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陶行知教育理论在高中地理课堂的渗透策略分析

2023-10-29朱永泽青海师范大学810008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3年17期
关键词:陶行知理论课堂教学

朱永泽(青海师范大学 810008)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育教学强调以学生为本,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陶行知的教育理论与新课标思想不谋而合,同时也能为教育教学的实践与改革提供思路。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传统单一的地理知识传授教学模式,将陶行知教育理论渗透到课堂当中,不断挖掘地理学科的教育资源,转变地理教学观念,降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难度。与此同时,陶行知教育理论的应用也能促进学生建立地理知识与已有经验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应用与实践能力。

一、陶行知教育理论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要点

1.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是陶行知教育理论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结合了杜威教育与生活相结合的相关教育理论。在陶行知先生所生活的时代,中国的教育水平较为落后,因此“生活即教育”始终在强调解放生活,这使得很大一部分教育工作者认为生活教育理论在现代教育背景下已经不再适用。但“生活即教育”的教学理念恰恰能够指导现今教育理念和教育手段的创新。不同年代教育解放的关注点也有所不同,也正是因为现在社会对人才的选拔方式发生了转变,高考也在不断创新,为国家培养更高质量、更优质的人才始终是教育所追求的目标,因此“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不管在什么时代都有其应用价值。

2.社会即学校

陶行知教育理论认为社会即学校,将学校组成一个小型的社会中心,将社会与学校教育有机融合。学校本是一个小型社会,而社会则是一个大型学校,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如同社会上的同事关系一般。如何使学生的关系处理达到最佳状态,并调整好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将会直接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国家的人才培养目的就是为了建设更好的社会,而学校也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重担。

如果人才培养很难适应社会发展需要,那么学校将会失去其原有的价值。在学校教育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教学,更要促进学生将理论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

3.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认为教学做是同一件事,并非三件独立的事,应当在做上教、在做上学。“教学做”本就是一个整体,“做”是这一整体的核心内容。如果知识不是对事物的真实描绘,那么所得到的真理也无法指导实践活动,就很难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学习的意义就无从谈起。只有在实践的过程中获取真理,并将真理应用于新的实践活动来解决类似的问题,才能够提升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不能使学生单纯在教材或课堂上获取知识,而是要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和社会教育资源中获取、运用基础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知更加深刻,才能提升学生的地理知识转化能力。

二、陶行知教育理论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渗透的意义

1.促进高中地理教学社会化

在陶行知教育理论的指导下,高中地理教学应用“生活即教育”理念,能够推动地理教学的社会化转变,很大一部分高中地理知识在课外的实际生活当中并不常见,这也就使得学生在学习高中地理基础知识的过程中与社会脱节,存在一定的挑战性。在“生活即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可以重点挖掘教材当中的社会化元素,并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地理观念。教师要将在社会资源当中可用到的教育元素充分融入地理课堂当中,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提升学生的地理水平。

2.培养学生地理学习主动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合理的手段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与参与积极性。在这一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要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主的课堂教学机制,必须创新教学手段,使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例如,教师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推动学生独立探究和小组合作,这同样是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手段。因此,陶行知教育理论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渗透能够明显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也能够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3.转变教师教学观念

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是引导者和知识的传授者。长期以来,教师占据着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但是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应更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更具创新性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陶行知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应当积极转变教学思想和观念,采用更多元的教学手段拉近师生距离,以此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陶行知教育理论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1.挖掘地理教材“乐趣”,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陶行知先生曾在其教育著作中强调兴趣对于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学生在对学习产生兴趣后才能投入全部精力去学习,因此学与乐是不可分割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越高,其在课堂中的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知识学习能力与应用能力就会大大提升。因此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实践陶行知教育理论,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推动学生的思维活跃性。

以高中地理必修一“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利用游戏辅助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比如,可以借助地理跳棋进行辅助教学。在本节课教学中,学生可以在跳棋棋盘中选择任意区域。教师要对地理跳棋区域的地理环境进行讲解,学生在选择区域时对地理环境进行比较与分析,进而探讨自然环境之间的整体性、差异性。借助跳棋游戏辅助地理教学的方式,不仅使自然环境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还可借助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乐趣,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同时也提高了学习效率,加深了学生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的认知。

陶行知教育理论中教学做合一理论的应用,同样也要求将地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实际地理经验相联系。以“地球上的大气”学习为例。在这一章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调查当地室内的气温和郊区气温有什么差别。通过长期的调查和记录,学生能够得出结论:室内的气温相对于郊区的气温而言要更高一些。那么这到底是什么原因所导致的? 学生会带着问题进入章节学习当中。这样就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学生在实践活动当中的观察和分析就是在亲身实践,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理解地理知识,就真正做到了教学做合一的充分结合。在地理课程教学中开展实际社会调查,指的是将地理知识以更生动直观的形式传入学生脑海,提升其探索欲望与学习兴趣。将原本抽象且枯燥的理论知识与社会现实有机融合,不仅能使学生在实践调查的过程中提升理解能力,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在实践当中学习用地理思维解决问题。

2.结合社会资源,丰富地理教学素材

陶行知教育理论当中的“社会即学校”更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资源社会化,为学生营造具有社会氛围的课堂教学。因此,教师应当充分结合社会资源,丰富地理课堂教学素材。一般来说社会资源的挖掘可以从以下两点入手。

