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合推动发展,智慧凝聚共识
——学术团体品牌会议与期刊学术栏目共建初探

2023-10-28潘天昳贺立羽朱馨祎

上海医学 2023年8期
关键词:医学会学术会议共识

潘天昳 贺立羽 孙 瑜 朱馨祎 魏 爽 宁 燕

通过多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促进医疗事业的持续发展已成医学界的共识。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医疗机构更是期待通过多学科的合作,带来更多医疗模式和诊治技术的创新,以及创新技术加持下针对医疗诊治的进一步规范[1]。学术交流是学科交叉、融合的基础。如果说学术会议是促进学术交流的动态媒介,科技期刊则是展现学术交流成果的静态平台;两者即存共性,又具差异,共同为促进学术交流、推动学科研究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随着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问世,新一轮产业革命开启,行业间和行业内专科间的融合不断加深;特别是在医疗领域,多学科的交叉与合作已成为必然趋势。但当下专科医师往往对其他研究领域的进展了解有限,存在缺乏宏观把握医学发展趋势的局限性,这显著制约了医学研究的深入和新技术下临床诊疗的规范[3]。因此,作为服务学术交流、推动医学研究创新的重要媒介,医学学术会议的举办形式、医学期刊学术内容的建设重点,以及两者相互补充在促进信息传播、推动医学发展方面的合作方式也在悄然发生改变。

作为中国现代医学的发源地之一,上海一直推崇内科学与外科学并驾齐驱,医研交叉、医工交叉,多学科相互促进的学科发展思路。2023年8月19日恰逢中国医师节,以“跨学科协作,推动整合医学发展”为主题的第二届东方医学大会、第九届东方代谢病会议、第五届东方外科大会(简称东方医学大会)开幕。会议主旨为:邀内、外科共聚一堂,探讨医学热点、焦点问题,以整合模式推动医学发展。本届东方医学大会不仅汇聚了上海市医学会内、外科专科分会的医学大咖,还邀请了生物医学、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学术巨擘,并联动医学会主办的《上海医学》杂志为与会者奉上了一场学术盛宴。“上海共识论坛”为本届东方医学大会首次设立的分论坛,旨在对近年来由上海市医学会各专科分会组织撰写,并发表于《上海医学》杂志的共识与指南进行解读,从而基于多学科视角,服务基层诊疗规范、启迪医学研究创新。本文基于医学学科交叉、融合的大背景,从学术会议与学术期刊共通之处出发,通过总结学术团体举办整合式医学学术会议的创新管理思路,以及学术团体主办的综合性医学期刊实现学术内容有效传播的创新工作模式,以初步探索学术团体品牌会议与期刊学术栏目共建的工作路径,从而抛砖引玉,为同行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借鉴。

1 品牌学术会议以整合为题,推动医学多学科融合发展

1.1 基于“东方”系列品牌会议,以患者为中心,为多学科交叉融合提供交流平台 成立于1917年的上海市医学会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医学科技学术性团体之一。上海市医学会坚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秉承“百年学会、医心为民”的宗旨,为推动医学学术繁荣、促进医学科技进步等作出积极贡献[4]。由上海市医学会主办的“东方”系列品牌会议,一直代表着上海最高水准的医学交流平台,不仅在国内保持领先,也具有相当的国际影响力。过去10年,“东方”系列品牌会议在精进专科学术交流方面成绩斐然。

随着我国医学的深入发展,临床医师需要掌握的知识无论是容量上还是复杂程度上,都已超出了个体所能承载的极限,要全部掌握并理解这些知识并非易事。当前诊疗模式和医学研究的焦点已从“以疾病为中心”逐步过渡至“以患者为中心”,在交叉融合治疗方式的趋势下,想要不被“落下”,临床医师除了掌握本专业的知识以外,还需对人体各个器官的功能、生理病理的改变,以及内外科处理方法等有全面的了解,才能切实保障患者健康[5]。因此,亟须加强建设融合多学科专家学者、医学发展前沿、科技创新成果的学术交流平台,从而拓宽临床医师的医学研究视野。东方医学大会正是在此契机下应运而生的。

上海市医学会的外科分会和内科分会分别成立于1947年和1949年,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医学专科分会,培养了大批高、精、尖医学人才。东方医学大会在两者高度发展的基础上打破了学科界限,实现内外科的深度交叉、协同合作。同时,东方医学大会立足于呵护患者全生命周期的健康,其创办更具现实意义。谈及东方医学大会创办目的,在第一届东方医学大会上,创始人之一的贾伟平院士即从“治疗需求”和“技术发展”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贾院士指出,在治疗需求上,任何一个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势必会涉及多个器官组织,机体的整体系统也会对疾病产生影响与反馈。而在技术发展上,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诊疗方法和路径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如心脏疾病等问题不但能通过外科手术来治疗,还可通过内科介入来解决。因此,多学科、多技术的跨界联合,能使患者享受到最大程度的规范化、个体化的治疗,促进了患者医疗需求得到更好的满足[6]。可见,在多年实践与经验总结的基础上,东方医学大会的举办进一步提升了“东方”品牌的顶层设计,为上海乃至全国的临床医师提供了疾病预防、诊疗,以及康复等各个环节的知识与培训,提高了诊疗效率,弥补了专科精细化导致的局限。

