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在公路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2023-10-29赵业伟
赵业伟
(中交一公局集团华中工程有限公司,湖北武汉 430000)
0 引言
受地质、气候条件等影响,在公路工程施工中经常会遇到软土地基问题,如果对软土地基处理不到位,后续公路建成使用中会出现各种问题,如引发不均匀沉降、导致路面凹凸不平、造成桥头跳车等,严重影响行车安全。为保障公路施工质量与安全,需要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解决公路软土地基问题,减少其危害性。
1 软土地基概述
1.1 软土的内涵
一般情况下,会将滨海、湖泊等沉积的淤泥、淤泥质土、高压缩性饱和黏性土等称为软土,软土的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压缩性高,导致其抗剪强度和承载力不足。在静水、慢流水中沉积、生化作用下形成的黏性土多为淤泥、淤泥质土,其中含有有机质,天然含水量高且超过液限。对于软土地基,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都需要认真对待可能出现的变形、强度不足等问题,要做好沉降和稳定验算,一旦相关指标不满足要求,就需要及时处理。
1.2 软土地基的特点
第一,软土地基的含水量高、密度低、强度低、压缩性高,且具有低透水性特点,一般其含水量可达到34%~72%,液限在35~60 之间,因此软土地基排水固结较慢、稳定性差,容易发生大的压缩沉降。
第二,流动变换性明显。路面上部和外部负荷大的情况下,会导致路面下沉,对公路的使用造成不良影响。在路面局部下沉的情况下,会导致路面破裂,软土地基结构与路堤衔接处产生差异沉降,进而导致桥头跳车等。同时,涵身和通道凹陷会拉宽沉降裂缝,进而导致渗水。路面横坡坡度变缓,更容易积水,会逐渐损坏路面,导致路基失稳被破坏,引发路面沉陷病害等[1]。
第三,有一定结构性,也就是触变性、蠕变性,絮状结构导致骨架刚度加大,其力学性质与应力水平密切相关。在应力水平低的情况下,土的力学特性良好。如果应力水平较高,会破坏土的结构性,其力学性质会发生不良变化。
第四,有硬壳层存在。在地表风化、淋浇作用下会形成硬壳层,硬壳层的强度较高,且具有中等压缩性和较强结构性。如果公路工程路堤有2~3m 高,此时可利用其硬壳层施工。
1.3 软土地基危害性
软土地基会导致公路工程产生以下问题:第一,强度和稳定性降低。公路建设等级高,其填土厚度大,如果地基缺乏足够的抗剪强度,则对于路堤和路面外荷载无法承载,进而出现局部、整体剪切破坏,路堤沉陷坍塌,桥台破坏,影响到公路工程稳定性;第二,沉降变形问题。上部荷载和外荷载作用下,地基会产生较大沉降变形,对公路的使用造成不良影响。第三,地基土会受到动力荷载的影响,比如车辆震动和地震等,尤其是饱和无黏性土会出现液化、失稳现象。
2 公路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存在的问题
2.1 地基处理方法不合理
在公路工程施工中,对软土地基的具体处理方式至关重要。因此,在进行软土地基处理前,需考察实地环境和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处理措施。但目前,一些公路工程中选择的处理方式并不合理,甚至存在盲目选择的问题。比如,使用振密加固法处理饱和软黏性土。同时,还存在软土地基优化力度不足的问题,没有全面进行方案分析,导致使用的方法不合适,不仅无法取得理想的处理效果,还会加大时间、财力和资源的浪费[2]。
2.2 机械设备落后
我国各地区地质条件存在差异,且地基情况具有一定复杂性,虽然在岩土研究发展中取得不错的成果,软土地基处理水平提高,施工设备也更加先进,但仍存在一些不足,比如,部分施工设备无法有效开展软土地基作业,导致处理效果较差,最终引发公路工程损坏。
2.3 施工水平参差不齐
公路工程建设发展中,一些施工人员缺乏经验、技术不到位,整体上文化水平较低,在企业未对其进行技术培训的情况下,容易出现操作不规范的问题。处理地基需分析具体情况,然后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但一些施工人员为了省事,往往忽略实际地基处理要求,施工具有盲目性,从而对工程质量产生影响。
