品质的形成。这时作为教师的我们,就要利用好课外的实践教育时间以及机会,尽可能将学习与领会的主动权交由学生,让学生自主参与进德育问题的分析与探讨,从而真正起到启发学生德育品质的作用。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做好德育教学的时间规划,突出德育的合理性和针对性,尽可能围绕学生的实际所学以及个人存在的问题,做好后续的思想品德学习,从自我品行优化层面,不断朝着良好思想品德道德规范方面发展,进而不断地约束自己、改进自己。
通过以上的分析与互动探讨,得出德育教学的核心特点就是教育的人文性与思想性,重视从学生的思想道德层面,展开相关的情感教育,尽可能以情动人,指导学生主动改进自我存在的不足,从根本上促进个人学习品质的发展,这样的德育教学才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德育教师,也要抓住德育的这些突出特点,且尽可能结合现有课程教学机会,引导学生有序参与到课程的学习与互动中,由此培养学生的德育精神,使其不再受到各项教育情感的束缚,而是在不断地优化与创新之中,实现自我学习的成长以及思想智慧的提升。
(三)作用
首先,考虑到小学生正处于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阶段,因而借此阶段,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行,且重视学生树立起良好的思想道德学习习惯,尽可能将学生存在的思想劣性发掘出来,并且做出重要的教育引导与启示,使其可以及时改进自己思想品行的不端,并向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行展开学习与借鉴,这些都是德育课程教学所要发挥出来的作用与价值。但是,在开展相关的课程教学时,作为教师的我们,也要把握好每一次的教育机会,且在适当时机,引入各种生动形象的德育素材,从而给予学生具有针对性、及时性的教育引导,进而在不断教育改进之中,寻找到一个德育教学与现实课堂相互结合的方式与形式。
其次,在小学教学阶段,开展德育教学工作,也是新课程教育改革的基本要求。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时代领域里,孩子是国家未来发展与建设的接班人,如若缺乏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行以及政治觉悟意识,则无法为国家的发展与建设贡献出有用的精神力量。同时,小学阶段也是重点培养学生德智体的重要与关键时期,如若这一时期学生出现任何学习行为上的偏差,都会对其日后的学习与工作带去不利的影响。鉴于此,作为一名小学德育教师,应该学会结合实际的学情,尽可能发挥出德育的启示性引导,提高学生对德育的认识,并促使学生增强德育品质。
最后,德育教学的另外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让每位学生都能互相学习、互相借鉴良好的和优秀的人文学习品质。在德育教学课堂之中,每位学生都可以从教师口中或者书本教材上学习到很多优秀人物的思想道德品质。在学习这些思想品质的过程中,也会发现很多学生都存在一些不足,促使学生不断地去改进与优化自我学习的不足,从不足之中寻找到个人学习成长的关键。通过这样的教育引导,每位学生都能从中获得良好的教育启发,且也会促使很多学生成为思想道德学习的楷模与榜样。借助这些榜样的力量,也能形成一个相互学习、相互成长的教育环境,促使学生之间互相成就、互相成长,并且成为彼此真正理解与认知的个人。
二、 小学德育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一)传统文化的内容、精神与德育契合
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丰富,无论是思想观念、语言习惯,还是文化传统、情感认同,都是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内容,就文化遗产而言,其中蕴含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具有重要传承意义的物质文化遗产;就规范文化而言,其中包含了中华传统美德与传统节日习俗等;就认知文化而言,其中包含了中华民族精神、古代思想文化精髓、优秀传统价值观、汉字汉语、书画艺术和古代文学等。
总而言之,玉米的高效种植时需要特别注意在种植过程中细节的处理,同时要多采用科学的管理方式,因地制宜,使资源能够得到最大化的利用,最终掌握最为高效的玉米种植技术,促农业的丰产,农民的丰收。
由此可以看出,优秀传统文化是非常值得学生学习与借鉴的内容,且在传统文化的渗透之下,学生的学习眼界能够得到一定的开阔,不再仅仅局限于一些思想道德浅层的学习。如在学习类似于古诗词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之时,有很多古诗词渗透着古人精忠报国、热爱家乡以及关爱人民的思想道德情感,而从古人的视角,他们能够具备这些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与他们所处的年代存在一定关系。如何体现出一个人的价值,就要跳脱出自私自利的思想,学会一切为人民、为国家思考,且以为国家发展和人民群众做出贡献为目标,不断优化与提升自我的学习道德品质,这是德育教学的体现。
(二)提升德育的文学性和启示性