1.2 延伸医学内涵,结合医疗实践,整合多方资源 近年来,随着数据和算法的更新、升级,人工智能不断发展,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何将人工智能深入应用到医疗领域,以及背后存在的医疗伦理问题值得思考与探索。同时,我国科技创新面临新的形势与挑战,加强基础研究是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然要求,医疗领域发展更需要自主创新。因此,第二届东方医学大会不仅延续内外科学术内容的有机整合,并且融合信息化、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发展前沿,从而进一步打破学科阻隔,联动学术交流,响应高质量发展的号召。在布局上,第二届东方医学大会继续设立1个主论坛、内科和外科2个大讲堂,以及多个整合分论坛,以内外科协作解决临床问题的核心思路贯穿全程。在内容上,第二届东方医学大会涵盖代谢医学、围术期医学、泛血管医学、肿瘤医学、创新转化、临床研究、合理用药等,为提升临床医师的整合意识、启迪青年学者自主创新、规范临床一线诊疗提供了整链式服务。同时,在第一届东方医学大会的实践基础上,第二届大会的结构与内容得到进一步优化,显示出以下创新性特点。东方医学大会布局与内容优化工作思路见图1。

图1 第二届东方医学大会布局与内容优化工作思路

1.2.1 延伸医学内涵,聚焦社会热点 第二届大会主旨报告除邀请医学领域的院士、学者总结医学发展前沿外,亦邀请了自动化、信息工程及企业管理专家刘玠院士和病原微生物学专家高福院士,分别就人工智能应用于医疗领域的思考与探索、医疗领域发展如何实现自主创新等展开演讲,延伸了医学发展内涵,用社会热点启发医学创新。

1.2.2 覆盖学科更广,结合医疗实践 2023年的内科大讲堂在2022年的心肾、呼吸与感染、糖尿病管理4个学科主题基础上,扩展至风湿、消化、呼吸、肾脏、感染、心内、老年医学、职业病学等10多个学科主题;并且增设病例讨论环节,使与会的临床医师对讲解内容有了更生动的认知与体会。

1.2.3 学科资源、学术资源整合与利用更充分、更合理 2023年东方医学大会的整合分论坛由2022年的8个扩充为12个,可谓内容丰富、精彩纷呈。首先,区域学科资源整合更充分。例如,2022年的神经医学论坛、骨科与麻醉论坛分别进一步整合为神经精神论坛、围术期医学论坛,关注的临床问题更广泛、交叉融合更深入。而转化医学论坛更名为创新转化论坛,进一步突显单细胞测序、时空转录组学、免疫细胞治疗、计算机转化医学研究等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的创新技术促进临床诊疗发展的重要性。其次,平台学术资源利用更充分、合理。《上海医学》杂志是上海市医学会主办的医药卫生类综合性学术刊物。第二届东方医学大会新增的上海共识分论坛,通过解读近年在《上海医学》杂志发表的共识与指南,促进专题学术内容向临床一线、基层医院下沉。这既发挥了学术会议在学术交流中的及时性和反馈性,通过品牌会议促进了期刊发表内容的高效传播,并可及时收获与会听众的反馈,为期刊后续工作指明方向;又有效利用了期刊文章学术观点成熟、成果可信的优势,优化了学术会议的内容建设,从而有效实践了学术团体多种资源的整合。

2 医学期刊凝聚共识,引领临床医疗高质量发展

2.1 汇聚智慧、凝聚共识,促进学术交流 学术期刊在荟萃科学发现、引领科学技术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中文科技期刊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科学的普及、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7]。共识或指南是由医学专家讨论、制订,于医学期刊发表,用以指导临床医师疾病诊疗的重要规范与章程。当前,医学各系统疾病的诊治方案日新月异,不断涌现的循证医学研究证据亟须汇聚、分析和评价,以充分指导临床医疗实践。因此,制订、更新、解读各类共识或指南既是医学期刊提升自我的重要途径,更是其服务医学研究与学术交流的重要使命[8]。

