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森林康养视角下的广东康禾温泉国家森林公园规划设计

2023-10-29邓运福

大科技 2023年42期
关键词:森林公园康养温泉

邓运福

(东源县林业局,广东 河源 517000)

0 引言

森林康养的概念最先起源于德国,被称为“森林疗养”或“森林浴”,之后随着日本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压力增大,人们对亲近自然的需求日益增强,森林康养在日本得到迅速发展[1]。到20 世纪90 年代被引入台湾,称为“森林疗愈”,已发展30 多年,在健康养生基地评估、自然体验课程设计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国内关于森林康养的研究起始于21 世纪初,发展至今,主要从基地规划设计[3]、产业路径[4]、游客意愿[5]等视角出发,进行了理论实践研究。我国对森林康养的研究起步较晚,缺少跨学科体系的融合,以及大众对森林康养的深层认知。

近年来,随着生态旅游和健康中国等一系列政策的发布,森林康养作为一种旅游方式受到了大众的强烈欢迎。本文从森林康养的视角出发,结合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分析探讨森林康养与公园旅游的结合路径,为森林公园实现康养旅游提供有益参考。

1 森林康养

1.1 森林康养概述

1.1.1 森林康养的概念

根据《森林康养概论》,森林康养是指将森林景观与康养旅游相融合,以森林自然环境为依托,开展康复、修养、旅游等一系列亲近自然、有益身心的活动[6]。《森林康养基地质量评定》(LY/T 2934—2018)中关于森林康养基地的定义为具备优质森林、湿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结合地方的特色康养资源,开展休闲、健身、养生、养老、疗养、认知、体验等活动,能够提供促进人们身心健康的环境空间场地、配套设施和相应服务体系的康养综合体。

1.1.2 森林康养的功能

森林康养的功能在狭义上主要是指森林中的氧气、植物精气、空气负氧离子等对人体的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具有的正向影响[7]。有较多学者从医学、免疫学等方面进行了科学实验。针对患有高血压、糖尿病、慢性心力衰竭等病人,在进行多次森林康养活动后,利用医学的监测方法验证了森林康养对人体健康的效应[8]。广义上也包含了在森林中漫步、亲近自然等行为对人的情绪与心理的缓解安抚作用。

1.2 森林康养现状

1.2.1 广东省森林康养现状

广东省于2018 年正式启动广东省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工作,2019 年发布《广东省森林康养基地建设指引》,明确了评定标准。2020 年广东省林业局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底,建设全省国家级、省级森林康养基地达到100个。至今广东省先后确定3 批共53 个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其中依托森林公园建设的基地占较多数。

1.2.2 森林康养发展问题

我国森林康养产业起步较晚,尚未形成完善的行业标准与建设规范,对于从业人员未形成科学系统的培养体系,缺少专业的疗养师以及高质量的康养设施。其次在产品开发创新层面还缺少有深度以及丰富多样的康养形式。大众对于森林康养的认知还停留在森林旅游的初级阶段。在之后的发展中应该侧重对森林康养的普及,以及对康养模式与内容的探索。

1.3 基于森林康养的规划策略

1.3.1 因地制宜,明确康养项目主题

有学者根据现有的基地与研究将森林康养项目分为医疗、保健、游览、养生四大主题[9]。在公园规划阶段,应深入挖掘和了解森林公园的独特资源,将康养项目与之深度融合,因地制宜的进行公园规划设计。

1.3.2 合理分区,设计康养游览线路

森林公园应结合土地利用规划等进行合理分区。分区划定后,应在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康养线路设计,游线的设计要确保在游完后可以对游客产生一定的康养效果。

1.3.3 生态修复,提升森林景观品质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森林康养的重要基础。森林公园要不断优化森林康养环境,营建近自然的林层结构。树种选择应考虑公园的实际情况适地适树,加快形成自我循环、稳定的森林结构。具有特殊作用的树种例如芳香植物等,应该结合康养项目进行种植。