首先,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进小学德育工作之中,会充实相关的德育内容,且突出德育的文学性。如在德育中适当加入一些古诗词学习内容,又或者加入一些关于文言文的教育精神内容,都是有效丰富课程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举措。同时,思考到德育的一个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将传统文化之中的爱国主义、文化传承意义渗透其中,也能引导学生从小热爱国家、热爱民族,使得学生产生良好的民族责任意识感和荣辱感,懂得坚持自己的为人处世标准,从而在不断学习与深化之中,树立起良好的为人处世品质与思想文化。
其次,传统文化之中也有很多有趣的教育内容,如各种民族特色的传统习俗、民间游戏等,这些内容引入小学德育课堂,都能很好地启示学生,带给学生不一样的学习互动理解与体验过程。如将相关的民族特色风俗文化引入德育课堂,促使课堂之内的教育内容变得丰富多彩且富于特色,这样会给学生带去多元的学习选择。每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欢,选择其中有趣的德育内容展开学习分析与探讨。久而久之,学生也就会产生多元的学习文化意识,促使他们会去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分析这些内容之中存在的传统文化思想精神,从而尽可能地给予学生良好的教育思想文化获取渠道,进而树立起良好的思想文化教育精神。
最后,在日常小学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德育方面的培养,只有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素养,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也能保证学生提高生活实践水平。但是,在渗透传统文化的教学阶段,学生的性格特点、发展状况等存有差异,导致班级教育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大多数教师认为教育就是对学生传统文化理论方面的启发,大部分的教学内容都比较缺乏新意,而且比较单一,学生的兴趣无法被充分调动。实践课堂中,教师一旦只关注传统文化理论知识,忽视了学生思想意识的培养,只会让教育越来越松散,无法凝聚学生的思想和精神,进而出现教学混乱的现象。
三、 小学德育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
(一)从学生知理方面,培养学生的“规范”意识
在学生的成长阶段,必须要有一定的规范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学生才能更加全面地发展。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学习过程也十分自由,长此以往,他们会变得更加散漫,这对学生成长有一定的影响。通过借助一定的规范,不仅能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也利于促使学生更加遵守课堂纪律,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借助这一时期的教育培养机会,适当渗透德育内容,是突出小学德育教学重要性的过程。但是,如何规范学生的行为意识,可从传统文化学习内容方面,借助有趣的传统文化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探讨其中的规范意识道理与责任精神。以《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和校本教材《小学生必读古诗文》几本教材为主,教师带头诵读。在此基础上,学校可以借助校园广播、班级会议等方式开展实践教育,落实行为规范教育,促使行为规范在校园中全面推广,形成一种集体约束力,使得全体师生都能遵守“规范意识”。在进一步实践阶段,要从班级入手,班主任要做好管理工作,制订符合学生发展的班规,加强班风建设,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规范自己行为,努力让“规范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依据以上规范意识的培养内容,已经引入了诸多的传统文化学习材料,如《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可并不是所有学生都愿意去读,且教师强行加入这些内容进行灌输教学,也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得学生无法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与热情,更不能引起很好的教育规范共鸣。为了强化实践教学的成果,且给予学生良好的规范引导,让学生可以借助传统文化学习素材,真正明白自身行为规范的重要性,教师还可从游戏互动视角,将本来刻板的规范意识学习内容变得有趣生动起来。比如,组织一场关于《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的背诵学习游戏,且以比赛的模式,鼓励学生参与,并给予学生适当的学习奖励。通过这样的形式,可以有效转变以往强行教育的不足与问题,且为学生的规范意识学习提供了多元的渠道,促使学习变得有趣和生动起来。
(二)从学生情感方面,注重德育之中的仪式教育