近年来,《上海医学》杂志基于医学会的平台优势,以及综合性医学期刊融合多学科学术资源的特点,以“汇聚上海智慧,共促医学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积极组织分学科编委和医学会各专科分会专家制订、撰写共识与指南。同时,为了避免发布的共识与指南与其他同类医学期刊的高度同质化,并树立自身特色,《上海医学》的共识与指南栏目建设主要有以下特点。①符合上海地区医疗发展需求,面向临床实际。上海是中国的科创中心,很多先进的技术可以在本区域的医疗中心得到进一步的实践与应用,因此针对区域内初现的临床新技术在疾病中的应用方法与规范十分必要。例如,《上海医学》2023年2月发表的《事件相关电位的临床应用与操作规范上海专家共识》和2023年6月发表的《前列腺增生激光治疗上海专家共识》,均对推动新兴技术在临床的规范应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②发挥综合性期刊融合多学科资源的优势。编辑部积极组织分学科编委进行沟通,以集思广益、打破专科壁垒,组建符合《上海医学》定位的多学科、跨学科指南或共识。例如,由上海市医学会外科专科分会、心血管病专科分会、麻醉科专科分会联合制订的《抗栓治疗患者接受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管理的上海专家共识(2021版)》[9],汇聚多方智慧,对接受不同手术方式的围手术期患者抗栓治疗提出了个体化建议,彰显了综合性医学期刊融合多方研究视野的优势。③在遵循严格的方法学标准基础上,发挥编辑主观能动性,使共识与指南报告的证据条目更清晰、完整。证据的质量是指南与共识的生命,增强指南或共识类文章的可读性更有利于临床医师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提升学习效率。《上海医学》从读者角度出发,在严格遵循指南或共识制订的方法学标准的基础上,优化证据条目的排布,使其更新清晰、分明,提升读者阅读体验。

2.2 联动品牌会议,促进共识推广,服务临床诊疗规范 共识与指南的制订是期刊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而积极向临床推广共识与指南才能充分发挥其学术导向和规范临床诊疗的作用。国内诸多优秀期刊的编辑部都注重共识与指南的推广与宣传工作,有的编辑部举办指南学习班,邀请指南执笔专家开展全国巡讲活动[10];有的编辑部注重共识与指南单行本的制作与发放[11];这皆为共识与指南等规范走向临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上海医学》在共识与指南的推广方面,结合自身实际,整合主办单位的优质资源,进行了诸多创新性的尝试。

2.2.1 邀请参与制订和撰稿的编委为期刊“代言”,解读共识与指南 编委是期刊发展与质量提升的保证,《上海医学》编委不仅多来自于医学会专科分会的核心成员,亦多在三级甲等医院担任重要职务,在其专科领域有很强的学术引领力和号召力;因此,邀请编委参与指南或共识的推广工作,可以快速提高该类诊疗规范的传播效率。

2.2.2 联动“东方”系列品牌会议,促进共识与指南的精准传播 如同多数中文期刊编辑部,《上海医学》编辑部为非法人编辑部的单刊运营模式,编辑部一时难以实现编辑人员分工的完全细化。为提高共识与指南的宣传和推广工作的效率与质量,编辑部积极整合主办单位——上海市医学会的优质资源,与学术会务部密切合作,借助其“东方”系列会议的品牌效应,在专科学术会议中面向需求受众解读、推广相关指南或共识,进一步实现了共识与指南的精准传播。

2.2.3 拓宽共识与指南的多媒体传播渠道 新媒体时代读者汲取期刊信息的方式已发生改变,碎片式阅读成为主流[12]。《上海医学》编辑部依托编委联系学科内具有权威性的医学公众号转载共识与指南,从而为共识与指南的宣传拓展多媒体渠道。

2.3 品牌学术会议是推广共识与指南的有力平台 从2020年初至截稿时,《上海医学》共发表共识与指南类文章22篇,涉及心血管、呼吸、妇产科、普通外科、内分泌、麻醉等多个学科,涵盖慢病诊治管理的更新、创新技术的规范应用、单病种多学科诊治的个体化建议、疑难疾病跨学科诊治的交叉方案等多个主题。结合期刊共识与指南的工作实践,综合相关文章的下载量、引用量等量化指标,笔者认为当前品牌学术会议仍是推广共识与指南最有力的平台。本团队统计了2020—2022年《上海医学》发表的共识与指南在中国知网的引证数据,并对相关共识与指南的选题和是否在医学会主办的品牌学术会议推广予以划分并赋值(赋值3代表多学科主题并在医学会主办的品牌学术会议推广,2代表多学科主题,1代表在医学会主办的品牌学术会议推广,0代表单一学科主题且未在品牌学术会议推广),见表1。结果显示,对于综合性医学期刊而言,融合多学科主题且在品牌学术会议进行有效推广的共识与指南,其引用量和下载量均相对较高;例如,由心血管专家葛均波院士领衔制订并曾在东方心脏病学会议推广的 《中国成人代谢异常与心血管疾病防治》聚焦多种代谢疾病与心血管发生的关系及防治措施,其在中国知网的单篇引用量已逾70次,下载量超过3 000次。同时,品牌学术会议对共识与指南的推广有加速效应,例如2022年2月发表的《重复经颅磁刺激的临床应用与操作规范上海专家共识》 由医学会脑电图与临床神经生理专科分会的主任委员丁晶教授在第十一届东方神经病学会议中进行了深入解读,至本文截稿时该共识在中国知网的引用量已达14次,下载量超千次。可见,组织、制订与综合性医学期刊定位相符的指南或共识有利于满足期刊目标受众需求,加之与品牌学术会议联动的叠加效应,增加了相关共识与指南在涉及学科领域的受关注度,有效提升了论文的引证指标。

