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2023-10-29丁伟信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珠山小学266400
丁伟信(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珠山小学 266400)
概念、定理、公式是数学知识的核心要素,在小学阶段尤其重要。然而,对于阅读数学语言文字理解较差的学生来说,掌握这些要素可能会出现困难,导致概念理解模糊、定理运用错误、公式解题错误等问题,对数学成绩产生不利影响。为了改善这种状况,提高学生对数学语言的阅读、理解、分析和掌握能力,教师应将数学阅读能力培养作为重要教学任务,帮助学生学好、学精、学透数学知识。
一、读画结合, 激发兴趣
“数形结合、数图结合”是数学知识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一个明显特征。在阅读数学语言文字时,教师应当正确引导学生将阅读过程与图形、图画融为一体。通过对图形、图画的分析与理解将数学语言当中所隐含的解题思路提炼出来,这对解题效率提升将大有帮助。需要注意的是,在运用这种方法时,应当遵循以下三个基本原则:第一,最简化原则。即学生在绘制图形、图像时,只需要绘制出与数学语言相关联的要素即可,而无需添加一些与题意没有任何关联性的要素;第二,最优化原则。即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如果通过一个图形或者图像能够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那么,学生只需要画出一个图形或者图像即可;第三,最细化原则。即画出的图形与图像,应当包含题目当中所包含的全部已知条件,如果遗漏任何一个条件,其图形与图像也将失去参考价值。
以“多边形面积”知识点为例,在课后练习阶段,学生遇到了下面这道应用问题:“公园里有两块三角形空地,一块空地用来种植玫瑰花,这块空地呈平行四边形,其中,长边为30m,短边为20m,高为15m,每棵玫瑰的占地面积为1m2,售价6元。另一块空地也是平行四边形,专门用来种植牡丹花,其长边为60m,短边为40m,高为30m,每棵牡丹的占地面积为2m2,每棵售价10元。问题是玫瑰园占地多少平方米? 种玫瑰一共需要花费多少钱?”这是一道较为简单的求解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应用问题,该题目中出现了大量的已知信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很容易被一些“多余”条件误导,进而无法给出准确答案。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通过“读画结合”进行深入细致分析。比如根据已知条件将种植玫瑰的空地形状画出来。之后,学生可以将每棵玫瑰花的售价标注出来。这时,通过对图形信息分析,快速产生解题思路。求解过程如下:30×15=450(m2),450÷1×6=2700(元),2700元便是种植玫瑰所花费的钱数。
通过这种读画结合的方法,学生能够快速理清解题思路,明确题目当中所给出的每一个已知条件,解题速度与正确率也将大幅提升。由此可见,这种方法在提高数学学习能力方面将产生以下积极影响:第一,数学语言当中所包含的已知条件会直接显示在图形或者图像当中,学生可以清晰直观地获取这些已知信息,然后通过对信息分析与整理,快速产生解题思路。第二,在绘制图形或者图像过程中,学生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数学语言上面。这时,学生对数学语言将产生更加深刻的认知和理解,进而对问题的快速解决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第三,针对一些篇幅较长的数学语言,学生很容易产生厌烦情绪,以至于在阅读过程中经常遗漏一些重要的数学信息,这将给解题正确率造成严重影响。而运用读画结合的方法,数学语言将直接转化为生动而形象的画面,当这种画面感在脑海当中变得越加清晰以后,学生的阅读与学习过程也不再枯燥乏味。因此,这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条有效路径。
二、读议结合, 凝聚合力
“读议结合”是一种将阅读与讨论相结合的阅读方式,集合了众人智慧,依靠小组成员的协作力量来解决问题。首先,在阅读数学语言之前,可以将学生分成4~6个合作学习小组,由小组长组织和带领小组对数学语言进行精细阅读,并监督检查每位学生的表现。讨论环节结束后,小组长应及时整理讨论结果并分享给大家。这种小组互助合作的方法一方面可以激发和带动学生的阅读和学习热情,使学生专注力全部集中在数学语言上,促进阅读效率的快速提升。另一方面能够加深对相关数学概念、定理和公式的印象,对解决难度较大的数学问题有帮助。
以“相遇的应用问题”为例,在解决这类问题时,首先需要对题目中出现的已知条件进行精细阅读与深入分析,并将关键信息提炼出来,然后根据已知条件列出分步算式或者综合算式。相比于其他类型应用题,“相遇问题”的解题难度相对较大,究其原因是问题当中经常出现一些隐含条件,学生只有通过转化才能充分体现这些条件的参考价值。以下面这道题型为例:“甲、乙两人同时从两地骑自行车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15千米,乙每小时行13千米,两人在距离中点3千米处相遇,求两地的距离。”为了提高解题效率与准确率,各小组成员应当在小组长组织下,对数学语言进行仔细阅读,并通过小组成员互动讨论来提炼出题目当中的关键信息。比如第一小组在经过认真商议与讨论之后认为解决这道问题的关键是找到甲乙两人在哪一个位置相遇,所以“两人在距中点3千米处相遇”的已知条件便成为了关键信息。从题目中其它已知条件可以判断出甲比乙骑得快,甲过了中点3千米,乙距中点3千米,则说明甲比乙多走了(3×2)千米的路程,据此可以列出相遇时间的计算式:(3×2)÷(15-13)=3(小时),两地之间的距离为(15+13)×3=84(千米)。
