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发展思考
——以四川省崇州市融媒体中心为例
2023-10-29崇州市融媒体中心庞莹
■崇州市融媒体中心:庞莹
县级融媒体是指某区域媒介融合的一种形态,它不仅是一种简单的媒介实体,更是一种平台一种理念,其可以融合各媒体长处,实现信息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打造具有较强传播力,影响力的媒体矩阵。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这项重要战略部署,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成为做好新闻舆论工作和社会治理创新的突破口。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我们思考全媒体时代新闻舆论工作主要矛盾的变化具有重要启示。全媒体时代的新闻生产矛盾,是全媒体新闻生产和网络传播能力不足,新闻生产不能充分满足受众需求,媒体融合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更是媒体竞争加剧的同时,需要在网络多元舆论市场牢牢把握舆论阵地主导权,通过媒体融合赢得更广泛受众的矛盾。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宗旨是建好新型媒体,更好地发挥具有更加贴近基层、更加贴近群众的天然优势,更好地解决基层百姓的所需、所急、所盼、所求。近年来,全国各地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存在很多现实问题。本文以四川省崇州市融媒体中心建设为例,探寻可采取的办法和措施。
崇州市是成都市下辖县级市,崇州市融媒体中心成立于2019年11月,经过近两年的建设,目前已全面建成并通过省级验收。
1. 经验做法和成效
1.1 整合媒体资源,壮大舆论阵地
按照相关部门出台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规范》要求,全方位、多层次对媒体资源进行融合优化,壮大主流舆论阵地。内部整合了12个媒体平台,即:崇州电视台、崇州人民广播电台FM102.2、《今日崇州》内刊、今日崇州微信公众号、崇州公众信息网微信公众号、今日崇州微博、今日崇州抖音、今日崇州APP、今日崇州快手、《罨画崇州》杂志、崇州蜀州广场和高速路口户外大屏;横向集聚45家部门、镇(街)微信公众号;向上进驻了中央、省、成都市级主流媒体平台12家。舆论阵地的优化融合壮大,实现了在意识形态领域、在重大舆论事件、在重要时间节点各级各类平台统筹发布、同频共振、统一发声,能更好地引导群众、服务群众。
1.2 建设技术平台,实现融合互通
实行扁平化行政管理机制。构建策采编播管系统平台,实现“中央厨房”融媒体管理生产模式——“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多端发布”的业务融合。“策采编播管”全程平台化、移动化、网络化运作,对崇州新闻舆论宣传工作具有划时代意义。
创新业务运行机制,实现五大中心高效运转:以指挥调度中心为枢纽,以采访中心、编辑中心、新媒体中心、运维中心为支撑,打通报、台、网、微、端、屏各平台,实现指挥调度安排、生产流程监控、网络舆论热点实时可视。媒体矩阵之间多方联动,建立以每周编前会和每日调度会为中心的全媒体运行机制,深入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
1.3 改革薪酬制度,激发内生潜能
按照“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的要求,从广播、电视、报纸到微信、微博、APP,再到抖音、快手,入驻上级主流媒体平台,业务工作量大幅增加。为提高人力资源使用效率,充分调动在职人员积极性,在宣传部、财政、人社部门的指导下,共同推进了人事制度改革。科学合理制定了以“首席制”为核心的《崇州市融媒体中心绩效考核方案》,全员全额考核,由“身份管理”到“岗位管理”,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充分激发了单位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新闻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大幅提高,更多的新闻产品被中央、省、成都市级权威媒体直接采用。
1.4 组建传媒公司,增强造血功能
注册成立今日崇州文化传媒公司,依托融媒体中心平台资源、专业团队、专业设备,主动作为,一手抓社会公益,一手抓经济效益,取得丰硕成果。助推乡村振兴,将宣传、文旅等资源带到当地盆景村——严家弯湾林盘,为这里寻找到新的支撑性项目“弯湾里”,打造占地18亩的粉黛乱子草场“路之·弯湾里”和集盆景文化传承、盆景研学、文创交流、团建活动、特色餐饮于一体的“路之·小河湾”。不仅带动当地村民就业,增加收入,壮大集体经济组织,助推川派盆景民俗文化村严家弯湾引人、聚留、活商,更是县级融媒体中心深度参与乡村振兴,提高自身造血功能的生动实践。二是坚持主抓经济效益。策划组织大型文化活动,实现宣传效果最大化,将融媒体中心的平台资源和版权资源实现最大化转换的同时,实现了宣传资金使用集约化,宣传渠道效果最优化。
1.5 强化服务功能,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一是强化综合服务功能。秉持“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理念,将今日崇州APP打造为“新闻+政务”“新闻+服务”的综合性平台。通过论坛式互动网络社区,充分利用UGC(用户生产内容)扩大APP信息量,广泛吸引网民入驻发帖,收集舆情和新闻线索,把网民和舆情留在本地。与职能部门加强联系,进一步整合市政服务、文化旅游、交通出行等信息资源,逐步强化、完善与群众沟通的移动平台,依托融媒体平台提供全方位的便民信息服务。
二是强化舆情聚合功能。积极发挥县级融媒体中心“决策参考报信息、解决问题发点球、正面引导把方向、负面管控防风险”功能,发挥基层社情民意聚合平台作用,安排专人管理“今日崇州”APP、“今日崇州”微信等新媒体平台互动,发现“负能量”留言或者咨询类留言,及时上报市委网信办,同时转告所涉及的单位、部门、镇(街道);在了解了所反映问题的具体情况后,再通过留言回复的方式反馈给用户。融媒体中心成立以来在新媒体平台留言中,共发现有代表性和普遍性的舆情信息100余条,涉及道路、交通、环保、教育、疫情防控、社区改造等方面,均已及时报相关部门妥善处理。