表1 2020—2022年《上海医学》发表的共识与指南在中国知网的引证数据统计

3 基于服务学术交流的共性,实践品牌会议与期刊学术栏目共建、共赢

引证指标的提升是期刊进步的有效证据,但促进科技成果的传播才是期刊发展的主要目标。结合上述指标,可以看出学术会议是促进科技信息交换,实现期刊刊载的科技信息走近读者,促进潜在成果转化的有力平台。“东方”系列品牌会议和《上海医学》杂志是上海市医学会促进上海地区乃至全国医药卫生高效交流的重要学术平台。基于两者服务学术交流的共性,顺应大数据时代下精准医学的指引,近年来,“东方”系列品牌专科会议与《上海医学》杂志深入合作,实现学术资源共享。当前,共建、共推高质量共识与指南是“东方”系列品牌专科会议与《上海医学》杂志合作工作的重点。前者将期刊出版的高质量共识或指南融合入专科学术会议,有效促进了学术内容的精准传播,指导临床诊疗规范;后者将会议针对共识或指南的独到见解、研究发现、反馈性内容整合入期刊专题、专栏,使某领域的前沿进展、学术精髓以论文的形式展现、保存,并不断优化既有共识或指南,服务医疗规范的持续更新。

第二届东方医学大会首次设立上海共识分论坛,主要基于以下工作思路和实践基础:①多学科融合、产业革命已渗透入医疗领域,医疗诊治模式已逐步从“以疾病为中心”过渡为“以患者为中心”,这对医学学术会议的举办形式、医学期刊学术内容的建设模式提出了挑战,仅在专科学术会议解读、交流综合性期刊的共识与指南已不能满足临床发展需求。②如上所述,“东方”系列品牌会议与《上海医学》杂志在学术内容共建和交流方面有一定工作基础,特别是针对共识与指南的组建、推广方面经验丰富、成果显著,从而为第二届东方医学大会“上海共识”分论坛的成形创造了条件。

此次上海共识分论坛上解读的共识与指南涉及内科、外科、妇产科,响应大会“跨学科协作,推动整合医学发展”的主题,内容涵盖(获取全文可扫描图2二维码):①促进孕产妇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规范化防治向基层社区下沉;②针对同一疾病在不同专科的预防或诊治提出专业化、个体化建议;③新兴技术在临床的规范应用;④优化慢性病治疗与管理方案,提高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多学科的汇聚、融合,结合专家的深入解读为本次上海共识分论坛吸引了约600人次的线上、线下观众,相关内容受到了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本届东方医学大会通过深度整合医学会资源,并创建“上海共识”分论坛,创新了学术团体学术交流的工作模式,使旗下的品牌会议与期刊学术栏目在共建上实现资源的共融、共通、共享,可谓“双向奔赴”。

图2 上海共识分论坛解读的《上海医学》共识或指南全文二维码

4 结束语

东方医学大会为内外科专家、学者、青年医师搭建了一个开展学科交叉、交流、互动和交融的大平台,全景式展示了各学科的热点与焦点,为线上、线下的与会者提供了宝贵的学术见解和实践指导。第二届东方医学大会通过联动《上海医学》杂志,设立上海共识分论坛,使符合上海定位、 服务临床高质量发展的一系列专家共识、诊疗规范得以进一步推广,有效促进了学术内容的精准传播。正如上海市医学会会长邬惊雷教授在第二届东方医学大会的开幕式上所言,东方医学大会的创办和发展,不仅是一张名片、一个平台,更将是上海医学未来发展的新起点。

猜你喜欢

医学会学术会议共识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论思想共识凝聚的文化向度
商量出共识
葡萄牙睡眠医学会
立陶宛睡眠医学会Lithuanian Sleep Medicine Society
意大利睡眠医学会
立陶宛睡眠医学会
关于召开第18届24省(市、自治区)4市铸造学术会议的(第一轮)通知
学术会议通讯
别让“PX共识”在爆炸中瓦解