当小学生有了一定的规范意识之后,仍需重视个人思想情感的构建,且懂得丰富自我的思想文化情感,才能成为一个德智体健全的人。如在小学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小学生思想情感素养的形成,实现对有效知识的内化,促使学生提高认同感,加强对学生契约精神的培养。
因为在当前的社会时代里,每位学生都是国家发展与建设的新鲜血液与力量,如若学生缺乏良好的国家自豪感、归属感以及使命感,将对国家的发展与建设带来不利的影响,所以在小学德育教学中,依然需要重视学生情感方面的引导,且重视仪式性的教育,采用真实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懂得什么是国家自豪感、归属感以及契约精神。同时,也要重视仪式教育之中的礼仪规范教学,使得学生从小养成知书达理的行为品质,这对其日后的学习与生活,也会带去有意义的影响作用。
此外,在开展校园活动过程中,学校要全面地进行红色经典教育,红色经典教育作为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全面地在小学阶段开展。在学生加入少先队前,需要按照一定的流程进行,通过“申请入队——队前教育——入队仪式”这种方式,能提高学生对少先队的认识。学校可以在每年六月开展入队仪式,将入队仪式作为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学生使命感,促使学生认识到“规范也是一种美”。通过这一系列的德育引导,既渗透了传统文化之中的礼仪教育精神,也重视了现代化的礼仪规范引导,使得学生能够结合古今的礼仪知识,对自我的思想行为规范展开有效的改进,从而让学生真正从德智体方面去发展自我、成就自我。
(三)从学生意志方面,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
增强小学生的自律意识,是小学德育教学的一个重点。且在现实教育之中,很多小学生都缺乏良好的主动学习意识,都是按照教师的规定去完成学习。可是,在很多时候,学生都习惯于应付老师,缺乏良好的自律与自控意识,想到什么就去做什么。同时,课堂缺乏有效的交流和互动环节,学生很难从课堂中体会其中的思想精神,从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为了有效强化学生的自律意识,使之能够坚定自己的学习意念,并且为提升自我学习能力展开多元的学习互动,借助“一日常规”教育模式,全面地落实德育教学,强化学生的自律意识培养。
比如,在学生上课过程中,自律意识也就是引导学生从自我的学习情况出发,学会自我做好行为规范,不在课堂之内交头接耳、追逐打闹,这是基本的学习规范与纪律遵守事宜。同时,在课堂互动阶段,也要有一种自律与自主的学习意识,即能够根据教师提出的课程学习问题,做好及时的互动与交流,且尊重其他同学表达出来的学习观点,从而促使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实际表达以及他人的学习意见,有效优化自我学习、提升自我学习能力。
但是,教师也要做好相关的学习监督与指导,即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表现,做好相应的学生自律性评价与指导。当看到课堂上存在学生打扰他人学习的行为之时,教师应及时制止,并且让学生就自己的错误行为做出自省,引导学生自主做好分析,明白自己存在哪些学习问题,从而针对自我存在的不规范行为做出相应的改进。此外,教师还可以继续引入一些直观的教育内容,用以培养学生的自律学习意识,如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相关的《弟子规》内容,且可引入一些直观形象的图画以及视频内容,用以教导学生,促使学生能够在大脑之中形成良好的学习规范意识观念。
(四)从学生的拓展学习方面,展开德育培养
小学德育课本中的德育素材有限,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渴望。同时,有限的德育素材内容限制了学生的思想,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因此,老师需要改进和优化现有的课本教学内容,收集更多精彩的课程教学案例,以丰富课本中的德育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比如,学校可以根据校园实际情况,成立绘画、书法、合唱、乐器、古筝、武术、象棋、舞蹈、跳绳等社团组织,让学生在开学初期选择喜欢的社团,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其中。为了保证德育教学全面开展,社团活动的开展要围绕德育内容进行。比如以“孝道”为主题开展绘画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演讲。学生参与的过程是他们成长的过程,利于学生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也能促使他们增强思想意识。社团活动的开展过程中,社团教师要重视校园文化的烘托,打造良好的社团活动氛围,促使学生不断树立正确三观,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五)从学生课外阅读、节日互动落实德育培养
