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大学生党员队伍组织力建设的研究

2023-10-30钟旭芬

科学咨询 2023年15期
关键词:党员队伍领导力学生党员

钟旭芬

(上海健康医学院,上海 201318)

一、加强大学生党员队伍组织力建设的必要性

(一)落实《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重点任务

《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以下简称《条例》)指出:“《条例》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加强党的组织体系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全面提升党支部组织力,强化党支部政治功能,巩固党长期执政的组织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条例》也明确要求了高校中的党支部除了落实基本任务外,还要落实“保证监督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加强思想政治引领,筑牢学生理想信念根基,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保证教学科研管理各项任务完成”的任务[1]。

大学生党员作为党组织的新鲜血液和先进力量,与学生团员和学生群众保持着最紧密的联系。高校加强大学生党员队伍的组织力建设,能让大学生党员在大学生群体中发挥思想政治引领、学业榜样示范、行为模范带头、社会实践指引等作用,也是高校学生党支部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最直接、最有效的举措之一。

(二)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广大青年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习近平总书记这番论述饱含了对当代青年的厚望,殷切希望当代青年实现理想信念,艰苦奋斗,干事创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大学生党员作为高校最优秀、最先进的学生代表,肩负时代重任和使命。他们是社会主义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被时代赋予重任的优秀青年团体,关系着祖国未来的发展前景及繁荣昌盛。为了筑牢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根基,增强大学生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高校扎实提升大学生党员队伍的组织力建设质量至关重要。

二、大学生党员队伍组织力建设存在的问题

高校学生党支部作为培养大学生党员的重要载体和主要力量,是保持大学生党员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关键组织,对于加强大学生党员队伍组织力建设责无旁贷。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学生党支部的组织力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实践中,组织力建设仍然面临着一定的风险和挑战。

(一)组织领导力弱化,致使大学生党员队伍的组织方向不明确

组织领导力是党组织开展“三会一课”、组织生活和主题党日的重要核心,是检验支部工作成效的重要保障力量。与高校学生党支部密切联系的组织领导人员包括支部书记、专职党建员和支委委员。在高校中,制约组织领导力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两个。

第一,组织领导力的人员配备不充足。某些地理位置偏远的高校尚未配备专职党建员。专职党建员的缺失,直接导致高校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和组织力下降,教工支部和学生支部联系不够紧密,资源未充分共享,闭门造车独自开展党支部活动,不能有效发挥大学生党员队伍的作用,无法充分突显队伍组织力。同时,学生党支部书记通常由专职辅导员担任,专职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工作繁重,时间被挤压,支部建设工作压力大、任务重,不利于大学生党员队伍的组织力建设。此外,学生党支部支委委员通常由辅导员和学生党员担任,辅导员在开展学生教育管理的同时,也承担着团建、就业、资助等条线工作,容易产生倦怠感和无力感。

第二,组织领导人员的党建业务水平有所欠缺。专职党建员、学生支部书记和支委委员,大部分非思政科班出身,有些甚至是刚工作就直接被委派党建工作,对于党建业务并不熟悉,更无法谈及指导和开展工作。无论是人员配备欠缺还是业务能力欠缺,都是严重制约高校学生党支部的组织领导力的重要因素。

(二)组织规范力欠缺,致使大学生党员队伍的组织凝聚力度不强

在日常的党建工作中,支部会定期召开“三会一课”,开展组织生活、主题党日等活动。支部经常会面临学生党员因实习等问题向支部提出请假的情况,这不仅会影响会议内容传达、学习研讨,而且对支部的组织管理也是一个挑战。大学生党员是学生党支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青年群体中的优秀学生代表。如果支部疏于对党员的管理,对党员参加支部会议和组织生活不作任何要求,大学生党员便无法通过支部学习实现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政治觉悟的目标,更无从谈起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

(三)组织结构力受限,致使大学生党员队伍的组织覆盖面不充分

组织结构力,在此详指大学生党员队伍的组织结构。就笔者所在的高校而言,大学生党员包括了两年制贯通班和专升本班、三年制高职班以及四年制本科班的学生。大学生党员的学制决定了学生在校就读时间的长短。对于熟悉发展党员工作的党务工作者而言,发展一名学生成为党员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因此,部分学生被发展为学生预备党员时,也正好面临实习就业、升学毕业等现实情况,直接影响党员支部生活的参与性。虽然学生党员的学习主动性强、渴望参与支部生活的积极性高,但毕业生党员为了保障参加支部生活,需频繁向单位请假返校,容易影响实习单位对学生的最终录取,也会间接影响实习单位与学院之间的交流合作。这些问题无一不是阻碍党员组织结构力建设的因素,也是大学生党员队伍组织建设力面临的实际问题。

(四)组织学习力薄弱,致使大学生党员队伍的组织成效不明显

大学生党员是高校中最优秀、最先进的学生群体,他们是学业表现优秀、专业基础扎实、科研能力突出的优秀学生代表。但是作为一名大学生党员,仅停留在对自身学业方面的高要求是不够的,更应立足于中国共产党党员的身份,坚持用理论武装头脑。

事实上,导致大学生党员队伍组织学习力薄弱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大学生党员用理论武装头脑的政治敏锐度不高,自我约束力不够。大学生在成为学生预备党员之后,个别党员同志仍只专注于专业课程学习,忽视了作为党员要不断用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武装头脑,从而造成自身理论基础的薄弱。第二,高校学生党支部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重发展轻教育”的问题,注重完成党员发展指标,容易忽视后期对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除了要求学生党员参加支部学习,未对学生党员提出党的政治理论学习上的要求),使大学生党员在党的理论知识方面的学习相对匮乏。