2 广东康禾温泉公园

2.1 概况

广东康禾温泉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河源市东源县康禾镇东南部,距东源县城区约50km,距河源市区约60km,总面积4619.53hm2。森林公园生态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高达92.7%。森林公园由于建设时间较短,只有基础的道路建设,暂无其他服务设施。

2.2 生态资源

2.2.1 生态环境

根据《拟设立广东康禾温泉国家森林公园可行性研究报告》监测结果,森林公园内的空气中细菌含量在402~2356 个/m3;负氧离子含量平均达到4754 个/cm3以上,其中瀑布附近的负离子浓度最高达到13332 个/cm3;声环境测定结果在31.2~50.3dB(A),符合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0~1 类标准。根据《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范》(LY/2005—2012),森林公园的生态环境资源评价级别为优,适宜作为森林医院、森林保健中心、高水平度假区等。

2.2.2 森林风景资源

(1)植物资源。森林公园的主要植被类型为亚热带低山山地季风常绿阔叶林,此外还有常绿针阔混交林、暖性常绿针叶林以及竹林。群落内植物种类丰富,群落层次结构复杂,季相变化丰富,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科研价值。公园内共记录到保护和珍稀濒危植物10 种,其中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4 种,还分布有古树5 棵。

(2)动物资源。森林公园记录到陆生脊椎动物22目70 科191 种,以鸟类种类和数量为多,多见于林缘地带和次生灌木丛内;其次为两栖类动物,多见于阴暗潮湿的山林中。极具观赏价值的野生动物景观有白鹇、蝴蝶等。

(3)其他资源。公园内坐落着西华寺建筑群遗址,于今仅存寺庙的主体,是典型的明朝拱形建筑。西华寺建筑群是康禾人民创造的物质精华,反映了当时社会工艺技巧、风俗习惯,有历史研究价值。

公园内主要有瀑布、溪流、湿地、温泉等多类水文资源,水文资源较丰富。其中,温泉是森林公园的优质旅游资源。温泉断裂带在森林公园经过,森林公园内的地热温泉埋藏浅,属地矿化淡水、偏硅酸温泉。

3 基于森林康养的广东康禾温泉森林公园规划设计

3.1 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

3.1.2 明确主题

围绕森林康养,以“温泉度假,乐享森林”为主题,开展康养休闲、温泉度假等休闲游憩和度假体验活动,享受山水乐趣;以“漫步花林,嬉水山泉”为主题,开展休闲康体、动植物观赏、科普教育活动,亲近大自然;以“攀山涉水,自然野趣”为主题,开展自然徒步、登高揽胜、低空体验等户外运动,强身健体,锻炼胆智。动静结合,静养与健体共存,满足不同年龄段的需求。

3.1.1 功能分区

根据分区原则和相关规范,结合康禾温泉森林公园的性质、功能定位、地形地貌、风景资源特色等综合因素分析,将森林公园划分为四大功能区,即核心景观区、一般游憩区、管理服务区和生态保育区。再四大功能区基础上,规划特色景区主要有若坝桐花飞雪观光区、若坝花海观光区、星社自然探险区、坪山温泉度假区等。

3.2 景区及康养项目规划

坪山温泉度假区是公园康养旅游的主要景区,位于森林公园北部,面积37.97hm2。规划开展森林温泉养生、康体休闲项目。以亚健康人群为目标群体,以温泉养生、森林度假、中医药为特色,开展健康休闲、延年益寿、强身健体、修身养性、身体医疗的中医药健康旅游,规划重点项目包括森林温泉木屋、温泉广场、药浴中心、自然教育营地等。

桐花飞雪景区位于森林公园北部,面积905.87hm2,以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大规模黧蒴花和木油桐花海、沟谷溪涧为核心风景资源特色。景区将围绕“沐浴森林”游览主题,打造森林浴场,设置特色疗坐观场、瑜伽台等设施,发挥森林保健功能。将现有“绿海白浪”“五月飞雪”打造成大地景观;结合现有果林增设观景亭、观景平台等旅游配套设施,打造一条康养步道,使游客放松心情,享受自然。

