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两山”理念的财经类院校生态校园建设策略研究
——以C 学院为例

2023-10-30陈秋兰

科学咨询 2023年15期
关键词:财经类学院校园

陈秋兰

(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工商管理系,浙江金华 321013)

2005年,习近平同志首次提出“两山”发展理念[1]。党的十八大召开后,生态文明建设被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践行‘两山’理念[2],彰显出生态文明建设在中国新时代的重要意义和战略地位。”

生态文明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如何在“两山”理念的指导下厚植生态理念、创新生态文明教育路径、建设生态校园,是当前财经类高等院校的重要使命和时代课题。

一、“两山”理念对财经类院校内涵式发展的引领

“两山”理念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生态智慧”,以高品质引领社会各方面发展的深度、广度和力度。

财经类院校是由教育者、学习者和校园时空环境共同构成的生态系统。学校内涵式发展是高等财经教育强势发展的血液。作为生态文明建设核心理念的“两山”理念,将长期指导全国高等教育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丰富财经类院校的育人内涵。

在“两山”理念的指导下,财经类院校作为区域财经类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更需要加强绿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确立高品质的教育哲学以引领高质量发展,打造特色学校品牌,优化育人环境,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助力J市经济建设。

二、“两山”理念奠定财经类院校生态校园建设的基石

“两山”理念是教育强国、优化教育生态的强有力的理论武器。在“两山”理念的指导下,推动生态文化与商业文化的融合,加强生态校园建设是筑牢财经类院校“百年大计”的坚强基石。

(一)有利于创新校园治理方式,深化可持续发展教育

“两山”理念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已上升到新的战略高度。“两山”理念与新时期生态文明的内核相吻合,着力打造环境友好型与资源节约型社会。“两山”理念的践行、生态校园的建设,有利于高等教育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

实现从管理向治理的转变,是党治国理政的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构建生态校园,从管理走向治理,贯彻“两山”发展大会精神,正是财经类院校顺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要求,也是财经类院校完善内部治理结构、保持学校活力、提升办学水平的现实需要。

(二)有利于打造特色教育品牌,提升办学综合竞争力

教育品牌是一个生态系统,完整地定义了高校对学生所能承诺的全部价值和意义。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财经类院校构建生态校园能够为教育品牌建设提供新思路,将特色建设与素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打造文化品牌,明确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有所为”和“有所不为”,从而提高办学的综合竞争力,更好地发挥服务地方经济的职能。

(三)有利于提升商科人才培养质量

学生培养质量是财经类院校教育品牌的基石和发展创新的原动力。财经类院校建设生态校园,有利于营造人文关怀的氛围,使学生感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意义,播撒保护环境、关爱自然、关爱生命的种子,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国家“双一流”战略背景下,建设生态校园有助于财经类院校围绕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找准定位,确立满足社会发展所需的商科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从而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出具有商业社会责任意识的高质量经济管理人才。

(四)有利于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

生态校园是学生和谐发展的摇篮。生态校园的建设涵盖良好的师生关系、优美的自然环境、便利的学习生活设施、浓厚的人文生态气息等方面。财经类院校要秉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建设文化生态校园,实现校园自然环境和谐、师生和谐、师师和谐、干群和谐、生生和谐,从而促进学校的整体和谐发展。

三、财经类院校生态校园建设存在的问题

生态校园是师生与自然、校园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的校园[3]。建设生态校园是当前财经类院校在“两山”理念的指导下开展的积极行动,但从现实角度来看,生态校园的建设仍存在着若干问题。

(一)校园生态意识缺失、财政资金投入不足

校园是弘扬生态文明的核心场所、孕育生态理念的重要基地。一些财经类院校缺乏生态校园的理念和功能,生态文化制度和政策制定缺失。财经类院校没有在学校事务管理中,把生态理念与相关校园环境建设相结合,或仅将建设停留在意识形态的保护上,没有落到各项工作实处,没有规划足够的资金以支持校园生态建设。

财经类院校的校园文化是企业文化形成的基础。生态校园文化对培养学生的品行具有潜移默化、持久深刻的作用,对于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和培养新时代商科人才具有深远意义。一些高校忽视商魂的铸造,忽视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商贸文化与商道商魂教育,没有把生态理念和商科人才培养理念融入教学工作中。

(二)建筑设计方案欠妥

一些财经类院校的建筑结构单一,未能妥善地解决好环境和谐、人际时空互动和谐、空间利用和使用功能的问题。在建筑材料方面,财经类院校没有考虑地方气候问题,建筑选材没有因地制宜,从而导致季节性土地在墙体、地面等处出现潮湿情况,室内空气环境质量较差,建筑物外表受损,妨碍校园通行安全。

(三)校园绿化管理问题

生态意识在财经类院校的绿化管理工作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没有专业的规划团队和部门,缺少专项绿化规划与指导方案。绿化面积直接影响了学校的环境质量,但一些财经类院校大力新建教学楼、办公楼和宿舍楼,导致学生的自由活动区域相对缩小,校园绿化面积未达到标准。

2.绿化管理体制不健全,细节管理不到位。一些财经类院校忽视校园环境的管理和监督,疏漏细节程序。财经类院校的绿化管理与教学工作脱节,在正常的上课时间,工作人员进行草地和树林的修剪工作,从而严重影响教学环境和教学效率。