三、加强大学生党员队伍组织力建设的途径

(一)以组织领导为引领,在组织领导中加强组织力建设

组织领导力关系着大学生党员队伍的前进方向以及大学生党员队伍组织力建设的最终成效。针对组织领导力问题,一方面,高校要解决制约组织领导力作用发挥的人员配置问题,要配备专职党建员统筹高校二级学院教工支部工作和学生支部工作,加强教工支部与学生支部的沟通联系,发挥教师党员对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和监督考查作用。学生党员也能通过参与教师党员的课题、实验研究等,增强党员的身份认同感及责任紧迫感,从而提高学生党员的组织力。同时,高校应合理分配支部书记和支委委员的工作量,将一小部分工作量适当倾斜性地转移到其他专职辅导员身上,让支部书记和支委委员在学生工作中能抽出更多时间做好支部建设工作。此外,高校也应适当提高支部书记和支委委员的薪资待遇,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工作动力。另一方面,高校需要加强对专职党建员、支部书记和支委委员的党建业务工作的培训。党委、组织部、党总支等应定期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开展党建专题培训,提高党建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从而在加强学生党员队伍组织力建设方面更有针对性地发挥指导、引领作用,确保组织领导力的有效发挥。

(二)以制度规范为保障,在制度运行中加强组织力建设

针对党支部“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主题党日等,为了有效凝聚党支部的力量,避免形式主义,严格落实党支部任务,高校应当制定《支部请假制度(试行)》。每次开展支部会议和活动时,党支部都要严格要求党员履行请假手续,通过制度规范增强党员的组织凝聚意识,继而提升支部组织力。

高校要以《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为基本制度规范,严格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方针,秉承“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基本原则开展党员发展工作。对此,学生党支部可以建立与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发展对象、学生预备党员、学生预备党员转正等相关的答辩制度,从而达到严把党员发展关、提升党员发展成效的目的。

为进一步规范培养联系人和入党介绍人对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和预备党员的教育培养,激发教师党员的积极主动性,避免教育培养流于形式,提高教育培养质量和成效,党支部应制定《培养联系人、入党介绍人培养制度(试行)》,整合教师党员这一人力资源并合理配置,提升教工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的整体凝聚力和互通合作力。

(三)以队伍组建为依托,在作用发挥中加强组织力建设

对于在校大学生党员,高校要整合人力资源,组建大学生党员社团和组织,例如,学生党建工作站、学生党员活动室、园区学生党员工作室等。高校可以根据党建工作的实际情况,在党建社团组织下设党员培养、党员发展、党员管理、党员宣传、党员活动等部门,以学生支部书记为指导老师,以学生党员中的得力骨干为社团组织负责人,由表现突出的学生党员担任各部门的部长,以学生发展对象、学生入党积极分子为部门成员,各部门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党员社团组织协助支部策划学生党建活动,从而培养学生党员干事创业、勇于创新、无私奉献的精神,进一步发挥学生党员在学生群众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对于实习生党员,高校要以实习地就近原则成立实习生党员党小组。一方面,对于无法按时参加支部组织生活的学生党员,党小组的成员要引导其参与政治理论学习、社会实践服务等,便于党支部对其开展教育管理与监督;另一方面,党支部每月定期邀请实习生党员为在校生开展宣讲,结合实习生党员的实习就业、升学考研等情况,为在校生开展主题宣讲,从而引导大学生党员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发挥带头示范、朋辈引领作用。

(四)以政治教育为导向,在政治引领中加强组织力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着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笔者上文所提出的组织学习力薄弱的问题,实质上是大学生党员在理论学习方面的自律性问题,以及党支部对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问题。事实上,加强理论武装、坚定政治信仰是解决大学生党员队伍组织学习力薄弱问题的关键所在。

高校要丰富学生党支部的政治学习形式,提升政治学习成效。学生党支部作为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党支部在教育、管理、组织、监督党员方面的作用。根据开展的时间频率,党支部要对支部党员(尤其是大学生党员)开展经常性教育和集中性教育。根据开展学习的平台和载体,党支部要充分利用好线上和线下的双重学习平台。党支部以线下学习为主,通过“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主题党日的学习,让党员扎扎实实、原原本本学习党的最新理论。党支部要组织支部党员参观红色景点,撰写学习体会,收看红色电影或专题节目,分享心得体会。党支部要以线上学习为辅,利用好“共产党员网”“学习强国”等平台,督促学生党员定期开展线上自主学习。

(五)以媒体平台为载体,在宣传监督中加强组织力建设

高校要以大学生党员队伍所组建的党员社团和党小组为基础,搭建大学生党员队伍党建宣传平台,如红色微信公众号或红色官方微博。党支部要积极在大学生党员队伍党建宣传平台上发布支部的近期工作,例如,宣传党的最新思想和理论以及方针政策,加强对学生群众的思想意识形态引领;公开发布党员工作进展,保证党员发展工作的制度化、公开化、透明化,接受师生群众的监督;发布支部开展“三会一课”、组织生活及主题党日的情况,与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发布支部优秀学生党员典型事迹,发挥学生党员的朋辈示范作用;发布爱国、廉政、诚信等学生活动通知,吸引学生群体积极参与党组织活动,发挥党支部的思政引领作用。高校要通过红色官微宣传平台,发挥思想意识形态的引领作用,在群众的监督下提升大学生党员队伍的组织力。

猜你喜欢

党员队伍领导力学生党员
关于加强新时代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有效性的思考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领导力拓新 2018年度最具领导力中国医院院长评选揭晓
领导力愿望清单
论新态势下领导力的开发与运用
高校学生党员队伍建设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
坚持标本兼治 纯洁党员队伍
浅谈做好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几点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