其一,结合所在地区的地理知识拓宽学生的地理视野,丰富地理课堂教学资源。大部分学生对地理知识最初的了解便是家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景。学生了解家乡的气候和地形等基础地理知识以及风俗民情等人文地理,能够开阔地理视野,丰富地理知识储备。比如,启东地区是一片沙地,由于外力的作用容易出现流水沉积现象,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崇明岛在若干年之后是会和启东相连,还是会和上海相连,进而帮助学生理解地转偏向力。

其二,社会热点话题同样也是开展高中地理教学的主要素材来源。因此教师应当立足于社会热点,帮助学生收集丰富的地理学习资源。比如在某地所发生的地震等自然灾害,分析地理环境和自然灾害出现之间的联系,并从中得出应当如何抗震减灾的结论。地理素材的获取方式很多,学生可以在网络和现实环境当中广泛收集和整理,进而拓宽地理视野。

3.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陶行知教育理论指导下,教师开展高中地理教学,必须要充分转变教育视角,提升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陶行知强调“生活即教育”,也就是说在社会环境当中也应广泛获取地理教学素材,使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地获取地理知识。地理知识本就与社会环境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师可以从以下角度提升学生的地理自主学习能力。

首先,地理课程改革始终传递着一种信息,传统过分依赖教材的教学很难帮助学生深入挖掘地理本质。因此教师应当联系社会经验与教材内容,推动学生自主探索和思考。其次,在信息时代,教师应当积极捕捉各种不同媒介中丰富的地理资源,将线上教学资源与教材内容有机融合,使学生根据社会经验主动参与到资源获取当中,从而独立获取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和思考的能力。

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课后作业,请学生留心观察在社会当中所发生的地理现象,在课前将自己观察结果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部分介绍给大家。学生可以在课后独立探索完成,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在实践当中,大部分学生起初都会对此类作业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教师需要在这一背景下不断帮助学生寻找正确的学习方法,并及时鼓励学生。随着时间的推进,大部分学生逐渐产生了学习兴趣之后,也能积极地参与到自主学习当中。以“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这一课为例。有一部分学生展示了在3月22日“世界水日”新闻联播中播放的与水资源相关的新闻知识,以及新颖名词“水华”现象。之后,学生通过网络咨询,明确水华现象概念以及水华现象可能会造成的恶劣后果。在课堂中,学生向大家解释该现象以及成因,呼吁人类能够自主保护水资源。

此外,教师也可以利用学生所熟知的乡土知识开展地理教学。比如,在“农业区位因素”这一部分内容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前做好准备工作,包括:第一,调查家乡农业生产方式;第二,分析影响当地农业区位因素主要有哪些。大部分学生对于这两个问题的兴趣较高,也能够主动开展调查并收集所需要的材料。在教学中,大部分学生能够得出“东茶、西果、北烟”的农业布局以及农业区位的影响因素。实践教学能够给予学生更开阔的地理视野和更自由的展示方式,有效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地理自主学习能力。

4.创新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地理教学本就具有极强的实践性,这也符合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首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点突出实践落实素质教育,更要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比如,在“地球的运动”这一部分教学时,大部分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地球运动的视频。但是这种方式很难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也无法提升教学效果,同时也很难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教师可以在课下选择能够模拟出地球运动的道具,比如篮球、足球或者是某种水果,引导学生在课后自主选择之后,尝试在课上用道具来模拟出地球的运动规律,并让学生思考应当如何演示地球在运动的过程中发生的夜半球和昼半球问题。让学生通过上台演示的方式向其他学生分享自己认为的地球公转和地球自转以及两者之间的异同,如此一来便能够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观察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所担任的角色是引导者而不是主导者,需要给予学生自由探索和发挥的空间。

其次,陶行知先生所谈到的作业就是实践。实践是开展地理教学的落脚点,同样也是教学目标。地理知识应用于人类社会及日常的方方面面,因此开展实践活动也是开展高中地理教学的主要手段。教师应当引领学生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习地理基础知识,并将实践活动与基础知识有机融合,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以“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这一章节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课后实践任务,选择一个建筑,如超市、酒店等,让学生通过收集资料和网络查找等方式,收集有关自己选择建筑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分析这些建筑的选址是否合理及其原因,从这一角度出发完成深入分析。

最后,在开展地理教学时,教师应及时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学视角,为学生创设民主自由的教学氛围,尽可能地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自由表达个人观点和想法,给予学生自由讨论和发言的空间。此外,教师也应当不断突破传统教学方法的限制,始终坚持学习和更新地理资源库。高中地理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创新,只有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视角和资源,才能够真正培养出创新型人才。以“荒漠化的防治”这一部分内容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认为在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出现水土流失问题的原因有哪些?”在经过课堂教学之后,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能够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角度考察和分析,抓住课堂学习的重点。

四、结语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渗透陶行知教育理论不仅能够推动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同时也能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进而提升高中地理课堂的质量。因此,高中地理教师要挖掘社会中的地理素材以及地理教材中的教育素材,以此提高陶行知教育理论的实践与应用,帮助学生内化高中地理知识与内容,提升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陶行知理论课堂教学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我们的100期纪念2011-2020
陶行知教育名录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