3.绿化管理不科学。一些财经类院校仍然采用城市绿化规划的理念,没有突出校园绿化的特征,仅停留在种植和修剪花草树木阶段。

4.实现绿色,但没有生态化,而是一种资源浪费。生态化指节约资源和能源、减少污染、减少对外界环境的依赖。

(四)校园生活垃圾与浪费问题

由于缺乏自主生态意识,一些财经类院校的校园垃圾分类管理不到位,学生在宿舍走廊随手乱丢垃圾、大量使用一次性餐具、乱刻乱画、消费浪费的现象随处可见。很多学生随手乱扔垃圾,没有做到分类管理,学校缺乏垃圾分类智能回收设备。学生缺乏勤俭节约的意识,食堂就餐浪费,公共用电浪费,没有养成及时关闭电灯、电器、教学设备的习惯。学生之间盲目攀比,过度的超前消费和不理性消费造成资源的浪费。

四、财经类院校建设生态校园的策略

C学院已初步建成交通便利与环境优美的宜人环境,秉持“厚德博学、经济匡时”的校训,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逐年提高,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两山”理念的指导下,笔者以C学院为例,探索财经类院校生态校园的建设,以建设更高品质的“生态校园”。

(一)加强生态教育

生态教育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生态学理论和方法,以促进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社会建设[4]。办学理念是高校发展的生命线和灵魂。因此,财经类院校的可持续发展依靠生态校园的建设。

生态校园包括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的美化与和谐,强调可持续发展的学术生态和科学的发展观[5]。C学院应继续秉持校训,坚持以生态教育理念为办学指导,明确商科人才培养规格与质量;保障有足够的资金来源以支撑校园生态建设;以生态理念为指引,以活动为载体,努力在各项工作中落实生态理念,充分发挥校园生态环境对学生心智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

(二)建筑设计方案因地制宜,提升育人功能

校园建筑作为高校的硬件主体,是学生接受教育、与人交往的最重要的物质环境。C学院位于浙江省中部,四季分明,春雨多,梅雨量大,易潮湿和发霉。因此,在建筑选材方面,C学院应充分考虑气候因素,因地制宜地选用建筑材料。C学院应尽量使用环保型、节能型材料,以减少安全隐患、降低维修难度,避免“豆腐渣工程”。

在整体建筑规划方面,C学院应高瞻远瞩地合理规划空地,妥善解决好环境和谐、空间利用率和使用功能问题,重视通风、采光和楼间距问题,优化寝室空间设计,规范校园厕所的建造标准,为师生提供舒适健康的办公、学习、住宿和活动环境。

食堂管理直接影响了广大师生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因此,食堂布局设施应合理高效。C学院采用智慧食堂管理系统,避免选餐时间造成食堂拥挤,减少学生校外就餐的卫生隐患,提供便捷优质的服务,全力打造“生态食堂”。

(三)绿地管理生态化,建设校园文化生态园林

绿地管理对美化校园景观具有重要作用。C学院应根据不同的生态功能区域,选取不同的景观系统和绿化系统。在建设绿地时,C学院应做到四季有花、常年见绿,形成层次鲜明的景观,使乔木、灌木与草地相结合,落叶树种与常绿树种相结合,花卉的开花季节相衔接,满足师生对校园绿色空间的需求。

校园绿地景观是物质和精神的载体。在物质层面,C学院要强调校园建筑与自然生态和谐共处,体现出对自然环境和现有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尊重。在文化层面,C学院更要管理好绿地,彰显生态与人文精神。C学院应积极体现绿化蕴含的历史特色与地域特征,将浙商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融入绿色校园,加强植物群落生态环境的管理,增添富有浙商人文精神的文化景观。校园绿地景观强调和谐氛围的营造和绿色人地关系的建立,C学院要做到校园绿化环境与人文精神的统一,以促进师生健康成长。

(四)积极加强校园生态治理

生态校园需要文明和谐理念的守护。C学院在建设生态校园时,应积极贯彻“两山”理念,从管理走向积极治理。

1.C学院要合理利用节能技术,有效减少能源消耗,例如,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或草坪灯等自然能源,节约有限的矿物能源。

2.C学院应鼓励学生使用环保节能的各类绿色产品,例如,积极培育“校园零污染”项目、建立校园“生态社群”,提倡环保购物,鼓励学生自带餐具以减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从而使废物产生量减少,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3.C学院应推行无纸化办公,例如,应用高校OA系统、无纸化会议系统,提倡毕业论文无纸化和无纸化考试。

4.C学院要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生态意识,积极倡导学生适应生态校园的多种方式,例如,不浪费水电、不浪费粮食、不破坏和污染校园设施、适度消费、绿色出行。

5.C学院应在系统规划的基础上回收利用校园内的各项资源与废弃物,做好垃圾和废弃物的处理工作。例如,对校园生活废水进行净化处理后,将其用于浇灌、冲厕等;设置绿化带提升环境质量;规范校园内的车辆管理秩序。C学院应倡导学生对垃圾进行分类,做好校园垃圾分类管理工作。

(五)提升学生的生态环保素养

增强学生的生态意识,学校不能仅停留在课堂教学层面,更要鼓励学生参与到生态实践中。学校应鼓励以班级、支部为单位的实践团体建立常态化的志愿者机制,积极参加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社会实践调研、社区环保活动,深入了解地方践行“两山”理念的有效成果,深刻认识到绿水青山才是真正值得代代相传的“传家宝”,博学明德、锤炼商魂。

综上所述,“两山”理念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引领着校园绿色、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生态校园建设是财经类院校建设的时代课题和必然趋势。因此,财经类院校应顺应时代潮流,强调生态可持续观念,提升校园生态功能,因地制宜地推进生态校园建设。

猜你喜欢

财经类学院校园
初等教育学院
“双平台嵌入式”的“粮味”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贴近生活的商业财经类期刊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学院掠影
财经类MBA院校案例研发队伍建设研究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
财经类院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改革的探索
独立学院:“我该如何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