若坝花海观光区位于森林公园中东部,面积166.48hm2。以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沟溪瀑布为核心风景资源特色。规划利用地形特点,合理配置,营造具有观光休闲、科普娱乐意义的景区景点。利用现有沟谷溪流、瀑布、山塘水库等水体,结合木油桐林,丰富水景景观,提升景区的负氧离子含量。

星社自然探险区位于森林公园中部,面积844.92hm2,以天然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沟谷溪涧、瀑布水田为核心风景资源特色。规划尽量保持景区自然风貌,开展户外运动、森林探险、徒步等适度的小规模生态旅游项目。针对青少年、亲子家庭等,在森林中进行运动锻炼,塑造良好的精神面貌与体魄。

3.3 森林康养环境规划

3.3.1 保护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

对现有次生林采取全封、半封和轮封等封山育林措施,辅以人工促进手段,促使现有次生林恢复形成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加快演替过程。对残次林进行改造提升,逐步恢复成为以乡土阔叶树种为主的森林,为实现森林顺向演替创造基础条件。对无林地、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等,选用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建群树种,采用人工造林、补植套种等措施,重建地带性森林,提高森林生态功能。

3.3.2 营造多样森林植被景观

对林相单一的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有目的地进行改造,增强景观效果和保健功能等。围绕“康禾?森林温泉?桐花飞雪?云栖彩虹”的整体形象,森林景观营造着重突出“桐花飞雪”、“绿海白浪”、花田、红果景观等。针对具有康养作用的精气植物的选择可以从芳香植物、驱蚊植物及保健植物等[10]。在森林浴场、康养步道及温泉木屋周边种植精气植物,控制其浓度范围,从而达到最佳的保健功效。

3.3.3 建设交通公路生态廊道

森林公园整体土质较松散,公园内主要道路两侧边坡有部分裸露,在雨季容易形成滑坡、塌方等灾害,规划对其进行垂直绿化与美化。规划道路两侧绿化带建设以乡土树种为主,并适当在林下补植补造色叶、观花的植物,增强固土防护功能,同时丰富道路绿化带的景观性。将交通道路建设成景观优美的生态廊道和景观林带。

3.3.4 管理服务区环境优化

各管理服务区根据周边景区建设项目配合进行环境景观整治工程,统筹考虑,使建构筑外观效果充分体现森林公园的地方气息;合理完善区内环卫设施建设,各管理服务区划定垃圾收集点,并及时转运至公园外的垃圾处理站;荒地进行景观美化建设;制定环境卫生保洁管护制度,配置专人负责流动清扫,实行定岗定责;落实经营户门前“脏、乱、差”整治责任,做好区内经营场所卫生保洁工作。

3.4 基础设施规划

为保障森林公园人车安全,外来车辆驶入森林公园后,需将车停放在各个停车场,通过景区自行车、电瓶车或者步行游览各景区景点。公园内将建成“二级车行道-三级车行道-游步道”的道路体系,并规划建设4个停车场。游步道又包含了观光步道、康养步道、景观天桥、低空索道等多元方式,丰富游客的出行游览体验。其次将在管理服务区内适当规划住宿、餐饮、购物等设施,满足“吃住行、游购娱”的基础需求。

4 结语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中的人们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但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居民对身体健康的重视也日益提高。森林康养旅游兼顾了游玩与康体,逐渐成为人们的首选。本文对森林康养的概念、功能、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总结归纳现状问题,并提出了对应规划策略,并以广东康禾温泉森林公园为例,在对风景资源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从总体布局、功能分区、康养项目等方面进行了规划,将森林康养与公园旅游深度融合,探索了森林公园发展康养度假的实践路径。

猜你喜欢

森林公园康养温泉
KAI BEPPU温泉酒店
森林公园游记
康养太极:太极康养教学教研实践创新初探
康养小镇“康养+”发展模式探析
龙架山森林公园
矿区旧址森林公园化改造规划设计
即墨温泉:未来康养休闲之地
铭湖温泉
铭湖温泉
游温州森林公园 享自然山水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