除了施工人员,施工单位之间也存在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软土地基能否处理合格,不仅与设计的处理方案有关,也与施工单位施工水平有很大关系。但由于相关部门监管不到位,导致一些资质不足的施工单位进入市场,为追求高效益,缩短工期,违背施工规范,引发严重质量安全隐患。
2.4 工程监管不到位
公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中,要保证施工质量,必须对施工过程加强监管力度。不仅要求施工企业自身做好质量控制工作,还需要监理部门、政府监管部门等参与监督。部分监管部门责任心不足,未有效对软土地基施工开展监管,导致不少质量缺陷、安全隐患未被及时发现,后续酿成严重后果。
3 软土地基处理意义与原则
3.1 软土地基处理意义
第一,做好软土地基处理可以提高路基承载力。路基承载力的提升也是施工重要目标,只有采取措施加强软土地基处理,做好施工质量控制,才能避免发生质量问题,保证公路工程建设效果。施工单位需做好施工现场管理工作,加强巡视检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处理方案,并规范施工。
第二,满足施工需要。施工单位需制定相关措施来处理软土地基,并在施工中严格把握技术要点,才能保证处理质量,满足工程建设需要。
第三,提升公路工程施工质量。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的提升,需要控制好原材料质量,保证每道环节施工质量,采取合理方案有效处理软土地基。并做好施工人员培训,确保其能够按照流程和工艺规范操作。
3.2 软土地基设计处理原则
第一,在软土地基上进行路堤修筑,需开展稳定验算、沉降计算。稳定验算过程中,可采用总应力法、有效固结应力法和准毕肖普法,其中各类计算方法中,对相关性能指标需根据其稳定安全系数容许值进行控制。沉降计算则需根据公路等级,以及具体的施工部位是桥台与路基相邻处还是涵洞、箱型通道处,来明确其容许工后沉降值,从而选择合适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案。
第二,设计软土地基处理方案时,需依据软土地基地质勘查资料,在满足路线布设工作基础上,比较选择设计方案,采用合理的钻探技术进行处理。
第三,根据路基情况选择处理方法。在加固处理软土地基过程中,如果软土层浅、薄,则适合选择表层处理法。开挖换填法可用于重要构造物基础处理施工,软土层厚的情况下,可以选用表层处理法结合其他方法进行。强夯法适合处理有砂层、薄的软土层。较厚的软土层,其中没有砂层的情况下,形成较长的排水距离,延长固结和沉降时间,且不会加大强度,因此可使用表层排水法进行沉降处理。若浅层部位堆积的砂层有4m 厚,下方为软黏土层,此时不需考虑其稳定问题,使用强夯法进行沉降处理即可[3]。
第四,根据道路性质选择。道路等级越高,则对平整度要求越高,需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沉降处理。道路等级较低的工程,可以先简单铺设路面,沉降完成后,再正式进行路面铺设,以节约资金。同时,在软土地基处理中,需考虑到路堤设计宽度和高度。使用换填法处理软土地基,如果路堤宽、低,则容易被损坏,高而窄的路堤更容易使用换填法处理。
第五,选择处理方案时,需综合地质水文条件、机械设备、环境条件等,对各方面技术性、经济性加以比较分析,然后选择最佳方案。
第六,使用动态设计方法,在软土地基处理和公路施工中,各类影响设计的因素是处于变化中的,需注意做好补充勘查工作,严格开展试验,对原设计进行适当调整。
4 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在公路工程施工中的具体应用
4.1 换土垫层法
软土地基处理中,使用换土垫层法是挖去基础底面一部分软弱土层,然后再换填其他稳定、无侵蚀性的材料,比如砂砾、碎石和灰土等,然后夯实密实。此法操作简单、成本低,需要的机械也比较常见,适合在厚度较薄、排水方便的软土层使用。一般情况下,其换土深度在80cm 左右,不会超过2m。主要用以下两种施工技术。