对当前小学生的德育教学,还可以从课外阅读相关国家重要节假日的德育培养方面,渗透传统文化精神,且强化学生的德育学习意识。比如,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中有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作品中包含了很多有关德育的典故,这些内容非常适合小学阶段学生学习,其作为重要的课外资源,能提高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促使他们加大阅读量,丰富课余生活。围绕这些传统的文学作品以及古典文学内容,可在小学低年级德育教学中,推荐给学生一些课外阅读的书籍内容,且给予学生适当的课外阅读时间与空间。这就包括组织一些课外学习阅读活动,给学生推荐有关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等我国的经典传统神话故事相关读物。这些读物中包含了古人对神秘的天与地的探索,是人们对自然的进一步探究,体现了先人对自然的敬畏,同时也肯定了他们征服宇宙的探索精神。在高年级中可以让学生阅读四大名著。同时,围绕某一古诗词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与体会古诗词,对古诗之中渗透的人文思想、道德品质展开深刻理解与体会,这些都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其中,可以组织适当的合作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两两为一组,展开合作学习,分析古诗词之中的字与词内容,并由这些古诗词内容理解其中的含义与作用,从而启发学生的文学智慧。
此外,学校还可以利用节日的教育宣传作用,对学生的德育学习品质展开有效培养。在此期间,依然可以渗透相关的传统文化精神,如利用传统节日全面地开展相关的主题活动,活动中全面地落实德育教学。在每年的清明节到来时,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了解先烈事迹、参观历史博物馆、打扫烈士陵园等活动,让学生了解为国捐躯烈士的英雄气概。在端午节到来时,组织学生学习屈原胸怀大志、宁死不屈的精神。又或者利用每年的9月10日教师节,开展“尊师重教”活动,感念恩师,感念学校。利用校庆日开展校史学习活动,唤起学生爱校、爱家的情感。通过一系列传统节日文化,渗透相关的德育精神内容,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学生的思想道德认知,让学生明白自己需要学习与借鉴哪些行为与意识,从而在相互了解与认知当中,提升学生的为人处世能力,进而在不断提升学生个人学习品行的过程中,让学生懂得结合自己的现实生活,谈论一些有关于现实生活与成长的话题内容,由此从小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感官意识与理念。
(六)从学生的行动方面,培养学生的行为规范意识
适当的情境互动学习,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与认知。同时,在行动之中,学生能够真实看到自我存在的不足,因而加入相关的传统文化,又或者加入一些现实生活之中的情境体验学习互动,从而提升学生的情感学习体验,能够促使学生由基础的文字学习深入思想道德情感理解的层次,由此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基于充分的教学考虑,教师可利用日常教学时间,从学生的行动方面,培养学生的行为规范意识。
比如,在日常的德育教学中,依然可以引入相关的传统文化学习内容,就以古诗词的学习渗透为例,引入一些具有德育精神的古诗词内容。好比是《游子吟》这首古诗,运用情境扮演的学习互动方式,引导学生互相扮演古诗之中的人物,以及将古诗之中人物的一举一动都演绎出来。其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适当加入一些心理活动内容,从而促使学生真正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之中真挚与朴实的母子之情。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可以体会其中的母子情深情感,从而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进而让学生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
如在研究实践中,学校要重视开展“班级小岗位”活动,要从生活、学习、纪律等方面入手,在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阶段设置不同的“小岗位”,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有事做,促使他们在“小岗位”中得到进一步锻炼,保证学生认真完成任务,实践过程中教师要给予有效指导,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 结论
综上所述,在小学德育教学中,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能够增进学生之间的传统文化理解与认知,也开阔了学生的学习视野,且借助传统文化的渗透,有助于丰富德育的内容,带给学生更多不一样的德育学习体验。因此,文章主要基于传统文化学习内容角度,探讨德育教学的方式,以期提出相关有效的德育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