通过这种“读议结合”的方法,能够快速形成清晰解题思路,当这种思路逐渐成熟以后,问题也能够迎刃而解。在运用这种方法时,需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讨论过程的有效性。即在讨论开始之前,学生应当做好充足的事前准备工作,认真细致地对数学语言进行阅读和分析,这样才能为讨论环节提供更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信息。第二,准确提炼数学语言当中所隐含的关键信息。在阅读过程中,如果提炼出来的数学信息对解题毫无帮助,那么,整个阅读过程也将流于形式。因此,学生可以将以往学过的数学概念、定理、公式与阅读过程融为一体,一旦这些信息与数学概念、定理、公式出现了一一对应的关系,则可以判定为关键信息。第三,归纳和总结讨论结果时,应当考虑问题的全面性。即每一个小组在讨论过程中都能够产生大量的信息,有的信息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而有的信息则与解题过程毫无关联。小组长应当考虑每一位小组成员的切身感受,在对每一个小组成员发表的意见与建议进行分析的同时,来判定这些信息的实用价值,然后,再对讨论结果进行整理与归纳。这样既不会遗漏重要信息,也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解题效果。
三、读写结合, 深化认知
“读写不分家”是学好数学知识所要坚持和奉行的基本原则。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有些学生更关注“写”的过程,而忽略了“读”的重要性。甚至在阅读数学语言时,常常敷衍了事,遗漏了大量关键信息,严重影响解题正确率。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将“读”和“写”有机结合起来,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首先,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将数学文字中的关键信息重点标注,并将这些信息串联起来,形成清晰的解题思路。其次,在阅读任务结束后,学生可以在草纸上将自己的解题思路或好的想法通过文字表达出来,这对解题效率的提升将大有裨益。最后,阅读数学文字时,学生脑海中可以浮现与数学文字相关的概念、定理。将这些信息转化为文字,不仅加深对某个数学知识点的印象,还能激活大脑思维,使学生在短时间内产生更清晰的解题思路。
以“行船问题”这一典型的实际应用题型为例,在解决此类问题时,学生需要明确船只在顺水情况下的速度与逆水情况下的速度,这样才能使问题得到快速解决。比如下面这道问题:一只船顺水行320千米需要8小时,水流速度为每小时15千米,这只船逆水行这段路程需要多少小时? 当这一问题出现在学生面前时,首先需要对题目当中给出的已知条件进行精细阅读,并明确320、8、15这几个数字所表示的含义。然后将每一个计算步骤清楚记录下来。要想求解这只船的逆水行驶速度,第一步需要明确顺水速度,即320÷8=40,根据题目当中的已知条件可知水流速度为15千米,那么这只船的顺水行驶速度应当是船速与水速之差,即40-15=25。第二步可以直接求解出船的逆水速度是顺水速度与水流速度之差,即25-15=10(千米),在求得逆水速度之后,可以直接利用总路程与逆水速度相除,便可以求解出这只船在逆水行驶时所花费的时间,即320÷10=32(小时)。由于学生已经将每一个解题步骤清晰记录下来,因此,解题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从这种方法的实际应用效果可以看出,学生在阅读数学语言时,脑海当中所积累的信息量逐渐增多,当累积到一定程度以后,必然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解题思路,如果学生将每一个解题思路转化为文字的形式,那么,一些高效的解题方法也会快速浮出水面。因此,这种“读写结合”的阅读模式对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将产生深远影响。首先,写的过程是对数学知识的积累过程,只有将阅读过程中产生的想法和观点记录下来,学生才能了解和掌握这些数学语言与哪些知识点息息相通,当确定了二者的关联关系之后,解题灵感源源不断而来。其次,在阅读数学文字时,学生的大脑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在这种状态支撑下,可以将每一个解题步骤准确描述出来,而文字作为体现这些解题步骤的重要载体,则给学生提供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信息。最后,读与写的结合实际上也是锻炼和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便捷方法,只有深刻理解了数学语言所代表的含义,才能够以文字形式表达出来,因此,“阅读”为“书写”提供了清晰思路,而“书写”则是“阅读”感受的一种表现形式。
四、结语
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始终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为学生量身定制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并将培养数学阅读能力纳入其中。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