一是抛石挤淤法。该方法使用不易风化的石料,根据软土稠度确定片石的大小,如果工程软土地基为有流动性的粉砂土,则适合选用小点的片石。从路基中部逐步向两边抛石,上部填塞选择小石块,并经重型机械严密碾压。同时,该方法操作中不需要抽水,因此经济性较好。
二是砂砾垫层法。砂砾垫层的透水性较好,铺设在软土地基顶面后,可以使排水增加,受填土荷载作用,软土地基可以快速排水固结,使地基强度和稳定性提高。片石经过碾压密实后,上方分两次铺设砂砾垫层,然后逐层压实,可选择中砂、粗砂,控制好含泥量。碾压作业中,一般砂垫层含水量不会超过12%。尽量避免操作过程扰动软土表层,否则容易导致砂与淤泥混合,进而对垫层效果产生不利影响。
4.2 排水固结法
在当前公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中,排水固结法应用较多,其经济性好、适用性强,且操作便利。通过在软土地基中设置竖向排水体将地基的边界条件改变,使孔隙水有更多的排除途径,固结时间减少。通常需要砂垫层作业,配合袋装砂井、塑料排水板进行。
4.2.1 袋装砂井
使用链聚合物编制而成,比如聚丙烯和聚乙烯,因此其抗拉强度好,而且耐腐蚀性强,不会对人体产生伤害,价格也比较低廉,有着广泛应用。选择中砂、粗砂,施工中先定位,按设计要求和施工顺序做好打孔机定位。使用打孔机和无缝钢管打孔,孔标高要符合设计要求。之后下砂袋,其中放中粗砂,要保持干燥和密实度,成孔后在孔中放入砂袋,高出地面一定距离,缺砂的情况下要及时补充。然后将套管拔出,埋好砂袋头在设计的砂垫层中,分两次铺设砂垫层,以方便作业。
4.2.2 塑料排水板
要具备足够抗拉强度、柔性和抗腐蚀性,以保障其长久使用。即使土体固结变形也不易被折裂损坏,且能够隔离土粒渗透。塑料排水板的使用,可以提高施工效率,且排水固结效果好。
上述两种排水固结方法在设置中都需考虑间距问题,一般为1.2~1.5cm,间距过密不易于施工,且会对原地层强度造成破坏。根据压缩层深度情况,考虑控制其加固长度,一般需穿过软土层到达硬层。如果软土较厚,则可延长。在有较高含水量的软土地区,需铺设应力土工布,以强化地基稳定,必要的情况下可以铺设土工格栅来促进路堤抗剪能力提升,避免滑移。使用排水固结法处理软土地基,在完成软基施工后,填筑路基土方时也要重视软基排水,以保障排水固结效果[4]。
4.3 碎石桩法
相比排水固结法,碎石桩法的施工周期短、加载快速连续,需先清理好场地,配备需要的机具,沉入管桩后加料压密,之后拔管,将机具移位。低强度软黏土施工之后,需要将孔壁保护好,保持其畅通。开孔时不可立即到达加固深度,需先到软弱层后加料、挤振,此层周围分布填料护住孔壁,然后继续向下开孔,就可以在制桩前护住整个孔道的孔壁。如果该过程中泥浆过稠,则会减缓孔内骨料下降速度,对施工速度和成桩质量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需在成孔后及时清孔,回水带出稠泥浆。
施工中,遇到地基中的硬层,成孔要适当扩空,也就是利用振冲器在硬层中多次反复上下挤振作用下扩大孔道。每次少量填料,然后振冲器振密。
常见填料方式有三种:一是提出振冲器后,向孔中加料,然后进行振密;二是不提出振冲器,只上提一点使其离开原先振密过的部位,然后倒料、振密;三是连续加料,振冲器负责振密,深度达到一定标准后,将振冲器上提再振密。可根据地基土性质,合理选择填料方式。由于软土地基中坍落的软黏土会堵塞孔道,因此需经常清理孔中的淤泥,连续加料法不太适用。
4.4 灌浆法
利用机械设备向软基空隙中灌入浆液材料,使其扩散、固化,地基强度得以提高,同时降低软基渗透性。先使用螺旋钻、回转式钻机钻孔,孔径可以小一些以避免冒浆[5]。进行配比试验选择合适的配比方案,根据程序加料和计算,需要多少就制备多少浆液。灌浆前需不停搅拌避免沉淀对浆液质量造成影响。通过灌浆设备和管路将浆液注入目的层,灌浆前先进行现场试验,确定单孔灌浆量,然后进行灌浆施工。灌浆量达到设计要求即可停止,如果发现地面隆起、跑浆液,需及时停止操作,下一段灌浆料酌情减少,并检查设备和封孔装置等,确定无问题才可继续执行灌浆操作。
5 结语
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多样,需根据公路工程等级、地质条件、软土情况等合理选择使用,设计好软土地基处理方案,并按规范操作,保证软土地基稳定性、强度有效提升,控制好基础沉降,保证公路建设质量和使用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