1.6 内宣外宣联动,讲好本地故事
一是以外宣思维指导内宣创作。全媒体全网络联动,提高传播力。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群众关切的热点民生实事确定报道方向和宣传策略。今日崇州微信公众号连续四年获得四川省区(市)县优秀政务新媒体称号,粉丝突破20万。今日崇州APP覆盖用户28万,与今日崇州微信形成优势互补。二是以内宣作品服务外宣需求。多篇作品被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中央、省、成都市级主流媒体刊播。同时,把“学习强国”作为展示崇州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作为宣传传播的重要载体,“航拍崇州”系列视频被学习强国全国总平台采用在“大美中国”板块开设专栏《航拍四川崇州》。
2. 存在问题和短板
2.1 融媒体专业人才缺乏
要创作出好的融媒体产品需要大量增加融媒体专业人才,如融媒体产品程序开发(H5、AR、VR等)、网络维护、音视频后期处理、美工设计编辑等专业技术人才。目前,崇州市融媒体中心现有在编人员无一人所学专业与新媒体有关,融媒体专业人才匮乏。同时由于薪酬水平不高、崇州区位等客观原因,人才引进困难,只能引进相关专业的普通大学毕业生,采取边工作边培训的方式培养人才,效果差、周期长。
2.2 服务功能需进一步提升
按照建设要求,县级融媒体中心搭建网络互动交流平台,为网民表达诉求提供出口,把本地网络民意留在本地。崇州融媒体中心目前已经具备办件查询、社区证明、便捷缴费等多个服务功能,但生活类信息资源还不够完善,如交通出行、市政服务等。同时,收集问题后积极处置的权限有限,相关部门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协调回复工作速度较慢。
2.3 缺乏直接对口上级领导机构指导
县级融媒体中心在成都市级没有直接对口上级领导机构,在融媒体建设最新的政策措施、宣传部署、业内动态、技术发展等方面不能及时得到指导。
3. 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启示和建议
明确功能定位,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新时代的融媒体中心要认清自己的功能定位,要始终将“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及网络平台搭建智慧综合服务平台”“强化信息枢纽功能、网格社群一键送达”等要求的落实到位作为己任,打造主流舆论阵地,由此通过科学、正确的新闻舆论和环境来引导群众、服务群众。不管采取何种模式,都要始终以“四力”和“引导”“服务”群众来衡量其可行性、有效性。
坚持创新体制机制,加快推进融合发展。坚持“一体化”思维。上层管理方面要实行统一指挥调度,业务管理方面实行扁平化管理方式,即去层级化、去中心化,逐步推进组织架构改革,推进组织、机制和流程等方面创新,改变简单“相加”的初级态势,形成真正“相融”局面;二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建立一体化考核激励机制,调动县级融媒体从业人员积极性和活力;三是在融媒体评价机制创新上做文章,建立以受众为中心的考评体系,通过用户基数、用户活跃度以及其他一些重要指标考量实际传播力、影响力。
坚持“人才为本”,加强人才培养引进。现代企业制度倡导人才建设,强调“人才是影响企事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因此基层融媒体建设进程中应该加大队伍的建设力度,上至领导班子、下至普通职工都要进行相应的建设与培养,以此夯实人才基础。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人才队伍建设时落脚点应该放在如何选拔、任用、培育和留住人才这几大方面,通过科学的管理机制、系统的保障机制等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活跃人才。拓宽引才渠道,建立市场化薪酬机制,通过多种方式引进并用好用活各类人才,组建成一支知识涵养过硬、业务能力过硬、思想素养过硬的高素质、高能力、复合型人才队伍。同时,要勇于打破人员性质的限制,给内部人员提供公平的上升通道;注重人才培养,实行激励机制;开展“全栖”人才培养,通过特别聘任、特别邀请等形式,让该领域的专业人才参与到融媒体建设中,同时对在职的现有人才队伍要通过特别训练、教育等方式传输新的知识和技能,以此提升队伍的整体素养,最重要的是对队伍应该落实各种激励机制,制定客观、公正的选拔任用和晋升机制等,鼓励青年优秀人才在提供的工作平台上积极表现、敢于创新、勇于争取,让整个队伍流动着青春、朝气的血液和活力。
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探索多元化盈利模式。每个区域的实际发展需求和特点是不同的,相关部门应该认真分析这些差异,并根据自己所处区域的实际发展情况、存在的一些问题等做好资金、政策、人才等方面的支撑工作,并制定出可行的盈利方案和模式。第一,除了合理利用现有的资金之外,还可以通过设立专项县级融媒体中心发展资金,支持媒体转型发展。第二,加大政策倾斜力度,探索多元化盈利模式,可以逐步探索县级融媒体中心与社会资本合作、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内容扶持政策及新闻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等,设立一些项目吸引社会各界组织机构和力量予以投资,形成融媒体中心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借助外部的力量来建设融媒体中心。第三,强化延伸服务,以“媒体+”为突破点,实现媒体与各领域跨界融合,打造“媒体+政务”“媒体+服务”“媒体+教育”等项目,实现平台内容的多元化,聚合产业功能,提高县级融媒体生命力。
坚持内容品质,提升建设发展影响力。第一,坚持精品意识,围绕新时代、新思想中心舆论主题创建一系列高品质作品,让党的声音在社会中落地生根,让主流价值观念得到有效且广泛的传播;第二,坚持内容为王,提升服务意识。立足群众需求,増强社区服务的场景适应性,有效提高本地媒体的黏性,做有温度的融媒体产品,发掘地方特色,使内容更加本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